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下第一单元第1课时 精读引领课《绝句》《惠崇春江晚景》《惠崇春江晚景(其二)》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三下第一单元第1课时 精读引领课《绝句》《惠崇春江晚景》《惠崇春江晚景(其二)》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6 17:3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时 精读引领课
——《绝句》《惠崇春江晚景》+《惠崇春江晚景(其二)》
一、学习目标
1.学会诗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借助注释、图画、工具书等理解诗句的意思。
2.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景象,感受自然之美。
3.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绝句》《惠崇春江晚景》。
4.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二、评价任务
1.利用开火车的方式检查字词。
2.同桌互相检查背诵《绝句》《惠崇春江晚景》。
3.小组内用自己的话互相说诗句的意思。
4.点名说自己学完后对大自然的体会。
三、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语:春天来了,春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机勃勃、万物复苏……)
2.指名读导语及学习要求,了解学习目标。
(二)学习“绝句”,展开想象
1.关注体裁。
(1)诗题“绝句”是什么意思呢?(格律诗中,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
(2)本课中的另外两首诗属于什么体裁?(也是绝句)
2.朗读古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指名读。注意关注字音。(在古诗中读字的本音,有利于读出古诗的平仄)
(3)齐读。注意诗句的节奏。
3.想象画面。
(1)理解诗意:借助注释、图画、工具书,把四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在春天阳光的照耀下,江山更加秀丽了;暖暖的春风吹过,风中带着花草的芬芳。地里的泥土湿软,燕子叼回家用来筑巢;水边的沙子暖了,鸳鸯们快乐地睡在沙滩上。)
(2)重点关注:
①燕子飞和泥土湿软有什么关系?(燕子衔湿软的泥土筑巢)
②“沙暖”和“睡鸳鸯”有什么关系?(鸳鸯也准备在暖暖的沙滩上安家了)
(3)播放音乐,老师范读。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学生交流)
(4)(PPT 出示插图)刚才你想象的画面,和书上的插图有哪些是一样的,又有哪些是不一样的?
①预设 1:“我”的画面里有温暖的阳光,阳光照射在水面上。
②预设 2:“我”的画面里有花草的香味,还有燕子们一边飞,一边鸣叫。
③预设 3:在“我”的画面里,鸳鸯们不只是静静地睡在那儿,还会抖抖羽毛、拍拍翅膀。
(5)小结:诗歌是静止的,但我们的想象却是灵动的。通过想象,我们能看到缤纷的色彩,沐浴温暖的阳光,还能听到鸟儿们的絮语,嗅到各种各样的芬芳……
(6)带着想象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重命诗题。
(1)诗人杜甫用诗的体裁作题目。学完这首诗,你觉得可以为这首诗起个什么样的题目呢?(春光无限、花草芬芳……)
(2)春光实在太美了,大自然中的生灵太可爱了,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所以作者直接用“绝句”做题目了。
5.朗读并背诵《绝句》。
(三)以例悟法,学习《惠崇春江晚景》
1.借助注释,理解诗题。
(1)《惠崇春江晚景》中的“惠崇”是什么意思?读一读书上的注释。
(2)了解“题画诗”。
2.朗读古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想象画面。
(1)名僧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现在已经看不到了。不过读了苏轼的这首诗,我们可以在头脑中“画”出这幅画来。闭上眼睛,听老师范读,想象画面。
(2)交流:这幅画中的什么场景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①为什么要把桃花和竹林画在一起?(绿中带红,色彩更缤纷了)
②鸭子是静静地浮在水上的吗?(不是)鸭子们会嘎嘎嘎地讲些什么?(春天到了,江水暖了,我们可以下蛋、孵小鸭子了)
③江里有那么多鱼类,为什么作者独独想到了河豚?(河豚的味道鲜美……)
(3)(PPT 出示三幅现代人根据诗意创作的画)哪一幅与你想象中的最像?
4.播放音乐,学唱《惠崇春江晚景》。背诵古诗。
(四)迁移拓展,学习运用
1.《惠崇春江晚景》一共有两首。第二首写的又是什么呢?
2.学生自由读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3.原来,名僧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上还有大雁呢!作者看着这些北归的大雁,想到了什么?(大雁留恋江南的美景,都舍不得回北方了。)
4.两首《惠崇春江晚景》诗,在写作方面有什么不一样?(第一首以描写画中的景物为主;第二首只写了画中的一个动物——大雁,作者从大雁不舍离开的样子,想到了江南春天的美好。)
5.朗读两首《惠崇春江晚景》。
四、作业设计
1.背诵两首古诗。2.完成专项练习。
五、板书设计
绝句 惠崇春江晚景
写景  春光无限
读好诗歌→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