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一历史学案: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岳麓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年高一历史学案: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岳麓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0-20 09:02: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使用说明】☆号为c层选做,A、B层必做;★号为B层选做,A层必做。
认真阅读教材,用红笔在课本上圈点信息,在学案上写上答案,完成自主学习。用红笔标注出
疑难和拓展问题。
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各层同学完成各自自主探究部分。
三、学科组长负责检查小组的学案完成情况。
四、学科班长将各组学案提前两节课交到任课老师办公室。
【学习目标】
一、课标要求: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二、课标解读:通过了解中国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过程,强化民主和法制意识。
【学法指导】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小字部分的材料和课后知识链接来帮助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积极参与,大胆质疑,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展示自我,认识自我,发掘自我,相信自我。
【自主学习】
一、开国大典
1.新中国成立的背景:
(1)军事上:解放战争基本胜利。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2)思想上:七届二中全会和《论人民民主专政》作了理论和路线方针准备。
(3)准备:1949年召开 ,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充分的准备。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讨论 。
2.成立时间: 。
3、新政权特点:是中国 ,国务院负责人包括 ,
、 、
,充分体现了 。
4.意义: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1.时间: 。
2、目的:为了保障 ,新中国开始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替代起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容:确立了我国的 ,规定了 ,制定了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将 ______________写入宪法。
4、意义:
①性质:1954年宪法是中国第一部 。
②它的颁布加强了 ,巩固了 ;反映了 的根本要求;提高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奠定了基础。
5、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1956年底, 在中国初步确立起来;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明确指出:国家的主要任务已有解放生产力变为 ______ ,国家必须制定完备的法律,人民的 应充分受到法律的保护。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确立时间: 年通过的《 》正式以 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时间:
内容:
(1)大会选举 , ,
, 。
(2)通过了 和 等多部法律,审议了周恩来代表中央人民政府作的 。报告提出了 的目标。
(3)各届人大的代表,都经 ,由 组成。
3.意义:
奠定了 ,规范了政府与人民 ,昭示着 。
四、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基础: 。
2.指导思想:“ ”。
3.形式: ,人民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是 。
4.作用:调动了民主人士的 ,开创了
新局面。
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实施原因:基于我国国情。具体指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一,我国是个 国家;二,长期以来,各民族逐渐形成了 的状态。
2.基本内容:在 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设立 ,行使 。
3.确立:以宪法、法律形式确立
《 》明确规定,在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54年,第一部《 》对民族区域自治做了更明确的规定。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4.建设:1955年及以后的10年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疆、广西、宁夏、西藏先后成立民族自治区,加上此前成立的 ,形成了五大省级自治区,此外,还建立了100余个自治州、自治县。
5.意义:(1)实现了 ;
(2)加强了 。
【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全国各地方未能实行普选以前,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它的地方委员会分别执行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等到将来根据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土地改革的情况及人民进步的程度,才可把普选由个别逐步推广到全国,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周恩来《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1949年9月7日)
材料二: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此以后它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将继续存在,并须在一切必要的地方设立地方组织,其名称可沿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
实行后统一战线组织问题的意见》
(1)根据材料一回答当时未能实现普选并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对我国民主协商政治制度的认识。
【课堂检测】
1.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以前,人民政协具有代行人大职权的功能,人民政协诞生的背景是
A.反对内战的舆论不断高涨 B.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基本胜利
C.《共同纲领》被各民主党派广泛接受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1949年至1953年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A.全体会议代表是在选举基础上产生的 B.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C.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共同纲领》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因为它
A.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B.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针
C.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D.规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目标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些民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党派及非党派民主人士担任国家重要领导职务。其中,中央人民政府6名副主席中有3人,政务院4名副总理中有2人,34个部级正职中有15个由党外民主人土担任。这
A.表明左派人士和中间人士按三分之二比例参与执政
B.说明中国共产党开始实行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政策
C.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
D.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在于
①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②实现了民族平等 ③保证了祖国的统一④有利于民族团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
(  )
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答案:(1)原因:全国尚未完全解放;土改没有完成;人民进步的程度(政治觉悟和文化素养)尚不足。
(2)变化:成为统一战线的组织(或由立法机构变成协商机构)。
(3)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治协商制度是由历史形成的;它是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辅相成;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特色;它也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