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志向与心愿
【单元整体分析】
课标分析
根据课标要求,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习作时,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表达。”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抓住这一重点,引导学生深入字里行间,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炼文章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并结合课堂练笔进行及时地运用,为后面的习作积累写作方法。
语文课程还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本单元是革命文化主题单元,所以在阅读教学中,通过体会人物的可贵品质,激发学生珍惜今天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感。
教材分析
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常常给我们很多启迪,阅读它们,感悟它们,能让我们人生道路上足迹更踏实,步伐更稳健。平凡的人物却有着非比寻常的美德精神。本组教材就是围绕“理想和信念”这一专题写的。本单元选编的4篇课文《古诗三首》、《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金色的鱼钩》,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阅读时,关注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古诗三首》通过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坚劲顽强、光明磊落的优良品质。《十六年前的回忆》充分表现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毛主席赞扬张思德那种为人民而生、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共产主义精神。《金色的鱼钩》中表现出来的真情实感,使读者不得不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红军战士而感动。
学情分析
本单元主题都是写人的,但是文体还是有些不同,有古诗,有演讲体,这些文体学生在四、五年级时有过初步学习,对于这次学习体会有了一定基础。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较强的阅读能力。能运用恰当的方法概括内容,用自己的话清楚的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但对于文章的表达特色,把握得还不够准确,运用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以往学习过不少写人的文章,对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有一定了解,还需要对阅读写人文章作系统方法指导,学生容易只感受人物形象,但会忽略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文章内容涉及到的社会背景有些离学生比较远,需要借助课外资料来加深学生对内容的感悟。
【单元学习目标】
1. 会写28个生字,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通过朗读、课文插图、注释了解三首诗歌大意。借助提示、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竹石》。借助资料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3. 通过关注人物神态、言行的描写,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及议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
4. 通过对比法赏析优秀文选的开头与结尾,体会这样写的好处。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再次感受“托物言志”的写法和名言警句的意思和用法。
5. 通过朗读、批注式阅读、查阅的资料感知课文内容,揣摩和体会文章感情,体会人物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单元课时安排】
课时 课型 教材内容 拓展篇目
1 精读引领课 《马诗》《石灰吟》 《咏煤炭》
2 精读引领课 《竹石》 《题竹石画(其二)》
3 单元预习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金色的鱼钩》
4 精读引领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 《足迹》
5 精读引领课 《为人民服务》 《最后一次讲演》
6 略读实践课 《金色的鱼钩》 《白马(节选)》《年节(节选)》
7 组文阅读课 《彭德怀速写》《老舍先生》《母亲(节选)》《宋庆龄和她的保姆》
8 口语交际课 “即兴发言”
9 习作指导课 “心愿”
10 习作讲评课 “心愿”
11 单元整理课 “语文园地”
12 整本书阅读 《少年方志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