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2023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答题栏内。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2023·扬州)《中国古代衣食住行》一书中收录了一组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名称及其功能(图1)。据此可知,当时青铜器( )
A.种类丰富 B.功能单一 C.工艺简单 D.象征皇权
【答案】A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据材料可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包括防护器具、盛放粮食器具、盛酒器、切割工具等,体现了青铜器种类的丰富特征。
A项种类丰富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项功能单一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工艺简单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D项象征皇权错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与皇权统治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青铜器的相关内容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准确解读青铜器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2023·扬州)从605年起,为连通全国南北的大河,建立庞大水路交通网,隋炀帝陆续开凿了( )
A.都江堰 B.大运河 C.灵渠 D.珠江
【答案】B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开始开凿大运河。自605年起,隋炀帝下令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700多千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A项都江堰是蜀郡太守李冰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的建成,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不符合题意;
B项大运河是隋炀帝时期开凿的,符合题意;
C项灵渠是秦始皇派人开凿的,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使长江水系同珠江水系连接起来,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不符合题意;
D项珠江发源于云贵高原,流经华南,自广州汇入南海,不是由隋炀帝开凿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隋朝大运河的修建。识记隋朝大运河修建的史实。
3.(2023·扬州)观察下表,可推知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
建厂时间 厂名 建厂官员 主要产品
1861年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小火炮、炸弹
1865年 江南制造局 李鸿章、曾国藩 来福枪.重型海防炮、轮船等
1890年 汉阳枪炮厂 张之洞 来福枪、轻型迫击炮、子弹等
A.洋务派打造近代化武器装备 B.维新派组建训练新式的军队
C.清朝内部达成学习西方共识 D.中国成功走上富国强兵之路
【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又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材料信息反映了洋务运动时期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局、汉阳枪炮厂的建厂时间和建厂官员及主要产品,主要产品均为各种武器,说明洋务派打造近代化武器装备。
A项洋务派打造近代化武器装备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C两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洋务运动各厂制造近代武器的内容,且建厂官员为洋务派,没有涉及维新派和清朝内部达成学习西方共识的信息,不符合题意;
项,不符合题意;
D项中国成功走上富国强兵之路错误,材料只是反映了洋务派制造近代化武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之路,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一败涂地,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注意题干表格内容的正确解读。理解并识记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
4.(2023·扬州)下图是清末画作《火车站》。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 )
A.民族工业体系完整 B.空中航线飞速发展
C.高速铁路开通运营 D.交通出行方式多样
【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清末画作《火车站》”可知,当时的出行方式有火车、黄包车和汽车,说明了交通出行方式多样。
A项题干图片中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B项空中航线飞速发展错误,题干图片中没有飞机,没法看出空中航线飞速发展,不符合题意;
C项高速铁路开通运营是在2005年,不符合题意;
D项交通出行方式多样,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解题的关键是识读题干图片。
5.(2023·扬州)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里说道:“中国被迫撤除了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出海口之间的军事据点,取而代之的是各国‘酌定数处留兵驻守’。”这种局面始于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D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据材料“中国被迫撤除了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出海口之间的军事据点,取而代之的是各国‘酌定数处留兵驻守’。”及所学可知,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规定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A项《南京条约》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符合题意;
B项《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不符合题意;
C项《马关条约》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不符合题意;
D项《辛丑条约》后出现题干局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丑条约》的相关内容及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辛丑条约》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6.(2023·扬州)下图是创作于1940年的套色木刻版画《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它意在( )
A.振奋抗战士气 B.促成国共合作
C.发起淞沪会战 D.谋划和平建国
【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据材料“1940年的套色木刻版画《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及所学可知,该漫画意在增强抗日军民的抗战士气。
A项振奋抗战士气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项促成国共合作理解错误,1937年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已经形成,不符合题意;
C项发起淞沪会战理解错误,淞沪会战指的是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八一三上海抗战,不符合题意;
D项谋划和平建国理解错误,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意在谋划和平建国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及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理解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7.(2023·扬州)有学者在1946年9月写到:中国共产党正在试验用不同方法将土地返还给耕者,为制订一部总的土地法做前期准备。这部土地法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答案】C
【知识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有学者在1946年9月写到:中国共产党正在试验用不同方法将土地返还给耕者,为制订一部总的土地法做前期准备。”可知,题干反映的是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A项《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在1853年颁布的革命纲领,不符合题意;
B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1912年中华民国颁布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不符合题意;
C项《中国土地法大纲》好题干描述相符,符合题意;
D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颁布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以及法律文献。理解并识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以及法律文献。
8.(2023·扬州)截止1953年12月,新中国举行了涉及5.7亿人口的基层选举,全国各地共选出500多万名基层人大代表。这一选举主要是为了召开(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B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全国各地共选出500多万名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产生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许多工业、农业和其他方面的优秀人才被选为人大代表。这一选举主要是为了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A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年召开,不符合题意;
B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召开,符合题意;
C项中共八大1956年召开,不符合题意;
D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召开,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知道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9.(2023·扬州)1978年,一些厂矿的负责人提出:每次权力下放,没有人想到要下放到企业,企业一点自主权都没有。企业管得这样死,经济怎能发展起来?这些负责人意在要求( )
A.彻底变更企业所有权 B.改变公有制主体地位
C.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C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从1984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据题干“管得这样死,经济怎能发展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负责人的主要诉求是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A项彻底变更企业所有权错误,企业要求的是经营自主权,不是变更企业的所有权,不符合题意;
B项改变公有制主体地位错误,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进行的改革开放,公有制经济一直占主体地位,不符合题意;
C项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正确,符合题意;
D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掌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相关知识。
10.(2023·扬州)对比图中2001年和2010年的数据,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开始开放沿海城市 B.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D
【知识点】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可知,从2001年到201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不断上升。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ABC三项都不是题干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开放沿海城市、建立海南经济特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都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发生在2001年之前,不符合题意;
D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题干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影响。理解并识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影响。
11.(2023·扬州)公元前3100年左右,上埃及国王纳美尔将他的统治权延伸覆盖到上下埃及的两方土地之上。这表明古埃及( )
A.初步实现统一 B.遭到外族入侵
C.文明未能延续 D.等级制度森严
【答案】A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上埃及国王纳美尔将他的统治权延伸覆盖到上下埃及的两方土地之上”可知,上埃及国王纳美尔的统治上下埃及,说明古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代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实行奴隶主专制统治。
A项初步实现统一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古代埃及实现了初步统一,没有涉及也无法反映古埃及是否遭到外族入侵、古埃及文明是否延续和等级制度是否森严,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埃及的初步统一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古代埃及的初步统一,注意题干材料的识读。
12.(2023·扬州)古希腊时期,诗人品达创作颂诗:“我们找不到比奥林匹亚更伟大的赛会,正如在白昼时找不出比那金色天空中的太阳更加夺目的星辰。”这体现了( )
A.古罗马体育的辉煌 B.古印度人的英雄观
C.文学与体育的结合 D.阿拉伯文学的繁荣
【答案】C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我们找不到比奥林匹亚更伟大的赛会,正如在白昼时找不出比那金色天空中的太阳更加夺目的星辰”可知,古希腊诗人把古希腊的奥林匹亚赛会比作太阳,这是对奥林匹亚的歌颂,体现了文学与体育的结合。
ABD三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古希腊,与古罗马、古印度和阿拉伯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文学与体育的结合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希腊的文学与体育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古代希腊的文学与体育,注意题干材料的识读。
13.(2023·扬州)下图可以用来解释中世纪西欧( )
A.庄园经济 B.手工工场
C.文艺复兴 D.“三角贸易”
【答案】A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庄园的耕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自营地”,通常占庄园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一般每周要在自营地上劳动3天,剩下的时间才属于自己。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根据材料中耕地的分类为自营地和份地可知,这是欧洲中世纪的经济基础——庄园经济。
A项庄园经济可以用图5来解释,符合题意;
B项手工工场与题干图示不符,材料体现的是庄园经济,不是手工工场,不符合题意;
C项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开始的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不符合题意;
D项“三角贸易”是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殖民者进行罪恶的活动,与题干图示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欧的庄园经济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欧的庄园经济,注意题干图示的正确识读。
14.(2023·扬州)刘宗绪在《世界近代史》中写道“它是17世纪的“海上马车夫”,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商船队,掌握着各国商品运输中的很大一部分。”“它”是( )
A.西班牙 B.英国 C.荷兰 D.法国
【答案】C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荷兰一度控制着波罗的海、印度及美洲的全部贸易,因而有“海上马车夫”之称。进入17世纪,荷兰加入殖民掠夺行列。17世纪下半叶,后崛起的法国也加入了殖民争霸的行列,先后在北美洲、非洲和亚洲建立了法属殖民地。
C项荷兰是17世纪的“海上马车夫”,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早期国家的殖民掠夺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海上马车夫”。
15.(2023·扬州)1804年,他已不满足于做法国的最高统治者,而是要做凌驾于欧洲各国君主之上的帝国的皇帝。他是( )
A.查理一世 B.路易十六 C.罗伯斯庇尔 D.拿破仑
【答案】D
【知识点】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战场上,拿破仑再次大败反法联盟,他的个人威望也登峰造极。1804年,法国改为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加冕称帝。拿破仑 波拿巴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
A项查理一世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被送上断头台的英国国王,不符合题意;
B项路易十六是法国大革命中被送上断头台的法国国王,不符合题意;
C项罗伯斯庇尔是法国大革命高潮时期的雅各宾派的领导人,不符合题意;
D项拿破仑1804年,他已不满足于做法国的最高统治者,而是要做凌驾于欧洲各国君主之上的帝国的皇帝,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拿破仑帝国的建立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拿破仑帝国的建立等知识。
16.(2023·扬州)德川幕府末期,面对幕藩体制危机和民族危机,一部分中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 )
A.大化改新 B.倒幕运动
C.农奴制改革 D.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答案】B
【知识点】日本的倒幕运动
【解析】【分析】19世纪中期,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日本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严重日益,一部分中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倒幕运动。倒幕运动发动者是一部分中下级武士、西南强藩、朝廷公卿。
A项大化改新发生在7世纪时,使日本有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不符合题意;
B项倒幕运动和题干描述相符,符合题意;
C项农奴制改革发生在1861年的俄国,不符合题意;
D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一战后由甘地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日本明治维新前的倒幕运动。理解并识记日本明治维新前的倒幕运动。
17.(2023·扬州)有学者认为,1914- 1918年的这场大战“就像可怕的火山爆发 ……这场人为大祸留下的痕迹无处不在”。这场大战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越南战争 D.阿富汗战争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根据“1914-1918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19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8年11月,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A项第一次世界大战和题干描述相符,符合题意;
B项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在1939年爆发,1945年结束,不符合题意;
C项越南战争是在1955年爆发,不符合题意;
D项阿富汗战争发生在2001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史实,解题的关键是题干时间“1914-1918年”。
18.(2023·扬州)1921年11月,美国倡导召开国际会议,以遏制日本的扩张,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这一国际会议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万隆会议
【答案】B
【知识点】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解析】【分析】由于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美日矛盾尤为激烈。为了遏制日本的扩张,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1921年,9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这就是华盛顿会议,主导会议的是美国。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等条约,针对中国问题签署了《九国公约》,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A项巴黎和会是1919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不符合题意;
B项华盛顿会议和题干描述相符,符合题意;
C项雅尔塔会议是1945年二战期间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的,不符合题意;
D项万隆会议是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的第一次亚非会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的内容以及影响。
19.(2023·扬州)1936年,受军部操控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这表明( )
A.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B.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
C.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D.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答案】A
【知识点】日本与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日本军部是法西斯势力的支持者和集中地,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军部法西斯专制建立,开始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A项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受军部操控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符合题意;
B项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是在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掌握了国家政权,从此德国建立了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的法西斯恐怖统治,不符合题意;
C项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是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不符合题意;
D项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是在1940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的相关史实。
20.(2023·扬州)下表为1961年6月不结盟运动筹备会议确定的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条件(部分)。据此可知( )
序号 条件
一、 奉行和平共处和不结盟基础上的独立政策习
二、 支持民族解放运动
三、 不加入以大国对抗为背景的军事集团厂
A.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B.欧洲国家在国际上用一个声音说话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一支重要力量
【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反对霸权主义的联合阵营,它的成立是发展中国家走向联合自强的开端,在支持和巩固成员国民族独立和经济发展、维护成员国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新独立的民族国家为了维护国家独立,摆脱美国和苏联的控制,实行和平、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发起了不结盟运动。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A项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理解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不结盟运动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欧洲国家在国际上用一个声音说话理解错误,欧洲国家在国际上用一个声音说话指的是欧洲的联合,不结盟运动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不符合题意;
C项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理解错误,材料表格内容与不结盟运动有关,无法体现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不符合题意;
D项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一支重要力量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不结盟运动与发展中国家的兴起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图表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不结盟运动与发展中国家的兴起。
21.(2023·扬州)“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出自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该作品是( )
A.《纵游淮南》 B.《春江花月夜》
C.《题扬州禅智寺》 D.《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答案】B
【知识点】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出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A项《纵游淮南》反映了扬州的优美风光,与题干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春江花月夜》和题干信息相符,符合题意;
C项《题扬州禅智寺》由杜牧所做,与题干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刘禹锡的代表作,与题干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唐朝的诗歌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掌握唐朝诗歌的名篇名作是解答该类试题的关键。
22.(2023·扬州)元朝时,一位意大利人曾在扬州担任官职3年。后来,他回忆起扬州时说:“城甚广大,所属二十四城,皆良城也。”他是( )
A.忽必烈 B.马可·波罗 C.高朗亭 D.盛白沙
【答案】B
【知识点】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
【解析】【分析】“城甚广大,所属二十四城,皆良城也。”这是《马可 波罗行纪》对扬州的描述。元朝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 波罗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元朝。回国后,在狱中口述由他人写出《马可 波罗行纪》,后来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是中外交往的友好体现。
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忽必烈、高朗亭和盛白沙都不是意大利人,不符合题意;
B项马可·波罗和题干描述相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马可 波罗来华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马可 波罗来华的知识。
23.(2023·扬州)扬州八怪中,主张继承传统“十分学七要抛三”“不泥古法”的是( )
A.汉武帝 B.刘细君 C.郑板桥 D.汪曾祺
【答案】C
【知识点】江苏
【解析】【分析】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擅长画竹工书法。他用汉八分杂入楷草行,自称“六分半书”,主张“十分学七要抛三”“不泥古法”。
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郑板桥主张继承传统“十分学七要抛三”“不泥古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历史文化常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解题关键是识记郑板桥的相关史实。
24.(2023·扬州)《扬州的夏日》一文中有这样的描述:“扬州的小笼点心实在不错:我离开扬州,也走过七八处大大小小的地方,还没有吃过那样好的点心。”这里的“我”是( )
A.欧阳修 B.苏轼 C.阮元 D.朱自清
【答案】D
【知识点】江苏
【解析】【分析】《扬州的夏日》是朱自清的散文,描绘了扬州的夏天与风土人情、社会习俗等。
ABC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朱自清和题干描述相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朱自清的识记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扬州的夏日》出自朱自清。
25.(2023·扬州)扬州市区有一个代表性旅游最区,内有五亭桥(图6)等著名景点。该景区是( )
A.东关街 B.瘦西湖
C.瓜洲古渡 D.江都水利枢纽
【答案】B
【知识点】江苏
【解析】【分析】瘦西湖是扬州最著名的风景区。位于扬州市西北郊。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瘦西湖历史悠久,其基本结构形成于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瘦西湖景区内景点众多,主要由五亭桥、二十四桥、钓鱼台、大虹桥、吹台、福庄、望春楼等景点组成。最著名的是五亭桥,它也是扬州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距今已有260多年历史。
ACD三项与题干“内有五亭桥(如图)等著名景点”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瘦西湖和题干描述相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扬州的代表性旅游景区——瘦西湖的识记能力。识记扬州的代表性旅游景区——瘦西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9分,27题8分,28题8分,共25分)
26.(2023·扬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和前代比较,元代政治制度中有几 个比较明显的变化:(1)中央机构发展为省、台、院三足鼎立;(2)中央设置宣政院等机构处理民族和宗教事务;等等。元朝政治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管理如此广大疆域的多民族国家的一次尝试,大都为后代所承袭。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政治体制及礼法制度 的建设和改造,极大提升了明代国家对社会的治理功能。虽然发生种种“矫枉过正”,并且造成了诸多不良后果,却在总体上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的需要。
——摘编自方志远《明前期国家治理中的民生关怀》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在中央设置的政治管理机构。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明时期政治制度建设的积极作用。
【答案】(1)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以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设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西藏地区军政事务。
(2)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利于维护中国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
④中央集权的加强,为抵抗侵略、维护主权提供强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保障。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行省制度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1)元代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以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设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西藏地区军政事务。
(2)元明时期政治制度的建设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利于维护中国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大交融,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中央集权的加强,为抵抗侵略、维护主权提供强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保障。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元代在中央设置的政治管理机构,元明时期政治制度建设的积极作用及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准确识记理解元代在中央设置的政治管理机构,理解元明时期政治制度建设的积极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7.(2023·扬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法]费尔南·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材料二、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大多数人开始过上温饱生活,居民的营养状况改善,体质增强,居民结婚率和出生率上升,医学的进步使某些致死率极高的流行疾病受到控制,死亡率下降,于是人口进入高速增长时期,工业革命及其以后一个时期的英国正是处于这个阶段。
——摘编自王章辉《论英国工业革命对人口再生产方式和分布的影响》
(1)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英国人口变化趋势。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人口与工业革命”为主题,自定一个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人口总体呈增长趋势。
(2)主题:人口与工业革命
论述:工业革命使生产力提高,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促进了医学的进步,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出生率,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增长,人口的增长又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综上所述,英国人口增长与工业革命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关系。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从1700年到1730年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从1740年到1840年人口不断增长。
(2)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即可。如观点:工业革命促进人口不断增长;论述: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居民的营养状况改善,体质增强,居民结婚率和出生率上升,医学的进步使某些致死率极高的流行疾病受到控制,死亡率下降,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19世纪前50年,英国人口从约900万增加到约1800万。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人口增长更为惊人,19世纪20年代,美国的人口约为1000万,到1914年,美国的人口已超过1亿。因而说工业革命促进人口不断增长。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等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次工业革命等相关史实。
28.(2023·扬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为新中国成立之初宣传画《发展科学奖励发明为加强祖国工业,农业,国防建设而奋斗!》(局部)。
——沈榆、孙弋《强国图志:从宣传画里看新中国发展之路》
材料二:邓小平强调,如果科学技术水平不能得到应有的提高,社会生产力不发达,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也就得不到改善,“我们国家的安全就没有可靠的保障”。“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城占有一席之地。”
——摘编自侯强《邓小平关于科技改革重要论述的时代特征及现实启示》
(1)据材料一,说说你对画作内容的理解。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70年代中国重大科技成就。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的理由。
【答案】(1)政府通过科技奖励,调动了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增强了创新的自信心和内生动力,促进了我国科技的发展。
(2)制型杂交水稻;青蒿素;东方红一号。
(3)在当今世界,科技已经成为了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在当今世界,科技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当今世界,科技已经成为了国际地位的重要标志;在当今世界,科技已经成为了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
【知识点】“两弹一星”;袁隆平及杂交水稻
【解析】【分析】(1)新中国重视发展科学技术,鼓励发明创造,加快发展工业、农业和国防建设。
(2)1970年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和型杂交水稻。
(3)如果科学技术水平不能得到应有的提高,社会生产力不发达,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也就得不到改善,“我们国家的安全就没有可靠的保障”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弹一星、袁隆平等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两弹一星、袁隆平等相关史实。
1 / 1江苏省扬州市2023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答题栏内。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2023·扬州)《中国古代衣食住行》一书中收录了一组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名称及其功能(图1)。据此可知,当时青铜器( )
A.种类丰富 B.功能单一 C.工艺简单 D.象征皇权
2.(2023·扬州)从605年起,为连通全国南北的大河,建立庞大水路交通网,隋炀帝陆续开凿了( )
A.都江堰 B.大运河 C.灵渠 D.珠江
3.(2023·扬州)观察下表,可推知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
建厂时间 厂名 建厂官员 主要产品
1861年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小火炮、炸弹
1865年 江南制造局 李鸿章、曾国藩 来福枪.重型海防炮、轮船等
1890年 汉阳枪炮厂 张之洞 来福枪、轻型迫击炮、子弹等
A.洋务派打造近代化武器装备 B.维新派组建训练新式的军队
C.清朝内部达成学习西方共识 D.中国成功走上富国强兵之路
4.(2023·扬州)下图是清末画作《火车站》。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 )
A.民族工业体系完整 B.空中航线飞速发展
C.高速铁路开通运营 D.交通出行方式多样
5.(2023·扬州)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里说道:“中国被迫撤除了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出海口之间的军事据点,取而代之的是各国‘酌定数处留兵驻守’。”这种局面始于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2023·扬州)下图是创作于1940年的套色木刻版画《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它意在( )
A.振奋抗战士气 B.促成国共合作
C.发起淞沪会战 D.谋划和平建国
7.(2023·扬州)有学者在1946年9月写到:中国共产党正在试验用不同方法将土地返还给耕者,为制订一部总的土地法做前期准备。这部土地法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8.(2023·扬州)截止1953年12月,新中国举行了涉及5.7亿人口的基层选举,全国各地共选出500多万名基层人大代表。这一选举主要是为了召开(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9.(2023·扬州)1978年,一些厂矿的负责人提出:每次权力下放,没有人想到要下放到企业,企业一点自主权都没有。企业管得这样死,经济怎能发展起来?这些负责人意在要求( )
A.彻底变更企业所有权 B.改变公有制主体地位
C.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2023·扬州)对比图中2001年和2010年的数据,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开始开放沿海城市 B.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1.(2023·扬州)公元前3100年左右,上埃及国王纳美尔将他的统治权延伸覆盖到上下埃及的两方土地之上。这表明古埃及( )
A.初步实现统一 B.遭到外族入侵
C.文明未能延续 D.等级制度森严
12.(2023·扬州)古希腊时期,诗人品达创作颂诗:“我们找不到比奥林匹亚更伟大的赛会,正如在白昼时找不出比那金色天空中的太阳更加夺目的星辰。”这体现了( )
A.古罗马体育的辉煌 B.古印度人的英雄观
C.文学与体育的结合 D.阿拉伯文学的繁荣
13.(2023·扬州)下图可以用来解释中世纪西欧( )
A.庄园经济 B.手工工场
C.文艺复兴 D.“三角贸易”
14.(2023·扬州)刘宗绪在《世界近代史》中写道“它是17世纪的“海上马车夫”,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商船队,掌握着各国商品运输中的很大一部分。”“它”是( )
A.西班牙 B.英国 C.荷兰 D.法国
15.(2023·扬州)1804年,他已不满足于做法国的最高统治者,而是要做凌驾于欧洲各国君主之上的帝国的皇帝。他是( )
A.查理一世 B.路易十六 C.罗伯斯庇尔 D.拿破仑
16.(2023·扬州)德川幕府末期,面对幕藩体制危机和民族危机,一部分中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 )
A.大化改新 B.倒幕运动
C.农奴制改革 D.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7.(2023·扬州)有学者认为,1914- 1918年的这场大战“就像可怕的火山爆发 ……这场人为大祸留下的痕迹无处不在”。这场大战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越南战争 D.阿富汗战争
18.(2023·扬州)1921年11月,美国倡导召开国际会议,以遏制日本的扩张,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这一国际会议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万隆会议
19.(2023·扬州)1936年,受军部操控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这表明( )
A.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B.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
C.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D.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20.(2023·扬州)下表为1961年6月不结盟运动筹备会议确定的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条件(部分)。据此可知( )
序号 条件
一、 奉行和平共处和不结盟基础上的独立政策习
二、 支持民族解放运动
三、 不加入以大国对抗为背景的军事集团厂
A.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B.欧洲国家在国际上用一个声音说话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一支重要力量
21.(2023·扬州)“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出自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该作品是( )
A.《纵游淮南》 B.《春江花月夜》
C.《题扬州禅智寺》 D.《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2.(2023·扬州)元朝时,一位意大利人曾在扬州担任官职3年。后来,他回忆起扬州时说:“城甚广大,所属二十四城,皆良城也。”他是( )
A.忽必烈 B.马可·波罗 C.高朗亭 D.盛白沙
23.(2023·扬州)扬州八怪中,主张继承传统“十分学七要抛三”“不泥古法”的是( )
A.汉武帝 B.刘细君 C.郑板桥 D.汪曾祺
24.(2023·扬州)《扬州的夏日》一文中有这样的描述:“扬州的小笼点心实在不错:我离开扬州,也走过七八处大大小小的地方,还没有吃过那样好的点心。”这里的“我”是( )
A.欧阳修 B.苏轼 C.阮元 D.朱自清
25.(2023·扬州)扬州市区有一个代表性旅游最区,内有五亭桥(图6)等著名景点。该景区是( )
A.东关街 B.瘦西湖
C.瓜洲古渡 D.江都水利枢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9分,27题8分,28题8分,共25分)
26.(2023·扬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和前代比较,元代政治制度中有几 个比较明显的变化:(1)中央机构发展为省、台、院三足鼎立;(2)中央设置宣政院等机构处理民族和宗教事务;等等。元朝政治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管理如此广大疆域的多民族国家的一次尝试,大都为后代所承袭。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政治体制及礼法制度 的建设和改造,极大提升了明代国家对社会的治理功能。虽然发生种种“矫枉过正”,并且造成了诸多不良后果,却在总体上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的需要。
——摘编自方志远《明前期国家治理中的民生关怀》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在中央设置的政治管理机构。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明时期政治制度建设的积极作用。
27.(2023·扬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法]费尔南·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材料二、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大多数人开始过上温饱生活,居民的营养状况改善,体质增强,居民结婚率和出生率上升,医学的进步使某些致死率极高的流行疾病受到控制,死亡率下降,于是人口进入高速增长时期,工业革命及其以后一个时期的英国正是处于这个阶段。
——摘编自王章辉《论英国工业革命对人口再生产方式和分布的影响》
(1)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英国人口变化趋势。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人口与工业革命”为主题,自定一个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8.(2023·扬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为新中国成立之初宣传画《发展科学奖励发明为加强祖国工业,农业,国防建设而奋斗!》(局部)。
——沈榆、孙弋《强国图志:从宣传画里看新中国发展之路》
材料二:邓小平强调,如果科学技术水平不能得到应有的提高,社会生产力不发达,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也就得不到改善,“我们国家的安全就没有可靠的保障”。“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城占有一席之地。”
——摘编自侯强《邓小平关于科技改革重要论述的时代特征及现实启示》
(1)据材料一,说说你对画作内容的理解。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70年代中国重大科技成就。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的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据材料可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包括防护器具、盛放粮食器具、盛酒器、切割工具等,体现了青铜器种类的丰富特征。
A项种类丰富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项功能单一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工艺简单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D项象征皇权错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与皇权统治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青铜器的相关内容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准确解读青铜器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答案】B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开始开凿大运河。自605年起,隋炀帝下令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700多千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A项都江堰是蜀郡太守李冰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的建成,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不符合题意;
B项大运河是隋炀帝时期开凿的,符合题意;
C项灵渠是秦始皇派人开凿的,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使长江水系同珠江水系连接起来,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不符合题意;
D项珠江发源于云贵高原,流经华南,自广州汇入南海,不是由隋炀帝开凿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隋朝大运河的修建。识记隋朝大运河修建的史实。
3.【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又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材料信息反映了洋务运动时期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局、汉阳枪炮厂的建厂时间和建厂官员及主要产品,主要产品均为各种武器,说明洋务派打造近代化武器装备。
A项洋务派打造近代化武器装备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C两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洋务运动各厂制造近代武器的内容,且建厂官员为洋务派,没有涉及维新派和清朝内部达成学习西方共识的信息,不符合题意;
项,不符合题意;
D项中国成功走上富国强兵之路错误,材料只是反映了洋务派制造近代化武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之路,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一败涂地,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注意题干表格内容的正确解读。理解并识记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
4.【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清末画作《火车站》”可知,当时的出行方式有火车、黄包车和汽车,说明了交通出行方式多样。
A项题干图片中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B项空中航线飞速发展错误,题干图片中没有飞机,没法看出空中航线飞速发展,不符合题意;
C项高速铁路开通运营是在2005年,不符合题意;
D项交通出行方式多样,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解题的关键是识读题干图片。
5.【答案】D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据材料“中国被迫撤除了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出海口之间的军事据点,取而代之的是各国‘酌定数处留兵驻守’。”及所学可知,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规定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A项《南京条约》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符合题意;
B项《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不符合题意;
C项《马关条约》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不符合题意;
D项《辛丑条约》后出现题干局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丑条约》的相关内容及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辛丑条约》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6.【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据材料“1940年的套色木刻版画《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及所学可知,该漫画意在增强抗日军民的抗战士气。
A项振奋抗战士气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项促成国共合作理解错误,1937年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已经形成,不符合题意;
C项发起淞沪会战理解错误,淞沪会战指的是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八一三上海抗战,不符合题意;
D项谋划和平建国理解错误,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意在谋划和平建国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及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理解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7.【答案】C
【知识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有学者在1946年9月写到:中国共产党正在试验用不同方法将土地返还给耕者,为制订一部总的土地法做前期准备。”可知,题干反映的是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A项《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在1853年颁布的革命纲领,不符合题意;
B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1912年中华民国颁布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不符合题意;
C项《中国土地法大纲》好题干描述相符,符合题意;
D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颁布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以及法律文献。理解并识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以及法律文献。
8.【答案】B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全国各地共选出500多万名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产生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许多工业、农业和其他方面的优秀人才被选为人大代表。这一选举主要是为了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A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年召开,不符合题意;
B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召开,符合题意;
C项中共八大1956年召开,不符合题意;
D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召开,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知道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9.【答案】C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从1984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据题干“管得这样死,经济怎能发展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负责人的主要诉求是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A项彻底变更企业所有权错误,企业要求的是经营自主权,不是变更企业的所有权,不符合题意;
B项改变公有制主体地位错误,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进行的改革开放,公有制经济一直占主体地位,不符合题意;
C项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正确,符合题意;
D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掌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相关知识。
10.【答案】D
【知识点】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可知,从2001年到201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不断上升。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ABC三项都不是题干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开放沿海城市、建立海南经济特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都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发生在2001年之前,不符合题意;
D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题干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影响。理解并识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影响。
11.【答案】A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上埃及国王纳美尔将他的统治权延伸覆盖到上下埃及的两方土地之上”可知,上埃及国王纳美尔的统治上下埃及,说明古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代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实行奴隶主专制统治。
A项初步实现统一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古代埃及实现了初步统一,没有涉及也无法反映古埃及是否遭到外族入侵、古埃及文明是否延续和等级制度是否森严,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埃及的初步统一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古代埃及的初步统一,注意题干材料的识读。
12.【答案】C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我们找不到比奥林匹亚更伟大的赛会,正如在白昼时找不出比那金色天空中的太阳更加夺目的星辰”可知,古希腊诗人把古希腊的奥林匹亚赛会比作太阳,这是对奥林匹亚的歌颂,体现了文学与体育的结合。
ABD三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古希腊,与古罗马、古印度和阿拉伯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文学与体育的结合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希腊的文学与体育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古代希腊的文学与体育,注意题干材料的识读。
13.【答案】A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庄园的耕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自营地”,通常占庄园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一般每周要在自营地上劳动3天,剩下的时间才属于自己。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根据材料中耕地的分类为自营地和份地可知,这是欧洲中世纪的经济基础——庄园经济。
A项庄园经济可以用图5来解释,符合题意;
B项手工工场与题干图示不符,材料体现的是庄园经济,不是手工工场,不符合题意;
C项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开始的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不符合题意;
D项“三角贸易”是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殖民者进行罪恶的活动,与题干图示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欧的庄园经济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欧的庄园经济,注意题干图示的正确识读。
14.【答案】C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荷兰一度控制着波罗的海、印度及美洲的全部贸易,因而有“海上马车夫”之称。进入17世纪,荷兰加入殖民掠夺行列。17世纪下半叶,后崛起的法国也加入了殖民争霸的行列,先后在北美洲、非洲和亚洲建立了法属殖民地。
C项荷兰是17世纪的“海上马车夫”,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早期国家的殖民掠夺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海上马车夫”。
15.【答案】D
【知识点】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战场上,拿破仑再次大败反法联盟,他的个人威望也登峰造极。1804年,法国改为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加冕称帝。拿破仑 波拿巴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
A项查理一世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被送上断头台的英国国王,不符合题意;
B项路易十六是法国大革命中被送上断头台的法国国王,不符合题意;
C项罗伯斯庇尔是法国大革命高潮时期的雅各宾派的领导人,不符合题意;
D项拿破仑1804年,他已不满足于做法国的最高统治者,而是要做凌驾于欧洲各国君主之上的帝国的皇帝,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拿破仑帝国的建立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拿破仑帝国的建立等知识。
16.【答案】B
【知识点】日本的倒幕运动
【解析】【分析】19世纪中期,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日本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严重日益,一部分中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倒幕运动。倒幕运动发动者是一部分中下级武士、西南强藩、朝廷公卿。
A项大化改新发生在7世纪时,使日本有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不符合题意;
B项倒幕运动和题干描述相符,符合题意;
C项农奴制改革发生在1861年的俄国,不符合题意;
D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一战后由甘地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日本明治维新前的倒幕运动。理解并识记日本明治维新前的倒幕运动。
17.【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根据“1914-1918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19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8年11月,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A项第一次世界大战和题干描述相符,符合题意;
B项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在1939年爆发,1945年结束,不符合题意;
C项越南战争是在1955年爆发,不符合题意;
D项阿富汗战争发生在2001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史实,解题的关键是题干时间“1914-1918年”。
18.【答案】B
【知识点】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解析】【分析】由于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美日矛盾尤为激烈。为了遏制日本的扩张,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1921年,9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这就是华盛顿会议,主导会议的是美国。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等条约,针对中国问题签署了《九国公约》,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A项巴黎和会是1919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不符合题意;
B项华盛顿会议和题干描述相符,符合题意;
C项雅尔塔会议是1945年二战期间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的,不符合题意;
D项万隆会议是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的第一次亚非会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的内容以及影响。
19.【答案】A
【知识点】日本与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日本军部是法西斯势力的支持者和集中地,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军部法西斯专制建立,开始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A项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受军部操控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符合题意;
B项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是在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掌握了国家政权,从此德国建立了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的法西斯恐怖统治,不符合题意;
C项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是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不符合题意;
D项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是在1940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的相关史实。
20.【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反对霸权主义的联合阵营,它的成立是发展中国家走向联合自强的开端,在支持和巩固成员国民族独立和经济发展、维护成员国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新独立的民族国家为了维护国家独立,摆脱美国和苏联的控制,实行和平、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发起了不结盟运动。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A项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理解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不结盟运动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欧洲国家在国际上用一个声音说话理解错误,欧洲国家在国际上用一个声音说话指的是欧洲的联合,不结盟运动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不符合题意;
C项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理解错误,材料表格内容与不结盟运动有关,无法体现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不符合题意;
D项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一支重要力量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不结盟运动与发展中国家的兴起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图表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不结盟运动与发展中国家的兴起。
21.【答案】B
【知识点】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出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A项《纵游淮南》反映了扬州的优美风光,与题干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春江花月夜》和题干信息相符,符合题意;
C项《题扬州禅智寺》由杜牧所做,与题干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刘禹锡的代表作,与题干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唐朝的诗歌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掌握唐朝诗歌的名篇名作是解答该类试题的关键。
22.【答案】B
【知识点】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
【解析】【分析】“城甚广大,所属二十四城,皆良城也。”这是《马可 波罗行纪》对扬州的描述。元朝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 波罗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元朝。回国后,在狱中口述由他人写出《马可 波罗行纪》,后来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是中外交往的友好体现。
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忽必烈、高朗亭和盛白沙都不是意大利人,不符合题意;
B项马可·波罗和题干描述相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马可 波罗来华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马可 波罗来华的知识。
23.【答案】C
【知识点】江苏
【解析】【分析】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擅长画竹工书法。他用汉八分杂入楷草行,自称“六分半书”,主张“十分学七要抛三”“不泥古法”。
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郑板桥主张继承传统“十分学七要抛三”“不泥古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历史文化常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解题关键是识记郑板桥的相关史实。
24.【答案】D
【知识点】江苏
【解析】【分析】《扬州的夏日》是朱自清的散文,描绘了扬州的夏天与风土人情、社会习俗等。
ABC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朱自清和题干描述相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朱自清的识记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扬州的夏日》出自朱自清。
25.【答案】B
【知识点】江苏
【解析】【分析】瘦西湖是扬州最著名的风景区。位于扬州市西北郊。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瘦西湖历史悠久,其基本结构形成于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瘦西湖景区内景点众多,主要由五亭桥、二十四桥、钓鱼台、大虹桥、吹台、福庄、望春楼等景点组成。最著名的是五亭桥,它也是扬州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距今已有260多年历史。
ACD三项与题干“内有五亭桥(如图)等著名景点”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瘦西湖和题干描述相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扬州的代表性旅游景区——瘦西湖的识记能力。识记扬州的代表性旅游景区——瘦西湖。
26.【答案】(1)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以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设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西藏地区军政事务。
(2)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利于维护中国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
④中央集权的加强,为抵抗侵略、维护主权提供强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保障。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行省制度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1)元代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以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设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西藏地区军政事务。
(2)元明时期政治制度的建设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利于维护中国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大交融,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中央集权的加强,为抵抗侵略、维护主权提供强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保障。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元代在中央设置的政治管理机构,元明时期政治制度建设的积极作用及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准确识记理解元代在中央设置的政治管理机构,理解元明时期政治制度建设的积极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7.【答案】(1)人口总体呈增长趋势。
(2)主题:人口与工业革命
论述:工业革命使生产力提高,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促进了医学的进步,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出生率,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增长,人口的增长又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综上所述,英国人口增长与工业革命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关系。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从1700年到1730年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从1740年到1840年人口不断增长。
(2)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即可。如观点:工业革命促进人口不断增长;论述: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居民的营养状况改善,体质增强,居民结婚率和出生率上升,医学的进步使某些致死率极高的流行疾病受到控制,死亡率下降,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19世纪前50年,英国人口从约900万增加到约1800万。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人口增长更为惊人,19世纪20年代,美国的人口约为1000万,到1914年,美国的人口已超过1亿。因而说工业革命促进人口不断增长。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等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次工业革命等相关史实。
28.【答案】(1)政府通过科技奖励,调动了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增强了创新的自信心和内生动力,促进了我国科技的发展。
(2)制型杂交水稻;青蒿素;东方红一号。
(3)在当今世界,科技已经成为了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在当今世界,科技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当今世界,科技已经成为了国际地位的重要标志;在当今世界,科技已经成为了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
【知识点】“两弹一星”;袁隆平及杂交水稻
【解析】【分析】(1)新中国重视发展科学技术,鼓励发明创造,加快发展工业、农业和国防建设。
(2)1970年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和型杂交水稻。
(3)如果科学技术水平不能得到应有的提高,社会生产力不发达,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也就得不到改善,“我们国家的安全就没有可靠的保障”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弹一星、袁隆平等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两弹一星、袁隆平等相关史实。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