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衔接】华师大版八升九科学2.2.3 重要的酸(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暑假衔接】华师大版八升九科学2.2.3 重要的酸(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7-04 15:14:1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节 重要的酸(第3课时)
区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1.稀盐酸和可溶性氯化物的检验方法:先滴人硝酸银溶液,再滴人稀硝酸溶液,现象是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HCl+ AgNO3=AgCl↓+ HNO3
2.稀硫酸和可溶性硫酸盐的检验方法:先滴人硝酸钡溶液,再滴人稀硝酸溶液,现象是: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 H2SO4+ Ba(NO3)2=2HNO3+ BaSO4↓
说明:稀盐酸和稀硫酸在水中电离后,阳离子都是H+ ,只有阴离子是不一样的:CI-、SO4- ,所以区别这两种酸就是区分Cl-,S04-。为了排除对实验的干扰所以加稀硝酸将其除去,现象是会有气泡产生,且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没有气泡,则就没有。
典例精析
例1、往无色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些无色溶液中(  )
A.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B.一定含有银离子
C.只有硫酸根离子,没有银离子
D.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或银离子,或两者都有
【答案】D
【解答】解:由于氯化钡溶液中即含有氯离子,也含有钡离子,因此生成的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既有可能是氯化银,也有可能是硫酸钡,说明该无色溶液中有可能含有银离子,也有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
故选:D。
变式1、甲、乙两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观察与讨论1】甲同学在做实验时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
【观察与讨论2】乙同学在做实验时开始没有观察到气泡产生,于是对碳酸钠能否与盐酸反应表示怀疑.甲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先发生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继续滴加稀盐酸,再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所以甲同学认为,乙同学实验时还应 ,才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观察与讨论3】甲同学先将废液缓慢倒入一洁净的废液杯中,乙同学在观察到气泡产生后,也将实验废液缓慢倒入该废液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经过讨论确定,甲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 ,乙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 (均写化学式).
为了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废液,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杯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1:废液中含有 (写化学式)两种溶质;
猜想2:废液中含有 (写化学式)三种溶质;
猜想3:废液中含有NaHCO3、CaCl2、NaCl三种溶质.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无气泡产生.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
【结论与反思】(1)猜想 (填“1”“2”或“3”)正确.
(2)要得到相同的结论,还可采用很多种方法.如加入氧化铁粉末,可观察到溶液呈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表达与交流】甲、乙同学确认了最终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若直接排放,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你认为处理该废液的方法是 .
【解答】解:【观察与讨论1】
甲同学在做实验时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悬浊液变澄清.
故答案为:悬浊液变澄清.
【观察与讨论2】
乙同学实验时还应继续加入稀盐酸,才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故答案为:继续加入稀盐酸.
【观察与讨论3】
甲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氯化钙,化学式是CaCl2;
乙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氯化钠,化学式是NaCl.
故答案为:CaCl2;NaCl.
【猜想与假设】
猜想1:废液中含有CaCl2、NaCl两种溶质;
猜想2:废液中含有CaCl2、NaCl、HCl三种溶质;
故填:CaCl2、NaCl;CaCl2、NaCl、HCl.
【活动与探究】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碳酸氢钠;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氯化氢.
【结论与反思】
(1)由以上分析可知,猜想2正确.
故填:2.
(2)加入氧化铁粉末,由于盐酸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铁的水溶液为黄色,可观察到溶液呈黄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故填:黄色; Fe2O3+6HCl═2FeCl3+3H2O.
【表达与交流】
若直接排放废液,可能造成的危害是腐蚀下水道等;处理该废液的方法是:将废液中和至中性再排放.
故答案为:腐蚀下水道;将废液中和至中性再排放.
实战演练
1.(2023 达州)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
B.向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C.在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
D.向一定量的铁粉中加入足量硝酸银溶液
【答案】D
【解答】解: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溶液的碱性变弱,但溶液始终显碱性,溶液的pH不可能小于或等于7,故选项图像错误。
B、向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氯化钠不能继续溶解,溶液的质量不变,故选项图像错误。
C、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消耗,温度恢复至室温,压强逐渐减小,最终压强一定比反应前小,故选项图像错误。
D、向一定量的铁粉中加入足量硝酸银溶液,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由Fe+2AgNO3═Fe(NO3)2+2Ag,由反应时的质量比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可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固体的质量会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像正确。
故选:D。
2.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某种药品,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种类及个数关系如图所示。则加入的药品可能是(  )
A.锌 B.氧化铁 C.氢氧化钠 D.氢氧化钡
【答案】A
【解答】解:根据图示可以看出,反应后的金属阳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个数比为1:1,故加入的物质与稀硫酸反应且生成可溶性的盐,该盐中金属的化合价为+2价;
A、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符合题意;
B、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盐中铁元素为+3价,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钠中钠元素为+1价,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钡是沉淀,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在稀盐酸中加入水稀释,水的量比酸多,下列测量pH最有可能的是(  )
A.3 B.6 C.7 D.10
【答案】B
【解答】解:在稀盐酸中加入水稀释,溶液的酸性减弱,溶液始终显酸性,水的量比酸多,酸性应较弱,不可能是3;pH不可能大于或等于7,pH最有可能的是6。
故选:B。
4.室温下,向滴有酚酞试液的盐酸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后溶液的颜色为(  )
A.无色 B.红色 C.蓝色 D.紫色
【答案】A
【解答】解:稀盐酸显酸性,室温下,向滴有酚酞试液的盐酸显无色,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后,稀释了稀盐酸,溶液的酸性减弱,溶液仍显酸性,颜色为无色。
故选:A。
5.将一定量的某盐酸加水充分稀释,则所得溶液的pH(  )
A.一定等于7 B.一定大于7 C.一定小于7 D.一定等于0
【答案】C
【解答】解:盐酸溶液呈酸性,pH小于7,加水稀释,酸性减弱,pH增大,但是不会大于或等于7。
故选:C。
6.与以下三个实验操作相对应的溶液pH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
①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②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③盐酸中加水。
A.a、b、c B.c、a、b C.b、c、a D.a、c、b
【答案】C
【解答】解:①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7,加水后,溶液的碱性减弱,pH变小,但始终显碱性,即pH>7,故b图符合;
②水显中性,pH=7,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显碱性,加入的越多,碱性越强,pH越大,故c图符合;
③盐酸显酸性,pH<7,加水后溶液的酸性减弱,pH变大,但是始终显酸性,pH始终小于7,故a图符合。
故选:C。
7.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①分别稀释NaOH溶液和稀硫酸溶液 ②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 ③氢气与过量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 ④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答】解:①酸加水稀释pH值升高但不能到7,碱加水稀释pH值降低,但不能降到7,故错;
②红磷燃烧,放热,气体膨胀,开始上升,消耗氧气,气压减少,直到反应停止,故对;
③H2与过量O2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容器内分子个数减少,故对;
④电解水得到的氧气和氢气的质量比是8:1,图示中是4g:0.5g=8:1,故对。
故选:C。
8.(2023 西市区校级一模)在常温下,一同学向一装有少量稀硫酸的大烧杯中加水稀释,前后共加水5次,每次加水的量不相等,但加水的量却相当大,烧杯中的液体pH变化会是(  )
A.与加水稀释前一样
B.从小于7到大于7
C.从大于7到小于7
D.从远小于7到接近7,不大于7
【答案】D
【解答】解:酸的溶液pH小于7,在酸中加水则酸会被稀释而导致酸性减弱,pH会增大,但是不会大于等于7,观察选项,
故选:D。
9.某厂废水中含有质量分数为4.9%的H2SO4,需中和后才能排放.某兴趣小组同学经过讨论,提出了两种中和方案,所用试剂的价格如下:
中和试剂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价格/(元 吨﹣1) 800 450
(1)请从经济与产物角度说明选择氢氧化钙的理由:
①   ;
②  .
(2)有同学建议用氨水进行中和,可以回收一种化肥,其化学式为  .该废水还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选填编号).
A.重金属污染B.有毒物质污染C.富营养化污染D.悬浮物污染.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H2SO4+2NaOH═Na2SO4+2H2O H2SO4+Ca(OH)2═CaSO4+2H2O
98 80 98 74
根据上述化学方程式可以判断消耗等质量的硫酸需要的氢氧化钙的质量更少,同时反应生成了微溶于水的硫酸钙,结合表格中可以知道等量的氢氧化钙价钱更低,氢氧化钙和硫酸反应生成了微溶于水的硫酸钙,在水中的残留更少;
(2)氨水和硫酸反应能够生成硫酸铵,但是硫酸铵会溶于水,而难以全部回收,从而使水体富营养化,分析所给的选项可以知道选项C是正确的,故选C.
故答案为:(1)①中和等量H2SO4时所用Ca(OH)2更少,费用更低;
②用Ca(OH)2中和H2SO4产物为微溶的CaSO4,在水体中残留较少;
(2)(NH4)2SO4;C.
10.(2010 荆州)有一瓶稀盐酸溶液的pH为3.3,若要使该溶液的pH升高而又不改变其中的溶质,你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1)   ;
(2)   ;
(3)   .(可不填满,也可补充)
【解答】解:根据溶质质量分数=×100%,可见,要想改变溶质质量分数可以通过改变溶质质量或溶剂质量,
本题中的溶液是稀盐酸,要使PH升高,需要使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下降,
升高温度HCl要挥发,即溶质质量减少,酸性降低,PH 升高;
加入pH>3.3的稀盐酸或加水稀释,可使pH为3.3稀盐酸酸性降低,PH 升高;
故答案为:(1)对其加热一会儿后冷却;
(2)加pH>3.3的稀盐酸;
(3)加水稀释.
11.一定质量,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水pH值   ;如果是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足量的水则pH值   ;如果是氯化钠溶液,加入足量的水则pH值   .(以上填空可选“等于7”、“大于7”、“小于7”)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溶液属于酸,加水稀释后还是酸,pH<7;氢氧化钠溶液属于碱,加水稀释后还是碱,pH>7;氯化钠溶液显中性,加水稀释后还是显中性,pH=7.
故答案是:小于7;大于7;等于7.
12.请大致画出:①盐酸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pH值的变化曲线。
②向盐酸和氯化钙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其溶液pH值的变化曲线。
【答案】①;②。
【解答】解:①向盐酸中不断加水稀释,酸性减弱,pH升高,最终pH接近7并且小于7。曲线如图
②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溶液的pH不断增大,当盐酸反应完后,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的pH不变等于7,当氯化钙反应后再加入碳酸钠,溶液的pH会增大,曲线如图:
故答案为;①;②。
13.(2013秋 丹阳市校级期末)下图中以横坐标表示加入的物质的质量,纵坐标表示溶液的pH变化.试分析哪个图象与哪项实验可能相对应?将其标号填在所列事实后面的括号内.(每个括号只能填一个标号)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水稀释   
(2)向水中不断通二氧化碳   
(3)向水中加熟石灰   .
【解答】解:
(1)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水稀释时,碱性减弱,溶液的pH降低,越来越接近7.D符合这一变化过程.故填:D.
(2)水显中性,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向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时,溶液的酸性增强,pH减小.A符合这一变化过程.故填:A.
(3)水显中性,向水中加入熟石灰时,溶液的碱性增强,pH增大.B符合这一变化过程.故填:B.
答案:(1)D;(2)A(3)B
科学家们发现,有近20%的二氧化碳排放去向不明,这被称为“碳失汇”问题或“碳黑洞”问题.2013年11月发表的研究成果中:中国科学家领导的一个科研团队给出了解释﹣﹣盐碱土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研究和证实了盐碱土对二氧化碳的吸收.盐碱土吸收无机碳,既是化学过程,也包括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
中国社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彦称,该项目研究团队在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多地的实验观测均表明,盐碱土对二氧化碳有吸收现象,并可初步定量检测出这种吸收能力:每平方米一年可吸收62克﹣622克二氧化碳,高于植物吸收量的2倍至15倍.
在少量盐碱土中加水,液体的pH值随加入水的体积的变化符合如图    曲线的变化.
【解答】解:盐碱土溶液显碱性,pH大于7,当通入适量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能和盐碱土反应,碱性减弱,溶液的pH逐渐减小;
答案:D
15.现有氢氧化钠、酒精、盐酸三种溶液,用具体实验解释如图所示的函数图象:
(1)X可以表示向水中加入   的过程;
(2)Y可以表示向水中加入   的过程;
(3)Z表示向 盐酸 中加入水的过程。
【解答】解:(1)X的pH由7逐渐增大,碱性增强,所以X可以表示向水中加入碱或碱性溶液过程,所以为氢氧化钠;
(2)Y的pH不变,可以表示向水中加入中性物质过程,所以为酒精;
(3)Z的pH逐渐增大但不超过7,酸性减弱,Z表示向酸性溶液中加入水的过程,所以为盐酸;
故答案为:(1)氢氧化钠;(2)酒精;(3)盐酸。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节 重要的酸(第3课时)
区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1.稀盐酸和可溶性氯化物的检验方法:先滴人硝酸银溶液,再滴人稀硝酸溶液,现象是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HCl+ AgNO3=AgCl↓+ HNO3
2.稀硫酸和可溶性硫酸盐的检验方法:先滴人硝酸钡溶液,再滴人稀硝酸溶液,现象是: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 H2SO4+ Ba(NO3)2=2HNO3+ BaSO4↓
说明:稀盐酸和稀硫酸在水中电离后,阳离子都是H+ ,只有阴离子是不一样的:CI-、SO4- ,所以区别这两种酸就是区分Cl-,S04-。为了排除对实验的干扰所以加稀硝酸将其除去,现象是会有气泡产生,且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没有气泡,则就没有。
典例精析
例1、往无色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些无色溶液中(  )
A.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B.一定含有银离子
C.只有硫酸根离子,没有银离子
D.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或银离子,或两者都有
变式1、甲、乙两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观察与讨论1】甲同学在做实验时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
【观察与讨论2】乙同学在做实验时开始没有观察到气泡产生,于是对碳酸钠能否与盐酸反应表示怀疑.甲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先发生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继续滴加稀盐酸,再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所以甲同学认为,乙同学实验时还应 ,才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观察与讨论3】甲同学先将废液缓慢倒入一洁净的废液杯中,乙同学在观察到气泡产生后,也将实验废液缓慢倒入该废液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经过讨论确定,甲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 ,乙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 (均写化学式).
为了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废液,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杯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1:废液中含有 (写化学式)两种溶质;
猜想2:废液中含有 (写化学式)三种溶质;
猜想3:废液中含有NaHCO3、CaCl2、NaCl三种溶质.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无气泡产生.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
【结论与反思】(1)猜想 (填“1”“2”或“3”)正确.
(2)要得到相同的结论,还可采用很多种方法.如加入氧化铁粉末,可观察到溶液呈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表达与交流】甲、乙同学确认了最终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若直接排放,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你认为处理该废液的方法是 .
实战演练
1.(2023 达州)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
B.向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C.在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
D.向一定量的铁粉中加入足量硝酸银溶液
2.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某种药品,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种类及个数关系如图所示。则加入的药品可能是(  )
A.锌 B.氧化铁 C.氢氧化钠 D.氢氧化钡
3.在稀盐酸中加入水稀释,水的量比酸多,下列测量pH最有可能的是(  )
A.3 B.6 C.7 D.10
4.室温下,向滴有酚酞试液的盐酸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后溶液的颜色为(  )
A.无色 B.红色 C.蓝色 D.紫色
5.将一定量的某盐酸加水充分稀释,则所得溶液的pH(  )
A.一定等于7 B.一定大于7 C.一定小于7 D.一定等于0
6.与以下三个实验操作相对应的溶液pH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
①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②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③盐酸中加水。
A.a、b、c B.c、a、b C.b、c、a D.a、c、b
7.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①分别稀释NaOH溶液和稀硫酸溶液 ②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 ③氢气与过量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 ④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2023 西市区校级一模)在常温下,一同学向一装有少量稀硫酸的大烧杯中加水稀释,前后共加水5次,每次加水的量不相等,但加水的量却相当大,烧杯中的液体pH变化会是(  )
A.与加水稀释前一样
B.从小于7到大于7
C.从大于7到小于7
D.从远小于7到接近7,不大于7
9.某厂废水中含有质量分数为4.9%的H2SO4,需中和后才能排放.某兴趣小组同学经过讨论,提出了两种中和方案,所用试剂的价格如下:
中和试剂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价格/(元 吨﹣1) 800 450
(1)请从经济与产物角度说明选择氢氧化钙的理由:
①   ;
②  .
(2)有同学建议用氨水进行中和,可以回收一种化肥,其化学式为  .该废水还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选填编号).
A.重金属污染B.有毒物质污染C.富营养化污染D.悬浮物污染.
10.(2010 荆州)有一瓶稀盐酸溶液的pH为3.3,若要使该溶液的pH升高而又不改变其中的溶质,你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1)   ;
(2)   ;
(3)   .(可不填满,也可补充)
11.一定质量,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水pH值   ;如果是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足量的水则pH值   ;如果是氯化钠溶液,加入足量的水则pH值   .(以上填空可选“等于7”、“大于7”、“小于7”)
12.请大致画出:①盐酸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pH值的变化曲线。
②向盐酸和氯化钙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其溶液pH值的变化曲线。
13.(2013秋 丹阳市校级期末)下图中以横坐标表示加入的物质的质量,纵坐标表示溶液的pH变化.试分析哪个图象与哪项实验可能相对应?将其标号填在所列事实后面的括号内.(每个括号只能填一个标号)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水稀释   
(2)向水中不断通二氧化碳   
(3)向水中加熟石灰   .
14.科学家们发现,有近20%的二氧化碳排放去向不明,这被称为“碳失汇”问题或“碳黑洞”问题.2013年11月发表的研究成果中:中国科学家领导的一个科研团队给出了解释﹣﹣盐碱土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研究和证实了盐碱土对二氧化碳的吸收.盐碱土吸收无机碳,既是化学过程,也包括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
中国社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彦称,该项目研究团队在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多地的实验观测均表明,盐碱土对二氧化碳有吸收现象,并可初步定量检测出这种吸收能力:每平方米一年可吸收62克﹣622克二氧化碳,高于植物吸收量的2倍至15倍.
在少量盐碱土中加水,液体的pH值随加入水的体积的变化符合如图    曲线的变化.
15.现有氢氧化钠、酒精、盐酸三种溶液,用具体实验解释如图所示的函数图象:
(1)X可以表示向水中加入   的过程;
(2)Y可以表示向水中加入   的过程;
(3)Z表示向 盐酸 中加入水的过程。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