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时 精读引领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足迹》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文章中对李大钊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
2.领悟课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及好处。
3.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拓展阅读。
二、评价任务
1.指名说一说文章的写作顺序和文章的构思方法。
2.指名读课文中重要的语段,说一说展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品质。
三、学习过程
(一)关注外貌、神态、言行,体会人物品质
1、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理清了课文的写作顺序。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的浏览全文,回顾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进行叙写,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2.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人物的外貌、神态、言行,去体会人物的品质。
(板书∶ 外貌 神态 言行———人物品质)
出示自学提示∶
快速默读第1~30自然段,圈画出描写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结合相关资料,进行批注式阅读,体会李大钊的品质。
3,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汇报。
预设∶
(1)被捕前∶我们小组找到的是被捕前李大钊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从"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的"体会到李大钊意志坚定,对党忠诚,对工作高度负责。"局导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当时的情况是,1926年春天,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北京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三一八"运动。李大钊的革命活动,遭到北洋军阀的仇视,他们下令通缉李大钊同志。
小结∶结合资料体会到当时形势非常危急,李大钊仍然临危不乱,争分夺秒地工作。
(2)被捕时∶我们组找到的是被捕时对父亲动作的描写,从"不慌不忙"中看到了面对危险镇定自若的李大钊。
教师指导∶在这一部分,作者还写了哪些人物的动作和神态 找出来和这段内容对比读一读,看看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对比、反衬的写法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小结∶这个部分将敌人的数量、态度与李大钊进行对比,反衬出李大钊临危不惧、沉着冷静的品格。如果我们在写作中学习运用,一定会使我们的文章锦上添花。
(3)法庭上∶"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通过这些外貌和神态描写,可以看出父亲虽然饱受折磨,但仍然平静慈祥,从容不迫,坚强不动摇。
小结∶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让我们感受到李大钊既是一位慈爱的父亲,又是一位坚定的共产党人。带着对李大钊的敬意读一读令你感动的语句。
(二)体会首尾呼应、前后照应写法的好处
1.发现写法,体会效果。
(1)带着自己的理解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并和开头对比,看看从中发现了什么。(感悟首尾呼应写法的好处。)(板书:首尾呼应)
(2)找出前后照应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像这样,文章前有伏笔,后有交代的写法,就是前后照应。文中这样的描写有多处,找一找,仔细体会。
2. 阅读链接
(1)因为对革命事业怀有必胜的信心,李大钊义无反顾,视死如归;因为对革命事业怀有必胜的信心,叶挺将军虽身陷牢笼,但仍斗志昂扬,挥笔写下《囚歌》
(齐读“阅读链接”《囚歌》。)
(2)你还搜集了哪些先烈的革命事迹 用一两句话进行概括,再与同学交流。
(三)整合阅读《成长风向标》中的《足迹》
1.自学提示。
快速浏览《足迹》一文,边读边圈画出描写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语句。透过这些语句,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指导员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自学→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