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中考历史预测卷(六)(Word版+PDF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广东中考历史预测卷(六)(Word版+PDF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05 10:18:4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 年广东中考
历史预测卷(六)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河南南阳黄山遗址是距今 5000 多年的古人类遗址,遗址考古出土了数量丰富
的钻、刻刀、磨墩等石质工具,以及玉石料残次品、陶器、骨器等遗物。这有利
于说明
A.河南是最早的人类发源地 B.人类原始手工业的兴起
C.当时人类已进入文明社会 D.人类社会分工开始出现
2.下表是研究西周灭亡原因的材料,由此可见
《诗经》 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吕氏春秋》 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
清华简(出土 记载了周幽王主动进攻申国,申侯联络戎族打败周王,西周因
的战国楚简) 而灭亡的事件,并没有“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A.文献记载都是真实的历史 B.考古发现史料价值最高
C.史事全都没有统一的定论 D.史学研究需要多重证据
3.先秦时期的某位思想家提出:“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适
者也。”这一思想认识属于
A.道家“无为而治”思想 B.法家“法治”思想
C.儒家“民贵君轻”思想 D.墨家“兼爱”思想
4.陶俑是古代墓葬雕塑艺术品,下图为西汉彩绘杂技乐舞陶俑,它融音乐、杂
技、舞蹈、观赏者于一体,是立体地反映汉代百戏演出完整场景的实物。该陶
俑表明西汉
A.思想文化交流频繁
B.贵族生活奢靡腐化
C.社会文化生活丰富
D.戏剧种类十分繁多
5.“唐承隋制,实行科举,处于社会下层的杰出之士可以由此进入仕途;不经科
举,出身卑寒的士人也能以自己的才干得到达官显贵的赏识与推荐,介入政权机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构不同团体、不同阶层的人们享有着较为均等的机会。”这反映了当时唐朝
A.相对清明的政治现状 B.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C.君主善于纳谏的风气 D.民主平等的社会风气
6.通过榷场,宋朝的农产品、手工业品和海外香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塞外,而辽
国的牲畜、皮货、草药、井盐等也陆续进人中原百姓人家。由此可推知该时期
A.农牧文化得到交流 B.农耕文明取代游牧文明
C.宋朝经济重心南移 D.宋朝海外贸易十分发达
7.宋朝时,随着农业基础的改善,明州的手工业,如丝织、制瓷、造船、酿酒、
盐渔及铁木加工等行业也相继兴盛。就造船业来说,无论在打造工艺、数量,还
是船舶的载重上,都是国内前列的。这说明
A.商业贸易十分繁荣 B.明州手工业全国领先
C.重农抑商政策弱化 D.农业推动手工业发展
8.据统计,明朝永乐年间,国家新建和改建了大量海船,其中每只宝船造价五六
千银两,船上装载的各种赏赐物品花费则更大。为了保证造船质量的精良,明成
祖不惜“支动天下一十三省的钱粮”。这说明郑和下西洋
A.给明朝政府造成财政负担 B.促进了造船技术的提升
C.宝船的造船技术世界领先 D.以宣扬国威为主要目的
9.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立国之本。下表是清朝耕地数(亩)的变化,据此
推测清朝
年份 1659 1685 1724 1766
耕地数(亩) 约 5.47亿 约 6.08亿 约 6.84亿 约 7.41 亿
A.土地兼并十分严重 B.重视手工业的发展
C.垦荒政策成效显著 D.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10.曹雪芹在《红楼梦》一书开篇就说,不敢“讪谤君相”“伤时骂世”,然而
稍有见地的文人都会对社会政治心存敏感,既然现实生活中不可说,那么“假语
村言”到底无伤大雅。据此分析可知,《红楼梦》可以用来说明
A.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 B.复杂的社会政治风貌
C.主流文化发生了转变 D.市民阶层的审美需求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有学者指出:“鸦片战争后,‘研究西方热’在中国兴起,一批先进中国人以
介绍西学为己任,刊刻了不少关于世界历史地理方面的著作,并大致勾勒出另外
一种与中国不同的异质文明体系。”据此可知,作者意在强调鸦片战争
A.破坏了中国自然经济 B.引发了洋务运动
C.改变了中国落后现状 D.推动了中国转型
12.1871年,曾国藩在《拟选子弟出洋学艺折》中写道:“拟选聪颖幼童,送赴
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书,约计十余年,业成而归,使
西人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以渐图自强。”由此可见,曾国藩
A.主张清政府全面学习西方 B.重视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C.敦促清政府学习日本政体 D.意识到清政府腐败无能
13.1911年 10月 21日,英国国内的《英国画报》评论说,清朝二百五十多年的
统治已经直接受到革命的冲击,孙中山很有可能成为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这说

A.革命导致了清政府的灭亡 B.孙中山对国民革命贡献巨大
C.清王朝的统治已不得人心 D.报刊已经预见了革命的走势
14.赵三多收到亲友来信:“干就干,不要怕,军队也和你一事,不干就远走高
飞,别在家了。别喊‘扫清灭洋’,应是‘助清灭洋’,喊扫清,军队就不好帮忙
了。”在此信鼓励下,赵三多打着“助清灭洋,杀尽天主教”的口号,决定发起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15.1926 年,广东省农民协会《犁头》周刊第 12 期发表了下面漫画《我们的过
去,我们的现在,我们的将来》(“我们”指农民)。该漫画创作的时代背景为
(注:石头上坐着“帝国主义”“军阀”“买办”“大地主土豪”“劣绅”)
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B.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
C.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开展 D.国民党一大的胜利召开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下面漫画《洗刷尽净》,表达的是
A.民族团结御敌
B.中国国际地位提升
C.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D.中共的影响力增强
17.“他举起相机,拍下了一组解放总统府的珍贵历史照片,其中就有那张我们
在总统府门楼上欢呼的照片,其他还有降下国民党青天白日旗、升起一面红旗等
等。”这一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8.下面是 1950-1952 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增长变化表。这反映了
类别 粮食 棉花 油料
1951年比 1950年增长(%) 8.7 48.8 22.4
1952年比 1951年增长(%) 14.1 26.5 12.5
A.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彻底胜利 B.三大改造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C.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 D.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已经根除
19.下面为我国 20世纪 50年代的一幅宣传画。该宣传画反映了当时我国
A.工农业的生产技术世界领先
B.农业生产实现高科技化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效果显著
D.人民强烈的富国强国愿望 让高产“卫星”永远在天空运转
20.下面是 1978-1988 年中国乡镇企业发展状况表。据此可知
时间 乡镇企业总产值(亿元) 乡镇企业就业人数(万人)
1978年 493.07 2 826.56
1983年 1 016.83 3 234.64
1988年 6495.66 9 545.45
A.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乡镇企业发展 B.乡镇企业的产值逐年提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D.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1.1972 年,尼克松在周恩来总理举行的欢迎宴会上说:“使我们走到一起的,
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虽然我们不能弥合我们之间的鸿沟,我们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却能够设法搭一座桥,以便我们能够越过它进行会谈。”这说明
A.国家利益推动中美关系的改善 B.美国放弃了霸权主义思想
C.中美两国之间的分歧无法逾越 D.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22.从 7 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先后征服了叙利亚、两河流域、
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下列关于阿拉伯帝国的相关表述,说法正确的是
阿拉伯帝国示意图
A.阿拉伯国家兴起于两河流域
B.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扼守红海交通要冲
C.8世纪中期,地中海已成为阿拉伯帝国的“内湖”
D.阿拉伯帝国地跨亚、非、欧三洲,便于沟通东西方文化
23.下面是巴黎大学部分年份的各学科教师人数情况表。由此可知中世纪大学
时间 艺学 神学 法学 医学
1283年 183 人 —— —— ——
1348年 514 人 32人 18人 46 人
1362年 441 人 25人 11人 25 人
A.摆脱了基督教会的控制 B.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C.打破了教会对教育垄断 D.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24.在黑奴贸易运输过程中,为了防止奴隶逃跑,在给他们带上脚铐的同时,欧
洲商人还会残忍地用铁丝穿过黑奴的肩胛骨,用烧红的烙铁在奴隶的身上烙下印
记,就像在给自己的商品做记号。这说明
A.奴隶贸易导致非洲丧失大量人口 B.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
C.欧洲通过殖民扩张成为世界霸主 D.印第安人遭受深重灾难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5.有学者认为“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怖
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
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消化不了它所吞噬的旧世界。”据此可
揭示法国大革命的
A.重要意义 B.残酷性 C.失败原因 D.曲折性
26.下面一组图反映的是某时期英国进出口贸易比重情况,与该组图反映的历史
事实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A.世界市场的开拓 B.民主政体的确立
C.工业革命的发展 D.妇女地位的提高
27.2021年,我国主办了《共产党宣言》专题展,展出了中文、德文、俄文、英
文、法文等 55 种语言的《共产党宣言》,版本达 306 种,含中文版本 78 种。这
表明《共产党宣言》
A.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成为影响最大的世界名著
C.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D.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28.右图是苏联 20世纪 30年代的一幅宣传画《工厂的烟雾是苏维埃祖国的呼吸》。
该宣传画反映了
A.苏联重视推进工业化建设
B.两极格局中苏联处于优势地位
C.苏联工业总产值世界领先
D.资本主义一统天下局面被打破
29.约翰·惠勒-贝内特在《慕尼黑:悲剧的序幕》中写道:英、法因为害怕想
到以战争作为最后手段,于是裁减了军备,忽略了国防。它们以和平的名义、绥
靖的名义宽恕德国的不义和侵略。材料反映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0.20 世纪 60 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仅 1960 年就有 17 个国家宣
布独立,之后,又有 15 个国家相继独立,到 60 年代末,非洲独立的国家总数已
达 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 84%.材料反映的主题是
A.经济全球化开始 B.不结盟运动兴起
C.民族的解放运动 D.区域集团化加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31 小题 14 分,第 32 小题 12分,第 33 小
题 14分,共 40分。
31.中国古代长期实行以土地税为主,以商税为辅的税收制度。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春秋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土地被开垦并成为“私
田”,“私田”的主人不向国家交税,甚至有人化“公田”为“私田”,国家的
财税收入不足……
材料二 北宋真宗天禧末年至仁宗皇祐初年商税情况表
货币收入总额 商税收入 商税增长指数 百分比(%)
宋 真 宗 天 禧 末 2635万贯 1204万贯 301 45.4
(1021年)
宋 仁 宗 庆 历 中 —— 1975万贯 493.75 ——
(1041-1048年)
宋 仁 宗 皇 祐 初 3900万贯 2200万贯 550 56.4
(1049年)
——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
材料三
乾隆十八年(1753 年)……由于清政府当时的财政收入主要以地课和盐铁
等专卖收入为主,并不计较海关所征收的“区区税银”,仅把开海贸易作为天朝
“怀柔远人”的一种恩赐,所以关课正额定得比较低。1757年,乾隆帝将西洋各
国与中国的贸易仅限定于广州一口,并由粤海关负责广州的对外贸易和征收进出
口关税。
——摘编自蔡晓荣《对近代中国第一个海关税则的一点新认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时期“私田”出现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时期商税收入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
变化带来的影响。(6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关税政策实行的历史背景。(4分)
32.近现代的留学史,从侧面反映了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
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876 年 12 月,李鸿章等人奏准派遣福建船厂学习制造的学生 14 名、艺徒
4 名、学驾驶的学生 12 名加上随员马建忠、文案陈季同 2 人,前往英、法两国
学习。中国开始往欧洲正式派遣留学生。
——摘编自吴霓《中国人留学史话》
材料二
中国近代的留学教育始于 19世纪 70年代,留学主要目的地是欧美。甲午中
日战争后,清政府鼓励中国人到日本留学。“至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路近
费省,可多遣。去华近,易考察。东文近于中文,易通晓。西学甚繁,凡西学不
切要者,东人已删节而酌改之。中东情势风俗相近,易仿行,事半功倍,无过于
此。”
——摘编自张之洞《劝学篇》等
材料三
1950-1952年,中国先后与苏联和东欧各国达成了交换留学生的协议并陆续
开始执行。据教育部统计,1950-1963年,我国总共派出留学生 9000多人。分布
于苏联(8357 人)、东欧(共 925 人:东德 273 人,捷克 238 人,波兰 160 人,
匈牙利 88 人,罗马尼亚 75 人,保加利亚 68 人,阿尔巴尼亚 23 人)、西欧和亚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洲各国 17人。
——摘编自朱成良《通古今教育之变:推进社会进步的教育制度述评》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目的。(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留学生留学目的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
此变化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留学生的分布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留学教育对当时产生的影响。(4分)
33.历史上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深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问题。(14分)
材料一
阿拉伯人在濒临印度洋各地港口建立据点,成为欧、亚海上贸易重要中介
人……阿拉伯商人把中国的丝绸、瓷器,南洋的香料,印度的棉布、象牙、宝石、
珍珠等,经波斯湾或红海,辗转运往欧洲。他们在欧亚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上,
立下了历史功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
随着英国殖民扩张和海外市场的成熟,商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手工工场的
生产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为了鼓励发明创造,英国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专利
法》……当牛顿发现了宇宙运行的规律后,科学的精神渗透到英国社会中;当瓦
特最终以万能蒸汽机解决了最核心的动力问题后,英国工业化开始以惊人的速度
全面展开……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他们的船只满
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的各个角落”。
——摘编自张开城《海洋社会学概论》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材料三 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
国家
年份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年 22% 8% 13%① 10% —
1913年 15% 11% 13% 8% 4%
注:①为 1872年数据
——摘编自[德]库钦斯基著,陈东旭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阿拉伯商人在贸易活动中的角色,并简要说明阿拉伯商人
在贸易活动中的历史意义。(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的条件。(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世界贸易这个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用史
实加以说明。(6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考答案
1.B【新课标链接】 通过了解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及其
文化遗存,知道中国境内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
【正项分析】由题干中关键信息“出土了数量丰富的钻、刻刀、磨墩等石质工具,
以及玉石料残次品、陶器、骨器等遗物”可知,该考古发现有利于说明人类原始
手工业的兴起,故选 B。
【错项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云南元谋人距今约 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
认的最早的古人类,由此可以排除 A。约公元前 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
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自此,人类进入早期文明社会。由此可以排除 C。
约 1万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此后,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制作
陶器和磨制石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逐渐产生。由此可以排除 D。
2.D【新课标链接】通过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知
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
【解题思路】依据表格可知,《诗经》、《吕氏春秋》等文献资料和考古出土的战
国楚简中对于“烽火戏诸侯”的记载并不一致。据此可知,史学研究需要多重证
据。故选 D。A、B、C 三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
3.B 【新课标链接】 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
【解题思路】由材料中关键信息“令”“法”,回归教材可知,法家主张君主治
国要依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慑服臣民。故选 B。
4.C【新课标链接】知道秦汉时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
【解题思路】由题干中关键信息“它融音乐、杂技、舞蹈、观赏者于一体,是立
体地反映汉代百戏演出完整场景的实物”可知,西汉彩绘杂技乐舞陶俑折射出西
汉社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故选 C。
5.A【新课标链接】 了解科举制度创建。
【解题思路】 由题干中关键信息“处于社会下层的杰出之士可以由此进入仕
途”“出身卑寒的士人也能以自己的才干得到达官显贵的赏识与推荐,介入政权
机构”“不同团体、不同阶层的人们享有着较为均等的机会”,回归教材可知,
科举制的创立,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
会阶层的流动,使唐朝社会拥有相对清明、平等的政治状况。B、C、D三项在材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料中并未体现。故选 A。
6.A【新课标链接】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辽、宋、西夏的并立。
【解题思路】由题干中“宋朝的农产品、手工业品和海外香料,源源不断地运往
塞外”“辽国的牲畜、皮货、草药、井盐等也陆续进入中原百姓人家”可知,辽、
宋并立时期,农牧文化得到交流,故选 A。B项不符合史实;C、D两项在材料中
并未体现。
7.D【新课标链接】 通过了解南方地区的经济繁荣,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
进一步南移。
【解题思路】A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材料中陈述的仅是明州的造船业“无论在
打造工艺、数量,还是船舶的载重上,都是国内前列的”,并未说明“明州手工
业全国领先”,排除 B;C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由题干中关键信息“随着农业
基础的改善”可知,宋朝时,农业推动手工业发展。故选 D。
8.A【新课标链接】 通过郑和下西洋,了解明朝的对外关系。
【解题思路】由题干中“新建和改建了大量海船,其中每只宝船造价五六千银两,
船上装载的各种赏赐物品花费则更大”“明成祖不惜‘支动天下一十三省的钱
粮’”可知,郑和下西洋加重了明朝的财政负担,故选 A。B、C、D 三项在材料
中并未体现,故排除。
9.C【新课标链接】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的经济改革和全球性经济互动,初步认识
这一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解题思路】 依据表格可知,1659-1766年,清朝耕地数逐步增加。回归教材可
知,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
策,促使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故选 C。
10.B【新课标链接】通过了解小说、戏曲的繁荣,知道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特
色。
【解题思路】 由题干中关键信息“稍有见地的文人都会对社会政治心存敏
感”“既然现实生活中不可说,那么“假语村言'到底无伤大雅”,回归教材可
知,《红楼梦》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
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
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D【新课标链接】 初步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解题思路】
分析材料:注意材料中关键信息“一批先进中国人以介绍西学为已任”“大致勾
勒出另外一种与中国不同的异质文明体系”。
分析选项:
A 鸦片战争“破坏了中国自然经济”,但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
B 洋务运动的发生背景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B 项不符合
史实,排除
C 鸦片战争后,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
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D 由题干中关键信息“一批先进中国人以介绍西学为己任”“大致勾勒出
另外一种与中国不同的异质文明体系”可知,鸦片战争推动中国向近代社
会转型。D项符合题意。
得出结论 D项正确
12.B【新课标链接】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
限性。
【解题思路】 由题干中关键信息“1871 年”“曾国藩”“自强”等,回归教材
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
方(主要是欧美国家)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由此可以排除
A、C、D 三项。故选 B。
13.D【新课标链接】通过了解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早年的革命活动、武昌
起义及中华民国成立的史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解题思路】
分析材料:注意材料中关键信息“1911 年 10 月 21 日”“清朝二百五十多年的
统治已经直接受到革命的冲击,孙中山很有可能成为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分
析材料可知,《英国画报》已经预见了辛亥革命即将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
和国
分析选项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A 由题干中关键信息“1911年 10月 21日”“清朝二百五十多年的统治已经
直接受到革命的冲击”可知,革命尚未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排除
B “孙中山对国民革命贡献巨大”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
C “清王朝的统治已不得人心”在材料中也未体现,排除
D 由题干中“清朝二百五十多年的统治已经直接受到革命的冲击,孙中山很
有可能成为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可知,报刊(《英国画报》)已经预见了
(辛亥)革命的走势。D项符合题意
得出结论 D项正确
14.C 【新课标链接】 知道义和团运动的史事。
【解题思路】 由题干中关键信息“助清灭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扶清灭洋
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故选 C。
15.C【新课标链接】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等国民革命的主要内容。
【解题思路】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注意题干中时间信息“1926 年”。依据所学
可知,1927年 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
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
政权,开展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由此可以排除 A、B 两
项;1924 年 1 月,国民党一大召开。1926 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
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由此可以排除 D。故选 C。
16.A【新课标链接】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
【解题思路】 由题干中关键信息“洗刷尽净”和漫画中文字信息“抗戰”可知,
漫画的寓意是中华民族应团结抗战御侮,把国耻洗刷尽净。故选 A。B、C、D 三
项在材料并未体现,故排除。
17.D【新课标链接】知道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解题思路】由题干中关键信息“解放总统府”“降下国民党青天白日旗”等,
回归教材可知,1949 年 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
(总统府所在地),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故选 D。
18.C【新课标链接】知道土地改革,理解其对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意义。
【解题思路】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析材料:表格反映的是 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中主要农产品产量得到大幅度
提高的情况。
分析选项:
A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
彻底胜利,排除
B 三大改造发生在 1953-1956年,与题干中时间不符,排除
C 土地改革是新中国成立后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一次重大调整,它的完
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 2000 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
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
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C项与题意相符
D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
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们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排除
得出结论 C项正确
19.D【新课标链接】 了解“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错误。
【解题思路】 由题干中时间信息“20 世纪 50 年代”和图片下文字信息“让高
产‘卫星’永远在天空运转”,回归教材可知,1958年,全国掀起了“大跃进”
运动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人民群
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由此可以排除 A、B、C三项。故选 D。
20.A【新课标链接】了解农村改革,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正项分析】依据表格可知,1978-1988年,中国乡镇企业的总产值呈现不断上
升的趋势,就业人数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回归教材可知,1978年,安徽凤阳小
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央的支
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
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
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
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A项符合题意。
【错项分析】表格中显示的是“1978 年”“1983 年”“1988 年”三年的乡镇企
业的总产值,由此可以排除 B;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经济体制,由此可以排除 C;D项在表格中并未体现。
21.A【新课标链接】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取得的外交成就及其具有的开创性、
奠基性意义。
【解题思路】由题干中关键信息“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
共同利益”可知,共同的国家利益是推动中美关系发展的关键。A 项符合题意。
B、C两项不符合史实;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由此可以排除 B、C、
D三项。
22.D 【新课标链接】了解阿拉伯帝国的崛起。
【解题思路】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依据所学可知,阿拉伯国家兴起于阿拉伯半
岛;巴格达位于幼发拉底河流域;阿拉伯帝国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在西南欧洲
的战场上,阿拉伯人长驱直人,占领了西班牙,接着越过比利牛斯山,为法兰克
王国军队所阻。因此,地中海并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内湖”。由此可以排除 A、
B、C三项。故选 D。
23.B 【新课标链接】 通过大学的兴起,了解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
【解题思路】依据表格可知,1348年和 1362年,“神学”学科的教师人数分别
为 32 人和 25 人。回归教材可知,中世纪大学的课程设置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
由此可以排除 A、C两项;D项在表格中并未体现。依据表格可知,中世纪大学设
置了“法学”“医学”等专业学科,这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故选 B。
24.B【新课标链接】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解题思路】 由题干中关键信息“给他们带上脚铐”“残忍地用铁丝穿过黑奴
的肩胛骨”“用烧红的烙铁在奴隶的身上烙下印记”可知,资本原始积累(奴隶
贸易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具有野蛮性和残酷性的特征。A、C、D 三项在
材料中并未体现。故选 B。
25.D【新课标链接】知道法国大革命的进程。
【解题思路】由题干中关键信息“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
共和主义、恐怖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革命消化
不了它所吞噬的旧世界”可知,材料揭示的是法国大革命的曲折性。由此可以排
除 A、B、C三项。故选 D。
26.C【新课标链接】通过了解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初步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解题思路】 依据图片可知,该时期英国进口贸易中原材料占比 61%,出口贸
易中工业制造品占比 85%。回归教材可知,该时期为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极
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19 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因
此,英国需要大量进口原材料,并把制造的工业品推销到世界各地。C项符合题
意。A、B、D三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
27.D【新课标链接】通过了解第一国际成立、巴黎公社,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
播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解题思路】由题干中关键信息“展出了中文、德文、俄文、英文、法文等 55种
语言的《共产党宣言》,版本达 306种”可知,《共产党宣言》引起了世界各国的
广泛关注,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D项符合题意。A、C两项在材料中并未体
现;材料中并未涉及与其他名著的比较,B 项无法得出。由此可以排除 A、B、C
三项。
28.A【新课标链接】通过了解社会主义工业化,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
成就和主要问题。
【解题思路】 注意题干中关键信息“苏联 20 世纪 30 年代”“工厂的烟雾是苏
维埃祖国的呼吸”。依据所学可知,1926 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
设。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
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据苏联统计,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
第二位。据此可知,A 项符合题意,排除 C。1955 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标
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由此可以排除 B;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
得胜利,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
由此可以排除 D。
29.C【新课标链接】通过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意大利法西斯和纳粹德国的
对外扩张,知道德国、意大利、日本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解题思路】 注意题干中关键信息“慕尼黑”“英、法”“绥靖”“德国”。
依据所学可知,20世纪 30年代,英、法面临德、意、日的挑战。为了保护自己
的既得利益,英法采取了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代价,与对手妥协的政策,
这一政策被称为“绥靖政策”。1938年《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将绥靖政策推向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顶峰。绥靖政策的推行,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加速了二
战的爆发。由此可以排除 A、B、D三项。故选 C。
30.C【新课标链接】 通过“非洲年”,知道非洲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
济所进行的斗争。
【解题思路】由题干中关键信息“20世纪 60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
仅 1960 年就有 17 个国家宣布独立”,回归教材可知,20 世纪六七十年代,非
洲民族独立运动进入高潮,绝大多数殖民地国家先后获得独立。1960年,非洲有
17 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故选 C。由此可以排除 A、
B、D三项。
31.(1)影响:国家财税收入降低;促进了封建生产方式的形成;周王室衰微,
“礼崩乐坏”局面逐渐形成。(每点 2分,任答 2点得 4分)
(2)变化:商税收入不断增加。(2分)
影响:政府重视商业发展,将商税收入纳入封建经济轨道;商人对国家财政税收
贡献大,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商业持续发展,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商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每点 2分,任答 2 点得 4分)
(3)历史背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清朝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推行重农抑
商政策;清朝以天朝上国自居,故步自封,对外夷的防范心理强。(每点 2 分,
任答 2点得 4分)
32.(1)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政府的统治。(2分)
(2)变化:由欧美转向了日本;(2分)原因: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日本
通过明治维新成为亚洲强国;路途近、花费少、易考察;中国与日本情势风俗相
近,易于仿行。(每点 2分,任答 2点得 4分)
(3)特点:主要分布在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和地区。(2分)影响:留学
教育培养了大量人才,促进了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团结与交流,推动了我国各项
事业的发展。(2分)
33.(1)角色:重要中介人;(2分)历史意义:促进东西方商品交易、文化交流。
(2分)
(2)商品需求量扩大,刺激了新生产方式的出现;颁布《专利法》,鼓励发明创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造;科学理论的发展;蒸汽机的改进和推广。(4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3)【示例一】
观点:世界贸易新格局已经形成。(2分)
说明:1870 年,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具有
“世界工厂”的美誉;(2分)到了 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
占比已经由英国的一枝独秀到英、法、美、德的相对平衡,由此说明世界贸易新
格局已经形成。(2分)
【示例二】
观点: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2分)
说明:18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的先后顺序是英、德、法、
美,英国遥遥领先,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2 分)1913 年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的先后顺序是英、德、美、法、俄,虽然英国仍然占第
一位,但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的综合国力逐渐被美德赶上,丧失了
“世界工厂”的地位,故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2分)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得分。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
合、逻辑清晰)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广东中考
历史预测卷(六)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河南南阳黄山遗址是距今5000多年的古人类遗址,遗址考古出土了数量丰富的钻、刻刀、磨墩等石质工具,以及玉石料残次品、陶器、骨器等遗物。这有利于说明
A.河南是最早的人类发源地 B.人类原始手工业的兴起
C.当时人类已进入文明社会 D.人类社会分工开始出现
2.下表是研究西周灭亡原因的材料,由此可见
《诗经》 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吕氏春秋》 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
清华简(出土的战国楚简) 记载了周幽王主动进攻申国,申侯联络戎族打败周王,西周因而灭亡的事件,并没有“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A.文献记载都是真实的历史 B.考古发现史料价值最高
C.史事全都没有统一的定论 D.史学研究需要多重证据
3.先秦时期的某位思想家提出:“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适者也。”这一思想认识属于
A.道家“无为而治”思想 B.法家“法治”思想
C.儒家“民贵君轻”思想 D.墨家“兼爱”思想
4.陶俑是古代墓葬雕塑艺术品,下图为西汉彩绘杂技乐舞陶俑,它融音乐、杂技、舞蹈、观赏者于一体,是立体地反映汉代百戏演出完整场景的实物。该陶俑表明西汉
A.思想文化交流频繁
B.贵族生活奢靡腐化
C.社会文化生活丰富
D.戏剧种类十分繁多
5.“唐承隋制,实行科举,处于社会下层的杰出之士可以由此进入仕途;不经科举,出身卑寒的士人也能以自己的才干得到达官显贵的赏识与推荐,介入政权机构不同团体、不同阶层的人们享有着较为均等的机会。”这反映了当时唐朝
A.相对清明的政治现状 B.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C.君主善于纳谏的风气 D.民主平等的社会风气
6.通过榷场,宋朝的农产品、手工业品和海外香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塞外,而辽国的牲畜、皮货、草药、井盐等也陆续进人中原百姓人家。由此可推知该时期
A.农牧文化得到交流 B.农耕文明取代游牧文明
C.宋朝经济重心南移 D.宋朝海外贸易十分发达
7.宋朝时,随着农业基础的改善,明州的手工业,如丝织、制瓷、造船、酿酒、盐渔及铁木加工等行业也相继兴盛。就造船业来说,无论在打造工艺、数量,还是船舶的载重上,都是国内前列的。这说明
A.商业贸易十分繁荣 B.明州手工业全国领先
C.重农抑商政策弱化 D.农业推动手工业发展
8.据统计,明朝永乐年间,国家新建和改建了大量海船,其中每只宝船造价五六千银两,船上装载的各种赏赐物品花费则更大。为了保证造船质量的精良,明成祖不惜“支动天下一十三省的钱粮”。这说明郑和下西洋
A.给明朝政府造成财政负担 B.促进了造船技术的提升
C.宝船的造船技术世界领先 D.以宣扬国威为主要目的
9.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立国之本。下表是清朝耕地数(亩)的变化,据此推测清朝
年份 1659 1685 1724 1766
耕地数(亩) 约5.47亿 约6.08亿 约6.84亿 约7.41亿
A.土地兼并十分严重 B.重视手工业的发展
C.垦荒政策成效显著 D.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10.曹雪芹在《红楼梦》一书开篇就说,不敢“讪谤君相”“伤时骂世”,然而稍有见地的文人都会对社会政治心存敏感,既然现实生活中不可说,那么“假语村言”到底无伤大雅。据此分析可知,《红楼梦》可以用来说明
A.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 B.复杂的社会政治风貌
C.主流文化发生了转变 D.市民阶层的审美需求
11.有学者指出:“鸦片战争后,‘研究西方热’在中国兴起,一批先进中国人以介绍西学为己任,刊刻了不少关于世界历史地理方面的著作,并大致勾勒出另外一种与中国不同的异质文明体系。”据此可知,作者意在强调鸦片战争
A.破坏了中国自然经济 B.引发了洋务运动
C.改变了中国落后现状 D.推动了中国转型
12.1871年,曾国藩在《拟选子弟出洋学艺折》中写道:“拟选聪颖幼童,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书,约计十余年,业成而归,使西人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以渐图自强。”由此可见,曾国藩
A.主张清政府全面学习西方 B.重视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C.敦促清政府学习日本政体 D.意识到清政府腐败无能
13.1911年10月21日,英国国内的《英国画报》评论说,清朝二百五十多年的统治已经直接受到革命的冲击,孙中山很有可能成为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这说明
A.革命导致了清政府的灭亡 B.孙中山对国民革命贡献巨大
C.清王朝的统治已不得人心 D.报刊已经预见了革命的走势
14.赵三多收到亲友来信:“干就干,不要怕,军队也和你一事,不干就远走高飞,别在家了。别喊‘扫清灭洋’,应是‘助清灭洋’,喊扫清,军队就不好帮忙了。”在此信鼓励下,赵三多打着“助清灭洋,杀尽天主教”的口号,决定发起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15.1926年,广东省农民协会《犁头》周刊第12期发表了下面漫画《我们的过去,我们的现在,我们的将来》(“我们”指农民)。该漫画创作的时代背景为
(注:石头上坐着“帝国主义”“军阀”“买办”“大地主土豪”“劣绅”)
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B.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
C.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开展 D.国民党一大的胜利召开
16.下面漫画《洗刷尽净》,表达的是
A.民族团结御敌
B.中国国际地位提升
C.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D.中共的影响力增强
17.“他举起相机,拍下了一组解放总统府的珍贵历史照片,其中就有那张我们在总统府门楼上欢呼的照片,其他还有降下国民党青天白日旗、升起一面红旗等等。”这一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8.下面是1950-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增长变化表。这反映了
类别 粮食 棉花 油料
1951年比1950年增长(%) 8.7 48.8 22.4
1952年比1951年增长(%) 14.1 26.5 12.5
A.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彻底胜利 B.三大改造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C.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 D.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已经根除
19.下面为我国20世纪50年代的一幅宣传画。该宣传画反映了当时我国
A.工农业的生产技术世界领先
B.农业生产实现高科技化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效果显著
D.人民强烈的富国强国愿望 让高产“卫星”永远在天空运转
20.下面是1978-1988年中国乡镇企业发展状况表。据此可知
时间 乡镇企业总产值(亿元) 乡镇企业就业人数(万人)
1978年 493.07 2 826.56
1983年 1 016.83 3 234.64
1988年 6495.66 9 545.45
A.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乡镇企业发展 B.乡镇企业的产值逐年提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D.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1.1972年,尼克松在周恩来总理举行的欢迎宴会上说:“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虽然我们不能弥合我们之间的鸿沟,我们却能够设法搭一座桥,以便我们能够越过它进行会谈。”这说明
A.国家利益推动中美关系的改善 B.美国放弃了霸权主义思想
C.中美两国之间的分歧无法逾越 D.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22.从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先后征服了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下列关于阿拉伯帝国的相关表述,说法正确的是
阿拉伯帝国示意图
A.阿拉伯国家兴起于两河流域
B.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扼守红海交通要冲
C.8世纪中期,地中海已成为阿拉伯帝国的“内湖”
D.阿拉伯帝国地跨亚、非、欧三洲,便于沟通东西方文化
23.下面是巴黎大学部分年份的各学科教师人数情况表。由此可知中世纪大学
时间 艺学 神学 法学 医学
1283年 183人 —— —— ——
1348年 514人 32人 18人 46人
1362年 441人 25人 11人 25人
A.摆脱了基督教会的控制 B.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C.打破了教会对教育垄断 D.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24.在黑奴贸易运输过程中,为了防止奴隶逃跑,在给他们带上脚铐的同时,欧洲商人还会残忍地用铁丝穿过黑奴的肩胛骨,用烧红的烙铁在奴隶的身上烙下印记,就像在给自己的商品做记号。这说明
A.奴隶贸易导致非洲丧失大量人口 B.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
C.欧洲通过殖民扩张成为世界霸主 D.印第安人遭受深重灾难
25.有学者认为“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怖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消化不了它所吞噬的旧世界。”据此可揭示法国大革命的
A.重要意义 B.残酷性 C.失败原因 D.曲折性
26.下面一组图反映的是某时期英国进出口贸易比重情况,与该组图反映的历史事实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A.世界市场的开拓 B.民主政体的确立
C.工业革命的发展 D.妇女地位的提高
27.2021年,我国主办了《共产党宣言》专题展,展出了中文、德文、俄文、英文、法文等55种语言的《共产党宣言》,版本达306种,含中文版本78种。这表明《共产党宣言》
A.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成为影响最大的世界名著
C.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D.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28.右图是苏联20世纪30年代的一幅宣传画《工厂的烟雾是苏维埃祖国的呼吸》。
该宣传画反映了
A.苏联重视推进工业化建设
B.两极格局中苏联处于优势地位
C.苏联工业总产值世界领先
D.资本主义一统天下局面被打破
29.约翰·惠勒-贝内特在《慕尼黑:悲剧的序幕》中写道:英、法因为害怕想到以战争作为最后手段,于是裁减了军备,忽略了国防。它们以和平的名义、绥靖的名义宽恕德国的不义和侵略。材料反映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30.20世纪60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仅1960年就有17个国家宣布独立,之后,又有15个国家相继独立,到60年代末,非洲独立的国家总数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材料反映的主题是
A.经济全球化开始 B.不结盟运动兴起
C.民族的解放运动 D.区域集团化加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4分,第32小题12分,第33小题14分,共40分。
31.中国古代长期实行以土地税为主,以商税为辅的税收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春秋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土地被开垦并成为“私田”,“私田”的主人不向国家交税,甚至有人化“公田”为“私田”,国家的财税收入不足……
材料二 北宋真宗天禧末年至仁宗皇祐初年商税情况表
货币收入总额 商税收入 商税增长指数 百分比(%)
宋真宗天禧末(1021年) 2635万贯 1204万贯 301 45.4
宋仁宗庆历中(1041-1048年) —— 1975万贯 493.75 ——
宋仁宗皇祐初(1049年) 3900万贯 2200万贯 550 56.4
——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
材料三
乾隆十八年(1753年)……由于清政府当时的财政收入主要以地课和盐铁等专卖收入为主,并不计较海关所征收的“区区税银”,仅把开海贸易作为天朝“怀柔远人”的一种恩赐,所以关课正额定得比较低。1757年,乾隆帝将西洋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仅限定于广州一口,并由粤海关负责广州的对外贸易和征收进出口关税。
——摘编自蔡晓荣《对近代中国第一个海关税则的一点新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时期“私田”出现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时期商税收入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关税政策实行的历史背景。(4分)
32.近现代的留学史,从侧面反映了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876年12月,李鸿章等人奏准派遣福建船厂学习制造的学生14名、艺徒4名、学驾驶的学生12名加上随员马建忠、文案陈季同2人,前往英、法两国学习。中国开始往欧洲正式派遣留学生。
——摘编自吴霓《中国人留学史话》
材料二
中国近代的留学教育始于19世纪70年代,留学主要目的地是欧美。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鼓励中国人到日本留学。“至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路近费省,可多遣。去华近,易考察。东文近于中文,易通晓。西学甚繁,凡西学不切要者,东人已删节而酌改之。中东情势风俗相近,易仿行,事半功倍,无过于此。”
——摘编自张之洞《劝学篇》等
材料三
1950-1952年,中国先后与苏联和东欧各国达成了交换留学生的协议并陆续开始执行。据教育部统计,1950-1963年,我国总共派出留学生9000多人。分布于苏联(8357人)、东欧(共925人:东德273人,捷克238人,波兰160人,匈牙利88人,罗马尼亚75人,保加利亚68人,阿尔巴尼亚23人)、西欧和亚洲各国17人。
——摘编自朱成良《通古今教育之变:推进社会进步的教育制度述评》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目的。(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留学生留学目的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此变化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留学生的分布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留学教育对当时产生的影响。(4分)
33.历史上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深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阿拉伯人在濒临印度洋各地港口建立据点,成为欧、亚海上贸易重要中介人……阿拉伯商人把中国的丝绸、瓷器,南洋的香料,印度的棉布、象牙、宝石、珍珠等,经波斯湾或红海,辗转运往欧洲。他们在欧亚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上,立下了历史功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
随着英国殖民扩张和海外市场的成熟,商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手工工场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为了鼓励发明创造,英国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专利法》……当牛顿发现了宇宙运行的规律后,科学的精神渗透到英国社会中;当瓦特最终以万能蒸汽机解决了最核心的动力问题后,英国工业化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全面展开……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他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的各个角落”。
——摘编自张开城《海洋社会学概论》
材料三 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
国家
年份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年 22% 8% 13%① 10% —
1913年 15% 11% 13% 8% 4%
注:①为1872年数据
——摘编自[德]库钦斯基著,陈东旭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阿拉伯商人在贸易活动中的角色,并简要说明阿拉伯商人在贸易活动中的历史意义。(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的条件。(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世界贸易这个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用史实加以说明。(6分)
参考答案
1.B【新课标链接】 通过了解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及其文化遗存,知道中国境内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
【正项分析】由题干中关键信息“出土了数量丰富的钻、刻刀、磨墩等石质工具,以及玉石料残次品、陶器、骨器等遗物”可知,该考古发现有利于说明人类原始手工业的兴起,故选B。
【错项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云南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由此可以排除A。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自此,人类进入早期文明社会。由此可以排除C。约1万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此后,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制作陶器和磨制石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逐渐产生。由此可以排除D。
2.D【新课标链接】通过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
【解题思路】依据表格可知,《诗经》、《吕氏春秋》等文献资料和考古出土的战国楚简中对于“烽火戏诸侯”的记载并不一致。据此可知,史学研究需要多重证据。故选D。A、B、C三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
3.B 【新课标链接】 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
【解题思路】由材料中关键信息“令”“法”,回归教材可知,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依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慑服臣民。故选B。
4.C【新课标链接】知道秦汉时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
【解题思路】由题干中关键信息“它融音乐、杂技、舞蹈、观赏者于一体,是立体地反映汉代百戏演出完整场景的实物”可知,西汉彩绘杂技乐舞陶俑折射出西汉社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故选C。
5.A【新课标链接】 了解科举制度创建。
【解题思路】 由题干中关键信息“处于社会下层的杰出之士可以由此进入仕途”“出身卑寒的士人也能以自己的才干得到达官显贵的赏识与推荐,介入政权机构”“不同团体、不同阶层的人们享有着较为均等的机会”,回归教材可知,科举制的创立,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使唐朝社会拥有相对清明、平等的政治状况。B、C、D三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选A。
6.A【新课标链接】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辽、宋、西夏的并立。
【解题思路】由题干中“宋朝的农产品、手工业品和海外香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塞外”“辽国的牲畜、皮货、草药、井盐等也陆续进入中原百姓人家”可知,辽、宋并立时期,农牧文化得到交流,故选A。B项不符合史实;C、D两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
7.D【新课标链接】 通过了解南方地区的经济繁荣,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
【解题思路】A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材料中陈述的仅是明州的造船业“无论在打造工艺、数量,还是船舶的载重上,都是国内前列的”,并未说明“明州手工业全国领先”,排除B;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由题干中关键信息“随着农业基础的改善”可知,宋朝时,农业推动手工业发展。故选D。
8.A【新课标链接】 通过郑和下西洋,了解明朝的对外关系。
【解题思路】由题干中“新建和改建了大量海船,其中每只宝船造价五六千银两,船上装载的各种赏赐物品花费则更大”“明成祖不惜‘支动天下一十三省的钱粮’”可知,郑和下西洋加重了明朝的财政负担,故选A。B、C、D三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排除。
9.C【新课标链接】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的经济改革和全球性经济互动,初步认识这一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解题思路】 依据表格可知,1659-1766年,清朝耕地数逐步增加。回归教材可知,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促使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故选C。
10.B【新课标链接】通过了解小说、戏曲的繁荣,知道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特色。
【解题思路】 由题干中关键信息“稍有见地的文人都会对社会政治心存敏感”“既然现实生活中不可说,那么“假语村言'到底无伤大雅”,回归教材可知,《红楼梦》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
11.D【新课标链接】 初步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解题思路】
分析材料:注意材料中关键信息“一批先进中国人以介绍西学为已任”“大致勾勒出另外一种与中国不同的异质文明体系”。
分析选项:
A 鸦片战争“破坏了中国自然经济”,但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
B 洋务运动的发生背景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C 鸦片战争后,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D 由题干中关键信息“一批先进中国人以介绍西学为己任”“大致勾勒出另外一种与中国不同的异质文明体系”可知,鸦片战争推动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D项符合题意。
得出结论D项正确
12.B【新课标链接】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解题思路】 由题干中关键信息“1871年”“曾国藩”“自强”等,回归教材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主要是欧美国家)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由此可以排除A、C、D三项。故选B。
13.D【新课标链接】通过了解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早年的革命活动、武昌起义及中华民国成立的史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解题思路】
分析材料:注意材料中关键信息“1911年10月21日”“清朝二百五十多年的统治已经直接受到革命的冲击,孙中山很有可能成为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分
析材料可知,《英国画报》已经预见了辛亥革命即将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分析选项
A 由题干中关键信息“1911年10月21日”“清朝二百五十多年的统治已经直接受到革命的冲击”可知,革命尚未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排除
B “孙中山对国民革命贡献巨大”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
C “清王朝的统治已不得人心”在材料中也未体现,排除
D 由题干中“清朝二百五十多年的统治已经直接受到革命的冲击,孙中山很有可能成为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可知,报刊(《英国画报》)已经预见了 (辛亥)革命的走势。D项符合题意
得出结论D项正确
14.C 【新课标链接】 知道义和团运动的史事。
【解题思路】 由题干中关键信息“助清灭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故选C。
15.C【新课标链接】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等国民革命的主要内容。
【解题思路】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注意题干中时间信息“1926年”。依据所学可知,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由此可以排除A、B两项;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由此可以排除D。故选C。
16.A【新课标链接】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
【解题思路】 由题干中关键信息“洗刷尽净”和漫画中文字信息“抗戰”可知,漫画的寓意是中华民族应团结抗战御侮,把国耻洗刷尽净。故选A。B、C、D三项在材料并未体现,故排除。
17.D【新课标链接】知道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解题思路】由题干中关键信息“解放总统府”“降下国民党青天白日旗”等,回归教材可知,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总统府所在地),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故选D。
18.C【新课标链接】知道土地改革,理解其对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意义。
【解题思路】
分析材料:表格反映的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中主要农产品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的情况。
分析选项:
A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彻底胜利,排除
B 三大改造发生在1953-1956年,与题干中时间不符,排除
C 土地改革是新中国成立后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一次重大调整,它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C项与题意相符
D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们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排除
得出结论C项正确
19.D【新课标链接】 了解“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错误。
【解题思路】 由题干中时间信息“20世纪50年代”和图片下文字信息“让高产‘卫星’永远在天空运转”,回归教材可知,1958年,全国掀起了“大跃进”运动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由此可以排除A、B、C三项。故选D。
20.A【新课标链接】了解农村改革,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正项分析】依据表格可知,1978-1988年,中国乡镇企业的总产值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就业人数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回归教材可知,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A项符合题意。
【错项分析】表格中显示的是“1978年”“1983年”“1988年”三年的乡镇企业的总产值,由此可以排除B;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此可以排除C;D项在表格中并未体现。
21.A【新课标链接】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取得的外交成就及其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解题思路】由题干中关键信息“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可知,共同的国家利益是推动中美关系发展的关键。A项符合题意。B、C两项不符合史实;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由此可以排除B、C、D三项。
22.D 【新课标链接】了解阿拉伯帝国的崛起。
【解题思路】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依据所学可知,阿拉伯国家兴起于阿拉伯半岛;巴格达位于幼发拉底河流域;阿拉伯帝国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在西南欧洲的战场上,阿拉伯人长驱直人,占领了西班牙,接着越过比利牛斯山,为法兰克王国军队所阻。因此,地中海并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内湖”。由此可以排除A、B、C三项。故选D。
23.B 【新课标链接】 通过大学的兴起,了解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
【解题思路】依据表格可知,1348年和1362年,“神学”学科的教师人数分别为32人和25人。回归教材可知,中世纪大学的课程设置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由此可以排除A、C两项;D项在表格中并未体现。依据表格可知,中世纪大学设置了“法学”“医学”等专业学科,这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故选B。
24.B【新课标链接】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解题思路】 由题干中关键信息“给他们带上脚铐”“残忍地用铁丝穿过黑奴的肩胛骨”“用烧红的烙铁在奴隶的身上烙下印记”可知,资本原始积累(奴隶贸易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具有野蛮性和残酷性的特征。A、C、D三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选B。
25.D【新课标链接】知道法国大革命的进程。
【解题思路】由题干中关键信息“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怖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革命消化不了它所吞噬的旧世界”可知,材料揭示的是法国大革命的曲折性。由此可以排除A、B、C三项。故选D。
26.C【新课标链接】通过了解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初步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解题思路】 依据图片可知,该时期英国进口贸易中原材料占比61%,出口贸易中工业制造品占比85%。回归教材可知,该时期为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因此,英国需要大量进口原材料,并把制造的工业品推销到世界各地。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
27.D【新课标链接】通过了解第一国际成立、巴黎公社,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解题思路】由题干中关键信息“展出了中文、德文、俄文、英文、法文等55种语言的《共产党宣言》,版本达306种”可知,《共产党宣言》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D项符合题意。A、C两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材料中并未涉及与其他名著的比较,B项无法得出。由此可以排除A、B、C三项。
28.A【新课标链接】通过了解社会主义工业化,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成就和主要问题。
【解题思路】 注意题干中关键信息“苏联20世纪30年代”“工厂的烟雾是苏维埃祖国的呼吸”。依据所学可知,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据苏联统计,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据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排除C。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由此可以排除B;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由此可以排除D。
29.C【新课标链接】通过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意大利法西斯和纳粹德国的对外扩张,知道德国、意大利、日本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解题思路】 注意题干中关键信息“慕尼黑”“英、法”“绥靖”“德国”。依据所学可知,20世纪30年代,英、法面临德、意、日的挑战。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英法采取了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代价,与对手妥协的政策,这一政策被称为“绥靖政策”。1938年《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绥靖政策的推行,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加速了二战的爆发。由此可以排除A、B、D三项。故选C。
30.C【新课标链接】 通过“非洲年”,知道非洲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
【解题思路】由题干中关键信息“20世纪60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仅1960年就有17个国家宣布独立”,回归教材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非洲民族独立运动进入高潮,绝大多数殖民地国家先后获得独立。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故选C。由此可以排除A、B、D三项。
31.(1)影响:国家财税收入降低;促进了封建生产方式的形成;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局面逐渐形成。(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2)变化:商税收入不断增加。(2分)
影响:政府重视商业发展,将商税收入纳入封建经济轨道;商人对国家财政税收贡献大,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商业持续发展,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3)历史背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清朝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朝以天朝上国自居,故步自封,对外夷的防范心理强。(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32.(1)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政府的统治。(2分)
(2)变化:由欧美转向了日本;(2分)原因: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成为亚洲强国;路途近、花费少、易考察;中国与日本情势风俗相近,易于仿行。(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3)特点:主要分布在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和地区。(2分)影响:留学教育培养了大量人才,促进了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团结与交流,推动了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2分)
33.(1)角色:重要中介人;(2分)历史意义:促进东西方商品交易、文化交流。(2分)
(2)商品需求量扩大,刺激了新生产方式的出现;颁布《专利法》,鼓励发明创造;科学理论的发展;蒸汽机的改进和推广。(4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3)【示例一】
观点:世界贸易新格局已经形成。(2分)
说明:1870年,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具有“世界工厂”的美誉;(2分)到了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已经由英国的一枝独秀到英、法、美、德的相对平衡,由此说明世界贸易新格局已经形成。(2分)
【示例二】
观点: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2分)
说明:18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的先后顺序是英、德、法、美,英国遥遥领先,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2分)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的先后顺序是英、德、美、法、俄,虽然英国仍然占第一位,但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的综合国力逐渐被美德赶上,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故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2分)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得分。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