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仙桃、江汉油田、潜江、天门五年(2019-2023)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4诗歌鉴赏(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仙桃、江汉油田、潜江、天门五年(2019-2023)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4诗歌鉴赏(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4 21:4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北仙桃、江汉油田、潜江、天门五年(2019-2023)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4诗歌鉴赏
一、诗歌鉴赏
(2019·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统考中考真题)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诗歌颔联着一“蒸”字,从视觉角度写出洞庭湖水汽弥漫的样子;着一“撼”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情感的?请结合诗句予以简析。
(2020·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统考中考真题)江夏别宋之悌
李白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注】宋之悌因事被贬交趾(今越南河内),李白在江夏(今湖北武昌)设宴送别。
3.请发挥想象,描述颈联呈现的画面。
4.有人认为颔联中“分”字可以改为“赴”字,说说你的看法。
(2021·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中考真题)长安早春旅怀
白居易
轩车歌吹喧都邑,中有一人向隅立。
夜深明月卷帘愁,日暮青山望乡泣。
风吹新绿草芽坼①,雨洒轻黄柳条湿。
此生知负少年春,不展愁眉欲三十②。
【注释】①坼(chè):裂开,意指草木发芽。②欲三十:快要三十岁,白居易当时二十九岁。
5.本诗是怎样围绕“早”字来写景的?
6.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追求?
7.(2022·湖北·统考中考真题)秋霁①寄远
杜牧
初霁独登赏,西楼多远风。
横烟秋水上,疏雨夕阳中。
高树下山鸟,平芜②飞草虫。
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
【注释】①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②平芜:平旷原野。
(1)本诗写“烟”着一“横”字,《使至塞上》写“烟”着一“直”字。请简析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8.(2023·湖北·统考中考真题)学校举办“清明诗会”,你班打算诵读这首词。
蝶恋花·清明
晏殊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①。谁把钿筝②移玉柱③?穿帘海燕④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注释】①黄金缕:比喻新长嫩叶的柳条。②钿(diàn)筝:用螺钿装饰的古筝。③移玉柱:弹奏筝。④海燕:燕子。
(1)为更好地呈现朗诵效果,有同学提议为本词选择一幅图片,作为舞台背景素材。右图是否合适?请说说你的看法。
(2)你觉得应该怎样朗读下阕中的画线句子?请简述理由。(可从重音、节奏、语气、停连等方面任选一点来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示例:从听觉或触觉角度写出洞庭湖波浪汹涌(汹涌澎湃、博大、雄浑壮阔等)的气势。 2.示例:①诗人面对波澜壮阔的洞庭湖发出“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的感慨,借双关,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渴望有人引荐的心愿。②尾联用典故,巧设喻,表达出诗人希望张九龄引荐自己出仕,为国效力的情感。③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过渡,再以“垂钓者”“羡鱼情”设喻作结,委婉表达渴望得到引荐,为国效力的思想感情。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波撼 岳阳城”的意思是“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这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的,“撼”字形象地表现了湖水的气势之大。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个人遭遇。“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是说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表达了诗人慕清高又想求仕,难以启齿的复杂心理。
3.虽然天气晴朗,谷鸟不停地鸣叫,但此时我却丝毫高兴不起来,江岸之猿猴却向晚而哀号,听见这声音,更是断人肠。 4.“分”字是“分别”的意思,充分表达出作者因为与朋友分别而产生的悲凉之情,而“赴”只是“去”的意思,不能表达这种感情。
【解析】3.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疏通文意,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上恰当的形容词加以描绘即可。颈联的意思是“谷鸟天晴时不停地鸣叫,江岸之猿猴却向晚而哀号”,在此基础上加以适当的描绘即可。
4.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这首诗是宋之悌赴交趾贬所前,李白在江夏与他分别而作,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宋之悌以垂暮之年远谪交趾的同情。“人分千里外”意思是“你我将远别于千里之外”,句中一个“分”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这种分离的痛苦,其中包含了作者的无奈和凄凉之情,而“赴”却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点睛】译文:
楚地之水清澈见底似若空无,直与远处的大海相连。
你我将远别于千里之外,兴致却同在眼前杯酒之中。
谷鸟天晴时不停地鸣叫,江岸之猿猴却向晚而哀号。
我一生之中从没有流眼泪,现在在这里却泣涕不止。
5.颈联中描写春草和柳枝,围绕“早”字来写。“新绿”“轻黄”描写了早春小草和柳枝刚刚萌发时特有的颜色,表现了早春的万物复苏。 6.思乡之情,孤独之感;中举后对仕途前程的思考中体现了诗人的远大抱负。
【分析】5.本题考查诗歌内容。题目中的“早春”点明时令,诗中描写“早春”的诗句“风吹新绿草芽坼,雨洒轻黄柳条湿”,意思是:一阵风刮过,草木开始萌芽,发绿;又一阵雨飘过,那刚刚吐出嫩黄的柳条变得愈发湿润动人。“新绿”“轻黄”描写了早春小草和柳枝刚刚萌发时特有的颜色。表现了早春的万物复苏。
6.本题考查诗歌情感。根据“夜深明月卷帘愁,日暮青山望乡泣”中,“愁”表现孤独,“泣”则是思乡太厉害的缘故;“此生知负少年春,不展愁眉欲三十”,“欲三十”就是快三十岁。古人讲究“三十而立”,到了三十岁要能够独自地面对一切困难,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白居易当时已二十九岁,初入长安刚中进士,于是不免对自己未来的方向有些焦虑。但是在焦虑和反思中能感受到诗人不甘虚度年华、想有所作为的远大抱负。
7.(1)“横”写出了“烟”的范围之广,化抽象为具体,渲染了缥缈朦胧的范围。“直”写出了“烟”的劲拔坚毅之美。
(2)表达了作者对远方故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1)
本题考查词语赏析。答题思路:把握诗句意思,进而准确理解词语所修饰对象的某个特点。
“横烟秋水上”的意思是广阔的烟雾在秋水之上弥漫着。“横”和“竖”相对应,“烟”本身是无形的事物,用“横”字赋予烟以具体的形态,同时也写出了烟是大片大片的,写出其范围之广,大片的烟雾在秋水上弥漫,营造了一种朦胧、缥缈的氛围。
“大漠孤烟直”的意思是广阔的大漠上一束青烟笔直向上,写出了烟的具体形态,写出烟的劲拔的姿态,“直”有坚毅、正直的含义,这里写出了烟的坚毅。故“直”写出了烟的劲拔坚毅之美。
(2)
本题考查主旨。
题目“秋霁寄远”意思是秋天雨停了,天放晴,写诗寄给远方的人。
前三联主要是写景,最后一联抒情。“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的意思是只应该等待明月,即使千里之外,也和你共享同一轮明月。远隔千里,共赏明月,看出对对方的思念,故这里表达作者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
8.(1)示例:不适合。画面中展现的是一位女性面看着一棵树发呆,而词中展现的是杨柳依依,柳絮飘飞,莺鸟啼叫的场景。
(2)示例:可在“浓睡觉来”“惊残好梦”后停顿,并将“来”“梦”两字的声音拉长,以体现词人被莺鸟的叫声吵醒,从睡梦中醒来,还未完全清醒,想着做的是什么梦的场景。
【详解】(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上片“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写绿荫丛中有一座小楼出现,柳枝随着风飘荡;下片“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写柳絮飘飞,红杏花开,清明雨下,莺鸟啼叫吵醒了睡梦中的词人;而画面中展现的是此人站立在一棵树下,与词文内容不相符。
(2)本题考查词句赏析,任选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意思是:在如此深重的幽情之中,她不由得渐渐睡去,正在酣睡之际,却被窗外的莺啼声吵醒,美梦再也无处寻了。词人独守空闺,好不容易睡浓梦好却被莺啼声吵醒,美好的梦境荡然无存,“乱”既是莺啼声又是词人内心烦乱的表现,“无寻处”表现了词人的伤感惆怅,应该重读“乱”“无寻处”。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