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课标要求:
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总结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建国后,中国两大任务:建立社会主 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经济
四个阶段:
1、过渡时期(1949--1956年)
2、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3、十年文革时期(1966-1976)
4、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至今)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默读课本82页至84页第一自然段(包括课本小字部分),思考以下问题(5分钟)
1、中国实施工业化的条件及时间?
2、一五计划工业上取得成就的意义 ?
3、概述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目的、过程及结果
(二)自学
后教1、中国实施工业化的条件及时间?①1952年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化 建设提上日程 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②1953年,中共中央在___________________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始实施: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条件: 1953年,中共中央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要求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过程中,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
特点: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一化三改即工业化和三大改造同时进行,实质是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一五计划”的内容:
中国借鉴苏联建设的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
“ 集中主要的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重点产业东北和中西部地区区域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2、一五计划工业上取得的成就?①到1957年底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②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后教3、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
工商业改造方式项目目的意义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合作化途径,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合作化途径,参加手工业合作社。利用、限制和改造的策略,实行公私合营。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②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本质: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1、1956年至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功探索、失误有哪些?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2、探索失误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造成失误的原因是什么?从中得出哪些经验教训?阅读课本84-85页(3分钟)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两个阶段1956-19661966-1976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就1.中共“八大”:1956年
内容:
①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与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
把中国尽快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意义:
在八大的指引下,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开展起来。2.八字方针
(1)背景:
1959年至1961年,我国经历了持续三年的经济困难时期。
(2)内容:
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调整失衡的国民经济。
(3)结果:
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就经济建设成就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失误
1.失误表现:
①总路线:
1958年八届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盲目追求工农业生产的指标;错在忽视经济规律,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如1958发起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盲目扩大合作化规模,提高公有化程度(一大二公),错在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60年代中期,“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导致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②大跃进:③人民公社化:④文化大革命:大跃进时期的漫画肥猪赛大象
就是鼻子短
公社杀一口
足够吃半年
一个萝卜千斤重
两头毛驴拉不动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大跃进口号:“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人民公社社员列队下地生产鼓足干劲加油干放开肚皮吃饱饭文化大革命(1966——1976)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失误2.影响:
①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1957年1960年7041605工业总产值:亿元1957年1960年415537农业总产值:亿元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失误2.影响:
②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③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④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留下荒山秃岭 松松垮垮的田间劳动者“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 ---李先念大炼钢铁—15年赶超英美⑴ “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
严重失误的原因:⑵ 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对社会主义建设艰巨性认识不够,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规律。1、遵循客观规律:
2、依据本国国情:
3、经济建设为本:
4、健全民主法制:经验教训: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不能机械照搬外国经验,必须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建设方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发展要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必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发扬党内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坚持走群众路线。 中国经济建设的历程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1949-1956年底:1953-1956年:一化三改 1956-1966年:
1966-1976年:
小结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生产力的革命)(生产关系的变革)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指引 1958年: 社会主义总路线
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60-1962年:调整时期 “八字方针”十年“文革”的动乱国民经济陷于瘫痪和全面混乱1949-1952年底:1、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实际上就是
A、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D、社会制度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D当堂检测:2、造成1959到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的影响
B、苏联撕毁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经济建设中的“左”的错误D3. 中国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 )
A.建立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B.实行公私合营
C.建立人民公社
D.用暴力手段剥夺私有财产A4、1958年,总路线和大跃进的失误根源在于思想认识上
A、夸大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忽视客观规律
B、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
C、违背了经济建设应综合平衡
D、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A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建国之初毛主席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是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并且告诉大家:”牛皮不要吹得太大,尾巴不要翘起来.” 材料二:1957年,毛泽东前往苏联参加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的庆祝活动......在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毛泽东宣布:”15年后我们可以赶上或者超过英国.”“大跃进”中,发展成了“赶英超美”的口号.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怎么样的经济状况?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家制定了怎么样的政策?成果如何?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何不同?导致了怎么样的后果?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怎么样的经济状况?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家制定了怎么样的政策?成果如何?①状况: 建国初期我国工业体系不完备,尤其是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②政策: 制定了总路线和”一五”计划,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③成果: 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何不同?导致了怎么样的后果?不同:
①建国初期对国情认识准确,较为实事求是。
②1957年出现”左”的倾向,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速度,脱离实际。后果:
①错误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的积极性受挫,以至出现三年严重困难。
②十年”文革”也是这种错误发展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