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 噪音的控制和危害 2023-2024学年暑假衔接教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讲 噪音的控制和危害 2023-2024学年暑假衔接教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7-05 09:08:5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讲 噪声的控制和危害
了解噪音的来源以及危害;
掌握控制噪音的方法;
了解人耳听见声音的频率范围;
知识点一、噪声及其来源
1.噪声
(1)从物理学角度看,物体杂乱无章的不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称为噪声。如:家庭装修时电钻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一切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称为噪声。
2.噪声的来源
(1)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
(2)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等。
(3)社会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的喧哗声。
(4)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
3. 乐音和噪音的区别
乐音 噪声
区别 环保角度 悦耳动听且不影响他人的声音 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工作和交流的声音
物理学角度 物体做有规律振动发出的声音,波形如图 物体做无规律振动发出的声音,波形如图
联系 (1)乐音和噪声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有时乐音会因为干扰其他人而属于噪声,例如广场舞的音乐;(3)物理学角度的噪声任何情况下都不会称为乐音
角度1:辨识噪音
【例1】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不属于噪声的是(  )
A.休息时,马路上汽车的喇叭声 B.学习时,窗外工地上发动机的轰鸣声
C.音乐会上优美的小提琴声 D.半夜邻居家音响设备发出震耳的歌声
【答案】C
【详解】A.休息时,马路上汽车的喇叭声影响了人们的休息,属于噪声,故A不合题意;
B.学习时,窗外工地上发动机的轰鸣声影响了人们的学习,属于噪声,故B不合题意;
C.音乐会上优美的小提琴声给人带来愉悦,不属于噪声,故C符合题意;
D.半夜邻居家音响设备发出震耳的歌声影响了人们的休息,属于噪声,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变式1]广场舞是中国大妈非常喜欢的一种健身活动.但同时广场舞的音响却给周边住宅楼休息的居民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使双方的利益都得到尊重,和谐相处,你认为采取下面哪种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
A.住宅楼的居民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B.禁止广场舞活动
C.跳舞的大妈都戴一个播放音乐的耳机 D.住宅楼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答案】C
【详解】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一、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消声;二、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三、在接收处减弱噪声——吸声.由题意知,为了使双方的利益都得到尊重,和谐相处,下面方法最有效、合理的是选项C,故选C.
角度2:噪音的波形图
【例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在物理学上,图________(选填“甲”或“乙”)为噪声的波形。
【答案】乙
【详解】图乙的波形振动不规则,在物理学上,图乙为噪声的波形。
[变式1]当声音的音调或响度改变时,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也会改变。如图中给出了相同时间内两个不同音调或响度的发声体A和B振动的波形。其中波形___________的音调高,波形___________的响度大。而图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___________图是乐音的波形。
 
【答案】 A A 甲
【详解】[1][2]相同时间内,A振动2.5次,B振动1次,A比B振动的快,A的音调高;A比B偏离原位置大,A的振幅大,A的响度大。
[3]由图可知,甲图中的声音的波形图有规律,乙图中的声音波形图无规律,有规律的是乐音,无规律的是噪声。
[变式2]听音乐时,能很容易地分辨出是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_____来判断的。如图是同一个示波器先后呈现的三种声音的波形图,图 _____是噪声的波形,从波形的疏密程度可以判断另外两种声音的 _____相同。
【答案】 音色 丁 音调
【详解】[1]不同乐器的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依据声音的音色就能够分辨出是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2]图丁的波形图杂乱无章,是噪声的波形。
[3]甲和乙波形的疏密程度不同,声音振动的频率相同,声音的音调相同。
知识点二、噪声的大小及危害
1.噪声的强弱等级
分贝(dB):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2.噪声的危害
声音 声音的强弱/dB 听觉效果(感觉) 对人造成的影响
树叶拂动声 10 极静 会听到自己身体内部的声音,如呼吸声、心跳声等
轻轻交谈声 30—40 安静 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正常说话声 50—60 正常 影响睡眠和休息
大声呼喊声 70—80 较吵 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
汽车鸣笛声 90 很吵
载重汽车行驶声 100—110 震耳 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
飞机发动机运行声 120—130 疼痛难忍
火箭、导弹发射声 150以上 无法忍受 可使鼓膜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例3】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发声体做______(选填“有规则”或“无规则”)振动会产生噪声。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______(填单位)。
【答案】 无规则 分贝
【详解】[1]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会产生杂乱的声音,即是产生噪声。
声音的强弱等级越高,对人体的影响越大。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分贝。
[变式]如图甲所示是甲骨文中的“殸”(古代打击乐器),其意思是手拿木槌(字左部)敲打三角形石块(字右部),使石块______而发出声音。居民小区多植树种草是在______减弱噪声;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乙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答案】 振动 传播过程中 响度
【详解】[1]由题意知道,甲骨文中的“殸”字,其意思是手拿木槌敲打三角形石块,使石块振动而发出声音。
[2]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居民小区多植树种草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噪声监测装置监测的是噪声的强弱,单位是分贝(dB),即显示的是噪声的响度。
知识点三、控制噪声
从噪声的产生处防治噪声
噪声大的机器或换用噪声小的设备,或架一些消声装置;如:在声源处加防护罩、在内然机或摩托车排气管处加消声器。
从噪声的传播过程中防治噪声
用隔音或吸音材料把噪声声源与外界隔离开;如:在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
3.从噪声的接收处防治噪声
戴防噪声耳塞、耳罩、防声头盔,或用手指塞住耳朵等。
知识诠释:
(1)噪声往往只能减弱,而不是完全的消除,因为在一些生产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噪声的。
(2)噪声的减弱我们常常采取“隔”、“吸”和“消”的方法。如隔声墙、剧场墙上的吸音小孔、机器减震等。
【例4】噪声会干扰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噪声污染已经成为一项社会问题。下列做法中能减弱噪声的是(  )
A.正在车间中工作的工人戴上防噪耳罩 B.在公路旁安装隔音墙
C.乘坐公共汽车时用手机的外放功能听音乐 D.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大声交谈
【答案】AB
【详解】A.工人戴上防噪耳罩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
B.在公路旁安装隔音墙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乘坐公共汽车时用手机的外放功能听音乐会增大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书馆里大声交谈会增大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变式1]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办法中可行的是(  )
A.通过科学研究,使噪声源不发生振动
B.将所有噪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干扰
C.城市里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离墙,一般道路两旁植树造林
D.建筑工地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
【答案】C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振动就不能发声,该办法不可行,故A不符合题意;
B.将所有的噪声源都隔离在真空容器里不现实,该办法不可行,故B不符合题意;
C.在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道路两旁植树种造林都可以在声音的传播途中减弱噪声,办法可行,故C符合题意;
D.工地没有大型机械就无法进行工作,该办法不可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变式2]伴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事例中不是直接控制噪声措施的是(  )
A.摩托车消声器 B.道路的隔声板 C.防噪声耳罩 D.噪声监测仪
【答案】D
【详解】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能够有效控制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城市道路的隔声板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能够有效控制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工人用的防噪声耳罩就是从人耳处减弱的,不让或少让声音传入人耳。故C不符合题意;
D.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只是检测噪声大小的程度,并不能减小噪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变式3]2023年3月3日是我国第24个“全国爱耳日”,我们应提升爱耳、护耳意识,降低噪声影响,守护听力健康。图中的措施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
A.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 B.医院附近禁止鸣笛 C.在学校周围植树 D.工人戴防噪声耳罩
【答案】B
【详解】A.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医院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在学校周围植树,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工人戴防噪声耳罩,目的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知识点四、人耳听到声音
1.声波:音叉的振动使它附近的空气时而变密、时而变疏,周围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状态,并且不断地向远方扩展,这就叫声波。
2.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发声体发出声音→介质传声→耳朵听声。其中任何一个阶段被阻断,都将听不到声音。人耳听觉障碍如果是传导障碍,一般可用骨传导来帮助听到声音。如果是神经性耳聋,不易治愈。
3.人耳听到声音的范围
人耳能听到20Hz~20000Hz的声音,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叫做超声,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
知识诠释:
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物理学中把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通过骨传导来听声音。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这就造成了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强度及其它特征也就不同,这就是双耳效应。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的方位。
角度1:人耳结构及作用
【例5】有关人的耳廓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没有耳廓很难看,所以主要作用是美观
B.耳廓是为人遮风挡雨的
C.耳廓主要防止杂物进入耳道中
D.耳廓主要是收集外界声波,使人听声音更加清楚
【答案】D
【详解】在耳朵构造中,耳廓是位于头部两侧,前凹后凸,起收集声波的作用.
[变式1]如图所示为一款新型耳机,佩戴时不堵塞耳朵,将耳机贴在额骨两侧,耳机发出的振动信号传到听觉神经后,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佩戴者能听到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B.这种耳机发出的是超声波信号
C.这种耳机可以帮助部分听力障碍患者听到声音
D.听力健全的人在户外活动时使用这款耳机,也不影响他听周周围环境中的声音,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使用者的安全
【答案】B
【详解】人耳听到声音是经过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最后传到大脑才听到声音,佩戴耳机能听到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故A正确;超声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是人耳听不到的声波,所以耳机发出的不是超声波信号,故B错误;人听到的声音是通过头骨、颌骨等骨骼传播到听觉神经,然后由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这种听到声音的方式被称作骨传导;听力障碍者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故C正确;听力健全的人使用这款耳机,可以通过骨传声听到声音,也不影响他听周周围环境中的声音,可以保障使用者的安全,故D正确,符合题意的只有B,故选B.
[变式2]对于人失去听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只要失去听觉,就不能感知声音
B.如果因为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可以通过骨传导来感知声音
C.对于因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的人,只要设法将外界产生的振动传给听觉神经,就可以感知声音
D.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答案】A
【详解】AB.如果因为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可以通过骨传导来感知声音,故A错误,符合题意,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对于因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的人,只要设法将外界产生的振动传给听觉神经,就可以感知声音,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角度2:双耳效应和立体声
【例6】(多选)关于双耳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声音的大小
B.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声音的远近
C.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准确判定声音传来的方向
D.声音从人的正前方或正后方传来时,人耳不易分辨清楚
【答案】BCD
【详解】声音到达两只耳的时刻、强弱和其他特征的不同,使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源的方向,这是双耳效应.利用双耳效应可以辨别声音的远近、声源的方向,又因为声音从正前或正后方传来时,声音到达两只耳朵的特征差别几乎没有,所以不易判断清楚,故A错、BCD正确,故选BCD.
[变式]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爸爸去哪儿》节目中,孩子们很容易辨别出爸爸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爸爸声音的音调不同
B.蒙上双眼仅凭声音也能大致确定声源的方位是由于“双耳效应”
C.文明城市要求植树种草,树木和花草既能美化城市也具有减弱噪声的作用
D.古代行军宿营时,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大地传声比空气快
【答案】A
【分析】(1)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2)人有两只耳朵,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也不相同,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声音的强弱也会发生变化,我们的双耳就能根据这些不同来确定声音发出的方位;
(3)减弱噪声的措施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4)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详解】A.因为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谁,故A错误,A符合题意;
B.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和强弱以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我们用耳朵判断声源方位的重要基础,也就是双耳效应.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树木和花草具有吸收、减弱噪声的作用,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固体传播声音比气体快,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大地传声比空气快,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对声音的产生、传播、特征和减弱噪声的方法的理解,都属于基础知识。
一、单选题
1.下列是声音等级的单位的是(  )
A.m B.s C.Hz D.dB
【答案】D
【详解】A.m是长度的单位,故A不符合题意;
B.s是时间的单位,故B不符合题意;
C.Hz是频率的单位,故C不符合题意;
D.日常生活,人们用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等级,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纺织工人使用防噪声耳罩 B.中心城区禁止汽车鸣笛
C.高速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 D.市中心道路旁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答案】C
【详解】A.纺织工人使用防噪声耳罩,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中心城区禁止汽车鸣笛,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高速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
D.市中心道路旁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能检测声音响度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高架道路两旁设置透明板墙 B.将高音喇叭音量调小
C.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在居民小区内多种植花草树木
【答案】C
【详解】A.高架道路两旁设置透明板墙可以有效的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将高音喇叭音量调小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会测出噪声的分贝数,但不能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
D.在居民小区内多种植花草树木可以有效的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
A.图甲:飞机旁的工作人员戴有耳罩的头盔 B.图乙:摩托车的消声器
C.图丙: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仪 D.图丁:在高架路某些路段两侧设置透明板墙
【答案】B
【详解】A.带耳罩是从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消声器可以减少尾气振动发声,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产生,故B符合题意;
C.噪声监测仪用于检测噪声,不能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透明板墙可以反射噪声,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图书馆是校园的思想文明净土,也是学校学术氛围最浓厚的地方。进入图书馆要保持安静,下列选项做法与控制噪声方面相符合的是(  )
A.不言不语——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B.关闭门窗——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C.手机静音——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D.轻拿轻放——在人耳处控制噪声
【答案】A
【详解】A.不言不语即不说话,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
B.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手机静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轻拿轻放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如图,安溪三安大桥在靠近居民区的道路两侧建有隔音墙。下列的措施中,控制噪声的途径与建隔音墙相同的是(  )
A.市区禁鸣喇叭 B.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C.在城市道路两旁植树 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答案】C
【详解】在靠近居民区的道路两侧建有隔音墙,是阻碍减弱声音的传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A.在市内禁止鸣笛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在城市道路两旁植树,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
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如图是苗族四面鼓表演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选手通过响度来辨别鼓声 B.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C.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鼓声的音调高 D.鼓手戴上耳罩,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B
【详解】A.音色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选手能区分开鼓声和其他声音,依靠的是不同发声体音色一般不同,故A错误;
B.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
D.鼓手戴上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8.在马路旁或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可以削弱噪声的影响,这种做法(  )
A.不能控制噪声 B.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C.是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 D.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答案】C
【详解】噪声的控制可以从三个环节来进行:声源处、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声音的接收处;马路旁或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是利用的从声音的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强弱,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为了降低噪声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影响,在绵阳一些穿越住宅区、学校的高架桥上,会安装如图所示的数米高的挡板。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睡眠时带上防噪耳塞 B.午休时关闭房间的门窗
C.市区内严禁车辆鸣笛 D.开会手机调成静音模式
【答案】B
【详解】穿越住宅区、学校的高架桥上,会安装数米高的挡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A.睡眠时带上防噪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午休时关闭房间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市区内严禁车辆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开会手机调成静音模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
10.减弱噪声有三种方式,平时我们戴耳罩是在______处减弱,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______减弱。
【答案】 人耳 声源处
【详解】[1]戴上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2]摩托车排气管上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11.桂林市在旧城改造过程中,机械施工时发出的声音对于正在上课的你而言 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噪声;有些路段规定“禁止鸣笛”,这是在 _____(选填“消声”或“吸声”)方面采取了措施。
【答案】 属于 消声
【详解】[1]机械施工时发出的声音影响我们的学习,所以对于正在上课的我们而言属于噪声。
[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方面: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有些路段规定“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即消声。
12.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图中读数为35_____(填写单位),显示了噪声的_____(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答案】 分贝 响度
【详解】[1][2]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响度表示的是声音强弱,故其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其计量单位是分贝,据图所示的噪声监测器显示屏显示的数字是35,可知此时的噪声是35分贝。
13.如图甲所示,工地上工程车发出的轰鸣声属于 ___________(选填“乐音”或“噪声”);乙图中在电子阅览室里禁止谈话讨论,这是在 ___________控制噪声的。
【答案】 噪声 声源处
【详解】[1]工地上工程车发出的轰鸣声振动杂乱无章,且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属于噪声。
[2]在电子阅览室里禁止谈话讨论,控制噪声的产生,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
三、简答题
14.在家中学习时,邻居播放音乐的声音过大,干扰了你的学习,请你想出一种减小干扰的办法,并说明其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
【答案】见解析
【详解】在我学习时,邻居播放的音乐干扰了我的学习,对于我来说属于噪声,可以通过戴耳塞来减小邻居播放音乐产生的噪声干扰。减弱噪声可以从声源处减弱,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还可以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噪声。
15.小华在家练习小提琴,邻居张奶奶认为琴声十分悠扬悦耳,是乐音,而邻居明明认为小提琴声影响了他的学习,是噪音,他们谁的说法正确,为什么?
【答案】都正确;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分析】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详解】邻居张奶奶和邻居明明的说法都正确;小提琴的声音悦耳动听,给人们以享受,但如果妨碍明明正常学习,则就是噪声.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对噪音的认识,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区分乐音还是噪声的关键是看物体发出的声音是否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
16.夜间某校学生已入睡,校园附近有一歌舞厅还在营业,娱乐的人们情绪越来越高涨,歌声吵醒了一些同学,其中晓芸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小鸣同学索性用被子蒙住头,小飞同学气不过,穿好衣服到歌厅去要求将音量放小,请你分析她们减弱噪声的方法是什么?
【答案】晓芸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小鸣是利用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小飞是利用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详解】晓芸关上了窗户,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小鸣用被子蒙住头,是利用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小飞是到歌厅去要求将音量放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讲 噪声的控制和危害
了解噪音的来源以及危害;
掌握控制噪音的方法;
了解人耳听见声音的频率范围;
知识点一、噪声及其来源
1.噪声
(1)从物理学角度看,物体杂乱无章的不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称为噪声。如:家庭装修时电钻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一切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称为噪声。
2.噪声的来源
(1)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
(2)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等。
(3)社会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的喧哗声。
(4)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
3. 乐音和噪音的区别
乐音 噪声
区别 环保角度 悦耳动听且不影响他人的声音 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工作和交流的声音
物理学角度 物体做有规律振动发出的声音,波形如图 物体做无规律振动发出的声音,波形如图
联系 (1)乐音和噪声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有时乐音会因为干扰其他人而属于噪声,例如广场舞的音乐;(3)物理学角度的噪声任何情况下都不会称为乐音
角度1:辨识噪音
【例1】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不属于噪声的是(  )
A.休息时,马路上汽车的喇叭声 B.学习时,窗外工地上发动机的轰鸣声
C.音乐会上优美的小提琴声 D.半夜邻居家音响设备发出震耳的歌声
[变式1]广场舞是中国大妈非常喜欢的一种健身活动.但同时广场舞的音响却给周边住宅楼休息的居民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使双方的利益都得到尊重,和谐相处,你认为采取下面哪种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
A.住宅楼的居民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B.禁止广场舞活动
C.跳舞的大妈都戴一个播放音乐的耳机 D.住宅楼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角度2:噪音的波形图
【例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在物理学上,图________(选填“甲”或“乙”)为噪声的波形。
[变式1]当声音的音调或响度改变时,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也会改变。如图中给出了相同时间内两个不同音调或响度的发声体A和B振动的波形。其中波形___________的音调高,波形___________的响度大。而图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___________图是乐音的波形。
 
[变式2]听音乐时,能很容易地分辨出是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_____来判断的。如图是同一个示波器先后呈现的三种声音的波形图,图 _____是噪声的波形,从波形的疏密程度可以判断另外两种声音的 _____相同。
知识点二、噪声的大小及危害
1.噪声的强弱等级
分贝(dB):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2.噪声的危害
声音 声音的强弱/dB 听觉效果(感觉) 对人造成的影响
树叶拂动声 10 极静 会听到自己身体内部的声音,如呼吸声、心跳声等
轻轻交谈声 30—40 安静 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正常说话声 50—60 正常 影响睡眠和休息
大声呼喊声 70—80 较吵 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
汽车鸣笛声 90 很吵
载重汽车行驶声 100—110 震耳 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
飞机发动机运行声 120—130 疼痛难忍
火箭、导弹发射声 150以上 无法忍受 可使鼓膜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例3】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发声体做______(选填“有规则”或“无规则”)振动会产生噪声。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______(填单位)。
[变式]如图甲所示是甲骨文中的“殸”(古代打击乐器),其意思是手拿木槌(字左部)敲打三角形石块(字右部),使石块______而发出声音。居民小区多植树种草是在______减弱噪声;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乙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知识点三、控制噪声
从噪声的产生处防治噪声
噪声大的机器或换用噪声小的设备,或架一些消声装置;如:在声源处加防护罩、在内然机或摩托车排气管处加消声器。
从噪声的传播过程中防治噪声
用隔音或吸音材料把噪声声源与外界隔离开;如:在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
3.从噪声的接收处防治噪声
戴防噪声耳塞、耳罩、防声头盔,或用手指塞住耳朵等。
知识诠释:
(1)噪声往往只能减弱,而不是完全的消除,因为在一些生产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噪声的。
(2)噪声的减弱我们常常采取“隔”、“吸”和“消”的方法。如隔声墙、剧场墙上的吸音小孔、机器减震等。
【例4】噪声会干扰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噪声污染已经成为一项社会问题。下列做法中能减弱噪声的是(  )
A.正在车间中工作的工人戴上防噪耳罩 B.在公路旁安装隔音墙
C.乘坐公共汽车时用手机的外放功能听音乐 D.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大声交谈
[变式1]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办法中可行的是(  )
A.通过科学研究,使噪声源不发生振动
B.将所有噪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干扰
C.城市里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离墙,一般道路两旁植树造林
D.建筑工地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
[变式2]伴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事例中不是直接控制噪声措施的是(  )
A.摩托车消声器 B.道路的隔声板 C.防噪声耳罩 D.噪声监测仪
[变式3]2023年3月3日是我国第24个“全国爱耳日”,我们应提升爱耳、护耳意识,降低噪声影响,守护听力健康。图中的措施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
A.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 B.医院附近禁止鸣笛 C.在学校周围植树 D.工人戴防噪声耳罩
知识点四、人耳听到声音
1.声波:音叉的振动使它附近的空气时而变密、时而变疏,周围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状态,并且不断地向远方扩展,这就叫声波。
2.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发声体发出声音→介质传声→耳朵听声。其中任何一个阶段被阻断,都将听不到声音。人耳听觉障碍如果是传导障碍,一般可用骨传导来帮助听到声音。如果是神经性耳聋,不易治愈。
3.人耳听到声音的范围
人耳能听到20Hz~20000Hz的声音,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叫做超声,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
知识诠释:
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物理学中把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通过骨传导来听声音。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这就造成了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强度及其它特征也就不同,这就是双耳效应。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的方位。
角度1:人耳结构及作用
【例5】有关人的耳廓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没有耳廓很难看,所以主要作用是美观
B.耳廓是为人遮风挡雨的
C.耳廓主要防止杂物进入耳道中
D.耳廓主要是收集外界声波,使人听声音更加清楚
[变式1]如图所示为一款新型耳机,佩戴时不堵塞耳朵,将耳机贴在额骨两侧,耳机发出的振动信号传到听觉神经后,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佩戴者能听到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B.这种耳机发出的是超声波信号
C.这种耳机可以帮助部分听力障碍患者听到声音
D.听力健全的人在户外活动时使用这款耳机,也不影响他听周周围环境中的声音,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使用者的安全
[变式2]对于人失去听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只要失去听觉,就不能感知声音
B.如果因为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可以通过骨传导来感知声音
C.对于因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的人,只要设法将外界产生的振动传给听觉神经,就可以感知声音
D.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角度2:双耳效应和立体声
【例6】(多选)关于双耳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声音的大小
B.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声音的远近
C.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准确判定声音传来的方向
D.声音从人的正前方或正后方传来时,人耳不易分辨清楚
[变式]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爸爸去哪儿》节目中,孩子们很容易辨别出爸爸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爸爸声音的音调不同
B.蒙上双眼仅凭声音也能大致确定声源的方位是由于“双耳效应”
C.文明城市要求植树种草,树木和花草既能美化城市也具有减弱噪声的作用
D.古代行军宿营时,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大地传声比空气快
一、单选题
1.下列是声音等级的单位的是(  )
A.m B.s C.Hz D.dB
2.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纺织工人使用防噪声耳罩 B.中心城区禁止汽车鸣笛
C.高速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 D.市中心道路旁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3.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高架道路两旁设置透明板墙 B.将高音喇叭音量调小
C.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在居民小区内多种植花草树木
4.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
A.图甲:飞机旁的工作人员戴有耳罩的头盔 B.图乙:摩托车的消声器
C.图丙: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仪 D.图丁:在高架路某些路段两侧设置透明板墙
5.图书馆是校园的思想文明净土,也是学校学术氛围最浓厚的地方。进入图书馆要保持安静,下列选项做法与控制噪声方面相符合的是(  )
A.不言不语——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B.关闭门窗——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C.手机静音——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D.轻拿轻放——在人耳处控制噪声
6.如图,安溪三安大桥在靠近居民区的道路两侧建有隔音墙。下列的措施中,控制噪声的途径与建隔音墙相同的是(  )
A.市区禁鸣喇叭 B.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C.在城市道路两旁植树 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7.如图是苗族四面鼓表演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选手通过响度来辨别鼓声 B.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C.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鼓声的音调高 D.鼓手戴上耳罩,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8.在马路旁或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可以削弱噪声的影响,这种做法(  )
A.不能控制噪声 B.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C.是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 D.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9.为了降低噪声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影响,在绵阳一些穿越住宅区、学校的高架桥上,会安装如图所示的数米高的挡板。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睡眠时带上防噪耳塞 B.午休时关闭房间的门窗
C.市区内严禁车辆鸣笛 D.开会手机调成静音模式
二、填空题
10.减弱噪声有三种方式,平时我们戴耳罩是在______处减弱,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______减弱。
11.桂林市在旧城改造过程中,机械施工时发出的声音对于正在上课的你而言 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噪声;有些路段规定“禁止鸣笛”,这是在 _____(选填“消声”或“吸声”)方面采取了措施。
12.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图中读数为35_____(填写单位),显示了噪声的_____(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13.如图甲所示,工地上工程车发出的轰鸣声属于 ___________(选填“乐音”或“噪声”);乙图中在电子阅览室里禁止谈话讨论,这是在 ___________控制噪声的。
三、简答题
14.在家中学习时,邻居播放音乐的声音过大,干扰了你的学习,请你想出一种减小干扰的办法,并说明其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
15.小华在家练习小提琴,邻居张奶奶认为琴声十分悠扬悦耳,是乐音,而邻居明明认为小提琴声影响了他的学习,是噪音,他们谁的说法正确,为什么?
16.夜间某校学生已入睡,校园附近有一歌舞厅还在营业,娱乐的人们情绪越来越高涨,歌声吵醒了一些同学,其中晓芸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小鸣同学索性用被子蒙住头,小飞同学气不过,穿好衣服到歌厅去要求将音量放小,请你分析她们减弱噪声的方法是什么?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