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0.1《劝学》课件(共7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0.1《劝学》课件(共7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4 21:4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1张PPT)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才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进步。获取知识靠的是学习,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活到老,就要学到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激励学习的美文。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山垒之于石而高于石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 学
劝勉
学习
“劝学”是荀子对人们的谆谆教导。当你懈怠时,他告诉你要“锲而不舍”;当你满足时,他提醒你“学不可已”;当你无助时,他告诉你“登高而招” 当你急躁时,他叮嘱你“用心专一”。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几千年来,他是学子们的路标和指针,激励一代代学子不断努力进取,从成功走向辉煌。
子曰:“ ,不亦说乎?”“ ,侮人不倦。”
庄子曰:“人生也有涯, 。”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 。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诗》)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书山有路 ,学海无涯 。韩愈《劝学篇》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劝学诗》)
学如逆水行舟 ,心似平原走马 .《增广贤文》
学而不厌
黑发不知勤学早
不进则退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学而时习之
而知也无涯
勤为径
苦作舟
易放难收
担心书读的不多,担心思考道理不明白。担心自以为足够了不再学,担心学了以后又不继续。
素材积累
历史上勤学苦读的事例
映雪
刺股
凿壁
囊萤
临池
补拙
才尽

悬梁
孙敬
苏秦
车胤
孙康
左思
匡衡
羲之
江郎
学习重点:
1、积累文言知识和特殊句式,归纳多义词“疾、假、致、绝”的义项。
2、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3、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4、熟读并背诵这篇课文。
本节学习内容
1.了解作者生平、思想及其作品(参看导学案自主预习)
2.掌握重点字的正确读音.(自己动手查字典)
3.结合注释翻译课文,并圈划出重点字词。(实词、虚词、通假、活用、一词多义)
4.完成《优化设计》的“自主梳理”模块
本课 文学常识 积累
一 作者作品
二 儒家代表人物汇总
三 古代劝学名言
四 跬步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 ,时人尊称______。汉代因避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战国末期 国人, 家, 家、文学家。先秦 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者。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拜见过秦昭王,当过楚国兰陵令。死后葬于兰陵。韩非和_______都是他的学生。
教育
荀卿
李斯
走近作者


思想




人之性恶,
其善者伪也。
人性之善也,
犹水之就下也。
●结识作者
a、 :(人生而好利、嫉妒、喜声色)认为后天环境可改善人恶的本性,主张“明礼义而化之”,注重后天教育的作用。
b、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
荀子的思想
性恶论
人定胜天
适时施政
c、 (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选贤能,明赏罚,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他的许多思想为法家所汲取。
《荀子》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绵密,善用 。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说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后人多认为荀子的文章代表了 时期散文最高的艺术成就。
《劝学》选自《荀子》
大部分是 所著,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 卷, 篇,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治学、处世学术等。
出处
荀子
20
32
比喻
先秦
从《劝学》看《荀子》的特色1.用博喻(集中许多并列的比喻,从同一角度反复论述问题)2.采用对比,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比,增强文字说服力。3.句式整齐,在排偶中适当的夹进散句,文气流畅而不呆滞。临河三中陈静●课外拓展
荀子名言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劝学》)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劝学》)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修身》)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修身》)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哀公》)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同“溪”
孔子——提出仁的概念(以天下为己任。知其不可而为之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
孟子 ——发展了仁的学说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仁政的学说和民本的思想 )
荀子 ——人定胜天。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董仲舒(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韩愈 (唐朝)——文起八代之衰,抗颜而为人师,恢复古道,主张学习六艺经传
朱熹(南宋) ——儒家经典著作统统作了一次注解,也就是集传
儒家代表人物
注音朗读:
木直中绳
虽有槁暴
輮以为轮
参省
知明行无过
跂而望
君子生非异
须臾

假舆马者

舟楫
j
cān xǐng
q ǐ
xìng
zhòng
róu
yòu gǎo pù
zhì
不积跬步
kuǐ
骐骥
驽马十驾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六跪二螯
qí jì

lòu
qiè
áo
金就砺则利

蛇鳝
shàn
靛青蓼蓝
diàn liǎo
其曲中规
qū zhòng
朗读课文
理清文章思路
提高自己
改变自己
积累
坚持
专心
(1)学不可以已
弥补不足
中心
论点
(2)学习的意义(比喻)
(3)学习的作用——

(4)学习的态度、方法(对比)
第一段译评: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停止
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今:人格高尚的人
“学不可以已”的观点里包含两个内容。
①学习意义很大,所以不可以已;
②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就是不可以已。
作用:
①全文的文眼。
②统领全篇,开门见山,引起下文论述。
第二段译评: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 以 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 直,金就砺则 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状后
从,介词
却,表转折
比,介词
凝成

符合
通“煣”,使……弯曲
(之)
(之)
形→名,曲度,弯度
即使
晒干
通“又”

这样
形→动,变直 变锋利
名→状,每天
古:金属刀剑。 今:黄金
靠近
磨刀石
古:广泛的学习。 今:学识渊博
并且,表递进
状后
检查反省
并且,表并列
挺直
学习的意义
[介词]“于”,对、向。
通“智”,智慧
参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 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忠实?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认真复习?”
学习的
意义
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青出于蓝
冰寒于水
直木輮为轮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找出本段论述的事物及特点
加工
冷冻
发展提高
客观事物
引申


变化过程

发展提高
学习
引申


改变原来状况
客观事物
人工改造

知明而行无过
博学
比喻
提高人的智能、改造人的品性,
使人智慧明达,不犯过错。
三~四段评译: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连词,表修饰
比不上
在时间词后面,不译
片刻
提起脚后跟
表转折
看的广阔
表修饰
形→名,高处
表承接
表修饰

明显、显著
人在远处也能看见
取独
借助,利用
到达
横渡
形→使动,使…快
名→动,游泳
擅长
通“性”,本性
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论语》关于学习和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 。”
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 , 。” “意思相近
代词,……的人
绝江河
致千里
闻者彰
见者远
登高招 见者远
顺风呼 闻者彰
假舆马 致千里
假舟楫 绝江河
跂而望
登高博见
学习的作用
怎样获得这样的效果?
善假于物
假学习
君子生非异
弥补不足
生活中的事例:乌鸦喝水 狐假虎威
草船借箭 诸葛亮借东风
说到外物,荀子很强调借助良师益友的来帮助自我提高。比如他曾经说过: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批评我而且批评恰当的人,是我的老师;赞扬我而且赞扬恰当的人,是我的朋友;阿谀奉承我的人,是害我的敌人。
学习的结果
提高改变
自身
弥补不足
学不可以已
学习能够改变、提高自己,能够弥补不足,那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第四段。

见识广博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兼词,于此
句末语气词
因而
半步
固定句式,没有用来……的
品德
获得
人的智慧
圣人之心,通明的思想
形→名,善行
具备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不积跬步,不积小流
积累
比喻 对比
学习的方法
生活中的实例:日行一善 迎风坡降水 摘抄 纠错 读书笔记 古诗文诵读。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由量变到质变。

学有所成
骐骥一跃,不能 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千里马
劣马

放弃
表假设
被雕刻
(跃)
表假设

骐骥一跃,驽马十驾 朽木不折,金石可镂
坚持
比喻 对比
学习的态度
客观条件的优劣不是成功的唯一条件,只要坚持就能成功。龟兔赛跑 滴水穿石 铁杵成针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之:定后标
地下水
表并列
定后
名→状,向上,向下
数→动,专一
古:因为心思。 今:读书用功
古:脚。 今:跪下
古:藏身。 今: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或某物上。

古: 爪子和牙齿。 今:坏人的帮凶

…的原因
浮躁,不专心
蚓——用心一也
蟹——用心躁也
专一
比喻 对比

学有所获
学习的态度
阅读一: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正面设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反面设喻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对比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对比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对比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学不可以已
坚持
专一
积累
对比
学习第4段,讨论分析第4段的推理过程
课 后 巩 固背诵全文收集古人的“劝学”诗,进行交流。仿写练习:运用对举设喻的手法,写一段文字,阐述“学习要谦虚或勤奋”。临河三中陈静知识点归纳
輮以为轮
虽有槁暴
则知明而
行无过矣
君子生非异也
“輮”通“煣”,使……弯曲。
“有”通“又”,再一次。
“知”通“智”(zhì),智慧。
“生”通“性”,资质,禀赋。
4个通假字
8个古今异义(古/今)
1、輮以为轮(把…做成/认为)
2、金就砺则利(金属/金子)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人格高尚的人 广泛地学习/知识的渊博)
4、蚓无爪牙之利 (鸟兽的爪和牙/坏人的帮凶)
5、蟹六跪而二螯(脚/跪下)
6、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用,因为;心,心思/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7、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藏身/把感情、希望等放在某人或某物上)
10个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2)名词作状语
(3)使动用法
(4)形容词作名词
(5)形容词作动词
(6)数词作动词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1)名词作动词
游水
每日
向上 向下
(2)名词作状语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3)形容词作动词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变直 变锋利
(4)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3、积善成德
曲度、弧度
高处
(5)使动用法
用心一也
善行
①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6)数词作动词
使……弯曲
使……走得快
专一
10个文言句式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③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④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判断句式
省略句式
輮(之)以(之)为轮
骐骥一跃,不能(跃)十步
①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②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固定句式
状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
被动句式
一、成语
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锲而不舍:
比喻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
比喻做事持之以恒。
中:
(1)瓮中之鳖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3)中道而废
(4)木直中绳
(5)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内、里
中间、当中
半、一半
符合、适合
命中
1、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扁鹊见蔡桓公》)
2.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
3.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4.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观猎》
5.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屈原列传》)
6.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中,而闻者彰(《劝学》)
7.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孙膑》)
8.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张衡传》)
9.(海瑞)素疾大户兼并
10.会长老,问人民所疾苦
病,指常病,轻病

缺点,毛病
敏锐、锐利
痛心,痛恨
强、猛烈
通"嫉",妒忌
痛恨
痛恨
苦痛
蔡人有足疾 ,不能疾走。家人寻医。镇上有医,术高,常解民之疾苦。后蔡人愈,家人谢医曰:“乡间有庸医,尝疾尔术,所幸未听之也。”医曰:“吾疾天下如此者也。”
蔡人有足疾(疾病) ,不能疾(快)走。家人寻医。镇上有医,术高,常解民之疾(痛苦)苦。后蔡人愈,家人谢医曰:“乡间有庸医,尝疾(嫉妒)尔术,所幸未听之也。”医曰:“吾疾(痛恨)天下如此者也。”
1狐假虎威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5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荆轲刺秦王》
6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7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
8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


利用,借助
利用,借助
复合词,假借:宽容原谅
假装,与"真"相对
jià,名词,假期
假如
【绝】
①则请早立太子,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赤壁之战》
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④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
⑤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后出师表》
⑥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⑦以为妙绝。(《口技》)
⑧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⑨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
⑩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断绝
绝交
横渡
停止,消失
超越
绝命
达到极点
极,最,非常
陡峭的
隔绝,阻绝
晋人有美玉,邻人觊觎,屡盗而不得,为绝邻人之念,晋人遂率妻子至桃源绝境,途遇江河,假舟楫而绝,后至无人处,而闻妙声,目力所绝,亦无所见,其子仰望,见一大鹏,绝云气,图南飞。妻子皆以为妙绝,遂居于此。
晋人有美玉,邻人觊觎,屡盗而不得,为绝(断绝)邻人之念,晋人遂率妻子至桃源绝(与世隔绝)境,途遇江河,假舟楫而绝(横渡),后至无人处,而闻妙声,目力所绝(尽),亦无所见,其子仰望,见一大鹏,绝(直上穿过)云气,图南飞。妻子皆以为妙绝(达到极点) ,遂居于此。
【致】常用义:①达到,②送达,③表达、传达④招引、引来,⑤归还、交还,⑥意态、情趣、⑦尽、极。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2.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4.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5.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6.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7. 罗敷前致词:使君自有归
8. 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得到,取得)
(表达,表示)
(达到)
(招纳,招引)
(致使,引来)
(意态,意境)
(表达,传达)
尽、极
齐王欲致天下之士,致千金于晏子。晏子致诚于天下豪杰。中有一人自小家贫,无从致书以观,为晏子之诚所感,假舟楫致千里外晏子处。两人坐谈,方觉其致一也,甚欢。
齐王欲致(招纳,引来)天下之士,致(送给)千金于晏子。晏子致(表达)诚于天下豪杰。中有一人自小家贫,无从致(得到)书以观,为晏子之诚所感,假舟楫致(到达、达到)千里外晏子处。两人坐谈,方觉其致(情趣,意志)一也,甚欢。
文言虚词“而”
“而”是高考必考的18个文言虚词中的重点,现将《劝学》一文中16个“而”的用法和意义归类如下:
1、 连词,表转折,可翻译成“却”“但是”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2、连词,表递进,可翻译成“而且”“并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连词,表因果,可翻译成“因而”
①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4、连词,表修饰,可翻译成“地”
①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②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5、连词,表假设,可翻译成“如果”“假如”
①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②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连词,表并列,可翻译成“和”“与”
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蟹六跪而二螯,
7、连词,表承接,可翻译成“然后”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8、连词,表目的,“来”,或不译。
①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9、代词,只用于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作“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定语后置句”略解
文言重要知识点补充
1.“中心词+定语+者”。“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
如: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村中少年好事者。(《黔之驴》)
楚人有涉江者。(《刻舟求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2.“中心词+而+定语+者”。
如: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论语·卫灵公》
3.“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
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归去来兮辞》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洁净),受物之汶汶(肮脏)者乎?
4. “中心词+数(量)词式结构”的格式。
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顿有时(就)吃掉一石的粮食。
项羽兵四十万,沛公兵十万: 《鸿门宴》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核舟记》
5、“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①马之千里者:《马说》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
学以致用: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为定语后置句。
1.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
2.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者。( )
3.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



分析“至”和“致”有何区别
“至”在《说文解字》中本义是“鸟飞从高下至地也”,引申为“及,达到”,1句强调指出自身累积“跬步”达到的结果,用“至”突出了第4段的中心。
“致”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送诣也,送而必至其处也。”含有“使…达到”的意思,2句强调“善假于物”的重要作用,用“致”恰当地表达了语意。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就积累、坚持、专心各举出一句名言警句或者对联来。
积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泰山不辞小土,方能成其大。
坚持:贵有恒,何必三更睡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专心:人生有三只兔子不可追。少年时,课堂外的嬉戏玩耍这只兔子不可追,它会带给你荒废的人生;青年时,校园外的功名利禄这只兔子不可追,它会带给你虚荣的人生;中年时,社会上的灯红酒绿这只兔子不可追,它会带给你堕落的人生。
《劝学》理解性默写复习
1.说明了终身学习思想的句子。
2.用木头改造为轮子的比喻,说明学习对于人的巨大作用。
3.将直木做成轮子后就不会恢复以前的状况了,告诫我们学习才能让我们变化成长。
4.写木头改造后不会恢复以前的原因,作者借以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4.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5.用木头金属两个比喻,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发生根本变化
6.说明通过广泛学习和反省能够提升自我的两句是:
7.把木头改造成轮子,以前笔直的木头会变的像圆规一样弯
5.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8.作者说明学习和思考的重要关系,强调思考要在学习的基础上才有意义
9.学习要有正确的方法,就像踮起脚后跟远不如登高望远
10.君子如能广泛地学习且每天省察自己,就能做到( );君子并不是靠天资聪明,而是( )。
8.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9.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0.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生非异也
11.说明君子其实也是普通人,只是善于学习,能够借助客观条件弥补不足的两句。
12.借助车马的人能够( ),借助舟船的人能够( ),说明要善于利用外物。
13.登高招手的结果是( ),顺着风呼叫的结果是( ),说明要善于学习。
1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2.而致千里;而绝江河。
13.而见者远;而闻者彰。
14.表明水深才会有龙的两句
15.通过小流汇聚成江海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
16.劣马也可以行千里,强调坚持的重要性的两句
17.用骏马的例子,说明学习不可以一蹴而就
18.借助描写高山兴雨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4.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15.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16.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7.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18.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19.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20.学习是为了打磨自己,就如雕刻一下子就放弃,是不会成功的
21.学习是为了打磨自己,就如雕刻一样,只有坚持才会有所成就
22.以蚯蚓作喻,写出有些人的天资条件并不高
19.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2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3.通过螃蟹的例子表明,人天赋很好也可能一事无成
24.蚯蚓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是( )螃蟹只能依靠其他藏身的原因是( )。
25.蚯蚓强健的身体,却能( )( )。
23.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4.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2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26.写通过不断努力学习,积累善行达到一定高度,就会具备智慧的两句
27.说明想要达到圣人的境界,就要通过努力学习获取智慧。
2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27.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劝学》翻译复习
已--停止 于--比
中--合乎 輮--用火烤 曲--弯度
槁--干枯 暴--晒
复--恢复 挺--直
就--接近 砺---磨刀石
参省--检查反省 己--自己
知明--智慧明达
行无过--行为没有过错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是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
木材笔直合乎墨线,用火烤使它弯曲成车轮,弯度合乎圆规一般了,即使又晒干枯了,也不会再恢复挺直了,用火烤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须臾--片刻
跂--点起脚跟 博见--见得广博
而见者远--很远的人能看到
彰--明显 假--借助车马的人
假舟楫者--借助船桨的人
绝---横渡
生--天性 禀赋 假---借助
我曾经一天到晚思考,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却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
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顺着风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
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 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焉--于此(在这里) 神明--智慧
跬步--一两步
骐骥--良马 驽马--劣马
舍--停止 放弃 锲--雕刻
镂--雕刻
黄泉---地下泉水
无可寄托者--没有寄生的地方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在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智慧明达,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它的成绩来源于走个不停。
雕刻几下就停止,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它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