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10-19 13:42: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 20世纪60年代,中国科学考察队在喜马拉雅山脉海拔4800米处
的岩石中发现了“鱼龙”化石。这是一种人类过去未知的“鱼龙”,取名为“喜马拉雅鱼龙”。说明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现在,喜马拉雅山还在不断地上升着,只不过上升的速度太慢,不易被人们所觉察罢了。 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发现的海洋古生物化石鱼龙复原图第3课 海陆变迁海陆变迁
大陆漂移学习目标1、能举例说明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点。
(重点)
2、知道大陆漂移学说及其基本的观点,了解地理发展科学史,并注意科学兴趣的培养。
(重难点)
问题导学1、阅读课本P49的文字,找出促使海陆发 生变化的力量有哪些?
2、下面是海陆变化的两个实例,你能解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吗?
(1)黄河三角洲在不断的“生长”,平均每年以1.5~3千米的速度向渤海推进。
(2)荷兰作为世界上著名的“低地国”,全国约1∕4的陆地低于海平面,约有1∕5的国土来自围海造田。
3、试着举海陆变迁的例子,并说明原因。 地壳向上抬升地壳向上下陷利用手中的道具演示:请学生到讲台上演示:
1、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
(1)地壳由于水平方向上受力发生变形:
挤压,中间隆起,形成高山;
拉伸,中间断裂下陷,形成海洋;
(2)地壳由于垂直方向上受力发生变形:
隆起,海平面下降,形成陆地;
下陷,海平面上降,形成海洋; 问题导学■1、介绍假说的提出者?
你从他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2、假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3、你知道哪些能证明假说的证 据?
■4、动手验证:
分小组拼图。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制非洲和南美洲的轮廓图,进行拼合,你有何发现? 魏格纳(1880—1930)是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左)的最后一张相片
(格陵兰,1930)纪念魏格纳诞辰100周年
发行的纪念邮票 魏格纳的
《大陆和海洋的形成》一书,商务印书馆出版( 1997) 1910年的一天,魏格纳在病床上,突然从墙上的世界地图上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是如此对应。后来,经过对大西洋两岸山系和地层的实地考察,1915年,他发表了《海陆的起源》(也译“大陆和海洋的形成”)一书,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从他的发现中,你得到什么启发呢?地壳的挤压与拉伸 德国科学家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认为,2—3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以后大陆解体、分裂,逐渐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目前海陆分布的格局。人造卫星测量: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造卫星测量证实,大陆每年漂移1~2厘米。知识迁移据勘测,南极洲地层之中有很多的煤炭,你能解释其现象吗? 答案:煤炭是由于植物被掩埋地下,
经过漫长的时间形成的。
说明,南极洲以前位于温带或者是热带,
后来大陆漂移到了现在的南极地区。当堂达标1、下列海陆的变迁,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是( )
A、海底的古河流三角洲 B、日本的填海造陆
C、地中海的不断缩小 D、青藏高原的隆起
2、下列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
A、世界的陆地轮廓比较破损 B、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C、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流河床 D、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BD练习3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海陆变迁
一、海陆变迁的原因:
内力:地壳的运动
外力:自然、人为之力
二、海陆变迁的观点:
大陆漂移说(观点、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