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0-19 07:54: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资本主义萌芽形成条件、表现和影响1、经济:鼓励发展工商业(重商)
2、政治:城市有自治权,工商业主掌权
3、位置:地中海航运中心
★表现:工商业城市繁荣影响:新兴资产阶级要求进行思想变革(现状和要求)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条件二、文艺复兴(14-16C,意大利 欧洲)①前提(根本):1、背景:④文化条件: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②物质:意大利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2、由来:这场运行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旗号⑤重要原因:天主教的统治与压迫③人才:汇聚众多人才为什么?①天主教会势力强大,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②没有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
③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中的一些崇尚自由,理性的思想也被新兴资产阶级所认可。 3、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
要求享受现实生活,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
崇尚科学和理性,追求知识和真理。4、实质: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5、核心:人文主义 通过故事,作者揭露教会的黑暗和腐败,讽刺教士的奸诈和伪善,赞赏手工业者、商人的智慧和才干,歌颂真挚的爱情和高尚的情操。《十日谈》为欧洲近代短篇小说开了先河 。《蒙娜丽莎》永恒的微笑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纱罩圣母》
拉斐尔4、成就:“文学三杰”薄伽丘 《十日谈》但丁 《神曲》彼特拉克 《歌集》“人文主义之父”“美术三杰”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大卫》拉斐尔 《圣母与圣子》5、扩展:A 思想: 冲破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
B 自然科学: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C 文学艺术:众多的精湛艺术品和文学杰作
D局限性: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运动后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地域和领域6、评价 第一幅是中世纪基督教的美术作品,主要功能在于塑造礼拜像,利用偶像来引导他们的信仰,画面死气沉沉,充满非自然的神性而无人性。
第二幅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首倡现实主义和人文主义相结合的传统,着重空间透视和人物的坚实造型,画面绚丽、人物健美,充满人性的光芒。 合作探究 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并未放弃天主教,而是表现为一种世俗化、人性化的理想。人文主义者乐于接受教皇和教会的豢养,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二、宗教改革(16C德国始) ③天主教会的压榨 ②人文主义的推动1、背景:3、主要新教:路德新教加尔文派英国国教5、影响:打击了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西欧各国民族文化教育的发展;在政治和经济上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了新兴的民族国家。4、实质:宗教改革外衣下的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九十五条论纲四点主张①资本主义萌芽④兜售“赎罪券”(导火线)探究:结合材料思考宗教改革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人们对教会精神禁锢和腐败的批评更加激烈,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
16世纪时,天主教会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势力很大。教会不仅在精神上统治着德意志,还从德意志掠取了大量财富,德意志因此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1517年,罗马教皇以筹资修缮教堂为名,出售赎罪券。这种骗人的谎言激起了德意志……马丁·路德的极大反感,他在当地教堂门口贴出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列举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荒谬,从此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2、观点:因信称义;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不盲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基督教的发展演变: 基督教 (诞生于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帝国)东正教
(东派)公教(天主教)
(西派)东正教天主教新 教第一次分裂1054年第二次分裂
16世纪本课测评14~16世纪,欧洲哪些事件促进了人文主义发展,结合史实具体说明。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首先在一些文学艺术家等知识分子中出现了反对宗教束缚、关注人自身需求的要求,促使人们开始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越来越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宗教改革运动则直接质疑教会的权威,解放了千千万万普通大众的思想,使人文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探究:对比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有何异同? ①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
②性质与矛头对象
③寻求和吸取养料
④与统治者的关系相同不同①在人的问题上
②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
③群众基础
④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相同点:
(1)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
(2)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4)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 。不同点:
(1)在人的问题上,人文主义者与宗教改革者有根本不同的认识:前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后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
(2)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两个运动是迥然不同的,文艺复兴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不是一个为了自由的运动,各种形式的新教派,几乎都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
(3)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思想领域和社会的上层,而宗教改革更多的表现为一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也更为广泛。
(4)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文艺复兴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经典例题: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请回答:(1)材料中的“纱幕”指的是什么?

(2)“烟消云散”指的是什么?
(3)“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的原因是什么?神学世界观的束缚被冲破,人和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中世纪的神学世界观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发生文艺复兴运动课堂检测◆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作家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变自己的。”这反映了
A.人文主义藐视宗教作用的思想
B.提倡追求物质生活幸福的思想
C.肯定人的价值及其创造性的思想
D.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思想特征C课堂检测◆《十日谈》的一则故事说:“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年轻漂亮的姑娘,青年问父亲这些什么东西,虔诚信仰天主教的父亲答道:他们全是祸水,叫绿鹅。他嘱咐儿子低下头去,眼睛盯着地面,别去看她们。谁知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薄伽丘用这则故事想要说明的是
A.人的自然天性无法阻挡
B.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
C.将女人比作祸水很愚蠢
D.青年人从来不盲信盲从A课堂检测◆马丁·路德提出“信仰耶酥即可得救”这一原则的实质意义在于
A、否定了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作用
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A经典例题 材料:“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问题:(1 )材料中的“纱幕”指的是什么?
中世纪的神学世界观
(2)“烟消云散”指的是什么?
冲破神学束缚,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下解放出来
(3)“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的原因是什么?
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发生文艺复兴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