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21 21:22: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点的词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漪(yī)沦   翡(fěi)翠 罗绮(qǐ) 酵(jiào)成
B.荡漾(yàng) 浮(fú)躁 漫溯(sùo) 斑斓(lán)
C.彷徨(huáng) 寂寥(liáo) 彳亍(chù) 惆怅(chàng)
D.撑(chēng)着 开垦(kěn) 遥(yáo)望 蔬(shū)菜
【解析】 B项,溯读sù。
【答案】 B
2.下列各项中的词语,写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绝望 霉菌 飘满 河畔
B.招摇 彩虹 操劳 笙箫
C.愁怨 凄清 芬芳 颓妃
D.偶尔 烟雾 灿烂 眷属
【解析】 C项,妃—圮。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王力宏自幼学习音乐,朝歌夜弦,反复揣摩,音乐基础尤为扎实,可以说是“十八般乐器”样样精通,因而在演艺圈占有一席之地。
B.高考要求考生复习时要有全局观念,不能偏科,那种目无全牛的复习方式,使不少考生在模拟考试中吃了大亏。
C.也许,乔布斯的传奇人生让我们难以望其项背,但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在本土企业家身上看到乔布斯的影子,见证属于我们自己的“苹果”。
D.中国羽毛球队在伦敦奥运会上取得了辉煌成绩,队员一归国就受到热烈欢迎,倾国倾城的人们赶到机场迎接。
【解析】 A项,朝歌夜弦:形容整天沉迷于歌舞,逸乐无度。B项,目无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经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C项,望其项背:项,颈的后部。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多用于否定句中。D项,倾国倾城:形容女子容貌很美。
【答案】 C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追求艺术上的严谨,使得闻一多的诗大多有富于浪漫气息的幻想,严谨奇特的构思,火山爆发式的激情,一咏三回环的语势。
B.戴望舒曾因参加进步活动而避居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C.《断章》问世之初,李健吾曾说这首诗是在“装饰”两个字上做文章,暗示人生不过是互相装饰,无奈的蕴含着悲哀。
D.海子天真、单纯,在一方斗室中过着孤凄的生活,精神上崇高的追求和现实中太多的负重为诗人在极度的愉悦和痛苦中煎熬。
【解析】 A项,成分残缺。介词淹没主语,去掉“使得”;缺少宾语,在“语势”后加上“的特点”。C项,语序错误。“无奈的”放到“悲哀”的前面。D项,词语误用。“为”改为“使、让”等词语。
【答案】 B
5.填入下面空格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学习诗歌是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
①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
②体会诗中的情思和意味
③要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
④结合对作品创作背景和创造意图的了解
⑤通过想象和联想
A.④③①⑤②       B.③④①⑤②
C.⑤③④②① D.①④⑤③②
【解析】 注意分析五句话的中心,分析空格前的“感情与认识相统一”,可以推断下文空格的填写应该是从“情感”入手,然后写对诗歌的“认识”,这样形成一个学习诗歌的过程:阅读、分析背景、联系自己、体会诗歌。
【答案】 B
二、阅读鉴赏(40分)
(一)课内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7题。
死 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6.诗歌第二节描写了哪些形象?作者描写这些形象的作用是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可以从诗歌使用的意象的角度分析,分析作用时要把握这些意象刻画的事物的形象特征等。
【答案】 形象有“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作用:①用美好的事物描写丑恶的事物,表达诗人的愤懑、厌恶之情。②与下文的“铜绿”“铁锈”“油腻”“白沫”等丑恶事物形成对比。③运用象征手法,表现当时世界的黑暗。
7.诗歌的最后一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解说。(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可以从物极必反的角度分析,即诗人希望现在的社会彻底毁掉,其目的是要做什么。
【答案】 对黑暗的社会的彻底绝望,表示渴望新的力量破坏掉这个落后的世界,创造一个新的世界。(或:表现了物极必反的道理,这样丑恶的世界,最终会消亡,表现诗人对这个黑暗世界的厌恶之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雨 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8.请结合《雨巷》的写作年代、作者所处的环境等,简要解说诗歌中“雨巷”“我”的意象在诗中的特点和象征意义。(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可以通过分析诗歌描写“雨巷”和“我”使用的词语,表现的内容等。
【答案】 “雨巷”:悠长而寂寞,没有声音、阳光、欢乐;象征着当时沉闷、迷蒙的社会现实。
“我”:冷漠、凄清、惆怅,象征着大革命失败后革命青年的失望、空虚。
9.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描写丁香姑娘的?塑造了丁香姑娘怎样的形象?(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分析诗歌的二、三节中对丁香一样的姑娘的描写,比如“默默彳亍着”“飘过”等的描写手法,以及“丁香”体现的意象意义等。
【答案】 描写了丁香姑娘的外貌(颜色、芬芳)、神态、动作等,刻画了一位美丽、高洁、缥渺、哀怨的姑娘形象。
(二)课外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0~11题。
半棵树
牛 汉
真的,我看见过半棵树
在一个荒凉的山丘上
像一个人
为了避开迎面的风暴
侧着身子挺立着
它是被二月的一次雷电
从树尖到树根
齐楂楂劈掉了半边
春天来到的时候
半棵树仍然直直的挺立着
长满了青青的树叶
半棵树
还是一整棵树那样高
还是一整棵树那样伟岸
人们说
雷电还要来劈它
因为它还是那么直那么高
雷电从远远的天边盯住了它
10.诗歌中的“半棵树”象征着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分析诗歌描写的“半棵树”体现的生命特征以及体现出来的诗人的品质和追求。
【答案】 “半棵树” 象征着那些桀骜不驯的生命,象征着坚持秉守正道与自觉维护尊严的知识分子的不屈的抗争精神与韧性的战斗传统。
11.第四节中“春天来到的时候/半棵树仍然直直地挺立着/长满了青青的枝叶”几句诗表现了“树”怎样的特征?请结合“仍然”“直直”“青青”“满”等词语简要解说。(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可以从诗句体现的树的特征入手分析,比如“满”,表现出来的是树叶的茂密,由此可以看出树的生命力。
【答案】 表现了半棵树坚韧的斗志与顽强的生命力。“仍然”这个副词强调它的执著,“直直”“青青”这两个叠音词细化了半棵树的战斗的姿态与饱满的自信,一个“满”字,透露出多么乐观、昂扬的精神。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12~13题。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 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12.诗的第一节中,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先找出表现祖国的词语,体现祖国特征的词语等,然后分析几个意象之间的联系,共同体现了怎样的情感等。
【答案】 诗歌使用的意象有“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体现了祖国饱经风雨而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诗中,“我”与祖国一起经受苦难,并在历史的机遇面前承担起为祖国取得“富饶”“荣光”“自由”的重任,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13.诗歌每节最后的“祖国啊”抒发的情感各是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分析每节描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以此推断“祖国啊”表现的情感。
【答案】 第一句抒发了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情;第二句蕴含着诗人的几多痛苦和几多希望;第三句是诗人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第四句是诗人对未来美好祖国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不住的深情呼唤。
三、语言表达(15分)
14.阅读下面的诗歌《珍珠》,根据诗歌要表达的思想,在横线上填写两句话,表现珍珠对如今生活的认可。(4分)
珍 珠
蚌壳里的夜,有多长
不再思量,不再思量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生命不会闪光。
【解析】 从“不再思量”的角度考虑,应该想到的是珍珠对目前生活的认可;从“我的生命不会闪光”,应该考虑到的是珍珠对过去生活的认识等。
【答案】 (示例)我已摆脱苦闷与忧伤/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
15.阅读下面这则材料,请你把营长的话修改成一条简洁明确的命令。(不超过40字)(6分)
据说在本世纪初,美国有一个营长对值班军官下达了这样一条命令:“明晚8点,哈雷彗星将在这个地区出现。这种情形每隔76年才能看到一次。命令所有士兵,身着野战服到操场集合,我将向他们解释这一罕见的天文现象。如果下雨的话,就到礼堂集合,我为他们放一部有关彗星的电影。” 这道命令由传令兵传达给连长,然后连长传达给班长,当班长对士兵下达命令时,命令竟然成了这样:“在明晚8点下雨的时候,著名的76岁的哈雷将军,将在营长的陪同下,身着野战服,乘坐他那辆‘彗星’牌汽车,经过操场前往礼堂观看电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可以思考材料后半部分产生误解的地方,然后把命令中容易产生误解的地方换种方法表达即可。
【答案】 (示例)明晚8点,全体士兵穿野战服到操场集合(观看哈雷彗星);如下雨,到礼堂集合(看电影)。
16.下面一篇报道在词语、语法等方面有一些毛病。请指出并修改。(5分)
①《人民日报》公开批评宫斗电视剧《甄嬛传》,说它情节上不仅漏洞百出、内容上将“煽、色、腥”发挥到极致,而且主题上唯斗争至上、以恶制恶。②这些被观众称为“重口味”的后宫题材电视剧,有意承担作为公共媒体的舆论教化责任,对历史的解构背后隐藏着对权力、恩宠、一夜走红和享乐主义的向往。③这类电视剧是在大众消费文化背景下出现的怪物,因其对所谓的当下职场状态的映照,让一些年轻观众受到热捧。④对历史的严重篡改和对宫廷争斗的无限放大对于青少年,尤其是观众会造成一种误导,会让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产生歧义。⑤而对于后宫剧本身来说,编造子虚乌有虚假的历史情节和人物关系,片面迎合市场的低俗趣味,终将会留下一堆无益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垃圾。
①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注意分析语句表达的意思,可以从病句的几种类型的角度分析。
【答案】 ①“不仅”移至“情节”前(关联词主语误用) ②“承担”改为“忽略”(语意理解有误) ③删掉“受到”(主客倒置) ④“青少年”和“观众”调位置(递进误用) ⑤“子虚乌有”和“虚假”重复,去掉一个。
四、写作训练(5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这个幸福算奢侈品的时代,谈论“幸福”同样稀少而显得珍贵。2012年3月25日,德国的威廉·施密德与中国的周国平这两位哲学家在北京大学展开了一场关于幸福的对话。
施密德认为,人们可以追求幸福,但是不可变成一种疯狂无度的追求。还认为,幸福有很多种,好运和日常生活中的快乐是幸福,而接受生活中矛盾、不幸福的那一面才能够获得开朗的镇定,获得持久的幸福感。
而周国平却认为,幸福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寻,自己心目中的幸福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能靠这个养活自己,再有就是与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并且让他们也感到快乐。
读完上面的材料后,你知道什么是幸福了吗?请根据自己对“幸福”的看法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主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
【写作提示】 紧紧围绕材料关键词“幸福”,在其前或在其后添加若干词语,组成一个短语作为标题,如“幸福家庭”“我奋斗,我幸福”等。这样就可以化虚为实,化宽为窄,又因为标题的指向性非常清楚,所以比较容易打开思路,扣题作文。
文章立意,应该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问题。围绕话题,抛开“是什么”,思维直奔“为什么这被视作一种幸福”“怎么样提高我们的幸福指数”等问题,层层深入,立意能以深见长。另外,抛开单方面、直线型的立意方式,以“幸福与和谐”“幸福与创新”“幸福与奉献”等角度发表议论,也能别具一格。
【佳作展示】
幸福之花,和谐的爱
李海东
有人说:“幸福是朵三瓣花。爱是花蕊,亲情、友情、爱情为花瓣。无论何时何地,你都手捧幸福的三瓣花,感受着爱;无论你遭受了什么,这朵三瓣花永远对你不离不弃,陪伴你闯过艰难险阻,让你时刻沐浴在爱的关怀中,闻着沁人心脾的芬芳。”这便是和谐。
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我们始终感受着亲人的关怀。我们每一个微小的变化都在亲人的心中定格。为什么我们能跟亲人无所顾忌地撒娇?为什么我们与亲人争吵之后依旧可以和好如初?那是因为我们与亲人之间有一种和谐的爱。这种和谐的爱是宽容,是鼓励,是体贴,是牵挂,也是善意的批评。这种和谐源于爱,更高于爱!从古到今,这种爱的和谐从未更改。昔日你我曾吟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诗中母亲对子女的爱全都倾注在了这细密的针脚里,亲人与我们就像针与线般的和谐,密不可分。这种和谐与金钱无关,与权力无关。这种和谐的爱流淌在血液中,生生不息。只要心中有亲人,就有幸福,就有爱,就有和谐!
一直以来,我就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情有独钟。因为我从中感受到了一种友情的和谐——它超越了时空的限制,需要你用心去感受,用朋友间默契的爱来维系。在你孤单时,朋友陪伴你;在你痛苦时,朋友安慰你;在你快乐时,朋友与你分享。这种和谐是伯牙与子期的高山流水觅知音,是管仲与鲍叔牙的相知甚密,是李白与汪伦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些都是朋友间最和谐的爱,是无可替代的!
有人相信一见钟情,J有人相信缘定三生。我却认为和谐是爱情的源泉。茫茫人海中,两个人相遇不易,相守更难,可只要有了和谐的爱,便可以达到“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因为和谐是相爱的人的心心相印、情志交融。深爱无言,真爱无声。和谐的爱情散发着醉人的芬芳,它是都城南庄的“人面桃花相映红”,是天涯分别时“那一低头的温柔,好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是《荷花淀》里水生嫂的“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和谐的爱情让人生一路甜蜜!
亲人、朋友、爱人都给予了我们最珍贵的爱。这种和谐的爱是一种责任,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守护,去传递;这种和谐的爱是一种幸福,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品味,去珍惜。
让我们手捧幸福这朵三瓣花,在爱与和谐中成长,在爱与和谐中享受人生!
【点评】 文章开篇照应题目,将“幸福”比喻为“一朵三瓣花”。设置并列排比段,将“和谐”这个大概念缩小为“爱与和谐”,又将“爱”分为“亲情、友情、爱情”,而“爱”与“和谐”交融便是幸福。思路清晰,有章可循,言之有物。在表达上文章以“花朵”和“芬芳”为中心意象,给“幸福”与“和谐”穿上了形象的外衣,赋无形于有形,从而使文章的说理更形象。这样不仅使抽象的概念与我们贴得更近,而且使文章的主题更鲜明,现实意义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