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南马镇中厉云仙 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底边复习回顾: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是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现在,请同学们把手中的等腰三角形纸片对折,让两腰AB,AC重叠在一起,折痕为AD,你能发现什么现象?与同伴进行交流。ABCD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AD平分∠BAC,交BC于D.(1)若将△ABD作关于直线AD的轴对称变换,所得的像
是什么?(2)找出图中的全等三角形以及所有相等
的线段和相等的角.你的依据是什么?所得的像是△ACD△ABD≌△ACD相等的线段:AB=AC,BD=CD相等的角:∠B=∠C,∠BAD=∠CAD,
∠ADB=∠ADC.依据:轴对称变换的性质—轴对称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观察思考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也可以说成“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注意:
在同一个 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在△ABC中,
∵ AC=AB( )
∴ ∠B=∠C ( )已知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互相重合.简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性质2∵AB=AC,∠1=∠2
∴________________"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几何语言表述AD⊥BC,BD=CD∵AB=AC,AD⊥BC
∴________________∠1=∠2 ,BD=CD∵AB=AC,BD=CD
∴________________∠1=∠2 , AD⊥BC例1、已知:在△ABC中,AB = AC,
∠A = 50°, 求∠B 和 ∠C的度数。ABC变式练习1:已知:在△ABC中,
AB = AC,∠A = 50°, 求∠B
和 ∠C的度数。BA变式练习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
内角为 50 °, 求另两个角的度数.你行吗?(1)如图,在△ABC中,AB=AC,
外角∠DCA=100°,则∠B= 。
80°练习1(2)在△ABC中,AB=AC,
若∠A=40°则∠C= ;
若∠B=72°,则∠A= 。70°36°90°20°(3)在△ABC中,AB=AC,
∠BAC=40°,M是BC的中点,
那么∠AMC= ,∠BAM= 。 ABCM(4)在△ABC中,AB=AC, ∠ BAM= ∠CAN=40°
那么∠B= 。若BM=5,则CM= 。50°5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D为BC的中点,则点D到AB,AC的距离相等。请说明理由。练习二返回解法二:连接AD
∵ BD=CD,AB=AC(已知),
∴AD平分∠BAC(等腰三角形
三线合一)。
∵DE⊥AB,DF⊥AC(已知),
∴DE=DF(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
边的距离相等。例2 已知线段a, h,用直尺和圆规作等腰三角形ABC,使底边BC=a, BC边上的高为h.ha作法:1.作线段BC=a.2.作BC的中垂线l,交BC于点D.3.在直线 l上截取DA=h,连接AB,AC.△ABC就是所求的等腰三角形. 将一把三角尺和一个重锤如图放置,如果重锤线经过三角尺斜边的中点,那么就可以判定横梁是水平的,你知道为什么吗? 请你思考生活链接1返回
拓展延伸
如图,在△ABC中,AB=AC,直线AE交BC于点D,O是AE上一动点但不与A重合,且OB=OC,试猜想AE与BC的关系,并说明你的猜想的理由。 猜想 AE垂直平分BC,理由如下:
在▲ABO和▲ACO中AB=AC(已知)
OB=OC(已知)
AO=AO(公共边)
∴△ABO≌△ACO(SSS),
∴∠BAO=∠CAO,
∴AE⊥BC,BD=CD(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请你说一说,通过短暂的数学之旅,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还有那些困惑?必做作业
作业本 2.2A组NO1、2、3
B组NO1、2、3、4、
C组NO1、2、3、4、5、6
选做作业:
试探究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高线大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