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同步练习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同步练习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04 16:45: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东营作为黄河入海口城市,近年来,坚持以生态优先。外来物种互花米草根系发达,严重侵占了潮间带底栖生物的生存空间,看着生机勃勃,其实却是“绿色沙漠”。为了治理,探索了“膜袋围淹十旋耕”的治理模式,即通过多遍旋耕将互花米草搅断,将沙灌入土工膜袋中,把治理区域围拢,加入一定高度的水,经过浸泡,互花米草窒息腐烂。取得了“一次修复、自然演替、长期稳定”的良好黄河口湿地修复效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河口湿地的互花米草被称“绿色沙漠”是指( )
A.降水减少 B.土壤贫瘠 C.物种单一 D.生物量低
2.“膜袋围淹十旋耕”的治理模式( )
A.成本低、见效快 B.无二次污染 C.自然恢复为主 D.经济效益高
2021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千亿件,但同时也增大了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压力。下图为漫画《“盛装”快递》。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快递数量剧增造成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压力增大,主要原因是( )
①电商平台营销诱导②物流产品过度包装③非降解耗材用量大④节假日转运分拣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缓解该问题的可行性措施是( )
A.研发环保包装材质,制定快递包装标准 B.提高社会环保意识,重点发展线下销售
C.实行耗材奖惩机制,杜绝沿用传统包装 D.提高快递运输费用,限制物流产业发展
图a为大气中CO2体积分数的变化图,图b为南极上空大气O3总量最低值(每年10月份)卫星监测数据图。DU即多布森单位,标准大气状态下千分之一厘米的臭氧层厚度为1个多布森单位。O3含量低于220个多布森单位时,称为“臭氧空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关于CO2和O3说法正确的是( )
A.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唯一原料 B.在干洁空气中CO2体积分数最大
C.O3全部分布在大气平流层中 D.O3能吸收紫外线,使大气增温
6.大气中CO2体积分数变化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全球变暖 B.臭氧层空洞
C.酸雨加重 D.雾霾频率增加
7.应对大气中O3含量的变化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B.加强国际合作
C.大力提倡植树造林 D.减少工业废气排放
海洋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中,是由天然气与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可燃冰的外观像冰,但遇火即可燃烧,在海洋资源开发中,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下图是黑海可燃冰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8.黑海可燃冰的形成条件( )
A.高温高压 B.低温高压
C.高温低压 D.低温低压
9.黑海可燃冰大量开发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有( )
①加重海洋污染②破坏海底地形③加剧温室效应④降低海水盐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读下面大气组成表和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大气组成 主要作用
干洁空气 主要成分 N2 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02 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物质
微量成分 CO2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另外,因甲使气温升高
乙 吸收丙而使大气增温,对生物有保护作用
丁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固体杂质 作为成云致雨的凝结核
10.关于表中甲、乙、丙、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代表吸收太阳辐射 B.乙:代表氧原子
C.丙:代表红外线 D.丁:可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11.关于大气各层的特点正确的是( )
A.大气质量约99%都在A层 B.纬度越低,A层层顶越高
C.B层是臭氧吸收红外线而增温 D.高层大气对流明显,天气多变
12.下列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起保护作用的是( )
A.以煤、石油作为主要能源 B.加快热带雨林的开发
C.用NH3代替氯氟碳化物制冷 D.工业废气直接排放
近地面大气中CO2的浓度变化是自然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受到大气运动、植被状况、地形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时空差异。下图是北京市大气中CO2的浓度年变化(a)及4月日均变化(b)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最高出现在冬季的主要原因是( )
A.植物光合作用弱,吸收CO2少 B.气候寒冷,降水少,CO2稀释少
C.季风受地形的阻挡,CO2扩散慢 D.居民生活取暖,工业能耗的增加
14.关于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一天中出现最低值时刻的原因,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强 B.大气的对流运动显著
C.交通工具、餐饮耗能少 D.居民生活取暖耗能少
阅读下列景观图片,回答下面小题。
15.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成因为“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身的自净能力”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6.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自然资源枯竭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7.图片中反映环境问题中水土流失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二、综合题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重点流域(海河、淮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农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农业污染源种植业主要水污染物流失量:总氮71.04万吨,总磷3.69万吨。 畜禽养殖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化学需氧量705.98万吨,总氮45.75万吨,总磷9.16万吨,铜980.03吨,锌2 323.95吨。 水产养殖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化学需氧量12.67万吨,总氮2.15万吨,总磷0.41万吨,铜24.62吨,锌50.15吨。 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
材料二:图甲示意我国西北沙漠边缘某灌溉农业试验田周边1998年开始试验至2010年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图乙示意该地土壤含盐量与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关系。
(1)按照污染物空间分布状态,种植业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水污染属于________。
(2)针对农业污染源造成的水污染问题,简要说明解决措施。
(3)指出1998~2010年该灌溉农业试验田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低层大气由多种成分构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气成分,并引发了一系列大气环境问题。下左图为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示意图,下右图为近1.50年来大气中CO2含量和全球气温的变化示意图。
(1)推测近年来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臭氧含量的总体变化特点。
(2)臭氧层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这是因为臭氧可以____。分析近年来臭氧含量的变化对地球生命造成的不利影响____。
(3)简述近150年来大气中CO2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
(4)近150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特点是____,简述为减缓气温的这种变化趋势可采取的措施____。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更好地发展向海经济,北部湾经济区实施三港合一、精细分工的措施,钦州港成为北部湾集装箱第一大港。钦州港实施“业主码头制”;将可以建港的岸线和土地经过规划后出让,实行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目前,钦州港已吸引中石油、广西石化等的石化产业以及粮油加工产业、汽车产业、物流产业、林浆纸产业、能源产业等多家企业在此落户。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后劲最足的核心区,是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的开发区之一,七十二泾既是钦州有名的风景区,其附近海域又是钦州大蚝养殖基地。位于钦州市最南端的三娘湾海域栖息着二百余头中华白海豚。下图示意我国北部湾城市群开放通道及北部湾城市群。
(1)分析多家企业落户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原因。
(2)钦州港吸引各产业在此集聚,指出港口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3)随着港口的发展,码头越建越多,航道越挖越深,引起了一些专业人士的担忧。列举专业人士可能担忧的问题。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2.B
【分析】本组选择题以东营作外来物种互花米草治理为背景材料设置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态环境问题产生与治理等相关知识的掌握,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1.依据材料可知,外来物种互花米草大量繁生,挤占了原来生物生长的空间,导致物种单一,被称为“绿色沙漠”,因而C项正确。由于互花米草大量繁生,植被覆盖率提高,降水可能增加,生物量增加,因而AD错误;土壤有机质增多,土壤肥力增加,因此B项错误。故选C。
2.材料中的“膜袋围淹+旋耕”采用机械搅断互花米草,然后用水浸泡,使互花米草窒息腐烂,没有增加化学物质,不会出现二次污染,所以B项正确;但机械旋耕,治理成本较高,因此A项错误;该治理模式以人工修复为主,并非自然恢复为主,所以C项错误;该治理模式并没有对互花米草进行深加工,不会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故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被浅水覆盖的土地。湿地的类型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湿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调节径流、改善水质、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净化空气等方面作用显著,因而被称为被称为“地球之肾”。
3.B 4.A
【解析】3.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压力增大主要是由于快递包装多导致的,电商平台营销诱导不是直接原因,①错误;物流产品过度包装、非降解耗材用量大会导致城市垃圾增多,处理压力增大,②③正确;节假日转运分拣慢不会增加城市生活垃圾,④错误。故选B。
4.研发环保包装材质,制定快递包装标准有助于减少城市生活垃圾,A正确。网络销售有其优势,重点发展线下销售, 不利于经济发展,B错误。在新的包装材料出现之前,传统包装不可能杜绝,C错误。提高快递运输费用,限制物流产业发展,做法不合理,D错误。故选A。
【点睛】快递垃圾问题不能只看快递物流企业,而应该结合包装生产企业、电商平台及商家‘三位一体’协同发力,才能真正做到快递包装的优化升级、减量和回收再利用。比如快递包装供应商应发挥创造力,生产可循环、更环保的包装材料;占据快递业务量最大的电商平台及商家,应在保障商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避免二次包装,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5.D 6.A 7.B
【分析】5.植物光合作用即光能合成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和暗反应,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或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或氢气)的生化过程,可见二氧化碳并不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唯一原料,A错误;干洁空气中体积最多的是氮气,B错误;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实际上平流层臭氧可以向下传输到对流层,另外交通工具的尾气排放、石油化工和火力发电等工业污染源释放的NOx、VOCs,这些污染物在晴天、紫外线辐射强的条件下会发生光化学反应,从而生成臭氧;C错误;臭氧吸收紫外线,可以使大气增温,D正确。故选D。
6.二氧化碳增多,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同时会增强大气逆辐射,从而增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造成全球变暖,A正确;人类大量使用的氯氟烷烃化学物质(如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在大气对流层中不易分解,当其进入平流层后受到强烈紫外线照射,同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使臭氧浓度减少,从而造成臭氧层的严重破坏,B错误;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所造成的,C错误;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雾霾主要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组成,D错误。故选A。
7.应对臭氧含量不断减少的措施,可加强国际合作,缔结《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共同限制生产和使用氯氟碳化物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B正确;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轻全球变暖,AC错误;减少工业废气排放,利于减少大气污染问题,改善大气质量,不是应对臭氧减少的主要措施,D错误。故选B。
【点睛】 全球性环境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类:酸雨、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污染、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有淡水资源污染、土地资源污染、毒化学品污染和危险废物越界转移等。
8.B 9.A
【分析】8.海洋可燃冰由天然气与水组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图文中显示,黑海可燃冰主要分布在深海沉积物中,表明存在于低温高压环境,高温、低压会导致可燃冰中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释放天然气,不利于保存可燃冰,因此黑海可燃冰的形成条件是低温、高压,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9.海洋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中,黑海可燃冰大量开发,直接破坏海底地形,开采设施会排放污染物,加重海洋污染,①、②正确;可燃冰固化了大量的碳元素,开采可燃冰,利用其中的天然气,则向大气排放大量碳元素,从而加剧温室效应,③正确;开采可燃冰,既没有减少海水的盐类物质,又没有明显增加海水中的淡水量,因此不降低海水盐度,④错误。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点睛】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是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遇火即燃,因此被称为“可燃冰”。 天然气水合物分布于深海或陆域永久冻土中,其燃烧后仅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污染远小于煤、石油等,且储量巨大,因此被国际公认为石油等的接替能源。
10.D 11.B 12.C
【分析】10.读图可知,二氧化碳因甲使气温升高,所以甲为地面辐射;乙属于大气组成中的微量成分,吸收丙使大气增温,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因此推测丙为紫外线,乙为臭氧;丁为水汽,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由此判断:甲为地面辐射,A错;乙为臭氧,B错;丙为紫外线,C错;丁为水汽,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水汽含量大时,云层较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地面温度较低;同时,空气中的水汽也能大量吸收地面辐射使得大气升温),D正确,故选D。
11.A为对流层,所包含空气质量几乎占整个大气质量的75%;A错误。纬度越低,对流层厚度越厚,对流层层顶越高,B正确。臭氧主要吸收紫外线,C错误。对流层大气对流明显,天气多变,D错误。故选B。
12.以煤、石油作为主要能源以及工业废气直接排放会造成大气污染,AD错;加快热带雨林开发会影响大气中的碳氧平衡,B错;用NH 代替氟氯碳化物制冷,能保护大气层中的臭氧层,C正确,故选C。
【点睛】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云层较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地面温度较低。
13.D 14.C
【分析】13.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最高出现在冬季的主要原因是冬季人类生活取暖,工业能耗的增加,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多,D对。北京市冬季多数植物落叶,白天时间短,植物光合作用弱,吸收CO2少;气候寒冷,降水少, CO2稀释少;冬季风受地形的阻挡、CO2扩散慢不是主要原因,A、B、C错。所以选D。
14.北京市大气中CO2 浓度一天中出现最低值时刻是4月份的某日17时,应是下午时间。原因可能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强,A 不符合题意。大气的对流运动显著,B不符合题意。17时交通工具、餐饮耗能不会减少,C符合题意。北方是春季,不需要再取暖,人类生活取暖耗能少,D不符合题意。所以选C。
【点睛】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最高出现在冬季的主要原因是冬季人类生活取暖,工业能耗的增加,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多。
15.C 16.A 17.B
【分析】15.当人类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出现环境污染问题;图示①是森林破坏,②是水土流失,③是大气污染,④是垃圾污染.③④属于环境污染问题,据此选C正确。
16.结合上题判断,①是森林破坏,②是水土流失,③是大气污染,④是垃圾污染,当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境承受能力时,就会出现自然资源枯竭;①是过度砍伐森林,随着森林的破坏会导致森林资源的减少,最终出现自然资源衰竭问题,A正确,故选A。
17.②中河流含有大量的泥沙,是该河流域水土流失的结果。故选B。
【点睛】当人类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出现环境污染问题。
18.(1)面污染源
(2)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推进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发展沼气);加大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力度;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
(3)特点:生物多样性指数在2004年之前呈上升趋势,2004年之后呈下降趋势。原因:2004年之前,随着灌溉农业的发展,农田周边土壤水分条件改善。2004年之后,随着试验田周边土壤表层盐分积累,出现次生盐碱化。
【分析】本题以我国某些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为背景材料设置三小问,涉及水污染的防治措施、污染物的分类以及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阅读图表提取信息的能力,对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地理素养要求较高。
【详解】(1)按照污染物空间分布状态,种植业主要以农田为载体进行生产,故造成的水污染属于面污染源。面源污染又称非点源污染,主要由土壤泥沙颗粒、氮磷等营养物质、农药、各种大气颗粒物等组成,通过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农田排水等方式进入水、土壤或大气环境。
(2)据材料一可知农业污染源主要来自种植业施用的化肥农药中的氮磷物质,因此需要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农业污染源还有畜禽养殖业中产生的牲畜的粪便,因此需推进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发展沼气);据材料一,农业污染源亦来自水产养殖业排放的污染物,因此需要我们加大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力度;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
(3)根据材料可知,1998年开始建实验田,2004年前,随着灌溉农业的发展,农田周边土壤水分条件改善,所以生物多样性指数2004年前上升。2004年后,随着试验田周边土壤表层盐分积累,出现次生盐碱化,所以生物多样性下降。
【点睛】
19.(1)臭氧含量降低;南半球高纬度地区降幅最大。
(2) 吸收紫外线 臭氧含量降低,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危害人体健康,影响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3)化石能源的燃烧排放大量的CO2;破坏植被,导致植被吸收CO2的能力降低。
(4) 波动上升 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恢复和保护天然植被;加强国际合作;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节能减排意识等。
【分析】本题考查了臭氧层空洞、全球变暖两大环境问题,要求考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详解】(1)由左图可知,随时间推移,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臭氧总量呈下降趋势,且随着纬度升高,臭氧总量下降幅度增大,高纬度比中纬度地区降幅更大。
(2)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减少,因此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臭氧含量减少,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会使人类皮肤癌和白内障等疾病的发病率提高、人体免疫系统受到抑制;影响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等。
(3)由图可知,近15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一方面,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另一方面,破坏植被,砍伐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使植被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降低。
(4)由图可知,近150年来,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即全球变暖。为减缓这种变化可采取的措施可以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二氧化碳吸收、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分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有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节能减排意识等;增加二氧化碳吸收的措施有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植树造林等。
20.(1)开发区位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面向东南亚,市场广阔;具有港口优势,海陆交通便利;各类产业在此落户,产业基础好,基础设施完善;位于我国北部湾经济区,国家、当地政府提供各项优惠政策。
(2)为原料的运进和产品的运出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拥有“前港后厂”的便利,降低了企业的运输成本,提高利润;“业主码头制”让企业拥有码头的经营权,增加企业的收入渠道。
(3)海洋污染严重;海上养殖空间减少;影响海洋生物生长,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原有生态、自然景观等。
【分析】本题以我国北部湾城市群开放通道及北部湾城市群示意图为背景,并结合相关材料,考查工业区位因素、港口对工业集聚的作用以及港口的发展设建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渗透了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
【详解】(1)多家企业落户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原因主要从市场、交通、政策、基础设施等方面回答。由图文材料可知,钦州港开发区位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地理位置优越,南临东南亚,背靠大西南,是西南地区最近的出海口,面向国际市场; 钦州港作为北部湾集装箱第一大港,具有港口优势,海陆交通便利,是广西沿海地区海陆交通枢纽;开发区是中国唯一沿海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区,沿海地区,土地资源丰富,淡水资源充沛,开发成本低廉;钦州港实施“业主码头制”,产业基础较好,基础设施完善;钦州港开发区是我国西部沿海唯一的保税港区,各项优惠政策明显。
(2)钦州港吸引各产业在此集聚,港口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主要是:钦州港作为北部湾集装箱第一大港,有利于货物的集散,可为各类企业原料的运进和产品的运出提供便利的运输条件,使企业生产拥有“前港后厂”的优势,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钦州港实施的“业主码头制”,使企业有经营权,能获得额外收益。
(3)随着钦州港的发展,码头越建越多,会破坏七十二泾既等钦州有名的风景区;随着港口建设,航道的加深,破坏原有海洋生态环境,占用海域面积,影响海上捕捞和海水养殖;海上航行船只增多,海洋污染可能严重,影响中华白海豚等珍稀海洋生物的生长,从而影响海洋生物多样性等。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