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读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功能区最可能是( )
A.商业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绿化带
2.图中C功能区分布的原因,不可能是( )
A.地租较低 B.减轻中心区污染 C.政府规划 D.靠近科教发达区域
读我国某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居民点分布在( )
A.河流三角洲平原 B.山地半山腰 C.河谷阶地 D.河流冲积平原
4.先民选择居住地时,充分考虑的影响聚落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文 D.生物
5.随着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②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的形状可能是( )
A.多核心状 B.条带状 C.同心圆状 D.棋盘格状
标准差椭圆用于描述人口空间分布的离散趋势,椭圆中心表示人口重心,长轴、短轴分别表示人口分布偏离人口重心的主方向、次方向,旋转角表示人口分布的主要方向。兰州市位于河湟谷地的狭长地带,城镇建设用地主要分布于自然条件较好的河谷阶地上。下图为2000-2010年兰州市人口重心与标准差椭圆的空间变动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2000-2010年,兰州市标准差椭圆的空间变动,反映出兰州市人口( )
A.分布的主方向由东南向西南转移 B.分布的核心区域逐步扩大
C.集聚的吸引力西北地区强于东南地区 D.分布的核心区域逐步收缩
7.兰州市城镇建设用地分布于河谷阶地,有利于( )
A.方便城镇建设取水 B.发展内河航运 C.防止水土流失 D.缓解土地紧缺
区位熵是用来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指标,值越大说明地位和作用越高。下图为2016年俄罗斯圣彼得堡城市土地利用区位熵值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圣彼得堡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为( )
A.同心圆模式 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田园模式
9.圣彼得堡从市中心到郊区空间分布上差异最明显的用地类型是( )
A.商业用地 B.工业用地 C.居住用地 D.交通用地
酒泉市地处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城区地形平坦。近几年,酒泉依托新兴产业,经济发展迅速。读1991年-2015年酒泉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关于酒泉市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主要向西北方向扩张 B.城市发展受地形影响大
C.城市主要沿河流发展 D.城市形态受交通影响大
11.近几年酒泉新增城市用地类型主要是( )
A.工矿仓储用地 B.交通用地 C.住宅用地 D.商业用地
下图为横贯某城市中心的一条主要街道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上图中②③④⑤的功能区类型分别是( )
A.工业区、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B.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工业区
C.住宅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D.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13.形成该街道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是( )
A.历史因素 B.社会因素 C.经济因素 D.行政因素
豫南处于大别山区的北部,地势南高北低,山中风景秀丽,林壑幽美,山外浅山嶙嶙,稻田层层叠叠。豫南传统村落的空间布局与周边自然环境之间形成了相互依赖的关系。由于受自然地理条件和地域文化两大因素的影响,豫南形成了带型、环型、团块型和串联型四类村落。下图为豫南四楼湾村的平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豫南形成四种不同村落空间形态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起伏较大 B.文化层次多元
C.分布格局复杂 D.洪涝灾害频繁
15.与团块型村落相比,豫南带型村落( )
A.防御功能显著 B.沿等高线排列分布
C.公共空间形态单一 D.建筑相互联系紧密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为了了解身边的应急场所分布及设施配置状况,调查了北京市部分地区应急避难场所的位置并绘制了左图,还拍摄了应急避难场所的实景图(右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据图可知,应急避难场所分布的特点不包括( )
A.多位于交通干线附近 B.多位于开阔场所
C.集中分布在市中心区 D.分布靠近居民区
17.同学们看到的应急避难场所标识是( )
A. B. C. D.
二、综合题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某城市规划”,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ABC三处中,____处地租最高,因为____、____。
(2)假如要在甲、乙、丙、丁四地中建设一个高档生活小区,那么该小区应选择在____处附近,原因是____、____。
(3)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三类企业。假设这些企业的布局是合理的,那么,在这些企业中,污染程度最小的是____。
19.下图为“某城市地形与交通线路图”,利用城市功能分区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交通网来判断:ABCD四地中,最有可能是中心商务区的是___,原因是___________。
(2)从城市工业区移动的趋势看,B地与C地比较,______地更适于新建稍具规模的工厂,原因是______。
(3)A地和D地的住宅区,____地为高级住宅区,原因是______。
2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电视上经常报道,我国某大城市位于市中心的地块被房地产商以每平方米几万元的高价购买。城市中每块土地上最终形成的功能区,是由从事各项功能活动的主体所付租金的高低决定的,并不是由土地的租金决定的,租金仅是一个基础性的因素,付租能力是决定因素。距市中心的远近影响地租水平,各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不同,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地租)越高;交通通达度越差,土地价格(地租)越低。交通便捷程度对土地租金的影响比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地租的影响更符合实际(如下图所示)。
(1)材料一图中A、B、C对应的城市功能区的名称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一说明上述功能分区的成因。
(3)结合材料二分析市中心O处,ABCDEF处,以及M处地租的高低及原因。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2.D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到A功能区主要位于市中心,且沿市中心主干道展开,同时面积较小,符合商业区的判断,A选项正确。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城市的边缘, 与A功能区位置不符,B选项错误。住宅区是城市中最主要的用地方式,面积应较大,而A功能区面积较小,C选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到该区域为交通交汇的重要位置,并不符合绿化区的布局原则,D选项错误。故选A。
2.C功能区主要分布在城市的郊区,应属工业区。因布局在郊区,地理位置较偏,地租较低,A选项说法正确。布局在郊区能有效的防止市区被污染,B选项说法正确。可以看到该功能区有在河流上游分布,也有在河流下游分布,且边界较为规整,有可能存在政府规划的因素,C选项说法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到C功能区并不靠近大学城、科研所所在的文化区,D选项说法错误。本题选择不可能原因,故选D。
【点睛】大城市内部一般分为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行政区、文化(娱乐)区、仓库码头区、游憩区和郊区。中小城市的分区则相对简单或不明显,工业区、居住区和商业区是各类城市共有的、基本的功能区。
3.C 4.A 5.B
【分析】3.河谷阶地是由于河床的下切作用而形成的。大部分河流由于水流的冲刷作用,河床是不断下切的,就会形成在河床与河的两岸形成类似阶梯状的阶地。由AB线的地形剖面图可以判断,图中居民点位于河谷阶地上,C正确。河流三角洲平原与河流冲积平原无阶梯状形态;图中居民点未分布于山地中,故A、B、D措误。故选C。
4.由AB线的地形剖面图可以判断,居民点布局在接近水源、又不会被洪水淹没的河谷阶地上,所以先民选择居住地时,充分考虑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地形,A正确。该村落的布局与气候、生物因素关系不大,B、D错误。水文对该村落的布局有一定影响,但不是最主要的因素,C错误。故选A。
5.读图可知,②位于两山之间的河谷地带,聚落应沿河流发育,形状可能是条带状,B正确。多核心状、同心圆状是城市空间结构模式,该聚落为原始村落,A、C错误。棋盘状主要是平原地区,D错误。故选B。
【点睛】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河流等。
社会经济条件:人口、交通、资源、开发历时、政治等。
6.D 7.A
【分析】6.由图可知,长轴往东南方向移动,说明分布的主方向由西北向东南转移,集聚的吸引力东南大于西北,AC错误;对比两个椭圆可以看出,长轴有所缩短,故可推断分布的核心区域缩小,B错误,D正确;故选D。
7.河流阶地靠近河流,方便取水,A正确;黄河上游航运价值差,发展内河航运价值不大,B错误;地处西北内陆,降水少,水土流失小,C错误;河谷阶地面积小,对于缓解土地紧缺,作用不大,D错误;故选A。
【点睛】兰州的南北两侧都是山地地形,地势崎岖,不适宜城市建设,所以兰州市在城市发展时只能沿黄河河谷延伸,最终形成了东西长超过30千米,而南北宽度在2至8公里的线性带状城市空间形态。
8.B 9.A
【分析】8.读图可知圣彼得堡城市中心主要分布着商业区,只有一个核心区,C、D错;圣彼得堡从市中心到郊区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呈楔形沿交通线向外扩展,可知圣彼得堡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为扇形模式,A错,B对。故选B。
9.读图可知商业区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靠近市场和交通通达度高的地区。结合图例中颜色,圣彼得堡从市中心到郊区空间分布上差异最明显的用地类型是商业用地,A对。根据图例,工业用地、居住用地、交通用地城市中心和郊区的差异小,B、C、D错。故选A。
【点睛】城市地域结构的扇形模式的特点是:①各功能区呈扇形沿交通线向外扩展;②各功能区呈楔形沿交通线向外扩展。
10.D 11.C
【分析】10.读图可知,城市主要扩张方向为向西和南部,A错误;酒泉地处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地形平坦,地形对城市发展影响不大,B错误;城市在河流两侧形成两个组团,并分别向西和向南扩展,并没有沿河流发展,C错误;城市形态受交通廊道牵引下,形成L形。D正确。故选D。
11.新城区以居住用地为主向西、向南扩张,居住区是城市中最广泛分布的一种功能区,近几年酒泉新增城市用地类型主要是住宅用地,C正确;酒泉市是主要旅游城市,是依托新兴产业,经济发展迅速,因此新增城市用地类型中没有矿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增加,但不会增加较多,A错误;商业用地在城中分布面积最小,城市中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商业用地也会增加,但不会是主要新增用地类型,D错误;图中显示交通用地没有显著增加,材料没有提及,B错误。故选C。
【点睛】城市功能分区:1、住宅区:占地面积大,是城市最基本的一项职能,工业革命后出现分化,建筑质量上出现高级住宅区;位置上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高级住宅区往往占据城市的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低级住宅区则位于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联系;2、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经济活动最为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的分区。位置上分布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3、工业区集聚成片,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分布于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12.C 13.C
【分析】12.读图分析③位于城市中心,建筑物高达,符合城市中心商业区的特征;①和⑤有烟囱景观,且由于对环境污染比较大,分布在城市外缘,为工业区;②和④中都有绿化带,位于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既便于上班,又便于购物,所以应为住宅区。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13.由市中心向外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这是由经济因素决定的。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有①历史因素,它是城市功能区形成的基础因素,A错误。②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地位和知名度、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影响居住区的分化,B错误。③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城市功能区的模式,一般经济越发达,城市功能区越丰富;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城市虫心为商业区,向外为住宅区,最外为工业区,主要是由于各个经济活动的付租能力决定的,因此主要影响因素为经济因素,C正确。④行政因素,引导和划定不同的功能区,D错误。故选C。
【点睛】“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1)看面积:居住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2)看距市中心远近: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3)看形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条状,居住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4)看人口变化: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居住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5)看建筑物密度: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居住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6)看分布趋势:居住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市中心比例逐年下降;商业区虽然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
14.A 15.C
【分析】14.由材料可知,豫南地处大别山区,地形起伏多变,当地传统村落与平原地区差异较大,村落主体沿着山水体势进行纵向或横向排列,产生多种不同的空间形态, A对;豫南地区兼具南北方文化,文化层次多元化会影响建筑物的风格,但是该地村落的形态主要受地形、地势条件影响,B错;聚落的分布格局与聚落的空间形态都是受自然条件、传统文化因素影响的结果,C错;该地地处山区,洪涝灾害较少发生,D错。故选A。
15.团块型村落防御功能显著,建筑相互联系紧密,A错、D错;团块型村落一般分布在地形较为开阔平坦的地区,而带型村落一般沿河谷或山谷分布,山谷的走向与等高线垂直,B错;带型村落整体形态沿着山水体势呈条带状分布,民居建筑的组合关系比较规整,公共空间的形态关系比较单一,整个传统村落的向心性较弱,通常有宜人的自然居住环境,民居建筑采光和通风条件较好,C对。故选C。
【点睛】地表形态对乡村形态的影响:圆形或多边形村落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河流较少、平原面积大、地形完整、开阔和平坦。这样的自然环境,一般在以水源、交通路口等中心地带易形成乡村聚落。带状村落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村落沿河道伸展;山区,村落沿河谷分布。
16.C 17.B
【分析】16.读图可知,右下角是交通线路密集,通达度最高,因此是市中心区,而右下角没有应急避难场所的分布,图中的交通干线附近,离市中心较远的居民区中,开阔的公园场所等处有应急避难场所的分布。依据题意,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7.图A为洗手间(公共厕所)标识,A错误;图B是应急避难场所标识,B正确;图C是紧急出口标识,C错误;D是停车处标识,D错误。故选B。
【点睛】应急避难场所是为了人们能在灾害发生后一段时期内,躲避由灾害带来的直接或间接伤害,并能保障基本生活而事先划分的带有一定功能设施的场地。应急避难场所具有应急避难指挥中心、独立供电系统、应急直升机停机坪、应急消防措施、应急避难疏散区、应急供水等11种应急避险功能,形成了一个集通讯、电力、物流、人流、信息流等为一体的完整网络。
18.(1) C 位于市中心 交通便利
(2) 丁 上风地带,污染较小 靠近文教区,交通便利。
(3)③
【分析】本题以我国北方地区某城市规划图为情境,设置三道小题,考查地租水平与企业的布局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C地位于市中心,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并且交通通达度高,所以在ABC三处中C处地租最高。
(2)高档生活小区应位于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靠近文化区的地区,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丁处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地带,大气环境较好,并且靠近文教区,文化生活资源丰富,同时远离工业区,污染较小,有公路经过,交通便利,所以高档生活小区应选择在丁处附近。
(3)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河流下游区,占地面积小、无污染或污染小的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绿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三类企业中③企业位于住宅区内,说明③污染最小,因此在这些企业中,污染程度最小的是③。
19.(1) B 该地交通网密集,位于市中心
(2) C B地土地利用紧张、租金高、环境问题较严重;C地在城市的外缘,土地资源充足靠近铁路。
(3) D 在城市的外缘,地势较高,空气较好
【分析】本大题以“某城市地形与交通线路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城市功能分区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由图中可看出图中等高线,中部低、周边高,A、B两处通达度较好,位于城市中心地区,C、D两处离市区稍远,A、B相比较,B处交通更为便利,所以B应为中心商务区。
(2)根据所学知识,工业区应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的地区,读图B地位于城市中心,人口稠密,地租水平较高,不适宜建造工厂;C距离城市中心有一定距离,地租水平低,且发展空间较大,对城市污染较小。
(3)影响高级住宅区的主要区位条件: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文化氛围浓郁等,读图D处地势较高,距离城市较远,环境好,应为高级住宅区;A位于城市中心和工业区附近,环境较差,方便上下班,应布局低级住宅区。
20.(1)A——商业区,B——住宅区,C——工业区。
(2)A处位于市中心附近,地租最高,商业支付地租的能力最强,在此布局可接近最大消费人群且交通便利。B处地租水平较高,住宅区付租能力较强,在此布局既便于居民购物,也便于工人上下班。C处地租最低,工业支付地租的能力最弱,工业区布局在此可降低成本,又可减少对城区的环境污染。
(3)市中心(O)处:因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最高,故地租最高,形成地租最高峰;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主要公路(如OA、OB、OC、OD、OE、OF)两旁、公路交会处(如图中A、B、C、D、E、F处):通达度高,地租高,形成地租次高峰;远离公路区或城市外缘(如图中M处):通达度较低,地租较低。
【分析】本大题以城市功能区相关图文资料为背景材料,涉及城市功能区的分布、成因、影响地租的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
城市地租随距城市中心距离的增大而递减。商业区要求最大限度接近消费人群,且付租能力最强,应布局在市中心附近,故A为商业区;住宅区的布局要求既方便上下班又方便购物,付租能力较强,故B为住宅区;工业区占用土地空间大,土地成本高,且付租能力最弱,因此要求远离市中心,故C为工业区。
(2)
由材料可知,A处位于市中心附近,地租最高,商业区要求最大限度接近消费人群,且付租能力最强,应布局在市中心附近,在此布局可接近最大消费人群且交通便利。B处地租水平较高,住宅区付租能力较强,在此布局既方便工人上下班,又方便居民购物。C处地租最低,工业支付地租的能力最弱,工业区占用土地空间大,土地成本高,因此要求远离市中心,工业区布局在此可降低成本,又可减少对城区的环境污染。
(3)
根据材料可知,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地租)越高;交通通达度越差,土地价格(地租)越低。读图可知,市中心(O)处:有多条道路穿过,交通通达度最高,故地租最高,形成地租最高峰;0A、0B、OC、OD、OE、OF均为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主要公路,在其两旁、公路交会处(如图中A、B、C、D、E、F处):交通通达度较高,地租较高,形成地租次高峰;M处远离公路区或城市外缘:通达度较低,地租较低。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