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教学质量统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芜湖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教学质量统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4 23:54:30

文档简介

2022一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芜湖市教学质量统测
高一语文试题卷
本试题卷共8页,17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考场/座位号、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将条
形码横贴在答题卷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
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20分)
(一)现代文阅读I(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在叙事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达方式,明确说小说故事是假语
存新贾雨村)、真事隐(甄士隐),在真假、有无、虚实之间,《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
“不写之写”。
“不写之写”主要是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而不是从索隐或随意联想的角度来理解。遗憾的
是,“不写之写”大多数情况下被属于历史学范畴的考证派或非文学立场的索隐派笼罩。一部艺术
作品,所能写到的东西相对于无始无终、波澜壮阔的生活来讲总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不写之写”
在“写”和“不写”之间有一个辩证关系。对于作家来说,“写”什么是值得反复思量和推敲的,“写”
是主要的,是呈现给广大读者和观众的,是他们能够直接感知和认知的,是直接诉诸读者直觉经验
的。至于“不写”,则属于并不完全由作家掌控的部分,由“写”唤起人们对“不写”的感知、认知,这
对作家来说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技能,对阅读来说不是轻易能获得的效果。
那么作家和作品中的“不写之写”究竟该怎么理解?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是服务于其艺术
目的的。作家通过作品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是局部的,但可以关联整体,这才是“不写之写”。换言
之,不是所有的空白、笔触不到的都叫“不写之写”,也并不是在阅读过程中随意生发、随意联想到
的内容都是“不写之写”。“不写之写”应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从《红楼梦》的文本举例,如第三十五回宝玉与薛宝钗丫鬟莺儿的对话。
莺儿笑道:“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人都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宝玉见莺儿
娇愍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更提起宝钗来!便问他道:“好处在哪里?好姐姐,细细告
高一语文试题卷第1页(共8页)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芜湖市教学质量统测
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A“. 借以体现作品真假相依、有无相生、虚实相合的故事特点”有误。B“. 却大大提高了《红楼
梦》的历史价值”于文无据,原文为“‘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而不是从索
隐或随意联想的角度来理解。C“.‘写’得越少,文本的开放性就越强,读者联想空间就越大;
情节交代得越实,作品就越死板僵化”表述绝对化。原文为“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是服务
于其艺术目的的。作家通过作品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是局部的,但可以关联整体,这才是‘不
写之写’。)
2.B(傅家两个嬷嬷并不是作者所要描述的对象,作者只是借她们之口点出世人对宝玉的评价,
后面自然也就不会写她们了,不属于“不写之写”手法。)
3.①使文本具有开放性,设置悬念调动读者的阅读经验,引发联想与想象,激发阅读兴趣。
②构成文本理解的不确定性,使作品含蓄隽永,回味无穷,丰富其审美意蕴。
③避免行文的死板僵化,使小说主调突出,用笔灵活。
(每点1分,言之成理即可。)
4.C(“别里科夫选择慎重地向上汇报,是一种善意的通告”错。)
5.①渴望结婚:在众人的撮合下,他“昏了头”决定结婚。
②十分气愤:看到被讽刺的漫画后,他脸色发青,嘴唇发抖。
③心神不宁:看到华连卡姐弟骑自行车后,脸色由发青到发白。
④心慌意乱:听到柯瓦连科对他的斥责后,脸色变得苍白。
⑤恐惧绝望:滚下楼,遇到华连卡时,他感到狼狈窘迫,无地自容。
(每点1分,答对4点得满分,言之成理即可。)
6.①人物形象逼真自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如别里科夫形象荒诞中透着真实,是“套中人”的典
型代表。
②语言简练朴实,往往几句话便能交代事件、勾勒人物,有非常出色的开头,如文本一开篇寥寥
数语便勾勒出别里科夫的生活与心理状态。
③人物是意识的化身,缺少固定特性,被置于某种特定氛围中进行刻画,交融而成,如别里科夫
不是个体的存在,而是因循守旧、害怕变革的这一类人的象征。
(每点2分,答对2点得4分)
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第 1 页(共3页)
{#{QQABAYQAggiIAAIAAQACAwmgCkAQkgGCCCgGwAAcIEIAyQNABCA=}#}
7.D J M (对一处给1分。)
8.B(《六国论》“当与秦相较”的“当”翻译为“假使”,与“人君当神器之重”的“当”不相同。)
9.D(“批判以虫致富的无情”有误。)
10(. 1)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察他们,用盛怒来威吓他们,他们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不会
感念皇上的仁德,外表恭顺但心里并不顺从。
(“董”指督察;“振”同“震”,威吓;“苟免”,指苟且免于刑罚;状语后置句“以严刑董之”“以威
怒振之”,各1分,语句通畅1分。)
(2)唯独这个成名因为胥吏侵害而贫穷,又因为进贡蟋蟀而富有,穿上名贵的皮衣,坐上豪华
的马车,得意洋洋。
(“蠹”蛀虫,比喻胥吏“;裘马”名词做动词,各1分,语句通畅1分)
11《. 促织》:天子一时的嗜好会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要审慎从事。(1分)
《谏太宗十思疏》:要保持对自身的反思,时时殷忧(1分);要警惕民心向背,不能劳民伤财(1
分)。
【参考译文】

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
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
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微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
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安宁和吉庆。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
如同挖断树根却想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一样啊!
(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
理成效显著的,但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国君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
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当初取得天下时才能有余,现在守天下就显得才能
不足,什么原因呢?因为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成功之后,就放纵自
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胡越之人也将同心同德;傲视别人,至亲骨肉也会成为不相干的
路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只求苟且免于刑罚
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但在心里不服气。(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
是百姓的力量;(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用腐烂的绳
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第 2 页(共3页)
{#{QQABAYQAggiIAAIAAQACAwmgCkAQkgGCCCgGwAAcIEIAyQNABCA=}#}
索驾驭疾驰的马车,难道能忽视不管吗?

异史氏说:“皇帝偶尔使用一件东西,未必不是用过它就忘记了;然而下面执行的人却把它作
为一成不变的惯例。加上官吏贪婪暴虐,老百姓一年到头抵押妻子卖掉孩子,更加没完没了。所
以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老百姓的性命,不可忽视啊!唯独这个成名因为胥吏侵害而贫穷,又
因为进贡蟋蟀而富有,穿上名贵的皮衣,坐上豪华的车马,得意洋洋。当他充当里正受到责打时,
哪里想到他会有这种境遇呢!老天将要用这些酬报那些年纪大又老实忠厚的人,就连巡抚、县官
都受到蟋蟀的恩惠了。听说:一人得道成仙,连鸡狗都可以上天。确实是这样的啊!”
12. C(“直抒胸臆”错,此句深婉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的情怀。)
13.①《菩萨蛮·诸客往赴东邻之集》选取平常景物描写晚秋光景,景象清幽;摘取日常生活场景,
表现邻里之间和睦融洽的温情。(2分)
②《念奴娇·过洞庭》描摹洞庭月色“表里俱澄澈”的景象,意境恢宏;表现了词人“肝肺皆冰
雪”的胸怀和高洁的人格。(2分)
14.(1)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
(2)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3)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15.B
16【. 示例】“黛玉葬花”出自《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黛玉
在怡红院敲门未开,错疑宝玉,暗自神伤。次日来到曾与宝玉共同葬花的地方,感花伤己,悲
痛不已。吟诵出的《葬花吟》是她感叹身世遭遇的深沉哀音。
(准确写出所选章回、主要情节与意义即可,写第二十三回或第六十二回中与葬花相关内容
亦可。)
17(. 40分)参照2023年安徽省学业水平测试作文评分标准。
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第 3 页(共3页)
{#{QQABAYQAggiIAAIAAQACAwmgCkAQkgGCCCgGwAAcIEIAyQNABC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