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自由放任”的美国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
概念解释:又称为经济自由主义,通常是指西方经济学中倡导的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的发展生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它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反对以垄断和国家干预为特征的一种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
基本特征:
1.自由竞争 经济活动和资源的配置完全由市场机制来推动。
2.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政府的天职是守夜人;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职能仅限于保护自由竞争,保障私有财产,建立必要的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黑色星期四” 1929年10月24日,是美国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这一天上午10点,美国纽约华尔街的股票交易所开盘就出现抛售现象,一路狂跌,连股票行情自动收录器都来不及记录;挤满交易大厅的经纪人惊慌失色,发疯般地抛售各种股票。到收盘时,出售的股票达到1 600万股,折合1 280万美元,创下股票交易额的最高纪录。一天之内,几千个经纪人和几十万小投资者便破产了。随之而来的是更加汹涌的股票抛售狂潮。10月29日,纽约股票市场崩溃,各大小银行出现了疯狂挤兑的现象,之后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激增,国民经济陷入绝境,美国历史上的“大萧条”时代来临。美国股市大崩盘引发了席卷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10月24日这一天因而被人们称为“黑色星期四”,后人提到这段令人不堪回首的历史时,称之为“黑暗的十月”。“繁荣的美梦” 1918年,历时四年的一战结束。
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出现了20年代的“相对稳定”时期;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医治战争创伤,致力于国内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恢复,出现了20年代经济发展的繁荣景象.材料:1926年统计,占1/10人口的资本家拥有全国财富的9/10,而广大劳动人民日益相对贫困。1929年,约60%的美国家庭收入仅够维持生活。
在致命一天到来前的18个月里,华尔街股票市场的牛市似乎是不可动摇的,一些主要工业股票的价格竟翻了一倍多。一段时间以内,每天的成交量多达50O万股。1929年9月3日,一天的成交量超过800万股。这些投机家的行为造成股市虚假的繁荣,却不可能真正使国家经济得到发展,这种仅依靠一种狂燥情绪支持的股票市场,很快达到了它发展的极限,导致国家经济的全面崩溃。
美国政府推行的自由放任政策放纵了资本的为所欲为,使市场规则遭到破坏,经济的正常运行受阻、市场失灵。各种危机因素不断积累时,政府却对其置若罔闻,任其发展。提问: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繁荣局面的背后存在着哪些隐患?隐患:社会贫富悬殊、狂热的股票投机、无政府状态假如你是一位经济学家,分析一下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倾倒牛奶材料:农民们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或者抵不上所耗成本。一位牧场主,将牛羊全部射杀后扔进山沟,因为饲料昂贵,而运往市场的运费大大超过了卖掉它们的价钱。地里的棉花没有采摘,果园里挂满正在溃烂的葡萄和橄榄。1车小麦卖到城里仅够买一双4美元的鞋,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还合算,而千百万的城市人却买不起那贱到使农民破产的农产品。没有失业的工人拿的是名曰"饿不死人的工资"。课后阅读与思考1.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结合,联邦政府代表和维护垄断资产阶级利益,推行自由放任的政策,助长资本家为所欲为;
2.垄断资本控制国民经济,操纵市场和价格,使市场规则遭破坏,经济正常运行受阻;
3.贫富悬殊加大,阶级对立日益尖锐;
4.狂热的股票投机导致市场崩溃,金融体系瓦解,最终掀起大危机。一.大危机的原因:
直接原因:生产和销售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是所谓的产品过剩。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一个煤矿工人的儿子问妈妈:“现在天气这么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炉子呢?”妈妈回答:“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因为煤太多了。”这段反映当时社会情形的对白,直接揭示了( )
??A.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B.贫富悬殊严重
??C.劳资关系日益恶化
??D.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间的矛盾 A 二.影响
对美国产生了什么影响?(见课本病入膏肓的经济)
(1)金融货币和信用危机。
(2)工农业生产的巨大损失和倒退。
(3)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急剧下降。
(4)贫富悬殊加剧,阶级矛盾尖锐。
(5)美国社会出现全面危机。
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见课本P111最后一段)
(1)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破坏社会生产力,浪费社会资源。
(2)经济危机激化了各国的各种社会矛盾,引起政治危机。
(3)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课本P113资料卡片说明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反映了人们对美国民主制度的动摇和质疑,美国民主制度面临严峻挑战。课本P114资料卡片它反映了大危机时期美国生产力大倒退,大破坏,经济凋敝,社会萧条,人民生活困苦不堪,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美国面临崩溃的情况。注:
(1)安德鲁·梅隆是美国20年代三任总统的财政部长;
(2)胡佛总统任期内危机爆发并进一步恶化。
(3)华尔街是纽约股票交易所所在地,也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经济大危机以华尔街股票市场狂泻宣告爆发。赫伯特·克拉克·胡佛生于爱荷华州,父亲为铁匠,在胡佛6岁时死去。母亲赫尔达·明索恩则在胡佛9岁时去世。孤儿胡佛和他的一个哥哥、一个妹妹先由叔叔阿伦·胡佛抚养,两年后胡佛住在了舅舅约翰·明索恩家。胡佛毕业于斯坦福大学,作为一个采矿工程师。1897年,胡佛与罗·亨利结婚。亨利受过良好的教育,婚后成为胡佛的贤内助。他们有两个儿子。胡佛为一家公司所雇用去了澳大利亚,次年来到中国,在一家私人企业公司工作,作为中国主要的工程师。他妻子在医院内工作,曾经冒生命危险援救中国孩子。胡佛在天津居住十五年,通过在当时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饭店利顺德大饭店工作,积累了政治经济资本,成为他后来发迹的基础。后来胡佛自己开了公司。他一生经历的几个阶段,就其个人事业而论可称“成功”。他发迹之快,非一般人所能比拟。到1914年,他已经拥有了400万美元的财产。他以这些财产为后盾逐步步入政界。1921年任商业部长。1928年接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提名,获胜。胡佛上台后,正赶上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坠入深渊,这使他原来的希望依靠美国科学潜力来开辟一个“新时代”的愿望破灭。尽管他进行了不少努力,但危机一天天加重,他苦无对策,弄得全国上下怨声载道,局势一发不可收拾,最后在竞选连任中失败。1932年大选中,他被民主党的罗斯福击败。退休后,他著书立说,著作颇丰。 名人卡片
赫伯特·C·胡佛:美国第31位总统(1929年3月4日--1933年3月3日) 杯水车薪
胡佛总统在上台时候的承诺并没有兑现,那么他是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解决这场危机的?结果如何?
(1)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让经济进行“自我治疗”。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拒绝稳定股市的建议,否决国会的救济方案。他只要求工商界和劳工自愿组织起来,共同维持生产和投资,稳定工资和物价,并削减个人和公司所得税,以鼓励企业投资。1930年,胡佛政府大幅度提高关税,导致其他国家也纷纷高筑关税壁垒,加剧了世界性经济危机。(2)1932年是总统大选年,为赢得选举,胡佛被迫采取两大措施:一是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货款,并允许复兴金融公司向各州发放货款,进行救济。二是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但是,胡佛依然实行通货紧缩政策,削减政府开支,反对联邦政府进行救济。 更要命的是,信奉自由经济政策的胡佛不懂灵活应变,不顾广大民众要求增加救济的强烈呼声,几次否决了在全国实行普遍救济的议案。而他过去正是以善于组织救济享誉欧美的。1932年,当退伍军人聚集到国会前请愿,要求政府发还拖欠他们的补助金时,胡佛竟然下令军队镇压,造成了五十多人伤亡。这是他永远都难以洗刷的政治污点。 美国的经济在不断地恶化。昔日繁华的大街上出现了用破铁皮、纸板和粗麻布搭起的棚户区,老百姓把它叫做“胡佛村”,即使以富豪如云出名的纽约曼哈顿区,这样的“胡佛村”也有两个。人们还把流浪者手里拎的装破烂的口袋叫做“胡佛袋”;把无家可归的人夜里包在身上聊以取暖的旧报纸叫做“胡佛毯”;把抓来充饥的长耳朵野兔叫做“胡佛猪”;把身无分文而翻转过来的衣袋叫做“胡佛旗”。最有趣的是,有人把锯掉车头的破汽车套上骨瘦如柴的骡子,称为“胡佛车”;还“得、得、得”地赶着这种“胡佛车”,去迎接前来“访贫问苦”的胡佛总统。??? 敢爱敢恨而又天性幽默的美国人,把经济大萧条产生的一切怪现象都与总统胡佛挂起了钩。后来,人们不叫他的名字了,干脆就叫他“饥饿总统”。??? 等待这位“饥饿总统”的,只能是黯然下台的结局。课堂效果反馈
3.4.5.6.10
课后作业提升
2.3.7.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