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训练题(含答案)
选择题
1.根据下表信息判断,选项中对列强实力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项目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9世纪中期工业产值所占位次 1 2 4 3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1.9 4.6 8.1
1913年工业产值所占位次 3 4 2 1
A.美、德实力变化主要是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B.英、法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工业跨越式的发展
C.美、德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最早成为工业国家
D.英、法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开展工业革命较晚
2、一战前,一位德国大臣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这表明德国参加一战是为了( )
A.扼杀巴黎公社 B.争夺世界霸权
C.解放黑人奴隶 D.推动欧洲联合
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战争,点燃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是( )
A.三国同盟的形成 B.三国协约的形成
C.萨拉热窝事件 D.德国无限制潜艇战
4.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其中不属于协约国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德国
5.下表有关一战的统计数据说明,一战( )
持续时间 卷入人口 伤亡人数 经济损失
4年多 约15亿 3000多万 约2700亿美元
A.壮大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 B.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
C.阻碍了人类社会的正常发展 D.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6.“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该材料反映的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马关条约》的签订
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D.《辛丑条约》的签订
7.下框为1922年北洋政府与列强所签条约的部分内容。以下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三)施用各国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A.方便美国在中国的扩张 B.是凡尔赛体系的组成部分
C.主要协调德国与英国的矛盾 D.实质上尊重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
8.1932年,苏联提前完成了“一五”计划,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达70%,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差距大大缩小。这说明了( )
A.推行新经济政策取得了成效 B.实施高度集中体制没有副作用
C.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新突破 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受到重创
9.“它实质上是(列宁)以社会主义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一种‘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材料中的“实验”( )
A.壮大了公有制经济的力量 B.促进了苏俄社会经济恢复
C.开创了工业化建设新道路 D.加速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0.据斯大林在《粮食战线上》一文中统计,20世纪上半叶,苏联某年度国家收购粮食达4.34亿普特(一普特等于16.38千克)。同年,苏联计划在东部地区建立一批工厂,经讨论决定,部分工厂由外国公司负责建设,并允许私人企业参与。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
A.工业化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严重依赖外资
B.农业集体化步伐大大加快
C.余粮收集力度巨大,为工业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D.践行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11.陈独秀在1919年5月4日出版的《每周评论》上写道:“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他的话是针对( )
A.《九国公约》的签署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凡尔赛条约》的签订 D.北洋政府时期尊孔复古逆流
12.列宁曾说:“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我们……开始作战略上的退却,趁我们还没有被彻底打垮,让我们实行退却。一切都重新安排,不过安排得更稳妥。”材料中的“退却”指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1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召开巴黎和会。经过五个多月的激烈争吵和相互妥协,1919年6月28日,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 )
A.《凡尔赛条约》 B.《九国公约》
C.《开罗宣言》 D.《北大西洋公约》
14.《凡尔赛条约》的缔结者之一的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曾说:“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下列对《凡尔赛条约》的理解与劳合·乔治表达的观点不符合的是( )
A.调整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 B.条约带有明显的分赃性质
C.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D.条约体现了大国强权色彩
15.“1921年7月,美国国务卿休斯向英、法、日、意、中五国提议在华盛顿召开国际会议……会议的正式议程有两项,即限制海军军备问题、远东和太平洋问题。”下列选项与材料有关的是( )
A.凡尔赛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两极格局 D.多极化趋势
16.“他不赞同那些让印度工业化的想法,相反提倡手工劳动和乡村农舍手工业的复兴。进而,他劝说人们抵制由英国人操纵的印度机构,如学校、政府部门和法庭。”上述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
A.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B.印度民族大起义
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废除种族隔离制度
17. “和约的制定者是在恨、贪、惧的氛围中集合于巴黎的。他们怀恨敌人,贪婪殖民地和赔款,恐惧布尔什维主义。”“和约”签订的背景应是( )
A.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B. 德国法西斯上台
C. 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D. 苏联模式形成
18. “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业了,有了产品的供应,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 )
A. 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 B. 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
C. 实行粮食税制度 D. 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
19. 毛泽东指出,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下列条款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 开放广州、厦门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B. 日本获得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
C. 各国在华“机会均等”,中国对外“门户开放”
D. 签字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打败法西斯
20. 工业化的标志,就是一个国家的劳动力从农业到工业的转移。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库兹涅茨的研究表明,从1928年到1940年的12年里,苏联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来的数量,在其他国家需要30至50年。与苏联劳动力快速转移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A. 废除封建农奴制 B.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推行新经济政策 D. 先后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美国的主导下,1922年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会议上签署了针对中国问题的条约,其内容规定: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
(1)材料中的“条约”是指哪一条约?
(2)有人认为华盛顿会议中最大的受益国是美国,你同意吗?简要说明理由。
22.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伦斯基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倒台了,新政权立即就要提出正义的和平,把土地交给农民。各地的政权都已转到工人、士兵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的手里。
——据彼得格勒革命军事委员会关于推翻临时政府经过的通告(1917年11月7日)
(1)指出材料一中“新政权”的名称,该新政权建立后“提出正义的和平”“把土地交给农民”的措施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农民说:“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列宁在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
——摘编自中央电视台《大国崛起》节目组编著:《大国崛起·俄罗斯》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1921年苏俄调整政策的原因,并指出调整后的政策名称。
材料三 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细致地规划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苏联人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国家计划力争精确,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钮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公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
——据《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中“苏联人的一个创造”是指什么?20世纪20年代,这个“创造”使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萨拉热窝事件爆发后。俄国外交大臣激动地说:“这就是我们的战争!”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几乎同样激动地说出了相似的话。德国主张,“我们必须彻底征服法国,使他永远不再能够挡住我们的路。“英国外交官写道:”我们读到的尽是那些一味鼓吹打仗的文章,战争影响到所有的人。“英国、法国认为,”德国军国主义是橄榄枝上的肿瘤。”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900万军人牺牲在战场上,大约1000万平民在战争中饿死或病死。战争后期,一位女大学生写道,”只有邪恶和邪恶的化身才是这场战争的主宰。””荣耀、光荣、勇敢或神圣等字眼变得可憎。”为了应付战争开支,俄国沙皇政府大借外债,许多城市发生饥荒。1917年3月,俄国人民举行起义,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萨拉热窝事件爆发后,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对战争的态度是什么?产生这一态度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国家人民带来了哪些影响?
答案
1-5ABCDC 6-10CACBD 11-15BBAAB 16-20CABCD
21.(1)《九国公约》。
(2)同意。因为《九国公约》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 “门户开放”等目的(或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22、(1)名称:工农苏维埃政府(或“苏俄”)。措施: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没收地主、皇室和教会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2)原因:国家经济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当时政策)不满;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政策:新经济政策。
(3)“苏联人的一个创造”是指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答出“国家全面细致地规划自己的发展进程”亦可)。重大成就: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或“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
23、(1)支持态度;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一战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战引发了一些国家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