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镇级联考2023年部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镇级联考2023年部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4 21:38: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镇级联考2023年部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书写
1.看拼音,写词语。


二、信息匹配
2.根据语境选词填空。
清澈 清新 清脆 清凉
清晨,我们走进树林,感到空气格外( )。之间泉水从泉眼里涌出,顺势向远处流去,汇成了一条( )的小溪。我们喝着( )的泉水,听着( )的鸟叫声,真是心旷神怡!
三、填空题
3.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身( )其( ) 走( )观( ) ( )( )知著
五( )四( ) 赴 ( )蹈( ) 心平( )( )
上面的词语中,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的是_________,与“一叶知秋”意思相近的是____________。
四、选择题
4.下面词语的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祝贺 栖息 剔除(tì) B.阻拦 泡沫 领域(yù)
C.耽搁 严峻 花圃(pú) D.惧全 恐怖 躲藏(cáng)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与其他三句不一样的一项是( )。
A.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
B.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C.尼尔斯紧紧抓住雄鹅的羽毛,开始了他的神奇旅行……
D.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到万不得已,战斗机飞行员都不愿意弹射跳伞。
B.张桂梅老师历尽艰辛创办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将众多贫困女生送入大学,她无怨无悔的付出终于换来了桃李满门的硕果。
C.她小小年纪就写一手好字,大家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D.有你们这群乌合之众,我们这次的篮球比赛一定会获得冠军。
7.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夸张)
B.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反问)
C.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引用)
D.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比喻)
8.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辩论前搜集材料时,既要搜集能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也要搜集能反驳对方观点的材料。
B.《北京的春节》《茶馆》《四世同堂》的作者都是老舍,他的“京味儿”语言独具特色。
C.《骑鹅旅行记》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鹤之舞表演大会”这个有趣的情节就是这本书中的。
D.《表里的生物》中的“我”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和有强烈好奇心的孩子。
五、句子训练
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下面的三个词语写一句话。
勇夺第一 摘得桂冠 拔得头筹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下面的情景中选择一个,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把当时的情感自然地表达出来。
在蒙蒙细雨中爬山 在沙滩上奔跑 荡秋千
心情“好”:________________
心情“不好”:______________
(4)时间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时间,是掌缝里的沙,一不小心,就全漏光了。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续写句子)
六、填空题
10.根据所学的知识填空。
(1)常言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人都爱听夸奖的话,但只有那些善意的批评,才会让我们更强大。
(2)当今世界,只有变革创新才能不断进步,正如古人所说:“苟利于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______”,我体会到了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的悲苦,读“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__”,我看到了早春的清新美景,读____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我感受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
(4)《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七、综合性学习
综合实践。
星光小学学生会将在6月25日上午9点为毕业班举办一次以“感恩陪伴,再见母校”为主题的毕业联欢会。请你参与这次活动,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1.请你根据下面的信息,挑选出合适的场地。
参加毕业联欢会人员统计表
毕业学生(名) 学校领导(名) 老师(名)
321 10 13
名称 可容纳人数 舞台
“青柠”大会堂 400 有
“红橘”大会堂 320 有
阶梯大教室 360 无
学校场地情况统计表根据上面的信息,适合举办此次联欢会的场地是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12.学生会想要邀请上一届的优秀毕业生王楠学姐参加此次活动并发表讲话,如果让你去邀请王楠学姐,你会怎么对她说呢?(提示:记得说明时间、地点和要求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①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②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③波义耳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一天,他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路过花圃时,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已经开了。他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从那以后,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1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中“一百个”这一数字是________(选填:确定的数字 虚指),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
下列名言中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填序号)
A.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
B.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
C.错误经不起失败,但是真理却不怕失败。
D.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14.读文中画“——”的句子,句中“?”的含义是________“!”的含义是________。这样表达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
15.仔细阅读文中第③自然段,在石蕊试纸的发明这个本例由“?”且体指的是什么?”!”具体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从文中画“~~~~”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巷里燃起一盏灯
①那一年,因为父亲在城里上班,我由乡下学校转到城里上初一。
②学校晚自习下课以后,我每天要经过一条黑漆漆的没有路灯的小巷。腊月里的一天,小巷人家里有人过世,传来哀哀戚戚的哭声,吓得我跌跌撞撞地跑。石板路上有一层青苔,我一个趔趄滑倒在地,门牙把嘴唇磕破了,血一下流了出来。
③我高一脚低一脚地走在小巷里,突然想哭。小巷里的风呼啸着打转儿,像是凄凉的哭声。我想起以前我一个人走在乡下黑夜的山梁上,风也是这么来来回回吹,为了壮胆,我独自哼起了山歌。
④前面的一扇窗户里,突然亮起了灯,一扇木窗推开了,灯光投射在小巷里的路上。我抬头一看,只见一位老奶奶正探出头来,朦胧的灯光下,我看见她慈爱的脸。老奶奶不说话,但我看见她在冲我笑着,那意思是说: _______。
⑤第二天中午放学回家,我经过那条巷子时,只见两位老人靠在两把藤椅上,他们手里各自握着一杯热茶,正笑眯眯地说话。我明白了,这是小巷子里的一对老夫妻。望一望他们家那木质雕花的窗户,我想,他们差不多与这条小巷里的风霜岁月同龄吧。
⑥几天后,我晚自习后回家,小巷里有了灯光。我一看,呀,是老人把一盏灯挂在了门前,为我,为我这样怀着胆怯的心情回家的人,亮起了一盏灯。
⑦这一盏灯,就这样陪伴着我读到了初三。初三下学期的一天中午,我放学回家经过小巷,只见两个男人从老人房子里抬出一个人,他们快步冲出小巷。
⑧一连两天晚上,小巷里的灯都没有亮起来。第三天中午,我看见小巷里搭起了灵堂,照片上笑眯眯的老人,就是那位老奶奶,我满脸都是泪水。
⑨几天后,小巷里的灯又亮了起来。看到那团黄色的灯晕,我总觉得,那一盏灯有些温暖,也有些孤独。我白天从小巷里经过,那位老人依然躺在藤椅上,手里握着一杯热茶,笑眯昧地望着我。我冲他点了点头,老人也点了点头,似乎是示意我快回家吃饭。
⑩初中毕业以后,因为父亲工作调动,我又回到了乡下中学读高中。三年后,我捧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回到小巷,想再拜访那位可敬的老人。然而,小巷依旧,木门却紧锁,向几户人家打呀,我才知道老人早已搬走了。
怀着一种怅然的心情,我乘船回家。在江上清凉的夏风中,我默默祝福,老人手里握着的那一杯热茶,永远也不要凉了。
多年后,昔目的那条小巷,早已是碧波盈盈的一片湖水了。三峡工程完工后水位上涨,这个城市的下半身,都已被一湖碧水覆盖。
然而那桑小巷里的灯,依然亮在我的心里,它一直温暖地照着我,穿过黑漆漆的迷惘岁月,穿过冰凉寂寞的忧郁年代。
在你的人生中,有这样一盏灯吗?也请你,在那小巷里,为别人,也为自己,然起这样一盏灯。
17.作者在文中反复提到“一盏灯”,其用意是( )。
A.“我”对“一盏灯”的印象十分深刻 B.以“一盏灯”为线索,贯穿全文的情感脉络
C.“一盏灯”给了“我”走夜路的勇气 D.蕴含了“我”对这对老夫妻的感激之情
18.短文中,“我”的情感随着什么事发生了什么样的恋化?请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______ 为我“点”灯 ______ 重回小巷
吓得想哭 ______ 满脸泪水 ______
19.第③自然段画“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_。
20.请把第④自然段横线外老奶奶的心理活动补充完整,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
21.阅读短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描写这对老夫妻为自己“点灯”的行为,突出了他们善良淳朴、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
B.短文运用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抒发了“我”对这对老夫妻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C.全文采用前后呼应的手法.写出了“小巷之灯”对“我”的影响,表达了“我”对往事的深深怀念。
D.“小巷依旧,木门却紧锁”,这里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了“我”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
22.成长过程中,你也一定有像老人这样为别人“燃起一盏灯”的经历,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书面表达
23.习作表达。
题目:生活因______而精彩
要求:(1)先在题目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如友谊、诚实、书籍、努力、歌声等),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围绕题目选择合适的材料完成一篇习作;(2)内容具体,详略得当,语句通顺,条理清楚,有真情实感;(3)书写工整,450字左右。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彼、霉、挪、僻、版”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 清新 清澈 清凉 清脆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词语并选择填空的能力。
清澈:指清净而透明。
清新:指清爽新鲜。
清脆:指声音清亮好听。
清凉:指凉而使人清爽的。
根据词义,形容空气清爽而新鲜,应选“清新”;形容小溪清净而透明,应选“清澈”;形容泉水凉而使人清爽,应选“清凉”;形容鸟叫声好听,应选“清脆”。
3. 临 境 马 花 见 微 湖 海 汤 火 气 和 走马观花 见微知著
【详解】本题考查补充词语和词语解释。
身临其境:指亲身面临那种境地。
走马观花: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愉快和得意的心情。现比喻观察事物不深入,不细致。
见微知著:见到事物的一点苗头,就能料到它未来的发展趋势。
五湖四海:泛指全国或世界各地。
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
心平气和: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
根据词语的意思可知,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的是“走马观花”,和“一叶知秋”意思相近的是“见微知著”。
4.B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
A.剔除(tì)——tī;
C.花圃(pú)——pǔ;
D.惧全——俱全;
故选B。
5.C
【详解】本题考查多义字的理解。
大多数汉字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对于这样同时存在互相联系的几个不同意义的汉字,我们叫做多义字。一个字具体取哪个字义,应该把字放到具体的语境中,看看哪一个解释最合乎语境。
A.行:可以;
B.行:可以;
C.旅行:远行,去外地办事或游览。行:行走;
D.行:可以。
故选C。
6.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解释和使用。
A.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与句意相符;
B.桃李满门:指学生众多。与句意相符;
C.不可思议:形容无法想象,很难理解。与句意相符;
D.乌合之众:像乌鸦聚集在一起。形容临时凑合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句意表达的是参加篮球赛的人员都是精兵强将,故使用错误。
故选D。
7.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B.句子有问有答,为“设问”的修辞手法。
故选B。
8.C
【详解】本题考查课内文章的理解和口语交际。
C.《骑鹅旅行记》的作者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题干表述错误。
故选C。
9. 没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 在春季运动会上,牛浩然在100米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白珂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李帅在自行车比赛中拔得头筹。 示例:我在蒙蒙细雨中爬山,雨丝轻拂,倍感惬意,眼前景象朦朦胧胧,如同仙境,我内心十分畅快。 我在蒙蒙细雨中爬山,雨水打在脸上,和着泪水流淌下来,分不清哪是雨水,哪是泪水。 海绵里的水,只要肯挤,总会有的
【详解】(1)本题考查改写陈述句。
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把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最后把句子整理通顺。
“哪里有”改为“没有”,“呢”去掉,句末的问号改句号。
(2)本题考查造句。
注意用题里给的三个词语组成一个意思完整且通顺的句子。如:
在奥运赛场上,郭晶晶在跳水赛中勇夺第一,刘翔在100米跨栏赛中摘得桂冠,王皓在乒乓球场拔得头筹。
(3)本题考查表达能力。
在三个情境中任选其一,如:
这次旅行,我和许久未见的朋友们张开双臂在沙滩上奔跑、嬉戏,开心极了!
这次考试没考好,来到沙滩,我闭着眼睛狂跑,泪水不知不觉的流下来。
(4)本题考查续写句子。
可仿照前面的句中来写。如:
时间,是时钟滴答的响声,一不留神,就溜走了。
10. 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 不必法古 苟周于事 不必循旧 脉脉不得语 草色遥看近却无 粉骨碎身浑不怕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作的背默。
(1)注意“病、逆”的正确书写。
(2)注意“苟、循”的正确书写。
(3)注意“脉、遥、碎”的正确书写。
(4)注意“始、初”的正确书写。
11. “青柠”大会堂 参加联欢会的总人数为344人,场地要有足够的容量,且联欢会需要在舞台上表演节目,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是“青柠”大会堂 12.示例:亲爱的王楠学姐,您好!学校六年级学生即将毕业,学生会将于6月25日上午9点在学校的“青柠”大会堂举办毕业联欢会。特邀您以优秀毕业生代表的身份参加联欢会并发表讲话。期盼您的到来!
【解析】11.本题考查对信息的提取和分析能力。
仔细阅读给出的统计表我们可以知道,表一给出的参加毕业联欢会的总人数是344人,学校场地可容纳的人数应该多于344人,由表二我们可知“红橘”大会堂的容纳总人数比344人少,故“红橘”大会堂不满足此条件,所以不适合。结合表一和表二的内容,我们知道阶梯教室可容纳的总人数360人,超过344人,但没有舞台,而联欢会需要在舞台上表演,故阶梯教室不适合。“青柠”大会堂容纳的人数是400人,超过344人,而且还有舞台,所以这两个条件都满足,故选“青柠”大会堂。
12.本题考查的是口语交际。
仔细阅读题干要求,要邀请优秀毕业生学姐在毕业联欢会上讲话,写邀请函时,学生要点明自己的身份和写信的目的,还要在信中指明实践、地点和讲话的内容要求,学生可以结合现实作答,让学姐讲一讲关于学习的经验、教训等。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即可。
示例:亲爱的王楠学姐,您好!我们六年级学生即将毕业,学生会将于6月25日上午9点在学校礼堂举办一次毕业联欢会,我们盛情邀请您前来参加并发表讲话。盼望您的到来!
13. 虚指 真理的诞生需要先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 D 14. 发现问题,不断发问 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 形象、直观、易懂 15.“?”具体指的是为什么紫罗兰遇到盐酸会变色?“!”指的是波义耳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变色,最终利用这一特点制成了石蕊试纸。 16.示例:体会到波义耳具有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品质。(科学家的发明与创造得益于他们对真理的不懈追求。)
【解析】13.考查句子、名言的理解与运用。
“一百个”不是指具体的一百个数值,而是代指很多,这里的“一百个”是虚指。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意思是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A.“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意思是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到的事,只有你敢想敢去求证才会有新的发现,如果思维只限在平常人的思想里,就不会有新的发现。
B.“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意思是说科学的结论必须来自于观察与实践,强调了在科学研究中观察与实践的重要性。
C.“错误经不起失败,但是真理却不怕失败”意思是真理是永恒不变的,即使不为人所识,它仍然存在,故“不怕失败”。
D.“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意思是告诫人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某个领域学有所成,攀上科学地顶峰。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意思最相近。
故选D。
14.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由划线句子“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可知,“把‘?’拉直变成‘!’”意思是将发现的问题提出来,再解决问题。“?”指发现的问题。“!”指找到问题并解决。这样写可以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5.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阅读文中第③自然段,由“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可知,在这个事例中,“?”具体指的是:这种遇到盐酸会变红的物质是什么?别的植物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由“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可知,在这个事例中,“!”具体指的是: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
16.考查句子的理解。
结合画波浪线句子“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可以想到写出了波义耳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
17.B 18. 经过漆黑的小巷 看到老奶奶的灵堂 感到温暖 怅然 19. 环境 渲染了小巷里寒冷凄凉的氛围,烘托了“我”独自走夜路害怕(恐惧)的内心感受,为下文老人为“我”亮灯作铺垫 20.示例:孩子,快走,奶奶给你灯光 21.D 22.示例:有一次,一位双手都拿着东西的同学走在我前面,他正用身体费劲地推着玻璃大门,但就是没能推开门。于是我替他把教学楼的大门撑住,让他先走,他看了看我,笑着说了声:“谢谢。”
【解析】17.本题考查字词的含义和作用。
文章以“小巷里燃起一盏灯”为题,作者从初一写起,晚上放学后一位老奶奶为她点了一盏灯,让作者很感激,从此这盏灯就陪伴了她三年,之后作者一直牵挂着那盏灯,并且小巷里的灯不在了,但一直在作者的心里亮着。全文从头到尾都围绕着“这盏灯”来写,是文章的线索,故选B。
18.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第②段,读句子“我每天要经过一条黑漆漆的没有路灯的小巷。”第③段,读句子“我高一脚低一脚地走在小巷里,突然想哭。”可知,作者经过一条黑漆漆的没有路灯的小巷时,吓得想哭;
第⑥段,读句子“我一看,呀,是老人把一盏灯挂在了门前,为我,为我这样怀着胆怯的心情回家的人,亮起了一盏灯。”可知,作者看到老奶奶点亮了一盏灯,心里很温暖;
第⑧段,读句子“第三天中午,我看见小巷里搭起了灵堂,照片上笑眯眯的老人,就是那位老奶奶,我满脸都是泪水。”可知,当作看到老奶奶的灵堂时,伤心得满脸都是泪水;
第 段,读句子“怀着一种怅然的心情,我乘船回家。”可知,当作者重回小巷时,心里很怅然。
19.本题考查描写手法及作用。
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具有重要作用。
划线句子写了“小巷里的风”是环境描写,通过描写风像是凄凉的哭声,即渲染了悲伤的气氛,也写出了作者独自走夜路的恐惧,同时也为后文老奶奶为作者点亮一盏灯作了铺垫。
20.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答案不唯一,符合情景即可。如:
姑娘,别害怕,有我呢。
2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小巷依旧,木门却紧锁”,这里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了“我”很想见老奶奶而见不到的失望之情,D项表述错误,故选D。
22.本题考查表达能力。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语言通顺,言之成理就可。如:
我有一次坐公交车,却忘记带零钱,而我又急着去上学,这时是一位老大爷主动帮我付了2元钱,我特别感激。
23.例文:
生命因阅读而精彩
虽已不记得捧起的第一本书是什么,但我记得与书成为知己是在小学。是老师一点点在我心中种了一棵隐秘的种子,并且慢慢浇灌它。但我从未想过,从那以后,我就是书的“铁杆粉丝”了。
小学时,时间一抓一大把,只要写完作业,立即捧起一本书。就连去卫生间,也要偷偷在衣服里塞一本书,那时总会听到爸妈说,这孩子掉进去出不来了,肯定又在里面看书。可是。他们哪知我读书的快乐啊。与书为伍,孤独变成一种享受,闲暇变成一种充实,嘈杂变成一种宁静。每当我轻轻捧起一本书,就像与一位高尚的人在促膝而谈,这也难怪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阅读是一种无限的乐趣。走进书的伊甸园,没有烦恼,没有忧伤,便会沉浸在其中而不知归返,深入在我心中的是丝丝缕缕清远而又悠扬的墨香。书还给我安慰,给了我安宁,在两颗赤诚的心的对话中,我再也没有感到彷徨和迷茫,减压器一般,释放了我的所有压力,烦恼,留给我的只是一片快乐的净土,就在那儿,滋生了乐趣的花朵在悄然开放。
阅读,陶冶情操,激发思想,传播知识,收藏阳光,洗涤灵魂。一本好书像一轮太阳,一千本好书像一千个太阳,灿烂千阳,会指引我前进的方向。一路书香,一生阳光,读书已成为了我生命的一部分,生命因阅读而精彩。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审题:
题目要求以“生活因______而精彩”为题写一篇习作。
选材分析:
生活中有困难有拼搏,有关爱有感动,无限的精彩需要我们用慧眼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你最想表达的去写。横线上可以填梦想、创意、阅读等,再思考这些是怎样精彩的?怎样影响你的生活的?把语句写通顺,有真情实感即可。
内容指导:
开头:点题,写清楚生活因为什么而精彩。
正文:根据标题选择典型的事例进行细致地描写体现生活的精彩。做到详略得当,叙述具体。
结尾:首尾呼应,抒发感情。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