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检测卷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检测卷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18 20:08: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检测卷及答案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基础巩固(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油腻(nì)          罗绮(qǐ)
残羹(ɡēnɡ) 发酵(jiào)
B.彷徨(pánɡ) 亍(chì chù)
颓圮(pǐ) 榆阴(yīn)
C.步履(lǚ) 宛转(wǎn)
摇曳(zhuài) 迷惑(huò)
D.衔起(xián) 羞涩(sè)
麦秸(jiē) 握手言和(hé)
解析 C项,“曳”读yè。
答案 C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四围 四维空间 衣襟 衣锦还乡
B.题跋 提拔干部 体例 体力劳动
C.天皇 天荒地老 学力 大学学历
D.罗绮 言辞犀利 长篇 随声附合
解析 D项,合——和。
答案 D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蜡像馆的蜡人都是根据真人制造的,同真的一样高。
B.她被港台报纸捧为“超级影星”,却比从前还是那样勤奋努力。
C.事情发生后,刘主任马上同党支部成员研究,决定就这个问题进行一次讨论。
D.这所医院组成了一个以领导、医生、护士三结合的防治小组,经常深入农村。
解析 A项“根据”应改为“仿照”。B项“比从前”应改为“同从前一样”。D项“以”字之后无宾语,不能组成介宾短语。
答案 C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B.我国古典诗歌如唐代的律诗和绝句、宋代的词、元代的散曲等等,可称作旧体诗。
C.新诗打破了旧体诗格律的束缚,不讲究格律,不押韵。
D.现代诗人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感情的作品,应属于现代诗歌。
解析 C项,有些新诗也讲格律,讲押韵。
答案 C
5.依次填入下面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建筑是凝固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诗有古诗和现代诗,建筑也有古今之分,泾渭分明。
(2)在缓缓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沉淀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爱,特别是母爱,对他来说,就是这样一块沉甸甸的卵石。
①或神采飞扬,透着现代的气息 ②或庄重沉稳,带着岁月的沧桑 ③压迫着人们的心灵 ④改变着人生的轨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解析 ②中的“庄重沉稳”“岁月的沧桑”与“古代”对应,①与“现代”对应,③④符合语境与逻辑顺序。
答案 C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这位曾经驰骋乒坛的名将已经回到了祖国,现就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从事运动医学的教学与研究,为国家的体育事业贡献他的力量。
B.参加研制神舟八号飞船的全体科技工作者,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人民的热切关注中,经过不懈努力,神舟八号飞船终于成功发射。
C.西班牙将投资8.2亿欧元,在我省建立世界上最大并最具竞争力的硅金属工厂,其生产能力、技术手段和产品质量,均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D.去年六月以来,成都市锦江区的廖先生和两位朋友多次去灾区送温暖,迄今为止,他们共走访了二十多个社区,近四百户家庭和三千多公里路程。
解析 A项成分赘余,“就任于”中去掉“于”字。B项偷换主语,“神舟八号飞船终于成功发射”改为“终于成功发射了神舟八号飞船”。D项搭配不当,“走访”与“三千多公里路程”不能搭配。
答案 C
二、阅读鉴赏(60分)
(一)阅读下面流沙河的《就是那一只蟋蟀》中的片段,完成7~10题。(18分)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海峡那边唱歌
在海峡这边唱歌
在台北的一条巷子里唱歌
在四川的一个乡村里唱歌
在每个中国人所到之处
处处唱歌
比最单调的乐曲更单调
比最和谐的音响更谐和
凝成水
是露珠
燃成光
是萤火
变成鸟
是鹧鸪
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你的窗外唱歌
在我的窗外唱歌
你的倾听
你的想念
我在倾听
我在吟哦
你该猜到我在吟些什么
我会猜到你在想些什么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
7.诗中写两位诗人听到同一蟋蟀的叫声,其用意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台北”“海峡”等字眼可以看出诗歌是写两岸同根同种的关系;再结合诗的最后两句,可以得出结论。
答案 表现了我们民族特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突出了同一祖先同一血脉的感情
8.写蟋蟀唱歌的排比句的作用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写蟋蟀唱歌的排比句主要是第3~6句,另外还有“比最单调的乐曲……”“比最和谐的音响……”以及“在你的窗外唱”,“在我的窗外唱”等对举的句子,分析这些句子可以得出答案。
答案 写蟋蟀之声无所不在,表现思乡之情的普遍。
9.“凝成水/是露珠/燃成光/是萤火/变成鸟/是鹧鸪”的深刻含意是什么?(不超过40个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露珠”“萤火”“鹧鸪”等意象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常见意象,体现了两岸同胞相同的文化底蕴。
答案 说明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心总是永远向着故乡的。无论接触什么样的文化,血管里流的都是传统文化的血液。
10.这首诗每段均以“就是那一只蟋蟀”发端,这样反复吟咏的作用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特别是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答案 ①蟋蟀是本诗抒情的载体,反复咏唱可淋漓尽致地抒发内心的激情。②蟋蟀是每段内容的核心,由“就是那一只蟋蟀”发端,由点到面,在内容上得以扩展。③反复咏唱可使段与段之间呈现扩展——收缩的关系,感情有起有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小题。(22分)
谈学文艺的甘苦
朱光潜
一般人常说,文艺是一种避风息凉的地方。在穷愁寂寞的时候,它可以给我们一点安慰。这话固然有些道理,但亦未必尽然。最感动人的文艺大半是苦闷的呼号。作者不但宣泄自己的苦闷,同时也替我们宣泄了苦闷,我们觉得畅快,正由于此。不过同时,伟大的作家们也传授我们一点尝受苦闷的敏感。人生世相,在健康的常人看,本来是不过尔尔,朦胧马虎地过活,是最上的策略。认识文艺的人,对于人生世相往往见出许多可惊可疑可痛哭流涕的地方,这种较异样的认识往往不容许他抱鸵鸟埋头不看猎犬式的乐观。这种认识固然不必定是十分彻底的,再进一步的认识也许使我们在冲突中见出调和。不过这种狂风暴雨之后的碧空晴日,大半是中年人和老年人的收获,而古今中外的中年人和老年人之中有几人真正得到这种收获?我对于西方文学的认识是从浪漫时代起。我现在还记得十五年前第一次读济慈的《夜莺歌》,仿佛自己坐在花阴月下,嗅着蔷薇的清芬,听夜莺的声音越过一个山谷又一个山谷,以至于逐渐沉寂下去,猛然间觉得自己被遗弃在荒凉世界中,想悄悄静静地死在半夜的蔷薇花香里。这种少年的热情,幻想和痴念已算是烟消云散了。现在回想起来,好像生儿养女的妇人打开尘封的箱箧,检点处女时代的古老的衣装,不免自己嘲笑自己,然而在当时它们费了我多少彷徨,多少挣扎!
我自己对于文艺不完全的认识酿成两种可悲的隔阂。第一种是书本世界和现实的隔阂。像我们这种人,每天之中要费去三分之二的时间抱书本,至多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可以应事接物。天天在史诗、悲剧、小说和抒情诗里找情趣,无形中就造成另一世界,把自己禁锢在里面,回头看自己天天接触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反而觉得有些异样。文艺世界中的豪情胜慨和清思敏感在现实世界中哪里找得着?除非是你用点金术把现实世界也化成一个文艺世界?但是得到文艺世界,你就要失掉现实世界。第二种隔阂可以说是第一种隔阂的另一面。文艺所表现的固然有大部分是人人同见同感的,也有一部分是一般人所不常见到不常感到的。这一般人不常见到不常感到的一部分往往是最有趣味的一部分。一个人在文艺方面天天向深刻微妙艰难处走,在实际生活方面,他就不免把他和他的邻人中间的墙壁筑得一天高厚似一天。说“今天天气好”,人人答应你“今天天气的确是好”;说“卡尔登今晚的片子有趣”,至少有一般爱看电影的人们和你同情。可是你不能在你最亲爱的人的眼光里发现突然在你心中出现的那一点灵感,你不能把莎士比亚的佳妙处捧献给你的母亲。这个世界本来是让大家闲谈“今天天气好”的世界,此外,你比较得意的话只好留着说给你自己听。
一般人常以为只有科学的训练才可以养成冷静的客观的头脑,但我的冷静的客观的头脑不是从科学得来的,而是从文艺得来的。凡是不能持冷静的客观的态度的人,毛病都在把“我”看得太大。他们从“我”这一副着色的望远镜里看世界,一切事物于是都失去他们本来的面目。所谓冷静的客观的态度,就是丢开这副望远镜,让“我”跳到圈子以外,不当作世界里有“我”而去看世界;还是把“我”与类似“我”的一切东西同样看待。一般人常拿实际人生的态度去看戏,看到曹操奸猾,不觉义愤填胸,本来是台下的旁观者,却跃跃欲试地想跳到台上去,把演曹操的角色杀死。我的办法与此恰恰相反。遇着真正的曹操,我也只把他当作扮演曹操的角色看待,是非善恶都不成问题,嗔喜毁誉也大可不必,只觉得他有趣而已。
(选自朱光潜《诗论》)
11.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6分)
A.文艺是一种避风息凉的地方,它能够给在穷愁寂寞的时候的人带来一点安慰。
B.能够真正认识文艺,并从文艺中得到许多收获的人,古往今来是不多的。
C.作者青年时读济慈《夜莺歌》的经历与感受说明了认识文艺必须从青年开始。
D.一个人在文艺世界里面走得越深入,他在现实生活方面与人的隔阂也难免会越深。
E.懂文艺的人看文艺的态度是“无我”,不懂文艺的人看文艺的态度常常“有我”。
解析 A项不是作者的观点,而是一般人的观点。作者虽然说它有些道理,但并不完全赞同。C项不是用来说明“认识文艺必须从青年开始”,而是用来说明“这种狂风暴雨之后的碧空晴日,大半是中年人和老年人的收获”。
答案 AC
12.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用一种客观冷静的态度看待文艺中的人和事,这对大多数人而言,是要到中老年以后才能做到的。
B.作家在通过文艺宣泄自己苦闷的同时,其实也宣泄了读者的苦闷,并传授给读者尝受苦闷的敏感。
C.文艺所表现的有大部分是人人同见同感的,因此文艺在人们之间起着沟通作用,不会造成隔阂。
D.一般人常拿实际人生的态度去看戏,而作者以置身戏外的态度看戏,因为作者从文艺中得到了冷静的客观的头脑。
解析 文艺能给人造成隔阂,因为文艺中的那一般人不常见到不常感到的一部分往往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答案 C
13.文章的标题为“谈学文艺的甘苦”,结合文意,概括学文艺给人们带来了哪些甘苦。(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为筛选信息题,需找到文中相关语段提炼概括。学文艺的“甘”在文章的第一、三段,“苦”在文章的第二段。
答案 甘:①看到人生世相中许多可惊可疑可痛哭流涕的地方,丰富了自己的认识与情感;②得到了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豪情胜慨和清思敏感,获得许多乐趣;③能得到一般人不常见到不常感到又往往是最有趣味的一部分;④养成冷静的客观的头脑。
苦:①文艺会让人尝试苦闷;②文艺会带来隔阂。
14.“你比较得意的话只好留着说给你自己听”这一句话的含意是什么?你对此是如何看待的?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这句话在第二段的末尾,从其上文“可是你不能在你最亲爱的人的眼光里发现突然在你心中出现的那一点灵感,你不能把莎士比亚的佳妙处捧献给你的母亲”可以看出此话的含意。
答案 含意:一个人在文艺中发现的妙处,获得的乐趣往往只能自己一个人体会到,很难与别人分享。
看法一:同意作者观点。因为文艺中的精妙及乐趣要深入到文艺之中去才能够获得,而现实世界中的人们往往又没有深入到文艺之中去,因而这些乐趣也就很难与他们来分享。(看法二:不同意。文艺的精妙及乐趣虽然要深入到文艺中去才能获得,但现实世界之中总会有人与自己一起深入,只要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这些乐趣是可以与他一起分享的)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小题。(20分)
远 方
许达然
(1)远方似乎总是使人向往的。
(2)其实有美的远方,有丑的远方。
(3)越远越朦胧,越朦胧越神秘。那神秘常使我们幻想:远方的平房变成宫殿,远方的小溪变成大江,远方的雪原变成绿土,远方的强悍变成温驯。一些最坏的形容词,也可能被加在我们不了解的远方。
(4)山是纵的远方。有限的高峻是无限的诱惑,长年的沉默是不变的磁力,总是使人自动地往它那里去;登高山又有高山,登不完的高山,登不完的向往。跛脚的拜伦以眺望写出对山的感情。对一个爱纵的远方的人来说,只能做山下的青草,而不能做山上的云,也是悲哀的了。
(5)东方!中国!曾许久是西洋人心中的远方。想象中的天堂,招引着多少西洋人金碧辉煌的梦想。虽然它不是天堂,但一个研究中国历史的意大利青年仍兴奋地向我说:“我终于来到这里,来到了从小就向往的东方!”
(6)一个最真最善最美的远方一直使人向往,那就是天堂。对天堂的向往长久地影响着西方人的生活,他们渴望通过上帝启示的窄门走进那远方。地狱也是最远的远方,关于它的传说令人恐惧。有人因向往天堂而做好事,有人因怕进地狱而做好事。远方,常在冥冥中驱策着人们!
(7)血液里似乎遗传着流浪的鲜红,几乎每个人都有远行的冲动。远方的漫游,虽然掺着乡愁,却一直在拓展着人们的胸怀,成熟着人们的思想。司马迁曾漫游远方,为他的《史记》积淀了底蕴。古希腊的两位史学家希罗多德与修西底德斯曾漫游远方,从而写出了那么有气魄的历史!年轻时远游埃及,看到了与雅典不同的另一形态的文化,使柏拉图开拓了视野,而影响到他《理想国》的写作。
(8)远方也许像非洲的莽林,布满死亡,也充满生机。远方也许是荒漠,但乐园是开拓了的荒漠。幻想可以点缀生命,但不是人生。曾看过赛克爵士写的《探险史》,那是人类从古到今,用行动去抵达远方的奋斗的记录。如果只是向往,远方依旧是远方,向往永不能成为历史。
(9)无论我们到哪里,天空总在上面。远天的星辰以常年的静默逗人遐思。我们发现一颗星,却另有一颗星。如果人生是无涯的山脉,那么活着就是一连串对远方的向往与朝圣。我们到了一个远方,却又有另一个远方在呼唤。无穷的远方,有限的生命,多少英雄要以有限的生命去征服无穷的远方,但远方依旧微笑,而英雄却一个个倒下。即便如此,也只管去走自己这段路,英雄的身后自会有新的英雄。
(10)总是有许多人愿舍弃眼前的幸福到远方去,就让他们去吧!不必用佳肴把志在高空的鸟桎梏在笼子里,不管笼子多大,笼子不是天空。
(11)或美或丑,对你,远方仍是温柔而有力的挑战,你去吗?
15.(1)第3段中画线的语句表明了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从空间的角度写“山是纵的远方”,此外还写了几种“远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一问,要注意画线句前面的话“越远越朦胧,越朦胧越神秘。那神秘常使我们幻想”,这句话表明,后面的内容是一种幻想,而幻想往往是不切实际的,再看画线句的内容,这一点就很明显了,画线句是用具体例子来阐明对远方的想象往往脱离实际,过分美好了。第二问属于筛选信息类题型。第5段阐述东方是西方人的远方,第6段说,天堂和地狱也是人们的远方,第7段说,人们有远行的冲动,那个遥远的目标也是人们心中的远方。综合这些内容,抓住其实质就可以得出答案。
答案 (1)想象的远方不一定符合实际。(2)空间上,东方是西方的远方;时间上,死是生的远方;抽象意义上,向往的目标是人类前行的远方。
16.第7段中使用司马迁、柏拉图等人的事例,有哪些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相关文段在第7段中,从该段中远方“拓展着人们的胸怀,成熟着人们的思想”等语句以及司马迁、柏拉图远行之后的著作成果可以总结出答案。
答案 证明了远行可开阔视野、有助于成功;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含量。
17.作者认为对“远方”应持的态度是?(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相关文段在最后两个自然段中,总结这两段的中心意思,结合对全文的理解分析作答。
答案 不论远方美丑,要去(不能空想,要实际行动)。生命有限,远方无穷,应完成自己的使命。
三、语言运用(12分)
18.文明的社会需要文明用语。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句话,不同场合体现不同的文明用语,使对方容易接受。(4分)
示例:(医院)医生:“没什么,死不了!”
改写为(医生):“请放心,您的病没什么大碍,休息几天就好了!”
(1)(商店)售货员:“卖出的商品我没法给你退现金!”(2分)
改写为(售货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办公室接听电话)工作人员:“他不在!”(2分)
改写为(工作人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可以依凭场合的特定语境加强语言的感染力,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
答案 (1)对不起,您想退现金我个人难以解决,待我和经理商量一下,请稍等!
(2)对不起,他刚离开。有什么需要我转告吗?
19.教师节快到了,刚刚考入高等学校的吴明给母校的各位老师写了一封信,下面是其中的一段,语言、标点都有某些不当之处,请按要求指出并加以修改。(4分)
①在教师节即将莅临之际,②我谨向母校的各位老师们致以热烈的祝贺,③并表示亲切的慰问。④三年的高中学习生活,⑤我终生难忘。⑥老师们亲切的笑容,⑦校园里的一草、一木,⑧宽敞明亮的教室、实验室、阅览室。⑨都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写出有错误地方的序号________(1分)
任选三处加以修改:(3分)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在判断和改正错误时一要看其搭配,二要看其是否符合这个场合。
答案 ①②③⑦有错。①“莅临”改为“来临”;②“各位”和“们”只能保留一个;③“亲切”改为“诚挚”;⑦顿号去掉。
20.请你从本单元的诗歌中选出一句你最欣赏的诗句,说明该句出自哪首诗歌,并说明你欣赏的理由。(说明理由的文字不超过100字)(4分)
最欣赏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在分析所选择的诗句时要注意结合其语言特点,从其象征意义或者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情感等方面入手。
答案 如: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雨巷
理由:丁香开花在仲春时节,诗人们认为丁香是愁品,其花的颜色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因此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的象征,诗人拿丁香来比喻姑娘寓有深意。“丁香一样的姑娘”是美好理想的一种象征。
四、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文。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要求:在全面了解诗歌主旨的前提下选择话题,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探究】 这是一道带有创新性质的命题,它不是话题只有一个的纯粹的话题作文,而是话题由材料中来的多话题作文。要想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必须“远”看诗歌,高屋建瓴,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涵,全面理解诗歌的主旨。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立意高、扣题紧、构思巧的文章。
“远”看这首诗,我们可以发现:诗歌理趣与诗味交融,深启心智。一、二两句,平白如话,“下岭”难,切莫“错喜欢”;三、四两句,集中作答,困难是一个接着一个,正如进入崇山峻岭,翻过一座山,还有一座山在那里等着呢!用翻山越岭之类常人都经历过的生活小事来揭示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这首诗就是为了提醒世人:不要因为眼前的顺利而忽略了前进路上一个接一个的困难。要知道,与我们的奋斗目标相比,我们已取得的成绩仅仅是奠定了一个比较坚实的基础,矛盾和问题并没有远离我们,前进的路上仍是荆棘丛生,险阻不断。尚未完全解决的老问题,不断出现的新矛盾,都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如果没有危机感、紧迫感,不能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就会丧失大好机遇,无所作为,就会给我们的事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以小见大,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如此。辩证法也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前进性、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曲折性的原理,对于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颇有指导意义:取得成功时,不可盲目乐观,空头喜欢,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之中,而应该保持清醒头脑,迎接新的挑战,去征服新的困难,创造新的成功!
审题立意的时候,要善于多角度思维,让立意闪现个性的火花。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缺乏新意,人云亦云,是难以打动读者的。见解新颖的文章如春天里的一抹阳光,炎夏中的一缕清风,颇能让读者欣喜。因此,要想方设法去多角度思考,敢于想他人之所未想,言他人之所未言。针对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提炼的观点有:“不要懈怠”“人生之路无坦途”“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成功每在困境中,败事多因得意时”“带着危机‘下山’”等。
审准题意之后,我们也要选择熟悉而恰当的形式,让形式也彰显个性的风采。但在文体自选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符合这一文体的要求。
【例文】
不容懈怠的心
不要以为昙花的美丽可以永驻,殊不知,悄然而至的时间会带走她沁人的芬芳;不要忘形于青春年华的美好,要记得“伤仲永”的悲叹,勤奋努力才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往往认为自己处于优势,一时的得意忘形会让我们忽略了披着羊皮的狼的危机……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下山时没有了跋涉的艰辛,没有了认真谨慎的态度,带着兴奋和满足甚至一颗骄傲的心,我们“雄赳赳、气昂昂”地奔驰而下!可是,朋友,不要小看那粒沙,它可以扭伤你的脚踝,损伤你最关键的部位;不要小觑那顺境,顺境时刻,也不可大意啊!
马谡看到山的优势,将丞相的话抛掷不顾,执意要于山上扎寨。他本以为看得远,好防备,却终因忽略敌人的火攻计而失败!不止十年寒窗苦读的范进终于迎来了“金榜题名”的喜讯,刹那间的欢喜差点让他命丧黄泉,如果真因兴奋过度而一命呜呼,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了一生。虽然范进的表现在吃人的科举制度下可以理解,应予以同情,但也应该清楚这种忘乎所以背后的危机和险滩……
无论翱翔于青云上,还是徘徊于泥潭中,我们都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带着一颗毫不懈怠的心:也许你会失足而下,或许你能一飞冲天!
困境中的我们往往比平日机敏,潜力也似挖不尽,用不完,那是因为我们怕失败,不愿再直视淋漓的鲜血,痛苦和挫折冲击着我们的神经,使我们一刻也不敢松懈。可是,当我们踏上坦途,不再有顾虑和担忧,不再有动力和鞭策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大树下酣睡的兔子倚仗自己的速度却忽视了乌龟的锲而不舍,懈怠的心为它留下终生的耻辱;洪秀全自恃功不可没,认为有强大的太平军便可高枕无忧,懈怠的心窒息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
只有那些毫不松懈的人,才能在浊世中散发馥郁的芬芳,才能在逆境中坚持风骨,才能在不断的成功中保持一份冷静,保持一份清醒!
听到你的心在说什么了吗?
不容懈怠!
【点评】 这是一篇情感真实、耐人咀嚼的文章。本文的特点有二:
一、目光犀利,洞察力强。这道作文题所给的材料是杨万里的一首诗,诗歌的多义性给作文审题带来了困难,但是本文的小作者却紧紧抓住了诗歌的中心,抓住了精髓,从而抓住了最佳立意,即“在顺境中也要有一颗不懈怠的心”。
二、文章语言流畅,启人深思。
文章句意通畅,在凝练准确的表述中,既显示出丰厚的思想意蕴,又展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积淀,既联系历史,又关注现实,笔力凝重,所举出的事例,都富有感染力,无不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