西学东渐

文档属性

名称 西学东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0-19 08:4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0课 西学东渐
[课程标准]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一、开眼看世界
1.背景
鸦片战争前后,________________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冲破传统的“贵华夏、”“贱夷狄”的观念。
2.代表人物
(1)林则徐:近代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设立译馆,编译《四洲志》,开了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________的先河。
(2)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明确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主张。
3.影响
“______________”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二、体用之争
1.争论的中心
是否要兼采______________变革救世的问题。
2.洋务派
倡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文化主张。主张在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只有“______________”,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才能“自强”、“求富”。
3.顽固派
坚守“________”的精神堤防,反对“西学为用”、“师事夷人”,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____________格局。
4.影响
冲击了传统“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维新思潮
1.早期维新派与洋务派分道扬镳
(1)原因:中法战争失败后,早期维新派认识到西方的富强之本在于“通民情、参民政”,洋务派是“仅袭其皮毛”。
(2)思想主张:提出改良政治、实行____________制度的要求。
(3)积极影响:对当时知识分子把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____________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
2.维新思潮的兴起
(1)背景:19世纪90年代,由于____________的初步发展和________________的形成,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汇聚成一股思潮。
(2)代表人物及主要活动、主张、作用
①康有为: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____________相融合,撰写了《______________》《孔子改制考》等重要著作,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
②梁启超: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____________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
③谭嗣同:是冲决____________网罗的维新勇士。
④严复:是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他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____________”的原理,宣传维新变法。
3.维新派与顽固势力的论战
(1)论战内容:主要集中在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____________制度,要不要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方面。
(2)历史作用:使____________传播开来,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
知识点一 开眼看世界
1.右图中人物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因为他(  )
                   
A.编译外国书籍,重新认识世界
B.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
C.认识到鸦片泛滥的严重危害
D.领导了禁烟运动
2.对右面这本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依据《四洲志》和其它中外文献写成
B.在《南京条约》签订后写成
C.作者被称为近代中国放眼看世界的先行者
D.主旨是“师夷长技以自强”
3.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期间曾提出购买、仿造近代军舰的建议。这一举动遭到朝野上下的激烈反对,连道光帝都斥之为“一片胡言”。由此得出的结论不包括(  )
A.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国防近代化的重要性
C.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面临被扼杀的危险
D.“中体西用”的思想未得到统治者的重视
知识点二 体用之争
4.洋务派和顽固派的根本分歧在于(  )
A.是否维护封建政治制度
B.是否维护封建纲常礼教
C.是否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D.是否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5.在比较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时,有人认为:“中国变了,但变的是皮毛,不变的是体制。跟着,日本也变了,但先变的是体制,然后是皮毛。”这里的“皮毛”指的是(  )
A.西方科学技术 B.西方生活习俗
C.西方经济制度 D.西方教育制度
6.在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中,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看法完全相反的一组是(  )
A.鸦片战争期间的抵抗派和19世纪中后期的洋务派
B.顽固派和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
D.洋务派和维新派
知识点三 维新思潮
7.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本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国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用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
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总结中国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C.评价洋务派的活动
D.比较中日近代化的异同
8.1903年,中国《大公报》:“……宪法不立,则虽其国强盛,终滋危殆之忧,如今之俄土是;宪法苟立,则虽其国狭小,已固雄富之基,如今日之德日是,若是者,知宪法之与国家诚所谓不可一日或离者。”该文的政治主张主要是(  )
A.建立民主共和
B.进行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
C.实行君主立宪
D.向德、俄学习
9.在课堂上,同学们就维新派和顽固派论战的内容和意义展开了讨论,在以下几位同学的发言中,不正确的是(  )
甲:论战的核心内容是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乙:论战推动了维新思想的传播,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丙:这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同封建思想的交锋,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丁:资产阶级在论战中首次提出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要求
A.甲 B.乙 C.丙 D.丁
10.189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从材料中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变法缺乏理论基础
B.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变法鼓舞了清军士气
D.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5年,洋务运动开始,传教士林乐知如是说:“即如欲自强其国者,徒养多兵,广购兵船枪炮,自谓可以示威,而实与驴服狮皮,终为群兽觑破而丧其身者无异也。”——《万国公报·中西关系略论·总结前论》
材料二 中国洋务运动期间,日本正进行“明治维新”,林乐知向中国人介绍:“日本不泥乎于古法,变通西法,不特制造枪炮等事而已,即国政文学亦莫不考察也。”——《万国公报·续环游地球略述》
材料三 中日甲午战争前,针对中国君与臣、官与民严重阻隔状态,林乐知又说:“君与民分而国有不危者哉!”“倘君处深宫,民居草野不相联络,以致国贫民弱,所中饱者惟居官人耳。官一中饱,上下交困……是君与民与臣当熟思上下相联之要法可也。”——《万国公报·中西系论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指出林乐知对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的评价。
(2)根据材料三,指出林乐知对君臣、官民严重阻隔危害的认识。
(3)林乐知对此提出了什么希望?实质是什么?
(4)结合鸦片战争后60年的历史,指出中国近代思想发展过程的几个条件和原因。
12.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上述图片分别反映了哪些思想家的活动?
(2)简述上述三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第20课 西学东渐
知识清单
一、1.外国资本主义 2.(1)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西方 (2)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3.开眼看世界
二、1.西方文化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力师西法 3.夷夏 政治文化
三、1.(2)君主立宪 (3)政治制度 2.(1)民族工业 民族资产阶级 (2)①儒家经史 新学伪经考 ②君主立宪
③纲常礼教 ④适者生存 3.(1)君主立宪 (2)维新思想
对点训练
1.A [结合所学知识可推断出题干中“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指林则徐。之所以称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因为他编译外国书籍,重新认识世界。]
2.D [图片是魏源所著《海国图志》的书影,A、B、C三项正确,D项是洋务派的口号。]
3.D [材料表明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仿造近代军舰的主张反映了他已认识到国防近代化的重要性,统治集团对林则徐的反对只能说明新思想面临被扼杀的危险,当时尚未出现“中体西用”的思想,所以谈不上统治者的重视问题。]
4.D [两派都属于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顽固派仇视一切外来事物,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朝统治,分歧在于维护统治的方式。两派都肯定A、B两项主张,都反对C项主张,故选择D项。]
5.A [洋务派希望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自身力量的提高,从而达到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目的。]
6.D [洋务派阶级属性是地主阶级,反对西方民主制度;维新派阶级属性是资产阶级,支持西方民主制度。]
7.A [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变法通议》是其宣传变法的文章。故选A项。]
8.C [材料中提到俄、德、日三国政体均不是民主共和制,因而A项不合题意。俄、日均是通过改革走向资本主义,故B项说法错误。题干所问为政治主张,故D项错误。]
9.D [在近代历史上,首次提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是太平天国的洪仁?恢?笤缙谖?屡梢蔡岢隽搜?拔鞣秸?沃贫鹊闹髡牛?虼硕〉乃捣ㄊ遣徽?返摹?
10.D [注意材料所述,假如诏旨一下,则会出现什么好的结果,但事实是变法诏令颁布后,遭到了顽固势力的坚决反对,最终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发动了戊戌政变,结果变法失败。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
综合运用
11.(1)中国洋务运动只学西方国家的科技,日本却注意学习科技、政治、文化。
(2)国家危险;国贫民弱;中饱者惟居官人耳。
(3)君与民与臣当熟思上下相联之要法。中国要变革当时的政治制度。
(4)古代“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两次鸦片战争西方坚船利炮的教育,传教士带来西方近代思想;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2.(1)康有为、谭嗣同、严复。
(2)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托古改制,传播西学。谭嗣同: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礼教进行了大胆的批判,倡导男女平等。严复: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主张;借用进化论的观点,宣传维新变法。
解析 本题主要通过图片资料来考查资产阶级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考查对基本史实的掌握能力。(1)(2)(3)三问均可根据教材知识简要答出。同时,还要注意谭嗣同的主张,他对纲常礼教作了猛烈批判,是维新派中的激进者。
教材问题解答
课中思考题
相同点:二者都主张维持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不同点:对西方科技和先进生产技术的态度。“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面对现实,师夷之长技以自强。顽固派则坚守祖宗之法不可变,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仇视一切改革。
解析与探究
顽固派以“西学中源”说作为反对西学的武器,是一种盲目自大和保守的思想观点。洋务派以“西学中源”说作为倡导西学的依据,反映了他们的体用观。维新派认为中国政治制度的落后是中国忧患的根源,抨击“西学中源”说,反映了他们要求改变专制制度、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
自我测评
1.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倡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最初支持“中体西用”学说,后来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提出维新变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
2.内容:宣传西方政治学说,进行维新变法,设议院、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历史影响: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