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启用前
【考试时间:7月4日8:30一11:00】
昆明市2022~2023学年高一期末质量检则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
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
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
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不惰者,众善之师也。”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
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
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
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剑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
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新形势下,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继续学先进赶先进,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鞭策自己,
焕发劳动热情,厚植工匠文化,恪守职业道德,将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作为自
觉行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贯彻好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章重创造方针,完善劳
模政策,提升劳模地位,落实劳模待遇,推动更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竞相涌现。全社会
要崇尚劳动、见贤思齐,加大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宣传力度,讲好劳模故事、讲好劳
动故事、讲好工匠故事,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
尚。要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
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
为耻的劳动观,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
(摘编自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20年11月24日)》)
材料二:
工匠精神是近年我国社会的一个热门词语,也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年,研
究工匠精神的文献多如牛毛,但是,多数文献都是从“如何做”的角度研究其内涵。譬如,
工匠精神需要做到精益求精、精雕细琢、专心致志、锲而不舍等。还有的学者把劳模精神中
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等内容纳入工匠精神的范畴,混淆了萝动精神、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
的内涵。我们应该以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为指导,一方面理解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另一方
面认识到工匠精神与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相比所体现出的特色。
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昆明市2022~2023学年高一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C(A项,材料一并未谈到提高产业工人队伍素质;B项“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错误,原文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
为核心的民族精神”;D项中“自己成就自己”这一观,点与高凤林的例子并无关联)
2.(3分)B(曲解原文,原文是“技术和产品竞争力的强弱最终取决于产业工人队伍整体
素质的高低”)
3.(3分)D(A项强调勤劳,可以支撑材料一的劳动精神;B项认为匠指的是木工,与材
料二中工匠精神的内涵并不一致;C项表现了钟扬的奉献精神,可以支撑材料一的劳模
精神;D项强调了追求卓越,可以支撑材料二的观,点)
4.(4分)①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崇尚劳动,尊重劳动:②讲好劳动故事,弘扬劳动最光荣
的社会风尚:③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成为热爱劳动、勤于
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4
分,意思答对即可)
5.(6分)①材料一界定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并指出其意义与价值,侧重于号召大家践行:
②材料二围绕工匠精神展开论述,侧重于解读其内涵与特色。(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
两点给6分。意思答对即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6.(3分)A(“欣喜”理解有误)
7.(3分)D(“写到翠湖周边景致,再聚焦翠湖”顺序错误)
8.(4分)①照应标题,强调翠湖的诗韵:②引出后文对昆明的评价:③与后文作者的和
诗相呼应;④结尾引用,收束全文。(每点1分,共4分。言之成理,的情给分)
9.(6分)①安静的氛围,适合散步,引发遐思诗情,能慰藉心灵:②厚重的历史,悠长
的文化气息:③浓厚的家国情怀。(每点2分,共6分。言之成理,的情给分)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1页(共4页)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10.(3分)BEH
11.(3分)D(意思不同,“乐岁终身饱”的“岁”意思是年成)
12.(3分)A(根据原文“许一丁侍养,免科繇五年”,是指免除侍养者的五年科繇)
13.(8分)(1)苏湖地区遭受水患,百姓饥饿去其他郡县求取食物,朝廷下令有关部门妥
善地加以安抚。(译出大意给2分,“被”“善”各1分)
(2)明成祖听说黄河以南闹饥荒,有关部门隐瞒实情不上报,成祖下令逮捕惩治他们。
(译出大意给2分,“河南”“匿”各1分)
14.(3分)①设置预备仓,兴修水利:②派遣官员赈济抚绥:③及时如实上报灾情。(每
,点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文本一:
明朝但凡遇到水涝和旱灾,就会免除租税,有时还派遣官员救济。明太祖有祖训:天下
太平,四方有水旱等灾害,要检查国家储备的粮食,在遭受灾情的地方,要优先免除税粮。
如果遇上丰收之年,即使没有灾害,也要检查国家储备的粮食,稍有多余部分,选择土地贫
瘠百姓贫苦之处优先免除赋税,不能只遵循惯例。
洪武初年,太祖下诏不能自给自足的鳏、寡、孤、独、废疾等百姓,官府对之进行救济。
年龄七十以上的老人,配给一位成年男子侍养,并免除侍养者的五年科繇。下诏天下郡县设
立孤老院,不能养活自己的百姓,允许进入孤老院中得到赡养,每月给予三斗米,三十斤柴。
永乐三年,苏湖地区遵受水患,百姓饥饿去其他郡县求取食物,朝廷下令有关部门妥善
地加以安抚。待水患退却,下令恢复生产,缺乏粮食种子的人,都由官府给予。永乐八年,
因为去年江北遭遇水患,派遣副都御史虞谦、给事中杜钦视察军队百姓的疾苦并加以救济抚
恤,虞谦等人不久就上书朝廷请求开仓救灾。永乐十年,山东稷山等县者老说:“年成歉收
百姓饥饿,采摘蒺藜、挖掘蒲根来吃。”朝廷下令户部派遣官员救济,布政司和属地郡县的
官员隐瞒实情不上报的,都加刑具押送京师判罪。
(节选自《古今治平略》)
文本二:
明太祖时期凡在灾年,夏秋两季的赋税全免,甚至把米借给灾民,更有甚者赐米给灾民,
或者赐予布或者赐予钱币。又下令各州县在境内东南西北四方居民聚集的地方设置四所预备
粮仓,购买米作为储备,遇到荒年则救济施与百姓。太祖在位三十多年,赐予数百万布纱,
百余万米,免除的租税不知多少万数。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