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时 精读引领课
——《漏》《金斧头》
一、学习目标
1.体会民间故事的趣味性。
2.能借助示意图和文字提示,以及民间故事“反复”的特点,用自己的话有序地详述故事中最有意思的部分。
二、评价任务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详述故事中最有意思的部分。
三、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预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漏》这个故事。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感受故事的幽默风趣。
(二)品读课文,感悟文趣
1.研读课文,感悟有趣之处。
(1)出示思考要求: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的哪些内容让你觉得最有意思。请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你觉得最有意思的句子,并在书上做好批注。
(2)学生汇报交流。
(3)教师从“语言误解”和“故事巧合”上评价与引导。
老虎和贼的特殊心境造成了“语言误解”:当老虎和贼听到老婆婆的话“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时,因为做贼心虚,并没有从当时正在下雨的实际语境中去理解,便误以为“漏”是“比自己还厉害”的人物,以至于引发一系列让人啼笑皆非的闹剧,老虎和贼甚至被吓昏了过去,最终也没搞懂“漏”的庐山真面目。读来特别滑稽可笑。
文中还有很多的“故事巧合”:老虎和贼刚好一起来偷驴;老婆婆说“漏”时,刚好被老虎和贼一起听到;贼刚好摔在虎背上;老虎和贼回来偷驴时,刚好又碰上;老虎和滚下山坡时又撞在了一块儿。
这些巧合推动着故事的发展,也使故事更加有趣,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2.读到这么多有意思的情节,老虎和贼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老虎和贼都以为对方是厉害的“漏”,都不敢和对方说话,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描写老虎和贼的 (心理描写)
出示活动一:请你画出描写老虎和贼心理活动的句子,并仔细观察,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交流预设一:
◇老虎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贼蹲在屋顶上想:“走南闻北我什么都听说过,就是没听说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分角色朗读。(教师指导朗读:抓住“莫非”读出老虎和贼内心的疑惑)
(2)学生交流预设二
◇老虎吓得浑身发抖,贼听得腿脚发软。贼心里害怕,脚下一滑,扑通从屋顶的窟窿里跌下来,正巧摔到虎背上。老虎未料到房上会有东西掉下来,心想:“坏事,‘漏’捉我来了!”撒腿就往外跑。
◇贼栽得晕头转向,一摸是个毛乎乎的东西,心想:“坏事,‘漏’等着吃我哩!”拼命抱住虎脖子不敢松手。
①找出描写老虎和贼动作的词语:“浑身发抖、脚发软、撒腿就跑、不敢松手”等,体会他们内心的恐惧。
②指导朗读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读出老虎和贼内心的害怕。
③男女生合作读,人情入境加上动作表演
3.发现表达特点,为复述做好铺垫。
(1)教师提示:读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发现描写老虎和贼的句子特别像
(2)通过呈现方式的重组,发现叙述特点,如:故事主角一直是交替出现,句式基本一致,描写贼的句式基本是重复前一句描写老虎的句式,以此总结出该民间故事“语言反复”的特点。
(三)搭建支架,复述故事
1.出示活动二:聚焦老虎和贼的心理活动,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概括他们的想法并填入思维导图中去。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填图。
3.小组内练习复述,并推荐一名“故事大王”在全班展示。
4.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吗
小结:本节课我们根据思维导图的提示以及“语言反复”的特点,又学习了一种复述的方法,并做到了故事完整,重要情节详细说。还懂得了遇到事情时,我们要勇于追求事实真相,切不可道听途说,自己吓自己。
(四)迁移学法,举一反三
过渡:接下来我们再用这样的方法读一个民间故事《金斧头》
1.默读文章,了解故事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找出你认为最有意思的情节,根据表格提示,借助关键词以及“语言反复”的特点详述重要情节
3.小组内练习复述,并推荐一名“故事大王”在全班展示。
4.班级展示复述故事(以小组为单位),其他同学认直听并评价。
评价要点:故事内容不遗漏;复述故事有顺序;重要情节要详细;神态要自如
5.你有何收获与启示
四、作业设计
今天,我们读到了两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我们根据提示、借助“关键词”以及利用“语言反复”的特点用自己的话讲述清楚了最有意思的内容,做到了整体复述,有序完整。以后同学们也可以继续用这一种方法来复述故事,分享读故事的乐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