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物理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物理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7-04 22:46:47

文档简介

2022-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合肥市六校联考高二年级
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物理学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4分,1-7为单选,8-10为多选,多选题漏选得 2分,共 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B A D D D BC ABC BD
二、实验题。(11 题 10分,12题 12分,共计 22分)
11. (10 分)(1)>(2 分) (2)64.7(64.2~65.2 均可) (2 分)
(3)ABD (3 分,漏选得 2 分,错选不得分)
(4)mA·OP=mA·OM+mB·ON (3 分)
2 2
4π n l
12. (12 分)(2) 2 (3 分) (3)CD(2 分,漏选得 1 分,错选不得分)
t
2 2
4π 4π (lB-lA)
(4) l(2 分) 2 (2 分) (5) 2 2 (3 分) k TB -TA
三、计算题(共 3题,计 38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7 7a
13.(1) (2)
2 2c
解析(1)设该设备材料的折射率为 n,在 AD 面上,设折射角为 r,由折射定律得
sin 60°
n= …………………………………………(2 分)
sin r
1
光线折射到 AB 面中点时恰好发生全反射,入射角等于临界角,则 sin C= (2 分)
n
光路图如图,
由几何关系知 C+r=90° …………………………(1 分)
7
联立解得折射率 n= . …………………………(1 分)
2
c
(2)光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v= …………………(2 分)
n
2a
光从射入到第一次射出所经过的路程为 s= ……(2 分)
sin C
s
则所需要的时间 t= ……………………………(1 分)
v
7a
联立解得 t= . ………………………………(1 分)
2c
14. (1)见解析图(3 分,画对一个力给一分)
2 2
BLv B L v mgRsin θ
(2) gsin θ- (3) 2 2
R mR B L
(1)如图所示,ab 杆受重力 mg,方向竖直向下;支持力 FN,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向
上;安培力 F 安,方向沿导轨向上.
(2)当 ab 杆的速度大小为 v 时,感应电动势 E=BLv,………(1 分)
E
则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I= ………………………………………(1 分)
R
ab 杆受到的安培力 F 安=BIL ……………………………………(1 分)
1
{#{QQABKYYAggiAAAAAAQBCEwGiCEOQkgECAIgGwBAYIEAASRNABCA=}#}
2 2
B L v
F 安= …………………………………………(1 分)
R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in θ-F 安=ma ……(2 分)
2 2
B L v
联立各式得 a=gsin θ- . …………………(1 分)
mR
(3)当 a=0 时,ab 杆达到最大速度 vm,
2 2
B L vm
即有 mgsin θ= ,……………………(2 分)
R
mgRsin θ
解得 vm= 2 2 . ………………………………(1 分) B L
15.(1)30 N (2)0.75 J (3)0.5 m
(1)从小滑块 a 释放到到达圆弧轨道底端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得
1 2
mgR= mv0 ………………………………(1 分) 2
解得 v0=3 m/s …………………………(1 分)
2
v0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N-mg=m …………(1 分) R
解得 FN=30 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轨道受到的压力大小为 30 N………………(1 分)
(2)a、b 相碰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mv0=2mv1 ………………………………(1 分)
a、b 与 c 相互作用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2mv1=3mv2 …… ……………(1 分)
1 1
系统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 Q= 2×2mv1 -
2
×3mv2 =0.75 J ……(2 分) 2 2
μmg
( ) 滑上 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 = = 2 3 a c a1 μg 1 m/s …………(1 分) m
μmg
b、c 一起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a2= =
2
0.5 m/s 因此 a 滑上 c 后,先做减速运动,与 b 发生弹性碰撞后,由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可
知,a、b 速度互换,b 相对 a、c 向前运动,由于摩擦力作用,三者最后共速,由动量守恒
定律可得 mv0=3mv 共 ………………………………………………………………(1 分)
则 v 共=1 m/s
1 1
由功能关系可得 + = 2- 2μmg(L x) mv0 ×3mv 共 ……………………………………(1 分) 2 2
可得 x=0.5 m.………………………………………………………………………(1 分)
2
{#{QQABKYYAggiAAAAAAQBCEwGiCEOQkgECAIgGwBAYIEAASRNABCA=}#}20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合肥市六校联考高二年级
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物理学科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分钟。
2.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1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1-7为单选,8-10为多选,多选题漏选得2分,共40分)
1.我国己开展空气中PW2,5浓度的监测工作,P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
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漂浮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会进入血液
对人体形成危害.矿物燃料燃烧时废弃物的排放是形成P2.5的主要原因,下列关于2.5的
说法中正确的是:
A.PW2.5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分子热运动
B.PW2.5的无规则运动说明了空气分子做分子热运动
C.PW2.5的质量越大,其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D.温度越低,PW2.5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2.下图中标出了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通电直导线中电流【的方向以及通电直导线所受安
培力F的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B
⊙1
E
B

3.某磁场的磁感线如图所示,有一铜线圈自A处落至B处,在下落的过程中,自上向下看,线圈
中的感应电流方向是:

A.始终顺时针
B.先倾时针,再逆时针
C.始终逆时针
D.先逆时针,再顺时针
4,如图所示,一边长为的正方形线圈与匀强磁场垂直,且一半处在磁场中,磁感应强度为B.在
△t时间内将线圈绕虚线(磁场边界)翻转180°,在此过程中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48a32
Ba
B.
BX X
△t
2△t
C.零
D.
2Ba'
△t
5,一只电阻分别通过四种不同形式的电流,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下列各选项所示,AB选项
中电流按正弦规律变化,在相同时间内电阻产生热量最大的是:
HA
i/A
A
02
0.02
15
0.010.027
高二年级物理学科试卷
第1页(共4页)
6.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2s时的波形图,图乙为这列波上质点P的振动图像,则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y/cm
y/cm
A.该横波向右传播,波速为0.8m/s
B.t=2s时,质点Q的振动方向为y轴负方向
20/m
246
C.在2~4s时间内,质点P沿x轴向右平移2.0m
D.在2~4s时间内,质点Q通过的路程为10cm
7.如图所示,在0xy平面的第一象限内存在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
带电粒子从y轴上的M点射入磁场,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日=45°.粒子经过磁场偏转
后在N点(图中未画出)垂直穿过x轴.已知OM=a,粒子电荷量为q,质量为m,重力不计.则:
y
A.粒子带正电荷
B粒子速度大小为唱
C.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道半径为a
XX
D.N与0点相距(√2+1)a
8.如图所示,用F表示两分子间的作用力,即表示分子间的分子势能,在两个分子之间的距离由
10r变为r的过程中:
A.F不断增大
B.F先增大后减小
CF对分子一直做正功
D.Ep先增大后减小
9.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接在u=220√2·sin100πt(W)的交流电源上,副线圈接有R=55Q
的负载电阻,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2:1,电流表、电压表均为理想电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表的示数为1A
B.原线圈的输入功率为220W
R
C.电压表的示数为110V
D.副线圈输出交流电的周期为0.01s
10.水平面上有质量相等的a、b两个物体,水平推力F、F,分别作用在a、b上,一段时间后撤去推力,
物体继续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两物体的ⅴ一t图线如图所示,
图中AB∥CD.则整个过程中:
A.F:的冲量大于F的冲量
B.F,的冲量小于F,的冲量
C.摩擦力对a物体的冲量等于摩擦力对b物体的冲量
D.合外力对a物体的冲量等于合外力对b物体的冲量
二,实验题(11题10分,12题12分,共22分)
11.(10分)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
CQ是斜槽,QR为水平槽,二者平滑相接,调节实验装置,使小球放在QR上时恰能保持静止,
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上的记录纸上,
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然后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
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
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
记录纸
60
单位:cm米尺
高二年级物理学科试卷
第2页(共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