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单元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单元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0-19 10:5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
①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②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③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 ④开始认识到西方船坚炮利的先进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2.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这说明以他为代表的部分早期维新派已经(  )
A.与儒家学说的传统文化决裂 B.倡导学习西方的价值观念
C.注意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 D.力主实行维新变法
3.“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
A.魏源 B.王韬 C.宋教仁 D.胡适
4.“若夫泰西立国之有本末,重学校,讲保民、养民、教民之道,议院以通下情,君不甚贵,民不甚贱……故其致强也有由。”体现这一观点的实践活动是(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预备立宪 D.辛亥革命
5.在新文化运动中,首先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是(  )
A       B       C       D
6.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
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思想
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7.以下著作、杂志为代表的历史运动中,使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动摇的是(  )
    A         B         C        D
8.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崇,盲从欧美之风盛行。该文针对的是(  )
A.中体西用思潮 B.维新思潮 C.新文化运动 D.马克思主义
9.“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10.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 “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国民革命思想
11.2010年国庆过后,胡锦涛、温家宝等六大政治局常委密集考察民生,向全国和全世界人民展现了“民生为大”、“以民为先”的执政理念和风范。100年前,孙中山先生也非常重视民生,他所倡导的民生主义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
A.“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B.其最重要之原则有二,一曰“平均地权”,一曰“土地国有”
C.“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
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12.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的“内部条件”主要是指(  )
A.“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重新受到帝国主义压迫
B.“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C.中国共产党正致力于寻找革命的同盟者
D.国民党在南方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13.“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智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这表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指(  )
A.革命的领导权和目标 B.革命的进程和对象
C.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道路 D.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对象
14.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国革命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的著作是(  )
A        B         C        D
15.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下列对《论十大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它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一次正确探索
B.它解决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问题
C.它成为顺利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战略方针
D.它使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
16.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写到:“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在20世纪,下列哪些思想文化成果引进和吸收了“外国的进步文化”(  )
①维新思想 ②三民主义思想 ③民主和科学思想 ④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具体情况相结合。下述毛泽东的革命斗争策略中,与此认识相吻合的有(  )
①重视农村根据地建设 ②重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③重视共产国际的指导 ④重视工农运动有机结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如果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传统教育,你可以选择的实地考察路线是(  )
A.虎门销烟遗迹——天津义和团遗址——北京故宫
B.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遗址——革命圣地延安
C.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武昌起义纪念馆——圆明园遗址
D.中共“一大”会址——淮海战役纪念馆——威海甲午海战纪念馆
19.邓小平理论是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集中全党全国人民智慧的基础上创立的。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性主要体现在(  )
A.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
B.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的结合
C.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满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20.中共十三大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出的重大贡献是(  )
①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②制定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③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④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7分,第22题15分,第23题18分,共50分)
21.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图一         图二       图三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我国近现代史上的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6分)
(2)概括指出上述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各自的核心内容。图一、二与图三思想解放运动的性质有什么不同?(8分)
(3)以上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有什么共同作用?(3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有中国之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无所措其手足……满洲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膏,士女皆哭泣道路,……凡有起义兴复中国者,动诬以谋反大逆,夷其九族……予兴义兵,上为上帝报瞒天之仇,下为中国解下监之苦。
——杨秀清等《奉天讨胡四方谕》
材料二 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有不从者,杀戳戮亿万。我汉人为亡国之民者二百六十年于斯。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同盟会宣言》
材料三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管理关税以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害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条约。”
——《国民党“一大”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中的反清理由有何共同之处?据此分析两者反清思想的局限性。(4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反清思想有何进步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条件。(6分)
(3)材料三中的“中国”与材料一、二中的“中国”在含义上有何区别?由此可以看出材料三中的思想认识发生了怎样的质的飞跃?(5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美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 
材料三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理论。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原因,分析其历史影响。(6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理论建设的主要贡献。(6分)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重大理论成果?(3分)
(4)结合上述内容,请你就这三大理论成果的核心作用写出主题词。(3分)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1.B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是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探索,反映了他们看到西方技术的先进,认识到中国的落后,主张向西方学习,放弃了天朝上国的意识,学习西方的先进的军事技术。从以上分析可看出①③④的观点正确,②的观点是错误的,选项B正确。]
2.C [此题首先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读懂材料、理解其逻辑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前提。其次,此题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与理解。A、D两项结论与早期维新派不符,B项则未在材料中体现出来。]
3.B [此题考查对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演进过程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主张君民共主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故排除;宋教仁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故排除;胡适是资产阶级激进派,故排除;王韬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4.B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有议院说明涉及政治制度,“君不甚贵”说明保留君主,因此和戊戌变法有关,所以应该选择B。]
5.B [在新文化运动中,首先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是陈独秀,他使用的提法是“德先生”和“赛先生”。选项中A为蔡元培,B为陈独秀,C为胡适,D为鲁迅。]
6.B [新文化运动是针对尊孔复古逆流泛滥而兴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通过宣传民主与科学、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并与文学革命相结合,彻底否定封建礼教,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7.C [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青年》是该运动的思想阵地。]
8.C [注意时间为1918年,以及“盲目输入西方学说”、“盲从欧美之风盛行”,了解其向西方学习的特征。结合这些材料并与所学知识联系,不难理解此文是针对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中西文化全盘否定或全盘肯定。]
9.D
10.C [结合辛亥革命后的现实分析这句话,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致力于实业救国,因此这句话体现了民生主义。]
11.C [注意关键词“民生主义”。孙中山新民生主义主张实现“耕者有其田”,C项反映了这个主张。]
12.B [国共合作的国际背景是列强在一战后调整了殖民政策,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而国内背景是孙中山的护法运动遭挫折,中共领导的工人罢工遭到镇压,面对列强的侵略及本国军阀的混乱,在共产国际的建议下,两党走到一起来,进行合作,符合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愿望。所以B项正确。]
13.D [题中所指为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与旧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相比,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内容;同时革命所依赖的力量也由最初的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到全体民众。故D项为正确答案。]
14.B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作了详尽而完整的阐述,提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15.A
16.C [注意题目的时间要求和引进外国文化。维新思想出现在19世纪末,与题目要求不符。]
17.B [根据中国革命的历史来看,③选项与当时实际情况是不符合的,因为就是共产国际的指导让中国革命遭受了许多的挫折与困难。]
18.B [注意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A项的虎门销烟与天津义和团、C项的武昌起义和圆明园、D项的威海甲午海战这些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
19.C [注意题干限制“发展性”。A、B、D三项是两者的共同点。邓小平理论是在改革开放时期逐渐发展并成熟的,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指导思想。]
20.A [①项是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④项是中共十四大提出的。]
21.(1)维新变法运动;新文化运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核心内容: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民主和科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性质:图一、二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图三是无产阶级性质(或社会主义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3)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的进步。
22.(1)满清对汉人实行民族压迫。带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倾向。(如答排满复仇情绪的大汉族主义倾向,亦可得分)
(2)进步之处:把反清与反对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结合起来。社会条件: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发展壮大;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3)材料一、二中的“中国”主要是指汉族政权,材料三中的“中国”指中华民族。摆脱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把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作为奋斗目标。
23.(1)原因:鸦片战争后各种变法救国主张的失败;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影响: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华民国。
(2)革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理论:探索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3)成果:邓小平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4)三民主义——救国;毛泽东思想——建国;邓小平理论——富国。
解析 (1)结合课本知识和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即可正确解答前三问。(2)解答第四问,注意两点:①“核心作用”,即最主要贡献。②主题词需高度概括,类似于作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