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0张PPT。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3课习水县第一中学 黄开军 好了歌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愁死了:
朝中有吏管事好,只怕丞相专权了;
地方有人管理好,只怕尾大掉不了;
大权在握享乐好,若无智慧命也了。说一说皇帝愁什么?该诗歌反映了哪些矛盾?宰相专权地方割据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两汉
(二)隋唐
(三)北宋
(四)元朝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两汉
(二)魏晋南北朝至隋唐
(三)北宋
(四)元朝
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创立皇帝制设三公九卿中央官制全面推行郡县制中央地方:回顾一下秦代的政治制度?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郡县制加强问题:
刘邦建汉后确立的政治制度与秦朝有何异同?汉高祖刘邦大封同姓王。他封给同姓诸侯王的土地面积甚至超过了中央直辖的土地面积。结果他死后不过18年,诸侯王就发动了叛乱。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制度的变化)(一)两汉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1、西汉初郡县、封国并存(郡国并行制)产生王国问题最终导致“七国之乱”2、汉景帝时地方制度平定“七国之乱”3、汉武帝时(1)颁布“推恩令”,(2)建立 制度,将全国划为13州,每州设刺史监察郡国,加强中央刺史监察权内容:诸侯嫡长子继承诸侯王位,其他子弟分割王国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郡县制加强削弱 推恩令、刺史制度郡国并行加强地方设置:政治:经济:军事:发展成为割据势力,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很大的自主权控制财权武力强悍结果: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制度的变化)(二)唐朝中期的制度失误节度使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郡县制郡国并行加强节度使,发展为藩镇割据削弱 推恩令加强削弱貌不惊人的安禄山思考:“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的共同问题是什么?地方权力的膨胀会导致国家分裂!宋太祖赵匡胤
原是后周将领,960年他和部将
策划发动陈桥兵变,废后周建立宋太祖问: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宰相赵普回答: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宰相赵普①措施兵:______
权:______
钱:______“杯酒释兵权”抽调精兵充实中央禁军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中央掌控地方财权②影响收精兵削实权控财权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制度的变化)(三)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改变了长期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和积贫、积弱的后患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郡县制郡国并行加强节度使,发展为藩镇割据削弱 收兵权建禁军;派文官设通判;掌控赋税加强;但三冗;积贫积弱推恩令加强削弱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制度的变化)(四)元朝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书省直接管理河北、山西、山东等地2、地方实行行省制行中书省简称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拥有经济军事大权受到中央的节制3、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4、意义:元朝行省制度(1)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2)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宣政院管理西藏宣政院直辖地河北、山东、山西中书省直辖地元 代 的 行 省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郡县制郡国并行加强节度使,发展为藩镇割据削弱 收兵权建禁军;派文官设通判;掌控赋税加强;但三冗;积贫积弱行省制,宣慰司,加强,省制开端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地方分权不断削弱推恩令加强削弱趋势: 中国历朝历代对地方政治制度进行调整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而改革的总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分权不断削弱请注意!!汉初丞相位高权重。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一)汉代的中外朝制度汉武帝是如何解决的? 相权一分为二,皇权大大加强。 背景实质:中朝:皇帝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决策。外朝以丞相为首三公九卿组成。执行皇命影响汉武帝重用亲信形成中、外朝制度一分为二秦三公九卿制丞相权力很大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二)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形成三省体制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2、特点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3、影响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魏晋南北朝(决策)(审议)(执行 )汉武帝重用亲信形成中、外朝制度三省六部制一分为二一分为三秦三公九卿制丞相权力很大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中书门下皇 帝(最高行政机构,
行使宰相权)(相权一分为三)(总揽大权)3、北宋:汉武帝重用亲信形成中、外朝制度三省六部制一分为二一分为三一分为三秦三公九卿制丞相权力很大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①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②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权4、元:中书省制中书省皇帝相权增大,威胁皇权汉武帝重用亲信形成中、外朝制度三省六部制①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②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权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一分为二一分为三一分为三相权反弹秦三公九卿制丞相权力很大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
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趋势:请注意!! 中国历朝历代对中央政治制度进行调整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而改革的总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学思之窗 宰相李沆与宋真宗的这段故事,能说明些什么问题?①相权得到强化,皇权受到种种限制。
②三司使掌握全国的财权。
③贤明的宰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有助于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秀才看榜图清代公布殿试结果的金榜上图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那种政治制度?品行门第才学九品中正制世官制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血缘察举制科举制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孝谓曰善事父母者,廉谓清洁有廉隅者。”《汉书·武帝纪》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一种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上上,上中,上下
中上,中中,中下
下上,下中,下下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过程: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评价①政治上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②经济上加强了社会流动性,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③文化上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促进了文化的繁荣他们都是进士颜真卿 欧阳修 王安石 司马光 寇准 汤显祖 徐光启 纪晓岚 蔡元培 小 结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
(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
(2)中央对地方的集权不断加强,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举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2007广东文科基础)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A(2006天津文综)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与此相关的措施是( )
A.秦朝设立御史大夫和太尉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北宋设立枢密使和通判
D.元朝设立中书省
(2007全国文综二)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的职能是
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
B.中书省决策尚书省和门下省执行
C.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
D.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
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