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文档属性

名称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0-19 08:57: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课程标准] 1.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2.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一、重要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1)“文革”结束后,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了“______________”的错误思想,继续延续毛泽东晚年的“左”倾错误。
(2)1978年5月,中国政治思想界展开了关于____________问题的大讨论。
2.内容
(1)政治上:放弃“________________”的错误方针,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来。
(2)思想上:肯定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____________,开动脑筋,____________,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3.意义
(1)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
(2)实现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次重要的历史性转折。
二、邓小平理论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邓小平理论的提出
①背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________与________成为时代的主题。
②主要观点:明确“三个有利于”是判断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以____________为中心,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提出了____________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和解决港、澳、台问题的“一国两制”理论。
(2)中共“十三大”的内容
①社会主义____________理论: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____________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______________,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______、民主、________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邓小平理论的深化
(1)邓小平南方谈话
①背景:1992年初,中国的改革走到了一个是否搞____________的关键时期。
②内容: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再次强调以____________为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③评价: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使“______________”的论断深入人心。
(2)中共“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立________________体制的目标。
(3)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3.邓小平理论的影响
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取得了飞速发展,中国国力得到极大增强。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背景
世纪之交,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2.内容
代表中国____________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__________的前进方向,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3.主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建设什么样的党、______________的问题。
4.意义
(1)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党的先进性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内在联系,深刻揭示了党的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联系。
(3)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
四、科学发展观
1.提出: 2003年7月,胡锦涛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建设应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同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2.基本内涵及进一步阐述
(1)2007年6月,胡锦涛在中共中央党校发表讲话,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________,核心是____________,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的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进一步阐述。
3.指导意义
(1)是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____________________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是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一次升华,它促使中国社会经济进一步迈入良性、健康发展的轨道。________“GDP”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知识点一 重要的历史转折
1.右图是邓小平同志给《光明日报》的题词。对这一题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题词的时间可能是1977年前后
B.题词内容反映出党和国家领导人指导思想的转变
C.题词说明中国思想界开始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
D.题词否定了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
2.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全面的(  )
A.体制改革 B.拨乱反正
C.经济建设 D.对外开放
知识点二 邓小平理论
3.《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诗篇的主题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能够支撑这个观点的材料是(  )
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③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④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
5.贺国强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讲话中谈到,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在短期内难以消除。关于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最早系统提出这一理论的中共会议是(  )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知识点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C.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怎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不包括(  )
A.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代表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D.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其发展主要体现在(  )
A.首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
B.强调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C.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
D.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知识点四 科学发展观
9.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在(  )
A.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十六届三中全会上
C.2007年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
D.党的“十七大”上
10.“家电下乡”计划的实施,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推动作用,这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
A.以人为本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统筹兼顾 D.改革开放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阅读下列图片:
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中共第十三次全国大会召开 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的报道
请回答:
(1)上述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邓小平理论的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分别是什么?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毛泽东思想过去是中国革命的旗帜,今后将永远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反霸权主义事业的旗帜,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邓小平
材料二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材料三 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胡锦涛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何时在什么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你怎样评价毛泽东思想?
(2)材料二中“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什么重要意义?
(3)材料三中提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哪年召开的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概括指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共同点。
第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知识清单
一、1.(1)两个凡是 (2)真理标准 2.(1)以阶级斗争为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二、1.(1)①和平 发展 ②经济建设 科学技术
(2)①初级阶段 ②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富强 文明
2.(1)①市场经济 ②经济建设 ③发展才是硬道理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三、2.先进生产力 先进文化 3.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党 4.(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四、2.(1)发展 以人为本 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绿色
对点训练
1.D [从命题形式看,属于反向选择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没有否定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反而是对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故D项错误。]
2.B  [此题实际上考查了“讨论”的意义——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基础。而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是对十年“文革”的全面的拨乱反正。故排除A、C、D三项。]
3.C [诗歌中“一九九二年”指的是“南方谈话”,其主题就是从理论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4.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最重要的理论创新。]
5.B [十三大最早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6.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政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
7.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因此C项说法不正确。]
8.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发展的新要求。]
9.B 10.B
综合运用
11.(1)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中共“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据此制定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再次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对市场经济作出精辟的分析。
(2)邓小平理论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指导党和人民成功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为我们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崭新局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12.(1)1945年,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是中国共产党全党智慧的结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它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使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发展,促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3)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002年。
(4)实事求是,一切从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教材问题解答
解析与探究
理论对实践有能动作用。正是因为有了毛泽东思想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指导,中国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有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在新时期,我们必须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发挥其能动作用,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自我测评
1.邓小平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内容要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国两制”战略构想,等等。
意义: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取得了飞速发展,中国国力得到极大增强。
2.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3.主要内容:(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2)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2)它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一次升华,促使中国社会经济进一步迈入良性、健康发展的轨道。(3)使绿色“GDP”理念日益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