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声声慢(寻寻觅觅)
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一如她的名字所昭示的,“明月松前照,清泉石上流”。——梁衡《乱世中的美神》
这段文字写的是宋代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讨她的代表作《声声慢》,一起走进这位“乱世中的美神”。
南渡后: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南渡前:
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丽柔媚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共醉金石
夫吟妇唱
携手出游
盛名于世
婚居时期
南渡后期
金兵入侵
北宋灭亡
金石殆尽
夫死独居
身只影单
颠沛流离
少历繁华
晚景凄凉
中经丧乱
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
一般愁字别样情,
半世漂泊感生平。
声声慢
1、体悟感情,有感情诵读并背诵。
2、鉴赏意境和手法。
学习目标:
主旨句: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愁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动 作
环 境
感 受
若有所失
寂寞冷清
凄苦无告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赏析
首句连下七组迭字,包含恍惚、寂寞、悲伤三层递进的意境,真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曾申说其婉妙:「中心无定,如有所失,故曰『寻寻觅觅』。房栊寂静,空床无人,故曰『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六字,更深一层,写孤独之苦况,愈难为怀。」
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的论说,最能传其美妙:「此十四字之妙:妙在迭字,一也,妙在有层次;二也,妙在曲尽思妇之情;三也,良人既已行矣,而心似有未信其即去者,用以『寻寻』;寻寻之未见也,而心似仍有未信其便去者,用又『觅觅』;觅者,寻而又细察之也。觅觅之终未有得,是良人真个去矣,闺闼之内,渐以『冷冷』;冷冷,外也,非内也。继而『清清』,清清,内也,非复外矣。又继之以『凄凄』,冷清渐蹙而凝于心。又继之以『惨惨』,凝于心而心不堪任。故终之以『戚戚』也,则肠痛心碎,伏枕而泣矣。似此步步写来,自疑而信,由浅入深,何等层次,几多细腻!不然,将求迭字之巧,必贻堆砌之讥,一涉堆砌,则迭字不足云巧矣。故觅觅不可改在寻寻之上,冷冷不可移植清清之下,而戚戚又必居最末也。且也,此等心情,惟女儿能有之,此等笔墨,惟女儿能出之。
探究:
词中哪些意象表现了作者的悲怀愁情?
愁在那浑浊的淡酒里,
愁在那急骤的秋风中,
愁在那孤飞的大雁上,
愁在那满地的黄花里,
愁在那雨中的梧桐上。
主要意象:
淡酒 秋风 大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名 家 诵 读
【设置问题】
1、作品中重点描写了哪些景色?
2、这些景色具有怎样的感彩?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残秋之景
愁
悲秋之愁
1、第一个层面的解读:
从季节景物上理解
2、第二个层面的解读:
从史料研究入手,
体验作者心理。
“闻金人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明诚)独驰马赴建康陛辞,冒大暑感疾,七月
于建康病危,八月卒。(清照)葬毕明诚,金兵已
迫建康,清照携带图书出逃。
——李清照《金石录后续》
经奉化、上宁海至三门,入章安,至黄岩,具舟
入海,奔温州。自台州、明州回越州,次年赴杭。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教材学情
教法学法
教学目标
作业
教学过程
板书
悲秋之愁
伤怀之愁
亡国之愁
声 声 慢
李清照
痛 天上人间 各半
悲 美满姻缘 难全
伤 半壁江山 沦陷
恨 偏安一隅 孤苦
苦 形影相吊 孀晚
愁 漫漫余生 难捱
诗歌鉴赏方法
1、知人论世
前期:美满幸福——闺怨相思离愁——情趣盎然
后期:颠沛流离——亡夫亡国之痛——哀怨凄凉
2、揣摩关键词语
叠词 形容词
3.通过独特意象来表现别样情感
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课堂小结
搜集李清照诗词中表现愁绪的作品加以赏析,以《简说李清照的愁怨》为题,写一篇探究性小论文。
写“愁”用的手法:
用形象的事物来比愁,可触、可视、可感,从而能引起共鸣
用意象来渲染愁绪,多个意象共同构成抒发愁思的意境
李清照词中写愁的名句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闻说又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