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习题课件(6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习题课件(6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04 20:56:15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一、基督教的兴起
兴起    世纪在   地区兴起
主要 教义    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发展    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1
巴勒斯坦
耶稣
4
二、法兰克王国
1.建国: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建立的许多王国中,最强大的是481年建立的   .
 王国。
2.统治:政治上,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经济上,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教会和部下。
3.版图:克洛维去世时,法兰克王国的版图延伸至高卢南部地区以及莱茵河以东至多瑙河之间的大部分地区。

法兰
三、封君与封臣
1.形成: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    的分封形式进行改革,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成为    。
土地
封臣
2.关系
封君 赏赐土地给封臣 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
封臣 接受封君赏赐的土地 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
3.特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严格的    ,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  
 意义。
4.影响:11世纪,以    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契约
等级性
土地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以土地关系为纽带。封臣只对自己的封君效忠,而不对自己封君的封君效忠。
四、查理曼帝国
1.建立:800年,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加冕礼,查理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   .
 ”。
2.活动:热衷征战,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征收“    ”,使教会势力越来越大。
3.分裂:843年,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    、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查理
曼帝国
什一税
德意志
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是克洛维,他皈依基督教;“什一税”开始上交是在查理在位时期,王国最强盛。
1.(2022张家界)宗教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某同学用引擎搜索关键词“1世纪”“耶稣”“救世主”等,他查找到的宗教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
2.克洛维建立的法兰克王国是西欧“蛮族王国”中最为强大的一个,为了巩固统治,他采取的措施是(  )
A.皈依了基督教
B.向教会贡献“什一税”
C.向意大利出兵
D.没收罗马大地主土地
B
A
3.西欧封建制度是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通过层层分封形成的,在分封过程中,接受土地的人称为(   )
A.封君 B.封主 C.封臣 D.地主
4.9世纪西欧某种特定仪式上有人须说如下内容的效忠誓词:“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应得,则我……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其中“主人”与“我”是(  )
A.奴隶主与平民关系 B.地主与农民关系
C.资本家与工人关系 D.封君与封臣关系
D
C
5.(跨学科·美术)如图反映的是800年教皇在罗马为法兰克国王举行加冕礼,称其为“罗马人的皇帝”。这位国王是(   )
A.屋大维 B.丕平
C.查理 D.凯撒
C
6.绘制年代尺是学习历史、培养学生“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年代尺记载了法兰克王国一段时期的历史。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C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条常规流行于西欧某些国家和地区:“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材料二 如图
(1)材料一反映了欧洲的什么制度 这一制度最先开始于哪一个国家 这个国家的建立者是谁
(2)材料二图示中依次封赐的是什么 上下级之间分别被称为什么 这一制度开始于何时 又是何时普遍存在于西欧的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材料一,谈谈西欧形成的这种制度有何特点。
答案:(1)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法兰克王国。克洛维。
(2)土地。封君、封臣。8世纪前期。11世纪。
(3)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但是只存在于上下两级之间。
8.(2022盐城)中古西欧社会,僧侣是祈祷的人,骑士是作战的人,农民是劳作的人,其中“僧侣”来自(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印度教
9.根据法兰克王国前期的《萨利克法典》,杀死一个自由法兰克人(非贵族)需赔偿200金币,杀死半自由人需赔偿100金币,而杀死信奉基督教的高卢罗马贵族需赔偿300金币。这表明(  )
A.高卢罗马贵族地位高于法兰克贵族
B.法兰克王室的土地由高卢罗马贵族进行管理
C.法兰克王国由高卢罗马贵族建立
D.法兰克王国保护信奉基督教的高卢罗马贵族的利益
B
D
10.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逐渐形成了以土地封赐为纽带的封建制度。这段话旨在说明  (  )
A.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是历史的倒退
B.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产生了新的文明
C.法兰克王国是罗马帝国的延续
D.血缘是封君与封臣关系的纽带
B
11.以下是西欧中世纪某仪式的对话。该对话说明了(   )
C
封臣:“阁下,我是您的人了。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您。”
封君:“我将保护你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你受到外来攻击时,我将给你提供保护!”
A.土地是封君与封臣关系的纽带
B.西欧封建等级制度通过层层分封形成
C.封臣与封君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D.封臣要无偿为封君服兵役和提供金钱
12.(2022武城期末)西欧的封建制度是一种政治、经济合一的制度。封建领主在其封土内拥有土地的所有权,与封臣形成特殊的关系。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不包括(  )
A.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君提供兵役服务等
B.封臣有效忠封君的义务,封君对封臣则没有义务
C.封君与封臣的关系带有严格的等级性,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D.“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13.779年,查理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1/10贡献给教会,称为“什一税”。800年,教皇为查理加冕,称他为“查理大帝”。这表明当时西欧社会(   )
A.罗马帝国势力的强大
B.经济繁荣、人民富裕
C.教权和王权相互利用
D.人民的思想比较活跃
B
C
14.构建知识结构图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历史的方法。下面知识结构图能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蛮族”入侵导致西罗马帝国灭亡
B.法兰克王国的强大与基督教紧密相关
C.克洛维改革建立封君封臣制度
D.查理时期法兰克王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B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道者宣传说,耶稣就是“救世主”。耶稣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材料二 封君与封臣关系的结成有一套独特的仪式。附庸把手放到贵族的手里就表示附庸个人为贵族所支配,贵族抓住附庸的手表示贵族接纳了这种顺服。所有这一切都要面对圣物起誓。12世纪以后,书面契约开始增多。
材料三 经济上,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会采取各种方式巧取豪夺国家土地,占有国家土地达三分之一以上,而且教会还向全体社会成员征收“什一税”。
(1)材料一与哪一宗教有关 它产生于何时何地
(2)材料二中“封君与封臣关系”是通过哪次改革形成的 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封君与封臣关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根据所学知识,简述他们之间的义务。
(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查理采取的什么措施壮大了基督教会的势力。
答案:(1)基督教。1世纪,出现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
(2)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分封形式的改革。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君提供兵役服务。
(3)隶从(契约)关系。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要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
(4)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贡献给教会“什一税”,因此教会势力越来越大。
图一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二
(1)图一反映了哪一国家的改革 这个国家的建立者是谁 该国信仰何种宗教
(2)图一中举行完“臣服礼”的两种人会形成怎样的关系 这种关系有何特点 维系其关系的纽带是什么
(3)依据图二,指出图中人物在位时采取了何种鼓励宗教发展的政策。他死后,其帝国很快走向分裂,最终形成了哪三个国家的雏形
答案:(1)法兰克王国。克洛维。基督教。
(2)封君与封臣的关系。具有严格的等级性,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土地的封赐。
(3)征收“什一税”贡献给教会。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
谢谢观赏!(共19张PPT)
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1.背景:从10世纪起,西欧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    贸易发展,人口增长。
2.表现: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
3.自由和自治
(1)手段:    和武力斗争。
(2)形式: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    ”。
(3)局限: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城市贵族一般也都是国王的支持者。
商业
金钱赎买
特许状
在古代中国,城市归国家统一管理,没有自由和自治权;西欧一些城市则通过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赢得了城市的自由和自治的权利。
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市民阶

早期资
产阶级
资本主

(1)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
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
(2)中世纪西欧庄园的成员包括领主和佃户(自由农民和农奴),城市的基本居民是手工工匠和商人。
三、大学的兴起
1.兴起: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    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2.类型: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
3.管理:组成教师行会,选举会长管理学校。
4.权利: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    、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大学的兴起
免赋税特权
5.课程设置
基都教会
(1)西欧中世纪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2)西欧中世纪大学的课程设置受基督教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1.11世纪前后,一些有专门手艺的农奴逃离封建庄园,到交通要道、江海口岸或教堂、城堡附近开设作坊;商人也随之来到这里经商。这说明西欧中世纪城市(  )
A.成为工商业者的聚集地
B.摆脱了封建领主的束缚
C.取得自治和自由的权利
D.加速了封建庄园的瓦解
2.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还在于政治权利的获得,富庶城镇的居民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这里的“政治权利”是指(  )
A.城市自治权 B.人身自由权
C.特许经营权 D.男女平等权
A
A
3.(2022扬州)在英国,伦敦市民以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的代价,获得了亨利一世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材料反映出中世纪城市获得自治权的方式是(  )
A.金钱赎买 B.武力斗争
C.政治协商 D.制定法律
4.(2022海南)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繁荣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   )
A.庄园的流行 B.封君封臣制度形成
C.大学的兴起 D.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A
C
5.(2023重庆南岸期末)中世纪的欧洲贵族身份世袭,各行业也是子承父业,各阶层之间流动受阻。大学改变了这一状况,学位使得任何阶层的人都有了社会晋升的希望。这表明,中世纪欧洲的大学(  )
A.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
B.促进了社会一定程度的公平
C.推动了教育服务于时代
D.消除了社会森严的等级观念
B
材料一
图一 保留大量中世纪建筑的巴黎市区
图二 中世纪大学课堂
材料二 巴黎是世界五大国际都市之一。公元6世纪起,巴黎成为历代法兰西王朝国都。10世纪起,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旧的城市开始复苏。巴黎全城的贸易和手工业作坊逐渐集中在塞纳河右岸,市场开始形成。位于塞纳河畔的巴黎大学由主教的代理人主持,教授由教会委任。学生在这里主要学习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修完前3科可得学士学位,全部修完后4科可得硕士学位,修完高级专门系的课程才能取得博士学位。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后期法国出现了哪两种新气象。二者之间有何关系
(2)上述新变化对西欧历史发展走向有何影响
答案:(1)新气象:旧的城市开始复苏;大学兴起。关系:城市的发展为大学的兴起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
(2)城市的复苏培育出早期资产阶级,大学适应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这都为新时代曙光到来奠定了基础。
7.“农业、采矿业、渔业和林业产量的提高,相应地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城市作为地方贸易和地方行政的中心,开始慢慢地出现。”材料反映欧洲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大学的兴起 B.市民阶层发展壮大
C.庄园的出现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
8.(2023广州期末)从10世纪起,西欧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意大利、法兰西、英格兰、德意志等,都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城市。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最伟大的意义是(  )
A.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B.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
C.基督教会和等级制度日趋完善
D.为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D
9.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书写‘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   )
A.农民阶级
B.封建贵族阶层
C.市民阶层
D.工业无产阶级
10.“中世纪西欧城市中,富商巨贾投资乡村,置办田地,还与贵族联姻或成为官员,抬高自己的身份,政治权利也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材料表明(  )
A.城市的封建势力受到较大冲击
B.中央集权制度在西欧国家形成
C.城市经济繁荣,市民生活富裕
D.城市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改变
C
D
11.西欧中世纪大学里的学生和老师大多是外来人口,几乎不享有城镇的任何政治和民事权利,他们组成“同乡会”或行会,借此享有一些保护性特权,如免税收、免兵役、免受普通法院管辖等。材料强调了“同乡会”或行会(  )
A.维护学生和老师的权益
B.联络同乡之间的友谊
C.开展同行间的学术交流
D.完全脱离教会的控制
A
C
12.中世纪早期的教会不仅收集、翻译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作品,编写史籍,还直接创办学校,据此可知,当时(   )
学校类型 开设课程 培养对象
修道院学校、在主教驻节的大教堂兴办的大教堂学校 “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音乐、天文 修士、教士和世俗人家的子弟
A.西欧经济的发展促使基督教主动革新
B.欧洲的科技文化成就显著
C.基督教对西欧文化起到一定的传承作用
D.西欧的大学的广泛兴起
13.1158年,腓特烈一世颁布的《安全居住法》规定:(大学)学者们免受地方法官的司法审判,在特殊的案件中,任何被传唤出庭的学生都可选择是由自己的教师审理还是由主教审理。这说明当时的大学享有(   )
A.免赋税特权 B.教育自主权
C.司法特权 D.信仰自由权
14.“城市是中世纪的花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0世纪开始,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在很多交通便利、相对安全、容易获得廉价原料和销售产品的地方,一些手工业者慢慢聚集,逐渐形成了一些城市。当时这些城市规模不大,除了教堂和市政厅等较大的建筑物之外,其他房屋大多低矮,街道狭窄,拥挤不堪,沿街牛、羊、鸡、鸭等随处可见。
C
材料二 在人口和贸易量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同中国、印度或中东的城市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由于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它们显得十分独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他们(新兴市民)要求建立城市学校,由城市当局选聘教师、决定学费、确定入学条 件,学习处理商业事务与行会行政事务,培养职业技术技能。于是,多数城市形成了世俗教育学校……到12世纪以后……中世纪大学应运而生。
——齐涛《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
材料四 西欧城市兴起的过程中,工商业也迅速发展,市民阶层形成,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和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1)从10世纪开始,一些西欧城市逐渐形成。结合材料一,分析这些城市形成的原因。“教堂是当时比较大的建筑物”,这是为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与中国等国家或地区的城市相比,有什么特点。
(3)依据材料三,分析世俗教育学校形成的原因和作用。
(4)恩格斯说,“城市是中世纪的花朵”。结合材料四,分析恩格斯为什么这么说。
答案:(1)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的发展等。当时西欧人普遍信仰基督教。
(2)规模小;有自治权和政治力量。
(3)原因:新兴市民的支持或者城市发展的需要。作用:为大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4)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形成,为文艺复兴和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随着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一些有专门手艺的农奴逃离封建庄园,到交通要道、渡口或寺院、城堡附近开设作坊,成为手工业者,商人也随之在这些地方聚集。为了防御侵扰,他们在聚居地筑起栅栏或围墙,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新的工商业城市。
材料二 10世纪开始,城市逐渐在封建主的领地上兴起。农奴为摆脱领主的控制,大量移居城市,使得市民阶层壮大。他们(市民)的崛起不但为日后资产阶级的出现提供了可能,也为世界市场的扩大作好了铺垫,更是在平常的市民生活过程中孕育了自由、民主、平等的现代意识的萌芽。
材料三 11、12世纪,随着城市的兴起,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的需求十分迫切,从而促使欧洲许多工商业繁荣的城市出现了城市学校。这些学校开设实用知识课程,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在单一学科的私人学校或教会学校整合演变的基础之上,产生了中世纪欧洲的大学。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古西欧城市的地位,并概括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答3点即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城市的兴起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世纪欧洲大学出现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欧洲城市文明的历史作用。
答案(1)地位:经济中心地位。原因:①交通便利;②生产力的提高;③手工业发展;④人口聚集。
(2)①为资产阶级的出现提供可能;②世界市场的扩大;③孕育了自由、民主、平等的现代意识。
(3)原因:①城市的兴起;②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的需求。作用:①城市中孕育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②城市工商业者发展为市民阶层,成为反封建的政治力量;③促进了近代政治制度的形成;④瓦解了农村中的奴隶制度和庄园制度。
谢谢观赏!课时组合 巩固训练(第7、8课)
1.生活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把希望寄托于宗教,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基督教应运而生。下列与基督教有关的史实正确的是( C )
A.基督教是世界上最早诞生的宗教
B.基督教的创立者是释迦牟尼
C.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
D.查理统治时期打击基督教的发展
2.分析下表内容,可以得出的推论是( D )
4世纪末 罗马皇帝将基督教定为国教
5世纪 法兰克国王克洛维皈依基督教,推动整个王国信仰基督教
800年 前后 法兰克国王查理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1/10贡献给教会
A.基督教会对抗世俗王权
B.世俗王权垄断思想文化
C.基督教会掌握王国权力
D.世俗王权推动教会发展
3.(2023济宁期末)著名学者刘景华在《人类六千年》中写道:“由于层层封受土地,9世纪至10世纪的西欧便形成了一种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关系。” “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关系”指的是( A )
A.封君与封臣 B.庄园与法庭
C.教会与大学 D.领地与城市
4.下面示意图反映的是( B )
A.罗马奴隶制度 B.西欧封君封臣制
C.西周分封制 D.希腊民主制
5.小历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汇报时,展示了下图所示内容。由此可见,他研究的主题是( B )
僧侣、骑士、农民 封君封臣示意图 封建庄园示意图
A.基督教的兴起
B.西欧封建社会的特征
C.封建庄园的地位
D.忠君思想在西欧的传播
6.一方面,查理命令人民向教会上交“什一税”。另一方面,教皇为查理举行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这些史实反映出当时两者的关系是( C )
A.王权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B.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C.王权与教权相互利用
D.王权与教权相互对抗
7.(2022黄冈)中世纪西欧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仓库等设施,而且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由此可见,西欧庄园( D )
A.农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
B.为城市兴起奠定了基础
C.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D.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状态
8.下图为欧洲中世纪庄园领地结构示意图。对其理解准确的是,中世纪西欧庄园( C )
A.属于自给自足单位
B.已经出现雇佣关系
C.具有社会管理功能
D.经济职能大于政治职能
9.庄园制度使得中世纪的西欧经济逐渐在废墟中恢复发展,并催生了新的文明种子——资本主义萌芽,使得西欧在近代领先世界。由此可知西欧庄园( D )
A.成为西欧走向近代的标志
B.标志着西欧封建制度确立
C.促进了欧洲奴隶社会瓦解
D.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
10.构建知识结构示意图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记忆、理解历史知识。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关于西欧庄园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B )
A.对“时间”的解释 B.对“土地”的批注
C.对“居民”的分析 D.对“权力”的理解
11.中世纪西欧逐渐产生新的文明,多元化是这一时期西欧社会的重要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罗马帝国衰亡之后,欧洲坠入了文化陵夷、学术凋敝的境地。罗马帝国末年兴起的基督教迅速在各个“蛮族王国”里取得了思想上的统治权。
——王晴佳《西方的历史观念:
从古希腊到现代》
材料二 一个自由人(封臣)对另一个自由人(封君)服从和服役(主要是军役)的义务,以及封君对封臣保护和维持的义务,而维持的主要办法就是赐给他一块封土。
——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
材料三 庄园中有自己的铁匠、磨坊主、制革工人以及……几乎每一个村落里都有……人们穿的衣服由羊毛和大麻、亚麻制成……庄园里通常有酒坊,农民可以去酿酒……当时存在的庄园法庭,审理各种诉讼案件……由当地全体居民出席,依习惯法或村法判决。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四 法兰克王国的国王查理即位后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1/10贡献给教会,称为“什一税”。教会因此变得富有起来,势力也越来越大。800年,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基督教诞生的时间和地区。根据材料一,概括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2)材料二反映了中世纪西欧的什么制度。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制度形成的纽带是什么。“封臣”对“封君”有什么义务
(3)根据材料三概括西欧庄园的特点。
(4)根据材料四概括查理大帝采取了什么政策,并归纳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
答案:(1)诞生:基督教诞生在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地位:基督教取得了思想上的统治权。
(2)封君封臣制度。土地的封赐。服兵役和提供金钱等。
(3)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4)向全体人民征收“什一税”。使教会变得富有起来,势力越来越大。(共11张PPT)
单元综合 阶段训练
1.在法兰克王国的贵族体系中,国王居于最上层,其下依次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和男爵,骑士位于最底层。各级封建主只服从自己的上层封建主,与其他封建主没有依附关系。材料反映了法兰克王国(  )               
A.主臣关系依次隶从 B.严格的封建等级性
C.权利与义务相交织 D.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B
2.(跨学科·美术)某历史研究小组收集了下列材料。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应是(  )
B
缔结封君封 臣关系的仪式 教皇为法兰 克王国国王 查理加冕 9世纪流行的 欧洲庄园
12世纪巴黎
等城市兴起
的大学
A.古代欧洲文明 B.中世纪欧洲
C.欧洲文艺复兴 D.欧洲走向近代
3.下图为小刚同学在单元复习时确定的复习内容。据此可知,这个单元的主题是(   )
A.古代亚非文明 B.古代的欧洲文明
C.封建时代的欧洲 D.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4.“科尔比修道院不仅有普通耕地,还有专门的菜园、葡萄园、鱼池。它种植各种蔬菜、水果、药用的植物。科尔比还有大规模的畜牧业,饲养鹅和母鸡,为了加工制作各种食品及生活用品,还有多种手工业工人。”材料中描绘的经济形态属于(   )
A.原始农耕经济 B.资本主义经济
C.封建庄园经济 D.发达的商品经济
C
C
5.13世纪,英国某村村法是该村所有成员同意并盖上“村庄共同体”的印章后颁发的,村民通过不断和领主斗争,最终形成有利于维护村民利益的法律条文。“村法”的形成(  )
A.瓦解了庄园制经济 B.维护了领主的利益
C.增加了村民的负担 D.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6.一个法国人早在1200年就称赞流行于意大利城市的市民精神:“市民能深思熟虑,对公共事务勤劳而又热心,他们拒绝屈从别人,并防止任何人侵犯他们的自由,他们制定自己的法律并服从这些法律。”市民精神体现于(  )
A.精心地构筑城市自治体系
B.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
C.中世纪繁荣城市的工商业
D.反对罗马教会和封建统治
D
A
7.(2023武威期末)中世纪欧洲大学可以主办学术讲座,控制人员编制,有权审查并发放各种证书和学位,甚至享有赋税、司法等方面的特权。这说明中世纪欧洲大学(  )
A.具备政府管理职能
B.享有充分言论自由
C.受到世俗权力支配
D.拥有较大的自治权
8.罗马法是古代罗马人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从《十二铜表法》到《查士丁尼法典》,罗马法所蕴含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为近代欧洲大陆国家的立法提供了范本。这段话意在说明罗马法的(  )
A.消极影响 B.积极影响
C.实施目的 D.阶级属性
D
B
9.(2022烟台)据示意图推断,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罗马民法大全》
10.(2022江西)古巴比伦王国与拜占庭帝国的相同点是(  )
A.实行森严的种姓制度
B.统治中心位于地中海中部
C.疆域跨欧亚非三大洲
D.颁布维护统治的成文法典
B
D
11.欧洲文明又被称为“基督教文明”,是从中世纪欧洲的土壤中孕育并成长起来的,让我们走进中古时期的欧洲。
材料一 9—11世纪,教皇和皇帝(指封建君主)通常是携手合作。教皇帮助皇帝制服日耳曼的世俗封建主,而皇帝则支持教皇对付公开对抗罗马教皇权威的拜占庭。1073年,格列高利七世继位为教皇,开始了教皇权力至高无上的时期。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世纪时教皇是如何取得至高无上的地位的。
答案:(1)教皇利用宗教的权威帮助皇帝制服世俗封建主,又在皇帝的支持下确立教皇在教会中的权威。
材料二 下图是某同学学习《基督教的传播在西欧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时所做的部分卡片。
史实 影响
12世纪在教皇支持下西欧最早产生大学 推动欧洲文化教育发展
教会判处“异端”布鲁诺(科学家)火刑 神权控制了人们的思想
答案:(2)全面客观公正,一分为二;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2)据卡片你认为评价历史事件应遵循什么方法。
材料三 城市兴起对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促使商品交换的加强和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城市商品经济对封建制度起到瓦解作用……市民阶级的产生,成为重要的政治力量。同时新的世俗生活观念和价值观念逐渐形成,对近代西欧的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
(3)依据材料三,分别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角度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答案:(3)政治上,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发展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或者市民阶级的产生,成为重要的政治力量)。经济上,城市商品经济对封建制度起到瓦解作用(或者促使商品交换的加强和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思想上,新的世俗观念和价值观念形成,对近代西欧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
谢谢观赏!(共19张PPT)
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形成:9世纪开始流行,大约到    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
2.特点:在领主的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    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3.居民构成
(1)    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有份地保有权。
(2)缺少自由的农奴。
11
自给自足
自由农民
4.土地构成
庄园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西欧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单位,它不仅是一种经济组织,还是一种社会组织和政治组织,承担着经济、司法、宗教、政治等方面的职能,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
二、庄园法庭
主持者    或他的管家
特点 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开庭时间、地点不固定
审判范围 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
审判依据    或村法
惩罚手段 基本手段通常是   ,罚金全部归领主所有
作用 维护了   的公共秩序,维护了领主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领主
习惯法
处以罚金
庄园
庄园法庭存在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庄园内部的封建权利与义务,从而维护庄园的正常运转。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佃户的权利,但最终是为庄园领主封建权利提供保障。
1.它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从9世纪开始逐渐流行开来,大约到11世纪,遍布欧洲各地。它是(   )              
A.教会
B.城市
C.庄园
D.大学
C
2.如图是西欧庄园中的劳动场景。图中人物是(  )
A
劳动中的农奴
A.庄园中的居民 B.独立的小生产者
C.自营地的所有者 D.庄园法庭的工作人员
3.(2022娄底)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面粉、蔬菜、衣物等。庄园有铁匠、鞋匠等各类工匠,可以制造不同的物品,是一个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单位,很少需要对外交换物品。材料主要反映出西欧庄园(  )
A.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 B.以农业为主
C.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D.领主的特权受到限制
4.(2022宜昌)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下列符合庄园佃户生活情景的是(  )
A.无须缴纳“什一税”
B.通过庄园法庭维护自己的一些权益
C.免费使用领主的磨坊
D.无须为领主提供劳役
A
B
5.庄园法庭只涉及庄园的内部事务,是为处理“家务事”,但是确实对当时庄园的管理起了重大作用,包括庄园内各种事务都可以进行诉讼,从小事到大事都有。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是(  )
A.公民法 B.《法理概要》
C.成文法 D.习惯法或村法
D
6.《英国庄园生活》是研究中世纪庄园农民的经典之作。它以1150—1400年为单位,描绘了中世纪乡村生活的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英国,其经济生产模式是庄园经济——它是一种封建主义经济。在庄园中,农奴是最主要的劳动者,他们处于庄园体系中的最底层,是被剥削的对象;领主是庄园的所有 者,他们在庄园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是庄园经济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此外,在这两者之间,还有一个阶层——自由民,他们更多的是通过租种领主的土地,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同样是处于被剥削的地位,但其境况在一定程度上要好于农奴。
材料二 庄园经济相对的独立性是庄园法能够保持传统而不变的主要原因之一。庄园内部大量旧有的东西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并没有消失,而是得到了不断的继承。最为明显的是,在庄园“敞田制”中的集体耕作、公共牧场等,据说“这种习俗是日耳曼保存下来的古代农村土地公有制的残余”。
材料三 经济学家托尼曾经估算,“农民每交给领主1个便士,就往自己口袋放进6个便士”。很显然,如果没有庄园法庭对农民的保护,这是很难做到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庄园法庭存在的积极意义。
答案:(1)庄园。领主、自由农民、农奴。
(2)庄园经济相对的独立性。共用地。
(3)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及主要人员构成。
(2)根据材料二,指出庄园法能够保持传统而不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什么。“公共牧场”属于庄园经济的哪一部分
7.观察下图,在此处生活的佃户艾德华最不可能经历的是(  )
D
A.每周为领主义务耕种3天
B.缴纳各种杂税,生活困苦
C.有权使用庄园周围的林地
D.主持庄园法庭来处理纠纷
8.(2022青岛)西欧中世纪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绝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庄园里。有人说,那时的老百姓可能对国界毫无概念,但对村界一清二楚。材料反映了西欧庄园的特点是(  )
A.等级制度森严 B.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C.封建制度解体 D.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9.“这一时期地多人少,经济条件不允许以雇佣劳动力或领主家中豢养的劳力开发极为庞大的领主自营地,所以,对领主而言,与其将所有的地块控制在自己手中,不如永远支配那些自食其力的依附者的劳动和资源为好。”据此可知(  )
A.庄园的生产力水平低下
B.庄园是西欧唯一的经济组织形式
C.领主随意没收佃户份地
D.当时经济条件决定庄园制的产生
D
D
10.公元1050年的一份文献记载了英国赫里堡恩修道院中的状况:“……在复活节,他们(农奴)还应缴纳两只母羊、两只羊羔,他们必须用自己的时间给这些羊洗刷、修剪。”这表明中世纪西欧庄园农奴(  )
A.每逢节日向领主缴纳地租 B.缴纳实物、劳役两类地租
C.已经被剥夺全部人身自由 D.对受剥削与压迫充满仇恨
11.(跨学科·语文)14世纪诗人兰格伦在作品《农夫皮尔斯》中描述:“我开沟、挖地、按他的吩咐干活,时而播种耘田,时而收割打晒”“还要帮他犁地,松土或播种”。由此可知西欧庄园(  )
A.是以雇佣为基础的生产方式
B.领主与佃户之间具有契约关系
C.以男耕女织为基础的小农经济
D.是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B
B
12.某校历史组举办了绘制中世纪庄园漫画的活动,同学们在漫画中加入了对庄园的简介,但是其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它是(  )
A.庄园土地分为自营地、份地和共用地
B.农奴要为领主修盖房屋、耕地等,从事各种劳役
C.佃户可以通过庄园法庭维护自己的一些权益
D.庄园农民把多余的食盐、铁制工具、粮食拿到庄园外售卖
13.在中世纪,庄园在西欧的乡村里逐渐流行开来,在庄园内,城堡、教堂、法庭、磨坊、农奴住宅一应俱全,农奴们在耕地上辛勤劳作,农奴连终身大事也要获得主人的允许。从以上材料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B.庄园与城市建立了贸易关系
C.庄园是农村基本的社会组织 D.庄园是领主统治农奴的工具
D
B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0世纪初,西欧地广人稀,居民村落主要在庄园中,按照传统的法律和习俗生活。各个庄园之间几乎互不影响……缺乏有效的中央政治权威,使得提供保护的义务变成了当地的事 务,庄园主的军事力量可以提供保护,因此庄园主成为解决争端的人选,实施当地法律和维护当地习俗。
——《庄园制度的兴起和衰落:
一个理论模型》
材料二 庄园里的领主设置庄园法庭,每年召开数次,主要审理农奴与领主之间的纠纷,以保护后者的利益。另外,法庭也审理一些其他的案件。
材料三 庄园法庭档案还记录这样一些事: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的人,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从此不得占用牧场,违者还要被罚款;不按规定价格卖酒的人,也要被罚款。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当时西欧庄园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庄园里的居民包括哪些人
(3)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西欧庄园主的力量发展的主要原因。
(4)据材料二、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可知,庄园具有什么权力 庄园法庭的主要惩罚手段是什么 庄园法庭有怎样的作用
答案:(1)西欧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2)领主,佃户。
(3)中央政治权威的缺失;庄园主掌握了地方军事力量和司法审判权。
(4)司法权。处以罚金。作用: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庄园领地上有农田、牧场、森林和水源,其设施除了领主住宅与佃户房舍之外,通常还有教堂、磨坊、面包坊、铁匠作坊以及调整内部关系的庄园法庭。
材料二 领主自营地在庄园内是最肥沃的田地,由佃户定期无偿耕作,收成全部归领主。佃户还需上缴家禽、鸡蛋、肉、酒等实物地租,向领主交纳人头税、结婚税等货币地租,并不定期为领主服兵役和从事筑路、建房等劳役,这些属劳役地租。在这样的重重盘剥之下,佃户的生活极其困苦,而领主则高高在上,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庄园遍布欧洲各地是在什么时候。庄园法庭的设立说明庄园具有怎样的权力。
(2)结合材料二进行小组交流讨论,说说庄园中的“领主”是如何剥削“佃户”的。
(3)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三中《欧洲中古时期庄园示意图》,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对庄园布局和佃户日常生活的认识。
(4)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说领主和佃户分别过着怎样的生活。这说明的庄园制度的实质是
什么。
答案:(1)11世纪。司法权。
(2)佃户定期无偿耕作领主的自营地;佃户需上缴家禽、鸡蛋、肉、酒等实物地租;向领主交纳人头税、结婚税等货币地租;劳役地租则是为领主服兵役和从事筑路、建房等劳役。
(3)示例:地主把土地分成小块,由原来的奴隶独立经营,但他们必须向土地所有者纳租服 役,而保留下来的罗马大地主,也改用交纳地租的自由佃农和依附佃农来耕种。
(4)领主:高高在上,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佃户:生活极其困苦。封建剥削的组织形式。
谢谢观赏!(共20张PPT)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东罗马帝国
(1)繁荣原因:版图涵盖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    北部地区,这些地区有农业比较发达的埃及、叙利亚,有许多大都市和国际贸易港口。
(2)繁荣表现:经济比较活跃,社会比较稳定。
(3)繁荣时期: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进入了“    ”。
2.《罗马民法大全》
(1)目的: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非洲
黄金时代
(2)制定者:查士丁尼。
(3)主要内容
组成部分 内容
《    》 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
《法学汇纂》 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
《法理概要》 指导学习法律文献
《新法典》 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汇总
查士丁尼法典
(4)影响:《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5)地位:奠定了    的基础。
欧洲民法
罗马法的实质是维护罗马统治者的利益,保护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的权利,是奴隶制的法制体系。近代欧洲大多数国家都以罗马法为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灭亡
(1)原因:①从7世纪起,阿拉伯人不断进攻拜占庭帝国;②9世纪以后,面临外部多个军事势力的进攻;③西欧封建主在罗马教皇的号召下进行东征,攻打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④从14世纪初开始,受到新崛起的奥斯曼人的不断进攻。
(2)灭亡:1453年,    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奥斯曼
2.影响
兼收并蓄
文艺复兴
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灭亡;1453年,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帝国灭亡。
拜占庭帝国灭亡给我们的启示:不能只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夜郎自大的后果是落伍;要在现有成就的基础上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居安思危,不断创新,才能有生机和活力,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
1.一些西方学者称查士丁尼的功绩不在其辉煌的战绩、雄伟的教堂,而是他的法典编纂事业。材料所强调的查士丁尼的功绩是(  )               
A.使帝国进入了“黄金时代” B.建造了辉煌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C.稳固了帝国的社会秩序 D.主持汇编了《罗马民法大全》
2.(2022南宁)《罗马民法大全》对财产、买卖、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据此可知,《罗马民法大全》(  )
A.保证了皇帝的专制权力
B.标志“种姓制度”的建立
C.导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D.为后世法律制定提供借鉴
D
D
3.(2022福建)“《查士丁尼法典》无疑是罗马法集大成的集中表现,也是罗马法发展到完备、成熟阶段的标志性成就。”材料叙述了《查士丁尼法典》的(  )
A.编纂背景 B.适用范围
C.具体内容 D.历史地位
4.如图是古代某帝国发展演变示意图。其中③处应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D
D
5.据下表可知,拜占庭文化(  )
B
文学领域 拜占庭学者们努力吸收古典文化,并刻意仿效,创造出许多杰作,如查士丁尼时代《战史》《建筑》等
艺术领域 区别西欧单调乏味统一的圣母画,结合两河流域的文化艺术特色,创造了独特的宗教艺术风格
A.丰富多样,神权至上
B.兼收并蓄,推陈出新
C.东西交融,影响深远
D.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6.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也是人类文明积淀的精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二铜表法》于公元前450年左右颁布,以文字的形式将法律公布于众,大大限制了贵族的专横跋扈,使平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取得了同贵族平等的权益,为日后罗马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李海峰、朱明、王悦《世界通史》
材料二 这4个部分合成《罗马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总结和最高成就,也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律文献汇编。罗马法以民法为主要内容,规定了公民之间的各种法律关系,包括契约、债务、婚姻、所有权与继承权等,对12世纪以后西欧各国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法典核心在强化君权,显示出浓烈的东方专制主义特色。
——李海峰、朱明、王悦《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二铜表法》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马民法大全》的地位及核心。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的进步性。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不同时期的法制建设所体现的共同作用。
答案: (1)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对后世法制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2)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律文献汇编;强化君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3)法制建设推动社会进步,都为社会发展提供保障,推动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
7.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亲自主持编纂了由《查士丁尼法典》等组成的《罗马民法大全》。这部法典完整地和系统地保留了罗马法的精华,被恩格斯称为“第一个世界性法律”。恩格斯的判断依据是该法(   )
A.对古代雅典民主制形成的影响 B.由皇帝亲自主持编纂,意义重大
C.是罗马法走向成熟、完备的重要标志 D.成为近代法律的理论来源
8.某历史学家认为,犹太人的宗教、希腊人的艺术、罗马人的法律,是现代文明里三种最真实、最强有力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座台伯河畔的城市依旧统治着世界。这里“依旧统治着世界”体现在(   )
A.拜占庭帝国传承希腊文化 B.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C.罗马法奠定欧洲民法基础 D.罗马帝国版图地跨三大洲
C
C
9.据《查士丁尼法典》记载: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了,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 答案是他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他应该好好照顾这匹马。由此可见,《查士丁尼法典》(  )
A.形成博大缜密的法律体系 B.初步具有“契约”思想
C.留下重要证据的法治传统 D.注重保护奴隶主的权益
10.《查士丁尼法典》规定,所有妇女不论有夫无夫,不论是债权担保或是提供物权担保,都在禁止之列。但是,大法官们在实施过程中,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该法进行了部分调整,规定妇女如遇特殊情况时可以作为担保人。这表明(  )
A.罗马法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B.妇女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C.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的权力 D.罗马法在实践中具有灵活性
B
D
11.(2023秦皇岛期末)世界古代史上曾出现多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其中,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它”是(  )
A.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12.当号称千年帝国的拜占庭最终灭亡时,以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文明也就走到了尽头。它留给我们的是怎样的反思,请你参与其中探究根源吧!
[帝国文明]
材料一 9世纪初到11世纪初……帝国臻于极盛……自欧亚大陆各地区经由君士坦丁堡的大量货物同样很重要……君士坦丁堡这段显赫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它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险要位置。……但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B
(1)根据材料一,指出“帝国臻于极盛”的原因。列举一个君士坦丁堡在法学上“保存”的事例。
答案:(1)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险要位置。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或《法学 汇纂》。
答案:(2)兼具东西方文化。拜占庭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 文化。
材料二 西方人认为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东方人却从拜占庭帝国的文化中看到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身影。位于欧、亚、非三洲交界处的帝国文明博大精深,灿烂辉煌。
(2)你认为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具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点
[文明毁灭]
材料三 落后、保守的查士丁尼一心想将恢复帝国的梦想变为现实。因此,他征服了北非、意大利及西班牙地区,还编纂了罗马帝国的法典。查士丁尼宣称:“我们将重建过去的一切,尽管其价值现已降低到最低限度……”
材料四 1453年,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亲率大军和几百艘战船,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当奥斯曼人兵临城下时,君士坦丁堡城内兵力甚少。拜占庭人与奥斯曼人决战,激战了53昼夜,5月29日被攻陷……
(3)材料四反映了哪一事件 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请你归纳千年帝国这一结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3)拜占庭帝国灭亡。原因:帝国统治者保守、狭隘;查士丁尼对外扩张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剧了帝国的政治危机;奥斯曼人的扩张。
[探究启示]
(4)请你谈谈千年帝国的历史命运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由它的命运,你认为我们国家今天应当怎样做,才能繁荣昌盛。
答案:(4)狭隘和保守、故步自封必然导致民族的衰亡。我国应该向先进的国家和民族学习,以开放的心态、包容的态度来对待其他事物,不断创新,才能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3.千年帝国——拜占庭帝国的兴衰令人深思,某校九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也参与其中吧。
材料一 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拜占庭帝国以其保存的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作为希腊罗马文明的继承者和保存者,加之位于亚欧两洲交界处的优越地理位置,拜占庭保持了帝国的稳定与繁荣。当时的西欧人为拜占庭有如此壮丽的城市而倍感惊讶,他们认为这就是天堂!
(1)根据材料一,概括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答案:(1)希腊罗马文明的继承者和保存者。
材料二 拜占庭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造力。
材料三 公元527年,拜占庭迎来了一位强势的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其随即向宿敌波斯帝国宣战。接着哥特也成了他的眼中钉!接下去连续数十年战事不断,原罗马帝国的版图现已大多并入拜占庭,连年的征战使拜占庭帝国的版图空前扩大……
(2)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想一想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是什么。它是何时灭亡的。
答案:(2)穷兵黩武;故步自封、缺少创新;外来入侵。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所灭。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