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二首(二)》知能检测及答案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撑(chēng)着 彷徨(huáng) 愁(chóu)怨 寂寥(liáo)
B.彳亍(chǐ) 惆(chóu)怅 凄(qī)婉 迷茫(máng)
C.颓圮(pǐ) 篱(lí)墙 冷漠(mò) 蝈(guō)蝈
D.枕(zhěn)头 雨巷(xiàng) 静默(mò) 悠(yōu)长
【解析】 B项,亍读chù。
【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王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丰富和提高了山水诗的表现技巧,对诗歌发展做出了贡献。
B.为确保大熊猫入港随俗,科研人员专门安排它们接受语言训练,提升普通话、广东话和英语能力,为在香港定居做好准备。
C.许多投资者不了解证券投资和基金产品的风险,没有区别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的差异,贸然进行证券和基金投资。
D.作为古海岸与湿地同处一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里海是京津唐地带极其难得的一片绿洲,被誉为天津滨海地区既大又美的花园。
【解析】 A项,搭配不当。把“努力创造的”中的“的”改为“了”。B项,成分残缺。在“提升”后面加“它们的”。C项,不合逻辑。“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有相容部分。
【答案】 D
3.下面四项中,诗歌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B.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C.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D.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解析】 B项,应在“一般的”后断开,而不是在“太息”之后。
【答案】 B
4.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人,主要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雨巷》是他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B.戴望舒早期的诗歌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主要表现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明朗、沉挚。
C.卞之琳于20世纪30年代出现于诗坛,受过“新月派”的影响,但他更醉心于法国象征派。他的诗看上去都很浓缩,可称之为一种“袖珍式”的诗,他善于把发生在不同时空和层面的经验组织成一个奇妙的艺术整体,并且善于从中国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断章》就是他的代表作。
D.在中国新诗史上,卞之琳与戴望舒往往被人相提并论,都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在诗歌中都善于调动象征、隐喻、暗示等手法。但两人诗风又各有特点,戴望舒“主智”,情感更深沉;卞之琳 “主情”,情感更热烈。
【解析】 D项,戴望舒“主情”,卞之琳 “主智”。
【答案】 D
5.下列六句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总而言之,生活里应该有美
②生活里面光有真理,有美德还不够,好像还缺少什么
③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应当有诗
④一个人要过诗意的富有灵感的生活也不一定要做诗人
⑤不过诗也只是一个象征
⑥生活里面还应该有艺术,不管是诗、绘画、音乐或者雕塑
A.③⑤④②⑥① B.①②③⑤⑥④
C.②③①④⑥⑤ D.⑤⑥③④①②
【解析】 从六个语句可以看出,语段主要讨论的是“生活中应该有诗”这个观点。从“不过”可以看出这句话应该放在第二句上,然后讨论过诗意的生活不一定当诗人,然后讨论生活中应该具有的内容,一定要有诗歌,还应该有其他艺术,最后做总结。
【答案】 A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雨巷》,完成6~7题。
6.结合全诗,说说丁香姑娘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象征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可以结合诗歌描写的丁香姑娘使用的词语,以及表现出来的诗人的情感,比如诗人渴望逢着丁香姑娘体现出来是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答案】 高洁纯美,哀怨又彷徨,冷漠凄清,孤独寂寞,迷茫消散等。
丁香姑娘象征着诗人的美好希望、美好理想,但这理想又是迷离的、飘忽的,甚至是幻灭的,所以又寄予着一份痛苦。
7.诗的首尾两节只有两个字不一样,请具体分析作者采用这种写法的原因及艺术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注重分析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在词语上的差别,然后分析这种写法在结构上的作用等。
【答案】 这两节诗仅两个字不一样。首节是“逢着”,表明“我”所希冀和追求的目标尚未出现。这目标就是“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结尾一节换用“飘过”,表明“我”并没有完全放弃自己的追求,但同时也透露出这希望越来越渺茫,表现了诗人此时的彷徨和幻灭的心境。从诗歌结构上看,首尾两节互相呼应,起结复见,加强了诗歌的音乐感,也加重了诗人迷茫心境的表现力。
(二)阅读《寂寞》,回答8~9题。
★8.(对应本课“重难突破”第1题)“枕头边养一只蝈蝈”在写作手法上有何特点?表现了乡下孩子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注意分析第一节诗歌中的“怕寂寞”包涵的意义以及第二节表现出来的人生的寂寞特点。
【答案】 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怕寂寞,小孩子养了蝈蝈,而“蝈蝈”的叫声更能反衬他的“寂寞”。
9.为何乡下的小孩“羡艳”“墓草作蝈蝈的家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先分析“墓草”体现出来的寂寞特征,再分析乡下孩子“羡艳”的原因,这样分析可以得出答案。
【答案】 墓地虽然寂寞,但还有蝈蝈的存在。乡下孩子“羡艳”墓草是蝈蝈的家园实际上是通过衬托的手法再次重申人生的寂寞和悲凉。
三、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0~11题。
我的记忆
戴望舒
我的记忆是忠实于我的,
忠实甚于我最好的友人。
它生存在燃着的烟卷上,
它生存在绘着百合花的笔杆上,
它生存在破旧的粉盒上,
它生存在颓垣的木莓上,
它生存在喝了一半的酒瓶上,
在撕碎的往日的诗稿上,在压干的花片上,
在凄暗的灯上,在平静的水上,
在一切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东西上,
它在到处生存着,像我在这世界一样。
它是胆小的,它怕着人们的喧嚣,
但在寂寥时,它便对我来作密切的拜访。
它的声音是低微的,
但它的话却很长,很长,
很长,很琐碎,而且永远不肯休;
它的话是古旧的,老讲着同样的故事,
它的音调是和谐的,老唱着同样的曲子,
有时它还模仿着爱娇的少女的声音,
它的声音是没有气力的,
而且还挟着眼泪,夹着太息。
它的拜访是没有一定的,
在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
时常当我已上床,朦胧地想睡了;
或是选一个大清早,
人们会说它没有礼貌,
但是我们是老朋友。
它是琐琐地永远不肯休止的,
除非我凄凄地哭了,
或者沉沉地睡了,
但是我永远不讨厌它,
因为它是忠实于我的。
10.诗歌的第二小节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状态?请结合诗句简要解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先理解诗歌描写的具体内容,然后分析为何诗人这样。比如“燃着的烟卷”“喝了一半的酒瓶”等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状态。
【答案】 诗人用“燃着、破旧、颓垣、喝了一半”等词语修饰“烟卷、粉盒、木莓、酒瓶”,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郁闷烦躁甚至自暴自弃的生存状态。
11.“它的话是古旧的,老讲着同样的故事”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先把这句话放到具体的章节中,理解相关章节表达的内容,然后分析这两句诗体现的诗人思想情感。比如可以思考为何诗人总是回忆这种单调的话语,这些对诗人有何帮助等。
【答案】 一是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二是诗人想从回忆中得到生命的力量来克服生活中的困难。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2~13题。
古镇的梦
卞之琳
小镇上有两种声音
一样的寂寥:
白天是算命锣,
夜里是梆子。
敲不破别人的梦,
做着梦似的
瞎子在街上走,
一步又一步。
他知道哪一块石头低,
哪一块石头高,
哪一家姑娘有多大年纪。
敲沉了别人的梦
做着梦似的
更夫在街上走,
一步又一步。
他知道哪一块石头低,
哪一块石头高,
哪一家门户关得最严密。
“三更了,你听哪,
毛儿的爸爸[注],
这小子吵得人睡不成觉,
老在梦里哭,
明天替他算算命吧?”
是深夜,
又是清冷的下午,
敲梆的过桥,
敲锣的又过桥,
不断的是桥下流水的声音。
【注】 “毛儿的爸爸”:是废名早期短篇小说的一个篇名。
12.这首诗的开篇说“小镇上有两种声音”,但最后一句却又点出一种声音:“不断的是桥下流水的声音。”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请结合全诗简要解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诗歌开篇写小镇上的两种声音,主要引出两个人,即算命先生和更夫,用这两个人的工作体现小镇的寂寞和落后,而诗歌最后流水的声音的作用有二:一是小镇生活的见证,另一是以动衬静体现小镇的“寂寥”。
【答案】 前面两种声音中,锣声表明算命先生来了,这种“生意”的红火显示了小镇的闭塞和落后;梆子是用来提醒时间的,它的寂寥映衬了小镇的凄清和冷寂。而最后一句用流水的声音含蓄地暗示小镇生活凝固不变、单调贫乏的状态,不停的流水声更让人感觉到古镇的 “寂寥”。
13.如果用诗中的一个词语概括这首诗营造的意境特点,你认为哪一个词最合适?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诗歌以动衬静,先是用锣声、梆子反衬小镇的寂寥,最后用流水表现小镇的寂寥,同时这种寂寞的声音也体现了小镇人们的生活状态。
【答案】 “寂寥”。诗人巧妙地利用瞎子的算命锣与更夫的梆子这两种声音的传导,来营造悲剧艺术的氛围:古镇上,无论是白天,还是夜里,都一样的寂寥,一样的清冷,一样的凄凉。这两种特有的声音,使人会产生一种空灵、寂寞之感。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人们都摆脱不了命运的捉弄,不知生活在梦中,还是梦在生活中。这些正是“寂寥”所在。
四、语言表达
14.串台词指文艺演出中两个节目之间作为连接的语句。某校举行现当代诗歌朗诵比赛,其中两个节目是戴望舒的《雨巷》和卞之琳的《寂寞》,请你为主持人拟写一则串台词。
上一个节目:《雨巷》
串台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一个节目:《寂寞》
【解析】 串台词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即概括上一个节目的主要内容,引出下一个节目。拟写相关串台词时,可以总结上一个节目的主要内容或听众的感受,然后概括下一个节目的主要内容。
【答案】 (示例)戴望舒在悠长的雨巷中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女孩,但留下的只是怅惘、迷茫,留下的只是更深的寂寞;卞之琳也抒发了他的寂寞,他是如何表达的呢?请欣赏诗朗诵《寂寞》。
15.阅读下面的文字,给蟾蜍拟写一句得体的话,委婉地表现蟾蜍对狐狸本质的清醒认识。
狐狸抓住一只蟾蜍(俗称癞蛤蟆),看它长得十分丑陋,就劝告说:“你怎么不把背上难看的疙瘩除掉啊?它们的存在太有损你的形象了。”
蟾蜍看了看狐狸,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可以从狐狸抓住蟾蜍的目的以及蟾蜍知道狐狸的做法的角度考虑。
【答案】 (示例)去掉疙瘩,我的形象不一定能提升,但你的食欲肯定会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