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沧州市高一年级2022一2023学年(下)教学质量监测
语
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
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策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芳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历史与文学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是,历史与文学也并菲水火不相容。《史记》作为史学
经典,能够“跨界”到文学领域,有其内在的原因。
司马迁“爱奇”的审美观。《史记》被誉为“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著作,但司马迁的
审美观有“爱奇”倾向。扬雄《法言·君子篇》:“仲尼多爱,爱义也;子长多爱,爱奇也。”谯周
也曾说司马迁“爱奇之甚”。刘勰《文心雕龙·史传》还说《史记》有“爱奇反经之尤”。他们
初步认识到《史记》独特的文学审美倾向,但只认识到“奇”的表面现象。司马迁的爱奇,不只
是记载神话传说,更深层次的是司马迁选择了大量的奇特之人和奇特事件。鲁迅在《汉文学
史纲要》中指出,《史记》的创作目的是要“传畸人于千秋”。“畸人”,即“奇人”,即司马迁所
说的“倜傥非常之人”。这些非常之人,或者在历史上有非凡之举,或者在递境中奋发有为,或
者有理想有作为但落得悲剧结局,或者出身卑贱但在某一方面有出众之处等。相反,一些位
高权重的宰相,由于碌碌无为,司马迁并没有远择他们。正是这些奇特人物的出现,使《史记》
成为一部具有强大力量的作品。为了突出表现这些奇特人物,司马迁特别注重特异性的故事
情节、特异性的场面,如《越王勾践世家》的卧薪尝胆等,都是极有情致的奇人奇事。“爱奇”
的审美观使《史记》不同于一般的历史著作,所写的奇特之人都是“有故事的人”,有热乎乎的
生命,具有了文学的传奇色彩、故事特征和审美享受。
《史记》内在的文学品质。《史记》能进入文学领域,也是由于它本身具有文学的形象性
和感染力,刻画人物具有典型化、个性化的特征。《史记》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个性,放大了
人物一生中的关键,点,如项羽的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三个转折点。另外,《史记》描绘
典型环境,让人物在矛盾冲突中表现自己;用人物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去表现人物的行动;用细
节描写来充实人物的个性,等等。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史记》插上了文学的翅膀,避免了单纯
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沧州市高一年级2022一2023学年(下)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答案
(1~3题,6~7题,1112题,15题,每小题3分)
1.答案B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思路点拨A.“不是体现在记载神话传说,而是记述…”错误,原文是“不只是记载神话传说”。G.“后来历
代咏史创作的素材皆出子于此”错误,原文是“白然诚为咏史创作收材的渊数之一'D.因果关系错误。
2.答案D
命题透析本通考查理解文本信息和文木论述方法的能力
思路点拨原文是“诗人接受史记的创作成果…《史记也此被不断赋下新的内涵并使之成为一部真正
意义上的经典”。
3.答案B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草要信息的能力
思路点拨B项写的人粉是诸忘完,是三国人物,《史记》是“记述∫:至黄帝下至汉武帝共3000多年的
历史”。
4.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信息要点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
答案①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个性,以樊哙闯帐故丰情节集中展现樊哙的人物形象。②营造樊哙闯帐的紧
张气氛,在矛盾冲突巾表现樊哙的火妒3》运Π大物的动作:表现其形象、知“侧”“撞”“视”“饮”等一系列动
作,表现了樊哙的忠勇。(1运驯卡滞实人湖个性.以进帐“慎口视.头发上指,目眦尽裂”,极尽表
现了樊哙的愤怒与无畏。每点2分,容出两点可若然“艺术今张“其,木.言之成理亦可的情给分)》
5.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体知识及概达文本信息的能力。
答案①学术性:在论述史记》扪关观点的过程中.运川较多的文学「究术所及文记》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
色彩:②科学性:在阐述艰,从客戏实际}发,依斯大实论述观k:》逻性:在论述中,材料一从“内在
原因”写到“外在因索”,材料二第陵以时面顺序论述,思路带晰点2分,心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
如答“专业性“创新性”等,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6.答案B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思路点拨“也对社会失去了希望,现实让他自暴自年”错误,现实的黑暗让他只是暂时隐归于此处,根据后来
投笔从我可以看出,他在寻找和等待时机。
7.答案CG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
思路点拔不是“倒叙”,而是“插叙”。
8.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答案①饱读诗书,学识渊博。章先生读过私塾和洋学,在报馆任职时曾撰文抨击时政。②善识时务,能屈能
伸。写过讽刺袁世凯的文章后,隐归故里,过着贫穷拮据的生活。③一腔豪气,关心国事。章先生后投笔从戎,
加人言鸿昌将军的抗日队伍。(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的情给分)》
9.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情节的能力。
答案①太平好茶茶品好,茶香怡人,深受大众喜爱。②章先生的推荐。章先生极其爱茶,有一日把太平茶推
荐给吉将军,吉将军对“太平”是好茶也深以为然。③吉将军以太平好茶激励抗日有功将士,更寄寓了保家卫
国的决心,创造太平生活的美好愿望。(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0.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答案BDF(每处:分,多涂不得分)
11.答案B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掌握重,点词语的能力
思路点拨“良庖岁更,制边”的“更”为“更换”之意
12.答案D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思路点拨王安石没有接批评可光的因循守。
13.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答案〈1)所以非议纷纷,(如沸腾的开水)怨恨,叹之声充满了道路,滩究其根木原因,都是由于推行新法。
(关键词“谤议”“迹”的翻杀爷1分,大意2分》
(2)读书人所争论的问题:特别在于名实(是不相符)、果名实的关系明疏了.那么天下的根本道理就清楚
了。{关键词“尤“明“的御翻举各1分,人意2分)
14.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筛送整合文中互要信息的能力
答案①助人主(受命人·
安万认为听命」并交给序以城「·,“侵官”,②遵先王(举先王
之政)。王安石认为施先王上张来兴利除弊,不是“生东”,③课天下:为天下興财)。王安石认为是为天下
理财,不是“征利”。④驳流论。下安石认为是在批驳不止确的言论,排斥巧辦的佞人,不是“拒谏”。(每点
丨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若有其他答袋,合理亦可啊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自古以来,圣贤的治国之道,不过是使百官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委派任务而责令他们取得成功;他们
的养民之法,不过是减轻租税,减少赋税,免除施欠的债务。您认为这些都是迁腐儒生的老生常谈,不值得去
做,而一心想做古人所不曾做过的事情。于是,财利方面的事不再委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经管,而自行管
理,又建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聚集擅长文章和精通财利的人,让他们去大讲功利。又委任常平仓、广患仓的特
派员四十多人,使他们在各地推行新法。起初是发放青苗钱,接着想使家家户户出免役线,后来叉想制订出农
田水利法而加以推行。所委派的人虽然都是选拔过的才能出众之士,但其中也有侵犯州县官的职权、扰乱百
姓使他们不得安宁的轻浮狂躁之徒。于是,士大夫不服气,农人、商人丧失了他们的产业,所以非议纷纷,〔如
沸腾的开水》怨限嗟叹之声充满了道路,推究其根本原因,都是由于推行新法。说到侵夺原有官吏的职权,只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