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时 单元预习课
——《涡》《枣核》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婆、贼、核”等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折、涨”,会写“漏、喂、贼、狼等13个字
2.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评价任务
1.读好多音字“折”,说说它的其他读音并组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学习过程
(一)交流熟悉的民间故事,引入新课
1.出示主人公,猜猜他们分别出自哪个故事?
《梁祝》《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牛郎织女》
2.介绍民间故事的特点:①时代久远;②口头传播;③情节夸张、充满幻想,表现人们美好愿望;④多采用象征手法,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情节。
3.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个民间故事,揭示课题。结合板书,指导“漏”的书写。
4.质疑课题。看到“漏”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圈画字词,读文正音
1.根据要求,自由读文。出示学习要求:认真读《漏》《枣核》两篇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难读的句子或段落标出来多读几遍。
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
(三)再读课文,熟读句段
1.屏幕出示。
(1)从前,有一户人家:一个老公公,一个老婆婆,还喂着一头黑脊背、白胸脯的小胖驴。
(2)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跑哇,跑味,累得老虎肠都快断了,颜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跑着跑着,雨大了起来。前边有棵歪脖老树,老虎想:“漏”真厉害,像胶一样,粘住我了。到树眼前,得把它蹭下来,好逃命。”
(3)贼也想:“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肤到家再吃我。到树跟前,得想法蹿上去,好逃命。
(4)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歪,贼顺势一纵,蹿到树上。
(5)折腾了大半夜,衙役们国得很,有一个衙役头子说:“不用管它,不知是个什么东西在作怪,咱们睡咱们的觉吧。”这时候枣核从驴耳朵里跳了出来,把门打开,赶着牲口回到了村子。
2.读好多音字“折”,说说它的其他读音并组词。
3.读好下面这些词语。
(1)第一组:里屋莫非厉害发抖松手跟前甘心
(2)第二组:骨头架倒栽葱活不成紧爬慢爬
4.识记“颠、胶、旋”3个三拼音节,要重点正音;另外,“纵”是平舌音,也是后鼻音
5.指导书写“喂、贼、狼”3个字:“喂”第11笔是撇,第12笔是捺;“贼”的右边是“戎”不是“戒”;“狼”的右边是“良”,不是“艮”。
(四)三读课文,了解文意
1.三读课文,借助课后示意图,梳理故事情节,了解主要内容。
读懂课后示意图,明白左边的图标画的是故事发生的地点,右边的文字提示是在该地点发生的事情。也就是分3步走:
(1)首先,找出故事中地点的变化:老公公老婆婆的家、屋外、树跟前、山坡下、老公公老婆婆的家。
(2)其次,理出故事中的人物角色:老公公、老婆婆、老虎和贼。
(3)最后,单独说说在某个地方发生的事情,最后连起来复述完整的故事。
2.出示提示,概述故事。
原来故事的起因和悬念,就是因为老虎和贼都十分惧怕“漏”,那接下来谁能将刚才整理好的故事情节概括成小标题,每个小标题都要有关键人物“漏”哦!
3.继续引导学生借助“关键人物、主要事件”梳理《枣核》的情节,理清本课脉络。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枣核的几件事。
(2)理清顺序,梳理故事内容
枣核出生时—很欢喜
枣核长不大—愁得慌
枣核能干活—大家夸
枣核救牲口、斗县官—勇敢聪慧
(3)简述故事内容。
四、作业设计
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借助关键人物和主要事件,简要介绍故事的主要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