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传统文化
主备教师:
【单元整体分析】
一、课标分析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传统文化”为人文主题,选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4篇课文,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学习,感受深厚的传统文化,做有根的中国人。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和“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其中《古诗三首》要体会诗人写了什么节日,是怎样把节日的情景写清楚的。《纸的发明》引导学生读懂造纸术发明的过程,从而知道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被传承下来了。《赵州桥》要体会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把赵州桥的“坚固”“美观”写清楚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要体会作者是如何围绕“下了很大功夫”“街市可热闹了”等关键句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从而感受《清明上河图》为什么会名扬中外。“综合性学习”要注意引导学生收集有关传统节日的资料,学生整理内化后与他人交流展示自己所了解的传统文化知识,同时写一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语文园地”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表达清楚,并在实践中运用;此外,要让学生积累更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三、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和“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三年级上册已经对中心句有了学习和体会,但在写作上还有所欠缺;对于传统文化的概念及相关知识了解不够。《古诗三首》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三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纸的发明》一课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赵州桥》体会课文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这几篇课文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层层深入,由点及面,逐步让学生学会了解一句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是本单元的难点,《古诗三首》一课的活动提示是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节日里有哪些习俗;《纸的发明》一课活动提示是小组内开展了哪些活动?了解了哪些传统节日?小组内交流一下。《赵州桥》课后习题是你还知道哪些“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和同学交流。《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单元学习目标】
1.认识“屠、苏”等44个生字,读准“累、切”等8个多音字,会写“符、欲”等36个字,会写“造纸术、伟大”等30个词语。
2.能背诵、默写或抄写指定的诗文。
3.了解课文相关段落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仿写一段话。
4.能根据要求提取段落中的重要信息,并对有关的现象或成因做出解释。
5.了解、积累传统文化知识,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6.记录节日风俗,并写一写过节的过程,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单元课时安排】12课时
课时 课型 教材内容 拓展篇目
1 精读引领课 《元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上元竹枝词》
2 精读引领课 《清明》 《寒食》《端午即事》
3 单元预习课 《纸的发明》《赵州桥》
4 精读引领课 《纸的发明》 《书籍的变迁》
5 精读引领课 《赵州桥》 《中国石拱桥(节选)》
6 略读实践课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齐白石画虾(节选)》《正午牡丹》
7 组文阅读课 《快乐的端午(节选)》《天坛》《客家土楼》《四大刺绣与它们的发源地》
8 自由阅读课 《中秋吃芋艿》《童年的春节》《冰灯》《陶器上的图画与符号》万里长城的构造》《虾趣(节选)》
9 实践活动课 “综合性学习”
10 习作指导课 “难忘的节日”
11 习作讲评课 “难忘的节日”
12 单元整理课 “语文园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