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说明】
一、认真阅读教材,用红笔在课本上圈点信息,在学案上写上答案,完成自主学习。用红笔标注出疑难和拓展问题。
(20分钟左右)
二、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各层同学完成各自自主探究部分。(5至8分钟)
三、在学科组长带领下,完成合作探究部分。(组长要做好调控,充分调动组员的积极性,并做好有关课上的展示、补充、点评相应准备。原则上B、C层展示、A层点评)(10左右分钟)
四、小组互检:各学科组长负责检查相对应小组的学案完成情况。(5分钟)
1、方式:1组对3组,2组对4组,5组对7组,6组对8组。
2、要求:每组基础分为10分。每不完成一人次扣小组2分。将检查结果上报给学科班长,计入小组量化。
五、学科班长将各组学案提前两节课交到任课老师办公室。
【学习目标】
一、课标要求: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二、课标解读:1、理解秦朝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了解秦朝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和官制。
3、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了解秦统一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符合历史发展要求和人民愿望,激发学生热爱和平及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
【学法指导】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字部分、原始资料和插图等来帮助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积极参与,大胆质疑,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展示自我,认识自我,发掘自我,相信自我。
【自主学习】
一、 从群雄割据到大一统
1.背景
(1)春秋时期,_____________的原则遭到破坏,兼并战争频繁
(2)战国时期,各国竞争激烈,________________。
(3)经_________后,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2.统一:_________年,秦王赢政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二、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基本特征:权力的________,皇权至上,中央集权。
2.主要内容
(1)皇帝制度:皇权至上,实行“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2)中央官制:由______组成,互相牵制,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三公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职能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公之下,秦代中央政府还有很多重要官职,合称________________。他们分管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方制度:实行郡县制。
3.影响
(1)积极:由秦代开始形成的____________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_______________,奠定了中国古代___________________制度的基础。其中央与地方官制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2)消极: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阶级矛盾激化,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破坏。
【合作探究】
1、
材料一:
材料二: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钅豦,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1)材料一图示A、B代表的官职名称分别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图示,概括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中权力集中的趋势。
(3)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秦王朝为巩固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简要分析其历史意义。
思考:谈谈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
【课堂检测】
1.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指
( )
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
C.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
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
2.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名政府高官应是
(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3.秦朝的郡县制开辟了中国地方行政区划的先河,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郡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
B.郡守县令是地方行政长官
C.郡守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官位可以世袭
D.是秦中央集权制度的一部分,是中央和地方关系调整的体现
4.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 )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君主控制了用人权
D.实现了选贤任能
5、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
( )
A.西周 B.秦朝 C.东汉 D.明朝?
6、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
( )
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C.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 D.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
【知识链接】
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应通过其对于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去评价,包括社会发展与时代潮流、民族团结与进步、经济文化的发展、人民愿望与利益等。凡能顺应、符合、促进以上方面的,就应该肯定;反之,则要否定。
(1)A.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B.郡守、监御史、郡尉
(2)地方权力向中央集中,中央权力向皇帝集中,最终皇帝掌握一切大权。
(3)措施: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意义:有效地维护了统一,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1)原因:抵御少数民族侵扰,维护统一。
(2)秦始皇通过三公、九卿把任务传达到郡县长官,郡县长官再传达给乡长、里长,最后范喜良就被乡长、里长拉去修长城了。
(3)严苛的法制。
(4)①皇帝制;②三公九卿制;③郡县制;④秦律细密、严苛。
DBCC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