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0-19 07:57: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古代科技 古代文学古代书画与戏剧艺术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一、概述中国的古代科技成就及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二、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三、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地位及原因课程标准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一)闻名世界的四大发明
(二)成就突出的数学

(三)领先世界的天文成就
(四)高度发达的农学

(五)独树一帜的医学一.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一)、闻名世界的四大发明一.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1、发明使用过程 :(1)造纸术的发明古代的书写材料:甲骨文 青铜器 帛书 竹木简纸草泥板 这些书写材料有许多缺陷:沉重、昂贵、不易获得、难以保留……(1)造纸术的发明
必要性:以前的书写材料都有局限性
发明: 西汉 甘肃天水放马滩纸
改进:
东汉:105年蔡伦制成“蔡侯纸”
魏晋南北朝:造纸技术明显进步
唐宋:产地增多,竹纸皮纸成主要品种 特点? ①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术
唐朝868年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宋代是雕版印刷术的黄金时代,已经使
用了彩色套印技术。(2)印刷术的发明 宋太祖开宝四年(971)于成都开始版印全部《大藏经》,计1076部,5048卷,历时12年才雕印成功,雕版有13万块。 ②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沈括《梦溪笔谈》 活字印刷术经济、省时省力、方便灵活,发现错误可以改动。(3)火药的发明和使用古代在炼丹时偶然发现了火药唐末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广泛应用火药发明开始了冷兵器向热兵器发展时代火箭(4)指南针的发明汉代司南北宋的指南针 战国时期,我国就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此后又出现了指南车、指南鱼等。
北宋时,进而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使用人工磁体发明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为人类远航创造了条件。 《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鬼谷子·谋》称:“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 北宋《萍洲可谈》载: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751年,唐朝与大食战争,一批唐朝造纸工匠被俘,造纸术传入阿拉伯,后又传入欧洲和北非。造纸术的外传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和北非 中国 由朝鲜
传入日本2.四大发明的传播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很快就传到了日本、朝鲜。向西传至西亚、北非一带,随后又传入了欧洲。1450年,德意志人古腾堡改良了中国的活字印刷术 ,形成了金属活字印刷术。印刷术的外传马丁·路德曾称印刷术为“上帝至高无上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 “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
——恩格斯火药的外传12、13世纪传入阿拉伯,后经阿拉伯传入欧洲。2.四大发明的传播造纸术:首先传入朝鲜和越南随后传到了日本,8C传入阿拉伯,12C传入欧洲、北非;
印刷术:约在13、14世纪传入欧洲;火 药:在12,13世纪,火药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希腊和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指南针:约12C末到13C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传入欧洲。 ①造纸术: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促进了欧洲文化和世界文明的发展;
②火药: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促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③指南针:促进远洋航行,迎来地理大发现
④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推动社会进步(1)对中国的影响(2)对世界文明(欧洲)的影响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
(推动了欧洲社会转型)3、四大发明的影响:“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鲁迅《电的利弊》①这些伟大发明为什么在中西方发挥的作用不同?A、经济? B、政治? C、文化?②三大发明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在特定的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发展能产生重大影响。未能起到推动社会转型的重大作用。1.(2008年上海卷)?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司南、纸、火药、活字印刷
B.纸、火药、活字印刷、司南
C.火药、活字印刷、司南、纸
D.活字印刷、司南、纸、火药随堂演练2.(2010年全国卷1)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北宋与契丹关系紧张
D.文化传播方式影响政府管理随堂演练(二)成就突出的数学:1、 著作:《九章算术》(1) 成书时间:(2)内容:(3)地位及意义:2、 计算工具(1)算筹(2)穿珠算盘特点:发展、外传历程:□春秋战国的算筹(三)领先世界的天文历法:1、天文历法学产生发展的原因:(1)最悠久最系统的天象观测记录:◆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
的记录。
◆战国人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800多颗恒星的位置。
◆ 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地位)1)采集、狩猎和农牧业活动的需要;2)统治者重视(如设专门的天象观测机构)。2、成就 : 上古时称璿玑玉衡,简称玑衡。浑仪是中国古代用于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观测仪器。它是由一重重的同心圆环构成,整体看起来就像一个圆球。有资料表明,在公元前4世纪中叶,中国就已经使用浑仪观测天象了,比古希腊约早60年。浑仪是望远镜发明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浑仪(2)创制天文观测仪器:浑仪、简仪等夏朝:《夏小正》
商朝:“殷历”(采用干支纪日法、有大小月之分)
春秋:最早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
战国:历法有了“月令”,确定二十四节气
西汉:《太初历》——汉武帝时期制定的中国
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书。
元朝:郭守敬《授时历》(地位?作用?)(3)历法成就: 郭守敬在全国各地设立二十七个观测站,进行了大规模的“四海测量”,编制了我国古代最先进的《授时历》,它被沿用达400年之久。《授时历》的精确度很高,以365.2425 日作为一个回归年的长度,这个值与现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所采用的回归年值完全一致。但早300年。《授时历》取敬授民时之意。 对指导农业
生产大有帮助(四)高度发达的农学:四大农书王祯《农书》详细包含了农业各方面的知识徐光启《农政全书》达到了传统农业科学的顶峰氾胜之贾思勰元朝明朝北魏西汉《氾胜之书》《齐民要术》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 我国现存的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一部农书(内容?)(五)独树一帜的医药学《黄帝内经》中医学奠基之作《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临床医学
基础,被医家誉为
“万世宝典”《本草纲目》“东方药物巨典”李时珍张仲景东汉末明代战国问世西汉编定针灸疗法疗法在世界很多地方传播(内容?)2、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3、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具有较强的经验性。4、古代科技带有封闭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二.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1、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全面领先于世界。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世界地位变化统计三.古代中国科技发展地位及原因1、16世纪前中国传统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 ① 政治:社会制度先进,国家统一稳定。 ③ 文化交流:国内各民族、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互相学习,共同创造了古代文化 ② 经济:中国农业、手工业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推动了科技发展。④ 教育事业发达,培养大批人才。⑤ 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富于智慧和创造精神。2、明清时中国近代科技开始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②政治: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中国近代科技的产生。 A 中国封建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科技成果的产生、推广和应用。 B 明清统治者加强文化专制,禁锢了思想,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① 经济:封建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要求和推动力。 C “闭关”政策.阻碍了东西方文化的正常交流。 ③ 文化结构自身的缺陷制约着中国科技的发展。根本: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2、明清时中国近代科技开始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②政治:① 经济:③ 思想文化:B、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A、封建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科技的发展缺乏内在推动力。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A、统治者加强文化专制,禁锢了思想,不利于近代科技的发展。 B、文化结构自身的缺陷制约着中国科技的发展。④ 外交:闭关政策阻碍了东西方科技文化的正常交流。 根本: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