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二首(一)》知能检测及答案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榆(yú)阴 沉淀(dìng) 笙(shēng)箫 悠(yōu)长
B.开垦(kěn) 荡漾(yàng) 河畔(bàn) 柔(róu)波
C.残羹(gēng) 罗绮(qǐ) 浮藻(zǎo) 揉(róu)碎
D.沉默(mò) 彩虹(hóng) 满载(zāi) 斑(bān)斓
【解析】 A项,“淀”读diàn;B项,“畔”读pàn;D项,“载”读zài。
【答案】 C
2.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绝望 油腻 铁罐 珍珠
B.寂寞 鲜明 爽性 飘满
C.招摇 星辉 漫朔 衣袖
D.柔波 软泥 艳影 翡翠
【解析】 C项,朔—溯。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去年入冬以来,少数目无法纪的人,任意偷窃、哄抢电线电缆厂大量物资,损失在百万元以上,目前警方已经立案侦查。
B.如何避免比赛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法、不透明的暗箱操作现象,已经成为困扰本届组委会的首要问题。
C.建设部要求,各地要把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工作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D.地铁紧张施工时,隧道突然发生塌方,工段长俞秀华奋不顾身,用身体掩护工友的安全,自己却负了重伤。
【解析】 A项,成分残缺。“损失在百万元以上”缺主语。B项,语意重复。“不合法、不透明”与“暗箱操作”重复。D项,成分残缺。应改为“在地铁紧张施工时”。
【答案】 C
4.下列四项中,诗歌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C.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D.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解析】 B项,在/我的心头/荡漾。
【答案】 B
5.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B.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C.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D.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解析】 拟人,其他三项都是比喻的修辞。
【答案】 B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死水》,完成6~7题。
6.诗人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词语来描写“死水”的形象,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注重分析这些内容表现的事物特征,以此分析使用的写作手法和表达的情感等。
【答案】 诗人用这些华丽的词语来描写“死水”的形象,将丑恶写得很美,美与丑交织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丑写得越美,越引起反感,促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的真实感情。
7.细读诗歌的最后一节诗,说说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分析具体诗句表达的作者情感,比如“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表达的就是作者的愤怒之情。
【答案】 表达了对“死水”一般腐败、黑暗的中国现实的深恶痛绝之情。
(二)阅读《再别康桥》,完成8~9题。
8.诗歌第一节中连用三个“轻轻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从内容上看,这样写突出强调了诗人对康桥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给人一种宁静安谧的意境;从结构上看,这样写使诗歌节奏轻柔舒缓,和谐自然。
★9.(对应本课“重难突破”第1、2题)“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这句诗使用了什么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注重分析诗句中表现诗人情感的景物,然后分析诗人写这样的景物体现的情感等。
【答案】 诗歌使用的意象有“柔波”“水草”,诗人用“柔波”表现康河的宁静、祥和,用“水草”表现诗人对康桥的喜爱,诗人以此表达离别康桥的留恋、惆怅等情感。
三、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0~11题。
春 光
闻一多
静得像入定了的一般,那天竹,
那天竹上密叶遮不住的珊瑚;
那碧桃,在朝暾里运气的麻雀。
春光从一张张的绿叶上爬过。
蓦地一道阳光晃过我的眼前,
我眼睛里飞出了万支的金箭,
我耳边又谣传着翅膀的摩声,
仿佛有一群天使在空中逻巡……
忽地深巷里迸出了一声清籁:
“可怜可怜我这瞎子,老爷太太!”
10.本诗前后两节中的意象构成有什么特点?这样安排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可以分析两节诗歌描写的内容体现的特点,然后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或者抒发的情感等。
【答案】 前后两节中的意象构成对比关系。第一节描写了一幅五彩缤纷、生机盎然,让人心旷神怡的春光图;第二节描写了一幅黯淡、凄惨的图景:幽暗深远的小巷,衣衫褴褛的盲人在乞讨。第一节意象抒发的是“春喜”,而第二节意象抒发的是“春怨”,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冷酷黑暗现实的审视与反思。
11.“忽地深巷里迸出了一声清籁”一句中的“迸”字换用“传”字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可以先分析两个词的意思,然后分析使用的写作手法的不同以及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即可。
【答案】 用“迸”字,写出了盲人乞讨呼唤声的凄厉、响亮,它照应“忽地”一词,突出这种声音来得突然,把人从眼前的绚烂、迷醉的春光中拉出来,去窥探那春天里的严酷与肃杀、枯萎与破败的惨景,具有振聋发聩、催人深省的效果。用“传”字,则显得平淡,不能充分地表达诗人对现实的忧愤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2~13题。
雪花的快乐①
徐志摩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②,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注】 ①此诗写于1924年12月30日。发表于1925年1月17日《现代评论》第一卷第6期。②亦作凝凝的。
12.“雪花”是本诗的核心意象,它有哪些特点?请从诗中找出相应的语句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分析“雪花”代表的意义,然后分析意象体现的诗人情感等即可。
【答案】 “雪花”这一意象具有欢快、无拘无束、轻松自由,坚定而执著地追求着美的归宿的特点。如诗句“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等。
13.细读诗歌,概括诗中“她”这一意象的特点并指出它的象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思考诗歌描写“她”的相关语句,比如“有朱砂梅的清香”,从“梅”的角度可以判断出“她”应该是高洁的等。
【答案】 诗中“她”这一意象的特点是高洁清雅(“有朱砂梅的清香”)、温柔宽和(“柔波似的心胸”),“她”象征着诗人所追求的“爱、自由、美”的理想。
四、语言表达
14.以“徐志摩”为句子的开头,写一段80字左右的文字,表达对诗人喜爱的理由。要求:①理由中要点出该人的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②不出现常识性的错误;③语言衔接连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注重表达诗人对诗歌的贡献、诗人诗歌的特点以及喜爱诗人的原因等。
【答案】 (示例)徐志摩,新月派代表诗人,他的诗新颖、独特,素以飘逸著称中外文坛,他把潇洒空灵的个性融合于对诗歌“爱”“自由”“美”的追求。如《再别康桥》就表现了对母校的眷恋之情。
15.示例描述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小满”的相关内容,表现了“小满”时田野中独特的景色。请仿照示例,从“秋分”“冬至”“春分”三个节气中任选一个写一段表现这个节气特点的文字。
【示例】 小满:麦穗灌满雪白的乳汁,豌豆荚装满翠绿的珍珠,连芦笋青青的池塘里也溢满“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诗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秋分:高粱缀满紫红的宝石,玉米棒铺满黄色的金子,连白云飘飘的碧空也布满“晴空一鹤排云上”的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