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1911年,德国军舰“豹”号驶往非洲摩洛哥阿加迪尔港,针对此事,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说:“德国野心勃勃,说不准会与其他欧洲诸国发生冲突而引起战争。必须加强英国海军,否则后患无穷。”英国这一表态 ( )
A.维护了摩洛哥利益 B.加剧了英德矛盾
C.推动三国同盟形成 D.成为一战导火索
2.“十月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支持这个观点的理由是十月革命 ( )
A.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废除了俄国农奴制
C.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实行新经济政策
3.“和约的制定者是在恨、贪、惧的氛围中集合于巴黎的。他们怀恨敌人,贪婪殖民地和赔款,恐惧布尔什维主义。”“和约”签订的背景应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B.德国法西斯上台
C.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D.苏联模式形成
4.1921年,列宁曾就新经济政策说过,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就不可能建立正常的关系,就不可能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建立十分巩固的经济联盟。列宁强调的是 ( )
A.加快农业集体化的紧迫性 B.巩固工农联盟的必要性
C.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可能性 D.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苏联农业的主要困难还是来自于莫斯科的极度控制,苏联官员告诉农民种什么,何时种,何时育苗,施多少肥料,何时收割。”该说法认为苏联农业困难源于 ( )
A.放任自由任其发展 B.实行指令性的计划
C.政治权力高度集中 D.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
6.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史实与史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一战爆发之后,美国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
B.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凡尔登展开了血战
C.一战中,交战国使用了坦克和潜艇等新式武器
D.一战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不义之战
7.历时10个月之久的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双方伤亡近百万人,有 “绞肉机”“屠场”和“地狱”之称。 材料旨在强调战争的( )
A.规模 B.过程 C.残酷 D.结果
8.“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其依据是( )
A.世界各国均被卷入战争 B.交战双方未能决出胜负
C.交战双方均遭受重大损失 D.最终战胜国未能获取利益
9.“克伦斯基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倒台了……新政权立即就要提出正义的和平,把土地交给农民……各地的政权都已转到工人、士兵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的手里。” “新政权”是指( )
A.沙俄 B.苏俄 C.苏联 D.俄罗斯
10.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道:“五四运动……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之下,是在列宁号召之下发生的。”这里的“俄国革命”指的是( )
A.二月革命 B.十月革命 C.光荣革命 D.南北战争
11.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某种政治经济模式,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该模式是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苏联模式 D.罗斯福新政
12.斯大林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斯大林的这段话表明( )
A.苏联准备实行农业集体化 B.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苏联找到了工业化的正确途径 D.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
13.1952年领导“自由军官组织”发动起义,推翻埃及法鲁克王朝,并在次年建立了埃及共和国。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 )
A.苏加诺 B.纳赛尔 C.尼赫鲁 D.铁托
14.“力量不是来自身体上的,而是来自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是“圣雄”甘地的名言。甘地被尊称为印度的“国父”,其主要功绩是( )
A.领导了印度民族大起义 B.拒绝向英国殖民者纳税
C.拒绝印巴分治 D.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5.埃及华夫脱运动的结果是( )
A.取消了英国在埃及的特权 B.英国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C.埃及争得彻底独立 D.运动遭到英国当局的残暴镇压
16. 李森科是一位确信后天的特性可以遗传的农学家,他的信念与斯大林认为改变环境就可以改变人类的信念相符。李森科在苏联生物学上的优势地位,使苏联的遗传科学足足瘫痪了近一代人之久。李森科现象揭示了( )
A. 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
B. 苏联计划体制的利与弊
C. 时代对科学研究的影响
D. 斯大林模式的文化根源
17.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史实与史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 一战爆发之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
B. 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凡尔登展开了血战
C. 一战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不义之战
D. 一战中,交战国使用了坦克和潜艇等新式武器
18. 1935年8月,斯达汉诺夫在一个工作班内采煤102吨,超过了当时定额的13倍。不久,苏联就在全国迅速开展了一次以劳动者个人命名的劳动竞赛,即斯达汉诺夫运动,先在采矿业,之后在冶金业、轧钢业、制鞋业、纺织业等工业部门。此运动,旨在( )
A. 降低劳动者生产劳动强度 B. 超额完成一五计划任务
C. 致力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D. 优化国民经济结构比例
19. 列宁曾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这两个大国是指( )
A. 美国与日本 B. 德国与法国
C. 英国与日本 D. 中国与美国
20. 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苏联这样做的主要意图是( )
A. 解除西方国家对苏联的威胁
B. 展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C. 为国家工业化建设筹措资金
D. 加快应对德国军事入侵的准备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一系列战时的经济措施在战后没有得到调整,苏俄国内矛盾迅速激化,经济生产陷入停滞。农民不堪越来越严厉的无偿征购,有意缩减生产: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及1913年的一半,播种面积只及1913年的86%,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及战前的13.8%,人民生活困苦,连最起码的生活物品都非常缺乏。列宁敏锐地感受到了这一问题,及时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摘自龚勋《世界通史》
材料二 1927年在国际上掀起了反苏、反共浪潮,斯大林明白,没有重型机械制造业是不能打赢战争的。1927年12月,第十五次党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示,要求大大加快经济发展速度。但是刚决定跃进就遇到了巨大障碍。1928年年初,国家收购上来的粮食只有513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89万吨,即少收购了1/3以上。国家面临缺粮的威胁,更无法高速发展工业。同时国内农民和工人也大规模抵制经济政策。于是斯大林决定采取非常措施,强行收购粮食,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设方式在具体实践中展现了其高效性,这也是其获得民众拥护的重要因素之一。
——摘编自《俄国(苏联)是怎样两起两伏的》
(1)材料一表明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斯大林为实现工业化采取的重大措施。
(3)上述材料和问题说明在该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战争的长期化,使饱受战乱之苦的各国人民强烈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渴望和平。几乎所有政治家都认为……有必要防止如此巨大的灾难再度发生,于是建立具有政治约束力的国际常设机构的想法应运而生。
——摘编自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这场革命的爆发是二月革命后一系列事件发展的必然结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为了本阶级的利益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人们相信布尔什维克,认为只有推翻无能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工农自己的政权,国家才能有出路。
——摘编自齐世荣、廖学盛主编《20世纪的历史巨变》
材料三 一战后,苏俄自动退出了争霸的行列;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已没有资格参加角逐;所剩下的就是美、英、法、意、日五个主要战胜国。它们之间的经济、军事实力又相差甚远,这就要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摘编自徐天新、许平、王红生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一战后建立了什么“国际常设机构”?建立这一“国际常设机构”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场革命”的名称和性质。概括引发这场革命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战后建立了什么世界新秩序?导致这新秩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1月召开的巴黎和会被英、法、美的“三巨头”所操纵着。会议经过五个月之久的激烈争吵,终于签订了《凡尔赛条约》。和约规定: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以“委任统治”的名义加以瓜分。和约还无视中国人民的权益,规定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材料二 法国元帅福煦在听到《凡尔赛条约》签字的消息后说:“这不是和平,而是20年的休战。”列宁指出:“靠《凡尔赛条约》来维持整个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1)材料一中的“三巨头”分别指的是谁?从材料一中反映出巴黎和会的实质是什么?
“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实质:一场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2)《凡尔赛条约》是协约国同哪个国家签订的?巴黎和会对中国权益的态度,成为中国什么运动的导火线?
(3)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观点的?
答案
1-5BAABB 6-10DCCBB 11-15CDBDB 16-20CCCAC
21、(1)苏俄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
(2)制定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
(3)领导人的作用。
22.(1)国际联盟。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2)十月革命。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满足人民对和平、土地和面包的要求,继续进行世界大战,引起人民的更大不满。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帝国主义国家实力发展不平衡。
(4)给卷入战争的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引发了人们对如何避免战争和维护世界和平的思考。(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23、(1)“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实质:一场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2)国家:德国。运动:五四运动。
(3)凡尔赛体系没有消除列强之间的矛盾,反而因分赃不均,矛盾进一步激化、复杂,使得各国矛盾加剧,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不可能长期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