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1节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化学反应的产物中,存在同分异构体的是
①在碱性溶液中水解
②乙烷在催化剂作用下与发生取代反应
③2-氯丁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反应
④丙酸甲酯在酸存在并加热的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
⑤异戊二烯( )与等物质的量的发生加成反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③⑤
2.按如图路线制聚氯乙烯,未发生的反应类型是
C2H5Br→ CH2=CH2→ CH2Cl-CH2Cl→CH2=CHCl→
A.取代反应 B.消去反应 C.加成反应 D.加聚反应
3.二异丙烯基苯是工业上常用的交联剂,可用于制备高性能超分子聚合物,其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二异丙烯基苯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催化剂存在下可发生加聚反应
B.与溴水混合后加入FeBr3可发生取代反应
C.1mol该物质最多可以与5molH2反应
D.其一氯代物有5种
4.下列关于DDT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DDT也能杀死有益的生物 B.DDT极易溶于水
C.DDT是烃的衍生物 D.DDT不易被生物分解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烷烃在光照条件下都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B.丙烯分子中所有的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内
C.分子式为的烃一定能使酸性溶液褪色
D.丁炔在一定条件下只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6.某卤代烷烃C5H11Cl发生消去反应时,可以得到两种烯烃,则该卤代烷烃的结构简式可能为
A.CH3CH2CH2CH2CH2Cl B.
C. D.
7.在有机合成中,制得的有机物较纯净并且容易分离,则在工业生产中往往有实用价值。试判断下列有机反应在工业上没有生产价值的是
A.
B.
C.
D.
8.已知乙烯在酸性溶液的作用下,碳碳双键完全断裂生成二氧化碳;在银做催化剂时,可与氧气反应生成环氧乙烷。
① ②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①是还原反应,反应②是氧化反应 B.反应①是氧化反应,反应②是还原反应
C.反应①②都是氧化反应 D.反应①②都是还原反应
9.下列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A.CH3Cl B.
C. D.
10.下列既能发生水解反应,又能发生消去反应,且消去生成的烯烃不存在同分异构体的
A.CH3Cl B. C. D.
11.用下列仪器或装置(图中夹持略)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制备溴苯并验证有HBr产生 证明H2CO3酸性强于苯酚 检验溴乙烷消去产物中的乙烯 分离酒精和水
A B C D
A.A B.B C.C D.D
12.烷烃与氯气的取代反应属于常见的自由基反应,其中甲烷与氯气反应的部分历程如下:
①引发:等;
②链反应:,等;
③终止:,CI。+CH,等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引发时可以通过热辐射、光照等条件 B.链反应可以反复进行
C.反应产物只有四种 D.产物中可能出现
13.有机物能发生的反应有
①取代反应 ②加成反应 ③消去反应 ④使溴水褪色 ⑤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⑥与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⑦聚合反应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⑦ D.①③④⑤⑥⑦
14.金刚烷胺的合成路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刚烷胺的分子式是 B.金刚烷胺的一溴代物有四种
C.该合成路线中的反应都属于取代反应 D.W的同分异构体中一定含有苯环
15.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
B.+Br2+HBr
C.
D.
二、填空题
16.根据下面的反应路线及所给信息填空。
AB(1,3-环己二烯)
(1)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B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_______。
(2)①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②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17.聚丙烯腈纤维是合成纤维中的主要品种之一,其产量仅次于聚酰胺纤维和聚酯纤维。它的商品名叫腈纶,由于它的性质与羊毛性质相似,故又称它为“人造羊毛”。聚丙烯腈的单体是丙烯腈(),其合成方法很多,如以乙炔为原料,其合成过程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CH≡CH(乙炔)+HCN(氢氰酸)CH2=CHCN(丙烯腈)
②nCH2=CHCN(聚丙烯腈)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制备丙烯腈的反应类型是______。
(2)聚丙烯腈中氮的质量分数为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三、实验题
18.已知溴乙烷()是无色液体,其沸点为,密度比水的大,难溶于水,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有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并用酸性溶液来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为乙烯。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
(2)实验前应检测装置A的气密性。方法如下:关闭止水夹c,由仪器a向仪器b中加水,若_______,则证明装置A不漏气。
(3)仪器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在装置B底部析出了较多的油状液体,若想减少油状液体的析出,可对装置A作何改进?_______。
(5)装置A中产生的气体通入装置C之前要先通过装置B,装置B的作用为_______。
(6)检验乙烯除用酸性溶液外,还可选用的试剂有_______(填一种即可)。
19.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溴苯和溴乙烷。已知溴乙烷为无色液体,难溶于水,沸点为38.4℃,熔点为-119℃,密度为1.46g·cm-3。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向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苯和液溴。
②向B处锥形瓶中加入乙醇和浓H2SO4的混合液至浸没导管口。
③将A装置中的纯铁丝小心向下插入泥合液中。
④点燃B装置中的酒精灯,用小火缓缓对锥形瓶加热10 min。
请填写下列空白:
(1)A中导管的作用___________和导气。
(2)B装置中的主要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C装置中U形管内部用蒸馏水封住管底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步骤④中不能用大火加热,理由是___________。
(5)为证明溴和苯的上述反应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该同学用装置D代替装置B、C直接与A相连重新操作实验。
①D中小试管内CCl4作用___________;
②锥形瓶内装有水,反应后向锥形瓶内的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有___________产生,证明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①在碱性溶液中水解得到,无同分异构体,①错误;
②乙烷在催化剂作用下与可能发生二元取代 三元取代 四元取代反应,存在同分异构体,②正确;
③2-氯丁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1-丁烯和2-丁烯,存在同分异构体,③正确;
④丙酸甲酯在酸存在并加热的条件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丙酸和甲醇,不存在同分异构体,④错误;
⑤异戊二烯与等物质的量的可发生多种加成方式,生成 或,存在同分异构体,⑤正确;
故答案选D。
2.A
【详解】C2H5Br→ CH2=CH2发生消去反应,CH2=CH2→ CH2Cl-CH2Cl发生加成反应,CH2Cl-CH2Cl→CH2=CHCl发生消去反应,而CH2=CHCl→发生加聚反应,整个合成路线中未发生取代反应,A符合题意。
答案选A。
3.B
【详解】A.二异丙烯基苯含有碳碳双键,在催化剂存在下可发生加聚反应,故A正确;
B.二异丙烯基苯含有碳碳双键,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与液溴混合后加入FeBr3可发生取代反应,故B错误;
C.二异丙烯基苯分子中含有2个碳碳双键、1个苯环,1mol该物质最多可以与5molH2反应,故C正确;
D.含有5种等效氢,其一氯代物有5种,故D正确;
故选B。
4.B
【分析】据DDT的结构简式可知DDT是卤代烃,属于烃的衍生物,难溶于水,易溶于脂肪,能杀灭害虫,但也可能杀死有益的生物,缺点是不易被生物分解。
【详解】A. DDT有毒,也能杀死有益的生物,故A正确;
B. DDT是卤代烃,憎水基团多,难溶于水,故B错误;
C. DDT是卤代烃,DDT是烃的衍生物,故C正确;
D. DDT结构稳定,不易被生物分解,故D正确;
故选B。
5.A
【详解】A.烷烃的特征反应是在光照条件下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代烃,选项A正确;
B.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3,分子中与双键碳原子相连的4个原子及双键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内,而其他的原子则不一定处于该平面内,分子中—CH3上的氢原子最多只有1个氢原子处于其他6个原子所在的平面内,选项B错误;
C.分子式为C4H8的烃可以是烯烃,也可以是环烷烃,环烷烃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选项C错误;
D.丁烯分子中含有的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含有的饱和碳原子一定条件下也可发生取代反应,则丁烯既可发生加成反应也可发生取代反应,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6.C
【详解】A.CH3CH2CH2CH2CH2Cl的消去产物只有一种:CH3CH2CH2CH=CH2,A错误;
B.该物质结构对称,故消去产物只有一种,B错误;
C.该物质消去产物有两种,分别为CH2=CH—CH2CH2CH3和CH3—CH=CH—CH2CH3,C正确;
D.该物质不能发生消去反应,D错误;
故选:C。
7.B
【详解】A.该反应中生成物较纯净,且容易与NaBr分离,具有生产价值,A错误;
B.该反应中氯气可能与CH3CH2Cl进一步取代生成1,2-二氯乙烷等副产物,产物不纯净,且不易与副产物分离,不具有生产价值,B正确;
C.该反应生成物较为纯净,且容易与H2O分离,具有生产价值,C错误;
D.该反应为加成反应,生成物较为纯净,产物单一,具有生产价值,D错误;
故答案选B。
8.C
【详解】氧化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加入O原子或脱去H原子的反应;还原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加入H原子或脱去O原子的反应。反应①和反应②分子中都有氧原子增加,都是氧化反应,C正确;
故选C。
9.B
【分析】卤代烃的消去条件:与卤素原子直接相连的邻碳上有H。
【详解】A.只有一个碳原子,只能发生水解反应,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A错误;
B.与溴原子相连的碳原子邻碳上有H,可以发生消去反应,也可以发生水解反应,故B正确;
C.邻碳上没有H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C错误;
D.溴苄只能发生水解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10.B
【分析】卤代烃都能水解生成醇,但不是所有的卤代烃都能发生消去反应,发生消去反应时,要断裂碳卤键和邻位碳原子上的碳氢键,所以在卤代烃分子中,要求必须有邻位碳原子,且邻位碳原子上有氢原子。
【详解】A.CH3Cl没有邻位碳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A不选;
B. 邻位碳原子上有氢原子,发生消去反应后只生成,故B选;
C. 连接氯原子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C不选;
D.能发生消去反应,但生成的烯烃有两种:和,故D不选;
故选B。
11.C
【详解】A.溴蒸气易挥发,挥发出的溴也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故A错误;
B.醋酸易挥发,导致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乙酸,乙酸能和苯酚钠反应而使苯酚钠溶液变浑浊,应该用碳酸氢钠除去乙酸,故B错误;
C.溴乙烷在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由于乙醇易挥发,制得的乙烯中含有乙醇蒸汽,先通过水,使乙醇溶于水,在将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可以证明反应中产生乙烯,故C正确;
D.乙醇和水任意比互溶,分液操作无法分离,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2.C
【详解】A.烷烃发生卤代反应的条件为光照,所以引发时可以通过热辐射、光照等条件,故A正确;
B.依据反应历程可知Cl 在链反应中先消耗后生成,所以链反应可以周而复始、反复进行,故B正确;
C.甲烷与氯气反应可以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HCl,两个 CH3还可以结合生成CH3-CH3,故C错误;
D.依据反应历程,两个 CH3可以结合生成CH3-CH3,所以产物中可以出现CH3CH3,故D正确;
故选C。
13.C
【详解】分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碳氯键。含有碳碳双键,故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和聚合反应,也可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分子中含有碳氯键且与氯原子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有氢原子,可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该有机物分子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故不能与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综上所述,只有⑥不能发生,C项正确。
14.D
【详解】A.根据金刚烷胺的结构可知,金刚烷胺的分子式为,选项A正确;
B.金刚烷胺分子中有四种氢原子,因此金刚烷胺的一溴代物有四种,选项B正确;
C.根据有机物的结构可知,金刚烷变成W的过程中一个H原子被原子取代,W变成金刚烷胺的过程中原子被取代,选项C正确;
D.W的分子式为,不饱和度为3,而苯环的不饱和度为4,故W的同分异构体中一定不含苯环,选项D错误;
答案选D。
15.B
【详解】A.烯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烷,为加成反应,A错误;
B.苯和溴单质在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属于取代反应,B正确;
C.乙醇的燃烧反应属于氧化反应,C错误;
D.乙烯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醇,为加成反应,D错误;
故选B。
16. 溴原子 取代反应 消去反应 +Br2 +2NaOH+2NaBr+2H2O
【分析】A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环己烷,则A为环己烷,结构简式为;一氯环己烷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环己烯,环己烯()和四氯化碳溶液中的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环己二烯(),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根据分析,A的结构简式是,B的结构简式为,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溴原子;
(2)根据分析,①为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环己烷,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②为一氯环己烷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环己烯,反应类型是消去反应;
(3)反应③为环己烯和四氯化碳溶液中的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化学方程式是+Br2;
(4)反应④为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和HBr,化学方程式是+2NaOH+2NaBr+2H2O。
17. 加成反应 26.4%
【详解】(1)乙炔中的三键断裂,与HCN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丙烯腈,故该反应为加成反应;
(2)聚丙烯腈中氮的质量分数为。
18. 分液漏斗 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不能顺利流下 将伸出烧瓶外的导管换成长导管 除去挥发出来的乙醇等 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分析】溴乙烷在氢氧化钠乙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溴乙烷和乙醇容易挥发,其中乙醇也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装置B中的水可以除去乙醇,再通过装置C中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生成的乙烯,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根据图示,仪器a是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2) 实验前应检测装置A的气密性。方法如下:关闭止水夹c,由仪器a向仪器b中加水,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液体不能顺利流下,故答案为: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不能顺利流下;
(3)仪器中发生溴乙烷的消去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Br+ NaOHCH2 = CH2 ↑+ NaBr +H2O,故答案为:CH3CH2Br+ NaOHCH2 = CH2 ↑+ NaBr +H2O;
(4) 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在装置B底部析出了较多的油状液体,是挥发出来的溴乙烷,若想减少油状液体(溴乙烷)的析出,可以采用冷凝回流的方法,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即将伸出烧瓶外的导管换成长导管,故答案为:将伸出烧瓶外的导管换成长导管;
(5)因为乙醇也能使酸性溶液褪色,装置A中产生的气体通入装置C之前要先通过装置B,用水可以除去挥发出来的乙醇,故答案为:除去挥发出来的乙醇;
(6)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够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也能与溴等发生加成反应,检验乙烯除用酸性溶液外,还可选用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故答案为: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19. 冷凝、回流 CH3CH2OH + HBr → CH3CH2Br + H2O 溶解吸收HBr,防止HBr及产物逸出 大火易发生副反应生成乙醚、乙烯等 吸收HBr中混有的Br2 浅黄色沉淀
【分析】装置A中苯在铁做催化剂时可以和溴发生取代反应获得溴苯,发生反应的原理方程式为:+Br2+HBr,制取的HBr经导管a进入装置B,发生反应:CH3CH2OH + HBr → CH3CH2Br + H2O,氢溴酸是强酸,水可以阻止物质的溢出,起到水封的作用,反应完毕后,分离U形管内有溴乙烷和蒸馏水,溴乙烷不溶于水。
【详解】(1) 苯和溴都是易挥发的物质,导管a起导气,兼起苯与溴蒸气的冷凝和回流作用,减少反应物的损失,则A中导管的作用:冷凝、回流;
(2)B装置中的主要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 + HBr → CH3CH2Br + H2O;
(3)溴化氢极易溶于水,形成的氢溴酸是强酸,水可以阻止易挥发物质HBr的溢出,起到水封的作用,故作用是:溶解吸收HBr,防止HBr及产物逸出;
(4)步骤④不能用大火加热,否则乙醇在浓H2SO4存在条件下发生副反应生成乙醚、乙烯等;
(5)①苯和溴都是易挥发的物质,生成物中有苯和溴蒸气,要除去,所以装置(Ⅱ)的锥形瓶中,小试管内盛有CCl4液体,其作用是吸收挥发出来的溴蒸气;
②为证明苯和溴的反应为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即在检验生成的产物为HBr,滴加硝酸银溶液,有AgBr浅黄色沉淀产生。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