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时 精读引领课
——《守株待兔》《南辕北辙》
1、学习目标
1.认识“宋、耕”等4个生字,会写“守、株”等9个字。能借助注释读懂故事,背诵《守株待兔》。
2.对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进行分析和思考,读懂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3.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故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4.懂得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生活。
二、评价任务
1.用开火车的方式检查字词。
2.同桌间讨论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说出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3.写《守株待兔》读后感,小组间讨论。
4.同桌间互相说说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带来的后果。
三、学习过程
(一)单元导读,明确目标
1.出示《坐井观天》《亡羊补牢》《揠苗助长》《小马过河》等寓言故事的图片,学生猜测故事名字,引出单元主题。
2.出示任务:默读单元导语的两段话,结合插图想一想,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板书:读故事明道理)
3.板书课题:守株待兔。齐读,释题。
同学们,读了课题,请你结合生活实际猜想下:题目的每个字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预设:守:守候。株:树桩。待:等待。守株待兔:守候着树桩等待兔子再来。
(二)围绕语用,精读得法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教师指导。
2.再读文本,读好节奏。
(1)《守株待兔》是一篇小古文,怎样读好小古文?(教师明确:读好停顿)
(2)学生试读。教师范读。
(3)学生尝试用“/”画出停顿,练读。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3.理解句意,疏通文意。
(1)结合注释、插图再读课文,并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读懂了哪句话。
(2)重点理解:
①“免走触株,折颈而死。”走:跑。株:树桩。
兔子跑着跑着碰到了树桩,折断了脖子死了。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因:于是。释:放下。耒: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冀:希望。复:再,又。
于是,农夫放下他的农具守在树桩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③“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身:自己。为:被。
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嘲笑。
4.聚焦行为,获得寓意。
为什么这个农夫会被宋国人嘲笑?他有哪些可笑的想法和行为?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有关宋人行为的语句。
出示: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1)观察课文插图,从农夫的神态中,你能否猜想到农夫此时是怎么想的?
预设:不用劳动就能有兔肉吃,我还种什么田呀!我要天天在这里等,要是每天都有兔子撞到树桩上,我就可以天天吃到美味的兔肉了。
(2)农夫又是怎么做的?
预设:从此以后他每天都守着树桩等待野兔撞死,地里长满了野草也不再管。
(3)“释其耒而守株”的结果是什么?如果你是农夫的邻居,你会对他说什么?
(4)生活中,可能不会有蠢到守着树桩等兔子来撞死的人,但是却不乏心存侥幸等撞大运的人。比如有人偶尔中了一次彩票,就希望靠中奖过日子。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学生联系生活理解寓意。教师板书:不劳而获 一事无成)
5.小结学习方法:抓住寓言故事中人物的行为或言语,分析其愚蠢可笑之处,就能悟出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板书:聚焦言行 获得寓意)
6.熟读成诵。
(1)再次朗读课文,读出古文的韵味。
(2)根据提示背诵。
宋人( )。田中( )。兔走( ),折颈( )。因( )而( ),冀( )。兔( ),而( )。
(三)以例学习,举一反三
1.学生读《可爱的生灵》中的文章《南辕北辙》。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结合注释、译文,了解故事内容。
(3)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可笑的言行?学生自读,勾画相关语句。
(4)交流。
出示: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①坐车人可笑在什么地方?
②师生、生生合作分角色读,体会坐车人固执、自以为是的性格。
③你能用几句话,劝劝这个坐车人吗?(行动与目的要一致,方向不对,可实现不了目标。)
2.采用各种形式诵读。
(四)迁移拓展,学习运用
1.小结: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许多道理。
2.把今天读到的寓言故事讲给家人听。
四、作业设计
1.背诵《守株待兔》
2.完成《守株待兔》专项练习。
五、板书设计
守株待兔
不劳而获 聚焦言行 读故事
一事无成 获得寓意 明道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