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4节羧酸氨基酸和蛋白质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油脂都不能使溴水褪色
B.蛋白质完全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C.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成葡萄糖,供人体组织的营养需要
D.蔗糖水解生成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葡萄糖和果糖
2.淀粉和纤维素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B.纤维素通过水解反应可制得纤维素硝酸酯
C.淀粉和纤维素水解都可以生成葡萄糖
D.葡萄糖、链式核糖、环式核糖中都含有醛基
3.半胱氨酸能增加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力,对控制艾滋病病毒的蔓延有奇效。已知半胱氨酸的结构简式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半胱氨酸属于α-氨基酸
B.半胱氨酸具有两性
C.两分子半胱氨酸脱水形成二肽的结构简式为
D.该分子具有对映异构体
4.尿黑酸症是由酪氨酸在人体内非正常代谢而产生的一种疾病。其转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酪氨酸能与含1 mol HCl的盐酸反应,又能与含2 mol NaOH的溶液反应
B.酪氨酸能发生加成、取代、消去和缩聚反应
C.1 mol对羟基苯丙酮酸最多可与5 mol H2加成
D.1 mol尿黑酸最多可与含2 mol Br2的溶液反应
5.已知。现有A、B、C、D、E、F六种有机物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中A的分子式为C4H8O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有机物A结构可能有四种
B.反应①属于氧化反应
C.有机物B、D的最简式相同
D.有机物E是交警检测酒驾的重要物证
6.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乙酸和乙醇可以互溶,故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
B.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它是纯净物
C.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D.乙酸分子里有四个氢原子,所以不是一元酸
7.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乙酸、葡萄糖溶液、淀粉溶液,该试剂是
A.NaOH溶液 B.Na2CO3溶液
C.碘水 D.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8.糖类、油脂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油脂的水解产物为纯净物
B.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能水解生成氨基酸
C.常温下,糖类遇碘变蓝色
D.常温下,硫酸可以使蛋白质变黄色
9.化合物X()是一种医药中间体。下列有关化合物X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分子式为C10H9O4
B.在酸性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
C.分子中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D.1 mol化合物X不能与NaOH反应
10.下列有机物中,含有两种官能团的是
A.CH3Cl B. C.CH2=CHBr D.CH3CH2OH
11.下列物质属于同一类有机物的是
① ② ③ ④C2H5OH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①和③ D.②和④
12.七叶亭是一种植物抗菌素,适用于细菌性痢疾,其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存在2种官能团
B.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共平面
C.该物质与足量溴水反应,最多可消耗
D.该物质与足量溶液反应,最多可消耗
13.已知柳胺酚的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 mol柳胺酚与NaOH溶液反应,最多能消耗2 mol NaOH
B.它可以发生硝化反应
C.它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D.它可以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14.下列5种有机化合物中,能够发生酯化、加成和氧化3种类型反应的是
①CH2=CHCOOH ②CH2=CHCOOCH3 ③CH2=CHCH2OH ④CH3CH2CH2OH ⑤CH3CH(OH)CH2CHO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⑤
15.具有解热镇痛及抗生素作用的某药物主要成分的结构简式为它属于
①芳香化合物 ②脂环化合物 ③有机羧酸 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⑤芳香烃
A.③⑤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二、填空题
16.现拟分离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的混合物,下图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
已知各物质的沸点:乙酸乙酯 77.1 ℃ 乙醇 78.5 ℃ 乙酸 118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剂(a)为_______,试剂(b)为_______。
(2)图中的分离方法分别是①为_______;②为_______;③为_______。
(3)写出下列有机物的化学式: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E_______。
17.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机实验操作或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A.用银氨溶液检验某病人是否患糖尿病
B.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可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
C.蔗糖水解时应用浓硫酸作催化剂
D.在鸡蛋白溶液中滴入浓硝酸,微热会产生黄色物质
E.在植物油中滴入溴水,溴水褪色
F.用盐析法分离油脂皂化反应的产物
G.在酒精中加新制生石灰后蒸馏制无水酒精
(2)下面有6种有机化合物,用提供的试剂分别鉴别,将所用试剂及产生的现象的字母序号填在各个横线上。
有机化合物 试剂 现象
①甲苯 ②苯乙烯 ③苯酚 ④葡萄糖 ⑤淀粉 ⑥蛋白质 a.溴水 b.酸性KMnO4溶液 c.浓硝酸 d.碘水 e.FeCl3溶液 f.新制的Cu(OH)2 A.橙色褪去 B.紫色褪去 C.呈蓝色 D.生成砖红色沉淀 E.呈黄色 F.呈紫色
①____;②____;③____; ④____;⑤____;⑥____。
(3)在某些酶的催化下,人体内葡萄糖的代谢有如下过程:
葡萄糖…………
请填空:
①过程①是_____(填写反应类型的名称,下同)反应,过程②是_____反应,过程③是_____反应。
②过程④的另一种生成物是________(填写化学式)。
③上述物质中_____(填写字母代号,下同)和_____互为同分异构体。
三、实验题
18.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是目前常用药物之一。实验室通过水杨酸进行乙酰化制备阿司匹林的一种方法如图:
已知:①醋酸酐遇水生成醋酸;
②水杨酸和乙酰水杨酸均微溶于水,但其钠盐易溶于水。
③主要试剂和产品的物理常数见表:
名称 相对分子质量 熔点或沸点(℃) 密度/(g cm-3)
水杨酸 138 158(熔点) 1.44
醋酸酐 102 139.4(沸点) 1.10
乙酰水杨酸 180 135(熔点) 1.35
实验过程:在100mL锥形瓶中加入6.9g水杨酸及10mL醋酸酐,充分摇动使固体完全溶解。缓慢滴加0.5mL浓硫酸后加热,维持瓶内温度在70℃左右,充分反应。稍冷后进行如下操作:
①在不断搅拌下将反应后的混合物倒入100mL冷水中,析出固体,过滤。
②将所得结晶粗品加入50m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溶解、过滤。
③滤液用浓盐酸酸化后冷却、过滤得固体。
④)固体经纯化得4.9g白色的乙酰水杨酸晶体。
问答下列问题:
(1)该合成反应中应采用_____(填字母)加热。
A.煤气灯 B.酒精灯 C.热水浴 D.电炉
(2)若实验在如图装置中进行:仪器a的名称是_____,仪器b的名称是_____。
(3)操作①中需使用冷水,目的是____。
(4)操作②中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以便过滤除去难溶杂质。
(5)操作④采用的纯化方法为____。
(6)本实验的产率是____(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19.乙酸异戊酯是组成蜜蜂信息素的成分之一,具有香蕉的香味,实验室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g·cm-3) 沸点/℃ 水中溶解性
异戊醇 88 0.8123 131 微溶
乙酸 60 1.0492 118 溶
乙酸异戊酯 130 0.8670 142 难溶
实验步骤:
①在A中加入4.4g的异戊醇、6.0g的乙酸、数滴浓硫酸和2~3片碎瓷片。开始缓慢加热A,回流50min。
②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再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并分液。
③在分出的有机相中加入少量无水MgSO4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MgSO4固体,进行蒸馏纯化,收集140~143℃馏分,得乙酸异戊酯3.9g。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
(2)在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
(3)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_______(填标号)。
a.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b.直接将乙酸异戊酣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下口放出
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倒出
(4)本实验中加入过量乙酸的目的是_______。
(5)在蒸馏操作中,仪器选择及安装都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
a.b.c.d.
(6)本实验的产率是_______。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不饱和的油脂不能使溴水褪色,饱和的油脂则不能,故A错误;
B.蛋白质主要含有的元素有C、H、O、N,燃烧后产物有氮气、二氧化碳和水,故B错误;
C.人体内不存在能使纤维素水解的酶,所以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成葡萄糖,故C错误;
D.蔗糖是二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两者化学式都是C6H12O6,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2.C
【详解】A.淀粉和纤维素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两者的聚合度n值不同,所以淀粉和纤维素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故A错误;
B.一定条件下纤维素与浓硝酸、浓硫酸共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纤维素硝酸酯,故B错误;
C.一定条件下淀粉和纤维素都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故C正确;
D.环式核糖中不含有醛基,故D错误;
故选C。
3.C
【详解】A.半胱氨酸分子中,氨基位于α位,则此氨基酸属于α-氨基酸,A正确;
B.半胱氨酸分子中含有氨基和羧基,氨基显碱性,羧基显酸性,则其具有两性,B正确;
C.两分子半胱氨酸脱水形成二肽的结构简式为,C不正确;
D.该分子中,与-NH2相连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则该分子具有对映异构体,D正确;
故选C。
4.A
【详解】A.酪氨酸中含有1个氨基、1个羧基和1个酚羟基,氨基可与盐酸反应,1 mol酪氨酸能与含1 mol HCl的盐酸反应,羧基和酚羟基可与NaOH反应,故1 mol酪氨酸能与含2 mol NaOH的溶液反应,A正确;
B.酪氨酸中含有氨基、羧基和酚羟基、苯环,苯环能发生加成反应,苯环、氨基、羧基均可发生取代反应,氨基和羧基可发生缩聚反应生成肽键,但不能发生消去反应,B错误;
C.对羟基苯丙酮酸中的苯环、酮羰基可与H2加成,羧基中的碳氧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因此1 mol对羟苯丙酮酸最多可与4 mol H2加成,C错误;
D.尿黑酸中苯环上酚羟基邻、对位氢原子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所以1 mol尿黑酸最多可与3 mol Br2发生取代反应,D错误;
故答案为:A。
5.D
【分析】由B与新制反应生成C,再结合A的分子式可推知B为、C为、D为、E为;由B的结构简式、题给已知反应,结合A的分子式C4H8O3,可知A为。
【详解】A.A为,只有一种结构,A错误;
B.反应①中,CH3CHO发生还原反应生成,B错误;
C.和的最简式不同,C错误;
D.检测酒驾就是检测的含量,D正确;
故选D。
6.D
【详解】A.乙酸与水分子间、与乙醇分子间都能形成氢键,所以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A正确;
B.乙酸凝固点为16.6℃,纯净的乙酸在温度稍低时会凝结成固态,所以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属于纯净物,B正确;
C.乙酸属于羧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因易挥发而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C正确;
D.乙酸分子中含有四个氢原子,官能团为羧基,但只有羧基中氢能够发生电离,所以乙酸是一元酸,D不正确;
故选D。
7.D
【详解】A.NaOH溶液只能与乙酸发生反应,但是无明显现象,与另外两种物质不反应,A不能鉴别;
B.Na2CO3溶液与乙酸发生反应产生CO2气体,与另外两种物质不能发生反应,B不能鉴别;
C.碘水与淀粉溶液混合会变为蓝色溶液,与另外两种物质不能发生反应,C不能鉴别;
D.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与乙酸混合,发生反应,变为蓝色溶液,与葡萄糖混合,加热煮沸,产生砖红色沉淀,与淀粉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三种溶液产生的现象各不相同,D可以鉴别;
故选D。
8.B
【详解】A.油脂的水解产物为高级脂肪酸(或盐)和甘油,是混合物,A错误;
B.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能水解生成氨基酸,B正确;
C.淀粉遇碘变蓝,C错误;
D.分子中含苯环的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D错误;
答案选B。
9.B
【详解】A.由结构简式可知有机物X的分子式为C10H8O4,故A错误;
B.化合物X具有环酯结构,在酸性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故B正确;
C.化合物X含有饱和烃基,具有甲烷的结构特点,则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个平面上,故C错误;
D.化合物X含有羧基、酯基,且酯基可水解生成酚羟基和羧基,则1mol化合物X最多能与3molNaOH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10.C
【详解】A.CH3Cl含有氯原子,A不符合题意;
B.含有氯原子,B不符合题意;
C.CH2=CHBr含碳碳双键和溴原子,C符合题意;
D.CH3CH2OH含有羟基,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C
【详解】① 属于羧酸,官能团为羧基;
② 属于酯类,官能团为酯基;
③ 属于羧酸,官能团为羧基;
④ C2H5OH属于醇类,官能团为羟基;
则官能团相同的为①和③;
故选C。
12.B
【详解】A.根据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有酚羟基、酯基和碳碳双键,共三种官能团,A错误;
B.分子中苯环确定一个平面,碳碳双键确定一个平面,且两个平面重合,故所有碳原子共平面,B正确;
C.酚羟基含有两个邻位H可以和溴发生取代反应,另外碳碳双键能和单质溴发生加成反应,所以最多消耗单质溴3mol,C错误;
D.分子中含有2个酚羟基,含有1个酯基,酯基水解后生成1个酚羟基,所以最多消耗4molNaOH,D错误;
故选B。
13.A
【详解】A.柳胺酚分子中含有的酚羟基及酰胺键水解产生的羧基都可以与NaOH发生反应,1个柳胺酚分子会反应消耗3个NaOH,则1 mol mol柳胺酚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能消耗3 mol NaOH,A错误;
B.该物质分子中含有苯环,能够与浓硝酸、浓硫酸混合加热发生硝化反应产生硝基化合物,B正确;
C.柳胺酚分子中含有酰胺键,能够发生水解反应产生羧基和氨基,C正确;
D.柳胺酚分子中含有的酚羟基,酚羟基是邻对位取代基,能够与单质Br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A。
14.C
【详解】①CH2=CHCOOH中含碳碳双键可发生氧化、加成反应,含-COOH可发生酯化反应,故选;
②CH2=CHCOOCH3中含碳碳双键可发生氧化、加成反应,不能发生酯化反应,故不选;
③CH2=CHCH2OH中含碳碳双键可发生氧化、加成反应,含-OH可发生酯化反应,故选;
④CH3CH2CH2OH不能发生加成反应,故不选;
⑤CH3CH(OH)CH2CHO中含-CHO可发生氧化、加成反应,含-OH可发生酯化反应,故选;
故选C。
15.C
【详解】由题给结构可知,该有机物含苯环、-COOH,其余结构饱和。
①该有机物含苯环,属于芳香族化合物,①正确;
②含苯环的有机物不属于脂肪族化合物,②错误;
③该有机物含-COOH,属于有机羧酸,③正确;
④该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不够大,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④错误;
⑤该有机物含O,不属于芳香烃,⑤错误;
综上所述,①③符合题意;
答案选C。
16.(1) 饱和Na2CO3溶液 硫酸
(2) 分液 蒸馏 蒸馏
(3) CH3COOCH2CH3 CH3CH2OH、CH3COONa CH3COONa CH3COOH CH3CH2OH
【分析】乙酸乙酯不溶于水,而乙酸、乙醇均易溶于水,可先加饱和Na2CO3溶液分液分离出乙酸乙酯,余下的CH3COONa和乙醇,用蒸馏法蒸出乙醇,最后向D中加入硫酸,将CH3COONa转化为乙酸,再蒸馏即可得到CH3COOH,故A为乙酸乙酯,B为含CH3COONa和乙醇的溶液,C为CH3COONa,D为乙酸,E为乙醇。
【详解】(1)由分析可知试剂(a)为饱和Na2CO3溶液,试剂(b)为硫酸;
(2)加入饱和Na2CO3溶液分液后,分离出乙酸乙酯,①的分离方法是分液;B中的CH3COONa和乙醇,用蒸馏法蒸出乙醇,故②的分离方法是蒸馏;最后向D中加入硫酸,将CH3COONa转化为乙酸,再蒸馏即可得到CH3COOH,故②的分离方法是蒸馏;
(3)由分析可知:A为CH3COOCH2CH3,B为CH3CH2OH、CH3COONa,C为CH3COONa,D为CH3COOH,E为CH3CH2OH。
17.(1)C
(2) b、B a、A e、F f、D d、C c、E
(3) 消去 加成 氧化 CO2 A C
【详解】(1)A.糖尿病患者尿液中含有葡萄糖,葡萄糖与银氨溶液水浴加热生成光亮如镜的银,因此可用银氨溶液检验某病人是否患糖尿病,故A正确;B.乙酸和碳酸钠反应,乙酸乙酯和碳酸钠不反应,因此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可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故B正确;C.蔗糖水解时应用稀硫酸作催化剂,故C错误;D.浓硝酸能使含苯环的蛋白质变性,在鸡蛋白溶液中滴入浓硝酸,微热会产生黄色物质,故D正确;E.植物油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在植物油中滴入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故E正确;F.油脂皂化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用盐析法分离油脂皂化反应的产物,故F正确;G.水和酒精的沸点相差不打,因此在酒精中加新制生石灰,水和氧化钙反应,再蒸馏制得无水酒精,故G正确;综上所述,答案:C。
(2)甲苯能使酸性KMnO4溶液的紫色褪去,苯乙烯能使溴水的橙色褪去,苯酚与FeCl3溶液反应呈紫色,葡萄糖与新制的Cu(OH)2加热煮沸生成砖红色沉淀,淀粉与碘水作用呈蓝色,蛋白质与浓硝酸作用呈黄色;故答案为:b、B;a、A;e、F;f、D;d、C;c、E。
(3)①过程①断裂碳氧单键和连羟基的碳上的碳氢键生成不饱和双键,该反应为消去反应;过程②碳碳双键两边的一个碳原子接羟基,另一个碳原子接氢,该反应是加成反应,过程③是羟基变为酮羰基,说明发生了氧化反应;故答案为:消去;加成;氧化。
②过程④是D→E从结构上观察,显然少了 COO 基团,则另一产物为CO2;故答案为:CO2。
③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即A和C互为同分异构体;故答案为:A;C。
18.(1)C
(2) 恒压滴液漏斗 球形冷凝管
(3)充分析出乙酰水杨酸固体
(4)生成易溶于水的乙酰水杨酸钠
(5)重结晶
(6)54.4%
【分析】由题意可知,制备乙酰水杨酸的实验过程为在浓硫酸作用下,水杨酸与乙酸酐在热水浴中反应制备乙酰水杨酸,制得的乙酰水杨酸经降温结晶、过滤得到乙酰水杨酸,将制得的粗乙酰水杨酸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溶解、过滤除去难溶杂质得到乙酰水杨酸钠,滤液用浓盐酸酸化得到乙酰水杨酸,经冷却结晶、过滤得到乙酰水杨酸,乙酰水杨酸经重结晶制得乙酰水杨酸晶体。
【详解】(1)由分析可知,合成反应为在浓硫酸作用下,水杨酸与乙酸酐在热水浴中反应制备乙酰水杨酸,故选C;
(2)由实验装置图可知,仪器a为恒压滴液漏斗,仪器b为球形冷凝管,故答案为:恒压滴液漏斗;球形冷凝管;
(3)由分析可知,操作①中使用冷水的密度是降低温度,使乙酰水杨酸固体充分析出,便于过滤得到更多乙酰水杨酸粗品,故答案为:充分析出乙酰水杨酸固体;
(4)由分析可知,操作②中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乙酰水杨酸粗品中的乙酰水杨酸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乙酰水杨酸钠,溶解、过滤除去难溶杂质得到乙酰水杨酸钠,故答案为:生成易溶于水的乙酰水杨酸钠;
(5)由分析可知,操作④采用的纯化方法为重结晶,故答案为:重结晶;
(6)由题给数据可知,水杨酸、乙酸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05mol、≈0.11mol,则反应中乙酸酐过量,乙酰水杨酸的产率为×100%≈54.5%,故答案为:54.5%。
19.(1)球形冷凝管
(2) 除去大部分催化剂硫酸和醋酸 除去产品中残留的碳酸氢钠
(3)d
(4)提高醇的转化率
(5)b
(6)60%
【分析】在装置A中加入反应混合物和2~3片碎瓷片,开始缓慢加热A,利用冷凝管冷凝回流50分钟,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先用少量水洗掉大部分硫酸和醋酸,再用水洗涤碳酸氢钠溶液,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镁固体作干燥剂,静置片刻,过滤除去硫酸镁固体,进行蒸馏纯化,收集140~143℃馏分,得乙酸异戊酯。
(1)
由装置中仪器B的构造可知,仪器B的名称为球形冷凝管;
(2)
反应后的溶液要经过多次洗涤,在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洗涤的主要目的是除去大部分催化剂硫酸和醋酸;第一步中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既可以除去未洗净的醋酸,也可以降低酯的溶解度,但第一步洗涤后生成的酯中混有碳酸氢钠,所以第二次水洗,主要目的是除去产品中残留的碳酸氢钠;
(3)
由于酯的密度比水小,二者互不相溶,因此水在下层,酯在上层;分液时,要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待到两层液体界面时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放出,所以合理选项是d;
(4)
酯化反应与酯的水解反应互为可逆反应,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使平衡正向移动;增加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可以使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提高。因此本实验中加入过量乙酸的目的是提高醇的转化率;
(5)
在蒸馏操作中,温度计的水银球要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所以选项ad错误;c中使用的是球形冷凝管容易使产品滞留,不能全部收集到锥形瓶中,因此仪器及装置安装正确的是b;
(6)
乙酸的物质的量为:n(乙酸)==0.1mol,异戊醇的物质的量n(异戊醇)==0.05mol,由于乙酸和异戊醇是按照1:1进行反应,所以乙酸过量,生成乙酸异戊酯的量要按照物质的量少的异戊醇的物质的量计算,即理论上生成0.05mol乙酸异戊酯,实际上生成的乙酸异戊酯的物质的量n(乙酸异戊酯)==0.03mol,所以实验中乙酸异戊酯的产率为:×100%=60%。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