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2020年部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书写
1.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请把上面这段话抄在方框里,要求格式正确,书写端正、美观。
二、填空题
2.根据拼音和语境,在括号里写出正确的词语。
人们都在忙着贴春联、买biān pào( )、备新衣,迎接wàn xiàng gēng xīn( )的2020年。此时,kǒng bù( )的新冠病毒侵袭了全球,人类wēi zài dàn xī( ),面对如此严峻的jú shì( ),一大批医务工作者挺身而出,不怕xī shēng( ),逆行而上。
3.正确书写下列同音字。
xiāo 云( ) 夜( ) ( )烟 ( )失
chóu 浓( ) 忧( ) ( )怅 丝( )
yù 荣( ) ( )险 ( )防 防( )
三、选择题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动物园里的老虎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已不再是威风凛凛的“森林之王”了。
B.姐姐一板一眼地跟我说:“不许向爸爸打小报告。”
C.同学们听课时全神贯注,课间活动时生龙活虎。
D.好老师应该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得到发展。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
A.供应 供认 供品 供述 B.摇晃 晃荡 晃动 晃悠
C.出差 差别 差异 差错 D.劳累 积累 累计 累加
6.下列各组成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见微知著 半途而废 承上起下 守株待兔
B.川流不息 摩肩接踵 汗流浃背 心悦诚服
C.欣欣向荣 司空见贯 走投无路 随遇而安
D.栩栩如生 阴谋诡计 精兵简政 专心志致
7.脸上永远红扑扑,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的一块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 B.表示递进 C.表示话题转换 D.表示声音延长
8.福州巫山的琵琶亭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一弹流水一弹月。下面最适合作为下联的一句是( )。
A.一味清凉上月时 B.二月明月万梅花
C.半入江风半入云 D.三月细雨春妩媚
四、判断题
9.判断题。
(1)自由辩论时,要进一步强调我方观点,并针对对方观点进行有效的反驳。( )
(2)赵孟頫是元代著名书法家,《三门记》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
(3)郑燮是清朝著名的画家、诗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尤其擅画梅花、竹子。( )
(4)《腊八粥》一课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部分内容,等粥部分是详写,喝粥部分是略写。( )
(5)“红旗”“金华”“黄宾虹”的拼音开头都要用大写字母。( )
五、填空题
10.回顾课文,填空。
(1)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______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______,被______吹散了,如______,被初阳______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2)《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______(国家)的______,小学六年我们还学过他写的_____________。
(3)中国是诗的国度,诗中有爱国豪情:“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诗中有离愁别绪:“____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中有可爱的儿童:“________,忙趁东风放纸鸢。”诗中还有浓浓的思乡之情:“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韩愈的“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静谧的春雨图。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则描绘夏日荷花图。提到秋天,你自然会想到“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__”。置身于冰雪世界中,你会由衷地感叹:“_______,万径人踪灭。”
六、句子训练
11.按要求写句子。
(1)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使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幸福生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
(2)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
(3)看到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每个海外华人都会感到自豪。(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
(4)军官对孩子说:“你是最棒的,你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
七、现代文阅读
1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小明和父母住在光明小区,但他的户口在乡下奶奶家。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他想读光明中学。打开该校公众号了解情况:想知道该校的办学特色、校园环境等信息,应点击打开“______”栏;想了解学校各科教师的信息,应点击打开“______”栏。
(2)点击进入“新闻动态”栏,看到这样一条信息:
小明父亲在网上无法正常报名,去学校报名时需提交的材料有:____。
A.房产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B.两张一寸免冠照片
C.孩子户口本原件和复印件 D.父母暂住证复印件
E.父母户口本原件和复印件 F.父母结婚证原件和复印件
八、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宋濂嗜学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①书以观,每假②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注释】①致:得到。②假:借。③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13.把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宋濂嗜学________ 手自笔录_______
走送之________ 余因得遍观群书_______
14.下列句中的“之”字分别是什么意思,请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每假借于藏书之( )家。
(2)录毕,走送之( ),不敢稍逾约。
A.助词,相当于“的”。 B.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
C.动词,到……去。 D.在句子中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15.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__________________
16.你想对宋濂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
九、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①等星期五来到他跟前,我就吩咐星期五跟他说话,告诉他,他已经遇救了,同时我又把酒瓶掏出来,叫他给这可怜的野人喝两口。那野人喝了酒,又听见自己已经遇救,不觉精神( ),居然在船上坐了起来。不料,星期五一听见他说话,把他的脸一看,立刻又是吻他,又是拥抱他,又是大哭,又是叫唤,一个劲儿地乱跳乱舞,大声歌唱,接着又是大哭,又是扭自己的两手,又是打自己的脸和头,然后又是唱,又是乱跳,活像发了疯似的,那种样子,任何人看了都要感动得流泪。足足有好半天,我才使得他开口,使得他告诉我是怎么回事;他稍稍镇静了一会儿,才告诉我,这是他父亲。
②我看见这可怜的野人一见他父亲的面,一见他父亲已经( ),竟是这样大喜若狂,孝心流露,我内心的感动,简直无法表达。不仅如此,就是在他们父子相逢后,他那种( ),不能自禁的样子,我也形容不出一半来。只见他一会儿跳上小船,一会儿跳下小船,上上下下,不知道跑了多少趟。每次上得船来,他总要坐在父亲身边,袒露出自己的胸膛,把父亲的头紧紧贴在胸前,一贴就是半个钟头;然后又捧起父亲那双绑得麻木和僵硬的手和脚,不住地摩搓。我见了这种情形,就把我酒瓶里的甘蔗酒倒了一些出来给他,叫他用酒来摩擦,结果很生效力。
③这件事情的发生,使我们对那条独木船上的野人停止了追击,他们这时早已走得老远老远,差不多连影子都看不见了。事实上,我们没有追击,倒是我们的运气,因为事后不到两个小时,也就是在他们走完四分之一的路程以前,海上就刮起了大风,并且整整刮了一夜,而且还是从西北方向刮来的,对他们正是迎面的逆风。依我推测,他们的船一定要出事,他们一定到不了自己的海岸。
④现在回头来说星期五吧:他这时正为他的父亲忙个不停,使得我不忍心叫他走开。当我觉得他可以离开一会儿的时候,我就把他叫过来。他跳着笑着,( )地来了。我问他有没有给他父亲面包吃,他摇头说:“没有,我这丑狗头把面包吃光了。”于是我从自己特地带出来的一只小小的袋子里,掏了一块面包给他,又给了他一点酒,叫他自己喝,可是他尝都不肯尝,一股脑儿拿到他父亲那儿去了。我衣袋里还有两三串葡萄干,我给了一把,叫他拿给他父亲吃。他把这把葡萄干送给他父亲之后,马上又跳出小船,就像中了魔似的向远处跑去,而且是跑得这样快——因为他是我生平所仅见的飞毛腿——,一下子就跑得没影了;尽管我在后头大声叫喊,他还是一个劲儿地往前跑。不到一刻钟的工夫,他又回来了,不过速度已经没有那样快了。当他走近了,我才发现,他之所以走慢了,是因为他手里正拿着东西哩。
⑤他走到我面前的时候,我才知道他原来是跑回家去取一只泥罐子,替他父亲弄了一些清水来,并且又带来了两块面包。他把面包交给我,把水送给他父亲。我这时也很口渴,也顺便喝了一口。这点水大大地恢复了他父亲的精神,比我给他的酒还有效,因为他已经渴得要晕过去了。
17.这个片段选自___(国家)___(作者)的《______》。如果要为这个片段取个题目,你觉得可以是:《_____》
18.请在文中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
兴高采烈 绝处逢生 一往情深 为之一振
19.根据文章内容梳理情节。
______ ______ ______ 飞奔回家 为父取食
20.品读下面句子,结合语境,分析加点部分的表达效果。
(1)每次上得船来,他总要坐在他父亲身边,袒露出自己胸膛,把他父亲的头紧紧贴在胸前,一贴就是半个钟头;然后又捧着父亲那双绑得麻木和僵硬的手和脚,不住地摩搓。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把这葡萄干送给他父亲之后,马上又跳出小船,就像中了魔似的向远处跑去,而且是跑得这样快——因为他是我生平所仅见的飞毛腿——,一下子就跑得没影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恢复精神的父亲会对星期五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请你发挥想象,将情节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面是不同译者翻译的语段,你更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1)他的五官生得很端正,没有那种狰狞可憎的样子;脸上带着一种男子汉的英勇气概,可是又具有欧洲人的和蔼可亲,尤其当他微笑的时候。(译者:徐霞村)
(2)他的相貌很好,没有那种凶巴巴、恶狠狠的神情,而是看上去脸上好像有种强烈的男子汉气概,然而他的面貌又有欧洲人的甜美和温柔,尤其是在他微笑的时候。(译者:鹿金)
(3)这个野人长得非常帅气。(译者:仲明明)
___________________
十、综合性学习
23.综合性学习
(1)请给自己的成长手册取一个贴切的名字:
(2)在扉页写下自己的“成长感言”。(不少于80字)
十一、书面表达
24.习作
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有过成功的欢笑,有过失败的泪水……当小学生活即将画上一个句号时,我们发现原来一切都那么值得回味。请你选择最难忘的一件事写下来,题目自拟。要求: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45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正楷字书写方法和要求的掌握。
抄写汉字,要做到:准确,即不要抄错字;规范,即笔画要清楚;书写端正,即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间架结构合理,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在格中的位置要正确;整洁,即不要涂改。书写时注意“领域、偶然、遇、善、锲”等词语。
2. 鞭炮 万象更新 恐怖 危在旦夕 局势 牺牲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结合语境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鞭”“象”“恐”“势”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3. 霄 宵 硝 消 稠 愁 惆 绸 誉 遇 预 御
【详解】本题考查同音字。
云霄:云块飘浮的高空。
夜宵:夜里吃的酒食、点心等。
硝烟:火药爆炸后所起的烟雾。
消失:(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踪迹。
浓稠:液体的密度大、浓度高,粘稠。
忧愁:因遇到困难或不顺心的事而苦恼。
惆怅:失意,伤感。
丝绸:用蚕丝或人造丝织成的纺织品的总称。
荣誉:光荣的名誉。
遇险:遇到危险。
预防:事先防范。
防御:防守抵御。
4.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
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词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一致。
A.恰当。养尊处优:意思是生活在富贵优裕的环境中。
B.不恰当。一板一眼: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用在此处不正确,改为“一本正经”。
C.恰当。生龙活虎: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D.恰当。因材施教: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
5.B
【详解】本题考查多音字的辨析。
A.供:读[ gòng ]时,指把祭品陈列在祖先、神佛的像或牌位前以示敬奉;读[ gōng ]时,指供给;提供东西或条件给需要的人应用。供[ gōng ]应;供[ gòng ]认;供[ gòng ]品;供[ gòng ]述。故读音不同;
B.晃:读[ huàng ]时,指摇动;摆动;读[ huǎng ]时,指(光芒)闪耀。摇晃[ huàng ];晃[ huàng ]荡;晃[ huàng ]动;晃[ huàng ]悠。故读音相同;
C.差:读[ chā ]时,指以两手揉物或自相揉擦;读[ chà ]时,指不相同;不相合;读[ chāi ]时,指使、派遣。出差[ chāi ];差[ chā ]别;差[ chā ]异;差[ chā ]错。故读音不同;
D.累:读[ lèi ]时,指疲乏,过劳;读[ lěi ]时,指连续,重叠,堆积。劳累[ lèi ];积累[ lěi ];累[ lěi ]计;累[ lěi ]加。故读音不同。
故选B。
6.B
【详解】本题考查错别字辨析。
A.承上起下——承上启下;
C.司空见贯——司空见惯;
D.专心志致——专心致志。
故选B。
7.A
【详解】本题考查破折号的作用。
破折号的作用有:表示解释说明;表示意思的转折及话题转换;表示意思的递进;用于标明语句间的因果关系,破折号前是果,后是因;表声音的延长、中断或停顿;表示分项列举或列举后的省略;用于副标题前。
分析句意可知,破折号后面的“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是对前面的“颧骨与右耳之间的一块疤”的解释说明,解释这块疤的由来。
故选A。
8.C
【详解】本题考查对联。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讲求对仗工整,“一弹”对“半入”,“流水”对“江风”,月对云。
适合作为下联的是半入江风半入云,故选C。
9.(1)√
(2)×
(3)√
(4)√
(5)×
【详解】(1)本题考查辩论讨论。
自由辩论时,不仅要进一步强调我方观点,还要针对对方观点进行有效的反驳。
说法正确。
(2)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赵孟頫,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书法家、画家、文学家,《三门记》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说法有误。
(3)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郑板桥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兰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
说法正确。
(4)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腊八粥》这篇课文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粥”和“喝粥”两件事,等粥部分是详写,喝粥部分是略写,展示了一幅淳朴、和睦的图景,表现出了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家庭亲情的眷念。
说法正确。
(5)本题考查拼音拼写规则。
“红旗”是普通名词,开头字母不用大写;“金华”是地名,“黄宾虹”是人名,“金华”“黄宾虹”
说法有误
10. 徘徊 轻烟 微风 薄雾 蒸融 美国 马克·吐温 《威尼斯的小艇》 家祭无忘告乃翁 孤帆远影碧空尽 儿童散学归来早 每逢佳节倍思亲 天街小雨润如酥 映日荷花别样红 江枫渔火对愁眠 千山鸟飞绝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作的背默和作家作品。
(1)注意“徘”“薄”“蒸”字的正确书写。
(2)《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 吐温发表于1876年的一部历险小说。曾学过他的文章《威尼斯的小艇》,文章描绘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的异国风情。
(3)注意“祭”“酥”“眠”字的正确书写。
11. 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力量是源泉。 看到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难道每个海外华人都不会感到自豪吗? 军官对孩子说,他是最棒的,他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
【详解】(1)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修改病句,指对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条理。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前后矛盾、次序颠倒、语意重复、不合逻辑、指代不明等。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课文,改成书名号,句子缺少主语,“使”去掉即可。
(2)本题考查缩写句子。
缩句就是把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需要把所有的定语、状语、补语都删除。
“这种爱的”是修饰“力量”的,删除,“灵感和创作的”是修饰“源泉”的,删除即可。
(3)本题考查改写反问句。
陈述句改写反问句的方法:先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或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再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词,最后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每个”前加入“难道”,“会”改为“不会”,句末加吗?句末的句号改问号。
(4)本题考查改写转述句。
转述句就是将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的表达句式,方法为:引述句的冒号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直接引语中出现第二人称,改的时候要把第二人称改为第三人称;引述句中有“这”、“这个”、“这些”等指示代词,在改转述句时,要改为“那”、“那个”、“那些”等。注意不能改变句子原来的意思,适当删减、调整词语,使句子通顺。
“说”后面的冒号改逗号,引号去掉,“你”改为“他”,句末的引号去掉即可。
12. 校园特色 名师匠心 ACEF
【详解】(1)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
通过阅读图片可知,文本共有六个栏目,分别是:新闻动态、名师匠心、百廿风华、群星璀璨、体艺博览、校园特色。
校园特色:指学校办学特色、环境等校园文化的介绍。即想知道光明中学的办学特色、校园环境等信息,应点击打开“校园特色”栏。
名师匠心:教师信息介绍。即想了解学校各科教师的信息,应点击打开“名师匠心”栏。
(2)本题考查信息提取的能力。
通过阅读文本,结合“在电脑端或手机浙里办无法正常报名的家长,请带上以下材料于6月13号上午8点30分——11点30分前往学校报名:1.户口本原件和复印件。⒉房产证原件及复印件。3.若法定监护人(父母)和孩子的户口不在同一本户口本上,需提供房产证原件及复印件、父母和孩子的户口本原件和复印件、父母结婚证原件和复印件。”“小明和父母住在光明小区,但他的户口在乡下奶奶家”可知,小明父亲在网上无法正常报名,且户口不在同一户口下,去学校报名时需提交的材料有:房产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孩子户口本原件和复印件、父母户口本原件和复印件、父母结婚证原件和复印件。
故选ACEF。
13. 特别喜欢 抄写、抄录 跑
我 14. A B 15.天气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水都已经结冰了,(我的)手指也已经冻僵了,但是(我)不敢懈怠。 16.宋濂,你刻苦学习的精神和遵守诺言的高贵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解析】13.本题考查了对文言文中词语的理解。
宋濂嗜学: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嗜:喜欢。手自笔录:亲手抄录。录:抄录。走送之:马上跑去还书。走:跑。余因得遍观群书: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余:我。
14.本题考查词语的解释。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之:助词“的”。故选 A。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预定的期限。之:代指书。故选 B。
15.本题考查翻译句子。
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句中重点词语:大寒:非常寒冷。曲:弯曲。怠:放松。句意为:冬天特别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冰了,手指已经被冻僵,(我)也不敢懈怠。
16.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发表自己看法的能力。
要根据原文,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答。作者虽然家贫不能买书来读,但总是想办法读书,即便天气寒冷之时,抄书读书也不懈怠。所以我想对宋濂说:在学习中我们一定学习您不怕吃苦,持之以恒的精神。
【点睛】参考译文:
我从小就特别爱好学习。可是家境贫寒,没办法买到书来读,之后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自手抄并按约定日期归还。天气特别寒冷时,砚台中的墨水冻成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抄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籍。
17. 英国 尼尔·笛福 鲁滨逊漂流记 救“星期五”父亲 18.为之一振 绝处逢生 一往情深 兴高采烈 19. 父子相逢,大喜若狂 停止追击,海上起风 照顾父亲,忙个不停 20. 加点部分是对人物的动作描写,表现“星期五”对他父亲的照顾十分体贴入微,体现了“星期五”对父亲的孝心。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星期五”奔跑速度之快,他急于拿吃的和和喝的,表现了他对父亲的孝心。 21.“星期五”的父亲慢慢恢复了精神,他紧紧拉着“星期五”的手,然后轻轻地说:“你,还好吗?你知道吗?我们一直牵挂着你。” 22.我更喜欢第①段。译文用词更加准确精炼,如“五官生得很端正”“狰狞可憎”“英勇气概”“和蔼可亲”等。第②段译文更适合儿童阅读,第③段译文过于简洁,不够生动形象。
【解析】17.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拟写标题。
根据故事中的人物“星期五”可知,片段选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
片段主要写的是“我”救了“星期五”的父亲后,“星期五”对父亲的体贴照顾,表现出他的喜悦。故可拟写标题为《“星期五”父亲获救》。
18.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兴高采烈: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绝处逢生:形容在最危险的时候得到生路。
一往情深:指对人或对事物顷注了很深的感情,向往而不能克制。
为之一振:因此而振奋起来。
第一空,根据前后语境“那野人喝了酒,又听见自己已经遇救,不觉精神”“居然在船上坐了起来”可知,此处是说那个人获救后精神振奋,选“为之一振”恰当。
第二空,根据前后语境“我看见这可怜的野人一见他父亲的面,一见他父亲已经”“竟是这样大喜若狂,孝心流露”可知,此处是说“星期五”见父亲获救,大喜若狂,选“绝处逢生”恰当。
第三空,根据前后语境“不仅如此,就是在他们父子相逢后,他那种”“不能自禁的样子,我也形容不出一半来”可知,此处是形容“星期五”对父亲感情深厚,选“一往情深”恰当。
第四空,根据语境“他跳着笑着”可知,此处是形容“星期五”的喜悦心情,选“兴高采烈”恰当。
19.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情节。
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陈述格式为:何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
第①和第②段主要写了“星期五”和父亲相逢,欣喜若狂;
第三③段主要写了“我们”停止追击,海上起风;
第④段主要写了“星期五”照顾父亲忙个不停。据此概括即可。
20.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1)“袒露”“紧紧贴在”“捧着”“不住地摩搓”是对“星期五”的动作描写,写出了“星期五”对父亲的孝心,非常感人。
(2)“就像中了魔似的”“飞毛腿”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就像中了魔似的”写出了“星期五”与父亲相逢后的激动的心情,“飞毛腿”则“星期五”忙于照顾父亲的情景。
21.本题考查补写文章情节。
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但要写出父亲对“星期五”的关心和牵挂之情。
示例:父亲对“星期五”说:“孩子,你受苦了,我没事,你放心吧!”
2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分析三段译文会发现,译文①用词准确精炼,翻译很好,利于我们积累好词佳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译文②“很好”“凶巴巴、恶狠狠”比较口语化,更适合儿童阅读。译文③则过于简洁,描写不够生动形象。因此,译文①的翻译更好。
23.(1)梦的起航
(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弹指间,六年的小学生活结束了。童年的时光如一颗橄榄,越嚼越有味。我要感恩我的母校。六年来,我一直生活在母校温暖的怀抱中,在这里,我学会了很多知识,懂得了许多道理,也成长为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年。母校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我的好伙伴。我最难忘的是和蔼可亲的老师们和朝夕相处的同学们。我感恩我的每一位恩师。六年来,他们孜孜不倦地教育着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每一位恩师的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高大形象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每一位恩师为我付诸的爱与凝聚的心血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我愿将这些珍贵的东西化为一条河流,永远在我心中流淌……我感恩我的每一位同窗。六年的快乐时光,我们一起渡过。我要感恩同学们对我的关心、帮助、鼓励……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详解】本题考查综合实践。
(1)给成长纪念册取的名字要贴切、新颖、有趣,结合毕业季的主题,如:七彩的梦,星光之梦,笔尖下的回忆,存在的回忆,回忆剪影。
(2)扉页部分可以写下自己的成长感言,注意真情实感,展现出自己作文水平,可以写自己六年的感受,可以写自己的成长收获等,如:时光总是在不经意间逝去,离别总是在依依不舍时来临。转眼,这辆名为“小学”的火车伴着初夏的淡淡清香,鸣起了尾声的长笛。静静地回首过去,从以前的害羞腼腆到现在的落落大方;再从以前的贪图不清到现在的能说会道;我们在一起经历了无数的坎坷,也在一起饮尽了成功的甜蜜。时间将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近,如同圣洁的月光映着五彩的星星那么清纯,也如同神秘的银河将焕烂的太空点缀得那么皎洁。这份淡淡的回忆将我们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唤醒成了六十四颗闪耀小巧的星星,高高地挂在漆黑神秘的夜空中,成就了今夜迷人的夜空,也成就了现在最棒的六年级一班。
24.例文:
这件事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一个清净的午后,金色的阳光暖暖地洒了下来,惬意得让人不由心升困意。我漫步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好生无聊。这时,耳畔忽然传来了一阵动听的笙声。这曲子柔婉动听,配上笙浑厚的音调,百般悦耳。它在我耳边不断回荡,空灵悠远。
是谁在吹奏这优美的乐曲呢?我循着声音望去,呵,是位老爷爷。在一旁,他的老伴正搀扶着他慢慢向前走。他们衣着朴素却干干净净。老爷爷的手中,正拿着那个音乐之源——笙。老奶奶的手里,捧着一个塑料小碗,几枚硬币在里面叮当作响。原来是乞讨的,我暗自心想。待他们走近些,我再定睛一看,天哪!老爷爷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双眼紧闭着,眼眶深凹着,他竟然是个盲人!
就在那一刻,我的心被深深震撼了。他,是个残疾人,没有了工作能力,只能和老伴相依为命。让我感动的是:他并没有和其他乞丐一样利用别人的同情来换取钱财,而是,拿起了手中的笙,通过手艺来得到属于自己的劳动成果。他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没有抱怨,而是选择了自力更生,这多么令人敬佩呀!
自力更生,说得真好!回头看看我们,没有残疾,却常常因为一些小事而颓丧:考试失利,竞选败北,比赛失败——从此一蹶不振;还有,自己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也要依赖父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相比之下。我们是多么的脆弱,不堪一击。
那一刻,这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用他的行动,给我上了深刻的一堂课:无论怎样,都不要轻言放弃;无论怎样,都不要忘了“自力更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本次习作为自命题作文,要求选择一件成长经历中能够带给你不同滋味的事,写一篇习作。生活就像五味瓶,由各种各样的滋味构成,酸甜苦辣尽在其中,而我们就是在一次次经历和回味中成长。有的让你高兴,有的让你感动,有的让你委屈,好好回忆一下,选取一件印象最深的事或最想和同学们分享的事写下来吧。注意要把这件事写清楚。特别是要把你当时的心里滋味细腻地描绘出来。将事情叙述完整,叙述时要详略得当,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人物,同时要注意用到学到的修辞手法及积累的好词佳句,将作文写得生动具体,让人印象深刻。
开头:开篇点题,引出所要叙述的事。
中间:具体记叙这件事,是什么滋味。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重点的场面或过程要详写,写具体。
结尾:最后写自己的感受与收获,抒发感情。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