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共29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共29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4 19:0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东坡的数字人生  
第一组数字:834。
用它来概括苏东坡从政的主要经历。
“ 8”是“八州太守”。苏东坡先后当过密州、徐州、湖州、登州、杭州、颖州、扬州、定州8个州的太守。
3”是“三部尚书”,先后担任吏部、兵部、礼部尚书,任期都不长,吏部7个月,兵部1个月,礼部9个月。
“4”是“四处贬谪”,先后被贬到黄州、汝州、惠州、儋州,汝州还没来得及到任。 58岁的苏轼被流放惠州,苏轼被贬儋州时,已62岁。




第二组数字:33 (三起三落)
一起:步入仕途。(1057年)
一落:贬谪黄州。(1080.2—1084.4)
“乌台诗案” (乌台即御史台)
二起:东山再起。 (1085年)
二落:主动请辞外放。(1089年)
三起:再回朝廷。 (1091年)
三落:一贬再贬。 (1093年--1100年)
太后摄政,1101年北返,往常州,逝世,时年65岁。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自题金山画像》)
写作背景
苏轼因与当权派政见不和,屡被贬官,甚至在1079年被人诬陷,作诗讽刺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文就是谪居黄州游赤壁时的感慨,借赤壁抒写的是郁积在他胸中的块垒。
走进文本
激情朗读
感情基调:豪迈、激昂、空旷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 ~~ 风流 ~~ 人物。故垒 / 西边,人 / 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 。江山 / 如画,一时/多少 ~~ 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liǎo),雄姿/英发。 羽扇 ∕ 纶(guān)巾,谈笑 ∕ 间, 樯(qiáng)橹(lǔ)/灰飞 ~~ 烟灭 ↗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 ~~ 华 (huā)发↘。人生如梦 ~~ ,一尊(zūn)/还酹(lèi) ~~江 ~~月。↘
红色字重读, ~~表拖长音,
/表停顿,
↗ 、↘表升调和降调。
怀古诗:
写景(陈迹)
怀古(人事)
抒情(感悟)
整体感知
上片:着力描绘赤壁雄奇之景
下片:写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个人感慨。
(次)
(主)
所见之景(写景):
上阕:
所想之人(怀古):
大江、故垒、乱石、惊涛
千古风流人物 周郎
一时多少豪杰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开篇:大江、历史、人物
引起怀古思绪
境界开阔,气象恢弘
奠定全文豪迈基调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三句点明了什么?
地点,时间,人物,事件。
赤壁何须问出处,东坡本是借山川。
(清)朱日浚
突出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功绩,并为下面写周瑜埋下伏笔。
赏析: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惊”—写出水势的汹涌。(比拟)
“拍”—写出江水与岸拍击
的力度。
“卷”—写出波涛的巨大力量。
“雪”—写出水色的纯白。(比喻)
“穿”—写出石壁的陡峭。

“乱”—写出岩石山崖险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在本词中起什么作用
过渡句,“江山如画” 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写景过渡到写人,这一声感叹将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一时多少豪杰” 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阕写周瑜作了铺垫。
下阕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下阕描写周瑜时为什么要插入“小乔
初嫁了”这一情节?
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的作用:
(1)以美人衬英雄,更突出周瑜的年轻有为,风流倜傥、春风得意。
(2)因被信任而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雄姿英发 风流儒雅
才华横溢 指挥若定
周瑜形象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风流人物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刘备
关羽
张飞
曹操
张飞
孙权
三国时代的人物很多,作者为什么单单要选择周瑜?
三国时代的人物很多,作者为什么单单要选择周瑜?
生活
年龄
34
47
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职位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
际遇
功成名就
功业未就
年少有为风流潇洒
年老无为落魄飘零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是这样吗?谈一下你的理解。(可联系《赤壁赋》)
探讨
王水照《苏轼的人生思考与文化性格》:
“苏轼的这种人生体验没有发展到对整个人生的厌恶和伤感,他在吸取传统人生思想和个人体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苦难—省悟—超越的思路。苏轼超越乌台诗案给他带来的精神痛苦,是一个醒悟过程。梦幻人生给苏轼带来慰藉。”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洒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万古愁怀随江而去。 “人生如梦”,要对当下生活更加珍惜,积极向上,重建精神家园。感慨和动作中表现出一种超脱与旷达。
风流人物英雄豪杰
怀古
壮志未酬
抒情
描壮观之景
怀英豪之人
抒己未酬之豪情
课堂小结
气势磅礴雄奇壮阔
写景
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 ——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预习《定风波》。
3.课下阅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