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课程标准]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一、三民主义的思想渊源
1.民族思想:许多志士仁人提出各种变法救国的主张,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孙中山在上书改革碰壁之后,终于认识到不推翻________的反动统治,根本不可能抵御侵略、挽救危机。
2.民权思想:孙中山流亡海外期间,考察西方社会,学习西方____________的政治理论。
3.民生思想:受到中国____________的重要启迪。对“天下为公”十分赞赏,把“大同”视作自己的“理想国”。
二、三民主义
1.提出
(1)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创建,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
(2)1905年11月,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的发刊词,首次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主义。
2.内容
(1)民族主义是反对民族压迫,反对____________对中国的专制统治。
(2)民权主义是推翻____________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国民一律平等。
(3)民生主义是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______________问题,平均地权。
3.意义
(1)集中代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____________、民主权利和____________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
(2)孙中山以三民主义思想为指导,制定颁发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____________________》,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三、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
1.提出: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改组了__________,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2.内容
民族主义
对外反对________,对内反对________
民权主义
授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与团体一切______________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____________,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
3.评价
(1)具有鲜明的反帝、__________的革命性,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____________的政治基础。
(2)联俄、联共、______________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是依据和体现这一思想理论体系确定的重要政策原则。
(3)实现了国共合作,有力地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四、三民主义学说的历史地位
1.____________学说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
2.既有资产阶级______________的时代内容,又有浓厚的爱国主义的民族特色。
3.是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纲领。
知识点一 旧三民主义
1.1905年,孙中山把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此时,孙中山所说的“民族主义”的含义不包括( )
A.用革命的手段改变当时中国的政治局面
B.反对满州贵族的统治
C.明确地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D.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2.右图为孙中山手书同盟会的纲领,孙中山把它阐发为三民主义。下列有关三民主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孙中山手书
同盟会纲领
A.民族主义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民权主义是“创立民国”
C.民权主义是“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D.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
3.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4.三民主义中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纲领,对革命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导致革命缺乏坚强的领导
B.致使革命阵营内部成分复杂
C.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D.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
5.蔡元培曾撰写过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他悼念的是( )
A.康有为 B.袁世凯
C.孙中山 D.陈独秀
知识点二 新三民主义
6.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的最主要不同,集中体现在( )
A.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B.实际上是确立三大政策
C.主张节制资本
D.提倡普遍平等的民权主张
7.右图是孙中山先生的题词。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孙中山先生( )
A.投身维新变法运动
B.领导中国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
C.提出并发展三民主义
D.领导北伐战争
8.下列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张在今天仍具现实意义的是( )
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②“(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③“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毛泽东特别强调新三民主义必须是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这就是说新三民主义必须( )
A.符合社会主义革命的要求
B.有利于国共两党的合作
C.代表工农阶级的根本利益
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10.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工业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材料二 在《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经验:“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请完成:
(1)材料一体现的是三民主义的哪一目标?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制定的宪法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孙中山晚年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12.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2011年是孙中山诞辰145周年。阅读下列三幅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请回答:
(1)有人说:孙中山是中国的伏尔泰,大东亚地区的杰斐逊。结合图一,指出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思想发展方面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2)孙中山的思想吸收了欧美启蒙思想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哪些合理内容?
(3)结合图二,你认为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对中国历史发
展作出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4)结合图三,指出孙中山晚年思想的发展及其对中国革命发展作出的贡献。
(5)结合以上分析,你从孙中山先生身上得到什么认识?
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知识清单
一、1.清王朝 2.资产阶级 3.传统思想
二、1.(1)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2)民族 民权 民生
2.(1)满洲贵族 (2)君主专制 (3)财富重新分配
3.(1)民族独立 发展经济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三、1.国民党 2.帝国主义 民族压迫 自由和权利
节制资本 3.(1)反封建 统一战线 (2)扶助农工
四、1.三民主义 2.民主革命
对点训练
1.C [1905年,孙中山还没有明确地提出反帝口号。明确地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是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2.C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创立民国”。故C项说法错误。]
3.C [孙中山游历英美过程中看到了资本主义的一些弊端,提出“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其社会革命的思想就是民生主义。故本题答案为C项。]
4.C [解题关键是“不利影响”,土地纲领不彻底,就不能从根本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也就无法广泛地发动群众,使革命失去了群众基础。]
5.C [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自由神”“三民”“推翻……专制”等信息,表明蔡元培悼念的是孙中山。]
6.A [旧三民主义把矛头直指清王朝,间接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新三民主义则是明确地反对帝国主义。]
7.C [孙中山先生题词中的“世界潮流”指的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孙中山提出并发展了三民主义这一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希望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8.A [③主张进行民族革命,④要求以民族革命推翻国内外反动统治,都以国家没有完全独立为前提条件,与当今中国作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的社会现实状况不符,不可能“在今天仍具现实意义”,故排除含③或④的选项。]
9.D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联俄和联共必须反帝,扶助农工必须反封建,三大政策的实质就是反帝反封建,故排除A、B、C三项。]
10.D [材料信息:“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故选D。]
综合运用
11.(1)民权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孙中山晚年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解析 由“以建国民政府”可判断材料一体现的是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由“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可判断制定的宪法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晚年的政策是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2.(1)提出了三民主义。
(2)欧美启蒙思想: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卢梭的“人民主权说”。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
(3)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4)孙中山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召开国民党一大,改组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大革命的到来。
(5)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丰富自己的思想体系;超越阶级的局限,把国家和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不屈不挠、不畏挫折的精神;不恋官位、不慕权势。
教材问题解答
课中思考题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有何异同?
相同点:民族主义都主张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都要求人民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民生主义都主张平均地权。不同点:民族主义:旧三民主义主要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民权主义:旧三民主义是以建立资产阶级立宪政体为目标,只有“自由、平等”等空洞的口号;新三民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纲领发展为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纲领。民生主义:旧三民主义只提出平均地权的主张;新三民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的内容,使私人资本不能操纵国计民生,也赢得了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解析与探究
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一是民主革命阶段上一部分纲领不相同。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利、八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没有这些内容。二是有无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不同。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后,还有一个社会主义
革命阶段,即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纲领,新三民主义没有这些内容。三是革命彻底性的不同。原因: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中共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自我测评
1905年,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是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民权主义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民生主义是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对于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1924年,在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主要内容是:民族主义是对外反对帝国主义,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独立和平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强调各民族的平等和自决;民权主义是授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与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新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在20世纪20年代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与发展,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