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单元-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单元-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05 14:2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10
影响世界的
工业革命
第五单元
1.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客观分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唯物史观)
2.知道两次工业革命前后世界的变化,认识两次工业革命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时空观念)
3.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史料实证)
4.了解工业革命的成就,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历史解释)
5.培养科学创新意识;理解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也给亚非拉地区带来负面影响。(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
重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影响。
难点: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重点难点
概念解释
19世纪中期
20世纪初
19世纪70年代
德国、美国、法国、英国、俄国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
英国
时空定位
机器时代
工厂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生产方式:
生产组织形式:
生产动力:
由手工工场到机器工厂
由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
由人力、畜力到蒸汽力、电力
革命性的变化
生产方式: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是从手工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从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过渡到资本主义工厂的重大飞跃。既是一场技术革命,也是一场社会革命。
他国的劣势
荷兰
先天不足
法国
战乱不断
德国
四分五裂
美国
尚未独立
西、葡
经济衰落
意大利
尚未统一
英国的劣势
为什么“工业革命”会首先从英国开始?
资本
市场
技术
资源
政治
制度
劳动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1. 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1688年“光荣革命”后在英国确立起来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在18世纪逐渐完善。……在比较稳定的政治局势里,从过去那浸透了谋利欲望而又不以经商为耻的英国社会上层,到充满清教进取精神的中下层商人和手工业者,都积极致力于经济的发展。
材料一
18世纪中叶,英国农业革命开始大张旗鼓推进。随着人口的增长,实行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变得更加有利可图。中小地主开始呼吁政府和议会支持领主圈地,议会以立法形式形成了一系列的圈地法案。圈地运动促进了土地产权及经营模式的变革,资本主义农场规模不断扩大。正如琼斯所指出的:“在18世纪的英国,如果没有农业变革,没有农业产出增长,工业化与经济发展便不可能实现。”
材料二
欧内斯特·曼德尔估计,从1500年到1800年,欧洲殖民掠夺的总值为10亿英镑金币。这批资本的流入即便不能说是英国新工业革命的全部资本,至少也促进了英国对新工业革命的投资,尤其在蒸汽机和纺织技术方面的投资。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三
到18世纪,手工工场内部已经有了比较精细的分工,生产过程被划分为一系列简单的操作,生产工具也实行了专门化,使手工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成为可能。通过分工和工具专门化培养出来的掌握某一专门技艺的人,成为工业革命中的重要技术力量。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材料五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①政治条件:英国“光荣革命”后,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
②经济条件: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③对外扩张:英国通过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④技术条件:英国的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
⑤人才条件:17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很多科学家关心社会对技术的需求,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生产技术进步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⑥市场条件: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生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需要,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
1624年,英国颁布《垄断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
1694年,世界上第一个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在英国成立。
1773年,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证券交易所在英国伦敦成立。
西欧大量的煤炭资源都储藏在英国,而且储藏在水路交通方便、商业中心附近和熟练工人密集的地方。煤炭储藏集中以及必要挖掘技术的具备,……为工业化打下了基础。
——【美】本特利《新全球史》
其他条件
阶段 部门 机器和技术发明 历史意义
第一阶段 (机器发明与工厂出现) 始于__________ 飞梭→ “ ”→水力纺纱机和骡机→水力织布机 棉纺织业基本实现_________ 生产(生产方式革命)
工厂出现 1771年,____________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 成为 的开端,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生产组织革命)
第二阶段 (动力与 交通运 输革命) 1782年,瓦特试制出旋转运动的“复动式 ”,解决了生产动力受____________限制的问题。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也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人类进入“ ”时代
19世纪初,_______(美国富尔敦发明)、________(英国史蒂芬孙发明)先后问世 改善了水陆交通状况,扩大了各地的经济联系
完成阶段 __________迅速成长 19世纪中叶,英国的_______________ 实现了机械化 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珍妮机
机械化
近代工厂
蒸汽机
自然条件
蒸汽
机械制造业
动力革命
交通运输革命
棉纺织业
阿克莱特
汽船
火车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58页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机器工业
工业革命的进程
1.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①棉纺织品质优价廉,市场需求量大。
②棉纺织业是新兴行业,没有旧传统和行会的束缚,容易进行技术革新。
----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1733
“飞梭”
1760s
珍妮纺纱机
1768
水力纺纱机
1779
骡机
1785
水力织布机
(细而易断)
(粗而结实)
(细而结实)
(地理限制)
(提速)
1771年,阿克莱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
----生产组织形式:
机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生产方式: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
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动力革新与交通发展
动力革新
1782年,瓦特改良的“复动式蒸汽机”问世。
1785年,瓦特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
1814年,英国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1807年,美国富尔敦发明蒸汽轮船
交通发展
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工场
蒸汽机带来了动力革命
动力催生
交通工具革命
机器制造业实现机械化
工业革命扩展欧洲北美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和扩展
19世纪中期机器制造业实现机械化是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造第一艘 汽船
1814年英过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动力 火车
年份 成就 国别
1765年
1769年
1779年
1785年
1785年
1807年
1814年
珍妮纺纱机
水力纺纱机
骡机
水力织布机
哈格里夫斯
阿克莱特
克隆普顿
卡特莱特
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英国
英国
英国
英国
英国
瓦特
汽船
蒸汽机车(火车)
史蒂芬孙
富尔顿
英国
美国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
发明、改良者
19世纪中 机器制造业诞生 英国
第一次工业革命
发明者身份
开展范围和规模
主要领域
主要标志
大都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科学技术与生产尚未真正结合
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并居主导地位,绝大多数发明成果都出自英国,然后再扩展到其他国家
局限于轻工业领域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领域 主要成就 历史意义
______成为新动力 发电机;美国爱迪生的发明 人类进入“____________”
_________创制应用 新交通工具________、________应运而生 内燃机带来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诞生,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具深远影响的成就
新通讯手段发明 贝尔发明_________, 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电报和电话加强了世界各地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_______ 兴起令人瞩目 人们用化学方法加工原料,采用合成方法制造新的材料;____________获得发展 化学工业的发展,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改造旧产业部门 通过新技术改造旧产业部门,如______、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 通过新技术改造的旧产业部门,焕发出新的活力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58、59页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电力
电气时代
汽车
飞机
电话
石油化工业
内燃机
新式快速交通工具
化学工业
炼钢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66年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
1870年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
1886年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汽车,人称“汽车之父”、
1903年莱特兄弟飞机试飞成功
1877年爱迪生发明电灯
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主要标志
与科技结合程度
中心与进程
主要领域
思考点
两次工业革命各有什么特点?
蒸汽机的发明——“蒸汽时代”
主要是工匠和技师,
科学技术与生产尚未真正结合
首先发生在英国,以英国为中心缓慢向周边地区扩展;
英国首先完成工业革命,法、美其次,德、意、日、俄尚未完成
主要是轻工业领域,新产业少
电力技术的应用——“电气时代”
专职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科学理论指导,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几乎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同时产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英、美、德、法等都有重要发明创造,其中美、德最为突出
以重工业领域为主,新产业众多
第二次工业革命并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简单延续
思考:在工业革命冲击下,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一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统治阶级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大,还要多。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生产力:使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给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思考:在工业革命冲击下,生产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2.生产关系:使生产组织与管理形式出现了重大变革,建立了工厂制度(第一次)和垄断组织(第二次)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手工工场
(工业革命前)
大企业(垄断组织)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自由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
手工工场时期
工厂制度
(第一次工业革命)
材料二 “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思考:在工业革命冲击下,社会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3.社会结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进一步巩固了统治地位;工人阶级迅速崛起;中间阶层力量开始发展)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资产阶级
工业无产阶级
(工人阶级)
巩固统治地位
反对资产阶级斗争不断高涨
获得更多政治权力
各国改革
迅速崛起
对立
思考:在工业革命冲击下,社会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工业社会中的妇女从事文书工作的场景
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召开
4.社会生活:工业城市兴起;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休闲娱乐和群众体育运动兴起;人们的文化素养提高,女性获得更多受教育机会;人口增加明显。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三 1867年,占家庭总数约3/4的劳动者家庭在国民收入中只占不到40%的份额,……1833年,埃尔德莱有一个织工,一家7口,4个人工作,……他们的伙食是:早上喝粥,中午土豆拌盐,晚上也是这样,最多加一点麦片粥。
——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是12月5日到9日发生在伦敦的严重大气污染事件,造成1.2万人死亡。
思考:在工业革命冲击下,出现了哪些社会问题?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四 “工人区”对面,住着高等的或中等的资产阶级……挤满了工人的“恶劣的街区”,是周期性光顾城市的一切流行病的发源地。工业革命时期的住房短缺问题、贫民窟问题、卫生设施极差等问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与工业发展极快、口膨胀有着密切的关系……
——龚敏《论西方工业革命时期的住宅问题》
5.社会问题: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突出;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
材料五 19世纪最后30年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的经济有了飞速发展,世界工业总产量增长了两倍以上。1870-1913年,世界贸易增长了3倍,铁路长度增长了4倍。世界船舶总吨位在1870-1910年间增长了1倍以上。在生产力大发展的基础上,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获得极大提高,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国际间的联系更密切。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思考:在工业革命冲击下,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材料六 欧美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亚非拉美等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抢占商品市场,掠夺原料产地,至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大国崛起》
6.世界格局:世界各地联系日益紧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肆扩张,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1)生产力:生产力大发展,各国经济空前繁荣。
(2)生产关系:工业革命后出现了近代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了垄断组织。
(3)阶级结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4)社会生活:工业城市兴起;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休闲娱乐和群众体育运动兴起;人们的文化素养提高,女性获得更多受教育机会;人口增加明显。
(5)社会问题:加剧了贫富分化、环境污染、疾病与犯罪。
(6)世界格局:世界联系日益紧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小结:工业革命的影响
拓展延伸: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政治 侵略
反抗
经济
阶级
思想
社会生活 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爱国官兵反抗、太平天国运动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师夷长技”、“中体西用”;学习西方器物
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瓜分中国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实业救国;学习西方制度
衣、食、住、行、风俗观念近代化、文明化
课堂小结
2.据统计,1750—1760 年英国人均原棉消耗量200克,比1698—1710年增加了两倍以上,这一变化
A.有利于棉纺织业进行技术革新 B.说明使用蒸汽动力推动了棉织品普及
C.导致英国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 D.表明棉织品产量扩大推动了产业革命
A
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17世纪最后几十年,英国的自耕农(即独立农民)还比租地先农民阶级的人数多……大约在1750年,自耕农被消灭了。”这一现象
A.源于殖民扩张 B.为工业革命提供条件
C.引发黑奴贸易 D.为民主改革奠定基础
B
课堂练习
3.这一时期,电力、电气、化学、石油等新兴工业部门出现,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推动这一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蒸汽机器的创制和使用 B.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
C.共和政体的出现和推广 D.日心说的广泛的应用
4. “日前,无可争辩的和容易解释的事实是,‘美好的旧时代’人数众多的小中间阶级已经被工业摧毁,从他们当中一方面分化出富有的资本家,另一方面又分化出贫穷的工人”。这反映了工业革命
A.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改变了社会阶级结构
C.致使贫富矛盾激化 D.推动了垄断组织产生
B
B
5. 18世纪中期,英国人用马车在脏分兮的路上或者用风力和水力在海上将货物缓慢地运到市场。到1850年,火车冒着蒸汽在英国2000英里的铁轨上轰鸣运行,将人和货物迅速、便宜、可靠地运到分布在各地的车站,给制造业、商业和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上述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是
A. 改变了生产方式 B. 提高了运输能力
C. 促进了城市发展 D. 加剧了环境污染
6.工业革命以前,美国家庭的经济重担一般由男性承担,女性鲜有在外谋职者。工业革命兴起后,女性就业人数开始缓慢增长,1800年就业女性还仅占女性总人口的5%,但到1850年时已增长至10%。这说明,工业化
A. 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B. 引起了大规模人口流动
C. 促进了男女平等实现 D. 改变了家庭的经济结构
D
B
高中历史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