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一历史学案: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岳麓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年高一历史学案: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岳麓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0-20 09:2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使用说明】
一、认真阅读教材,用红笔在课本上圈点信息,在学案上写上答案,完成自主学习。用红笔标注出疑难和拓展问题。
(20分钟左右)
二、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各层同学完成各自自主探究部分。(5至8分钟)
三、在学科组长带领下,完成合作探究部分。(组长要做好调控,充分调动组员的积极性,并做好有关课上的展示、补充、点评相应准备。原则上B、C层展示、A层点评)(10左右分钟)
四、小组互检:各学科组长负责检查相对应小组的学案完成情况。(5分钟)
1、方式:1组对3组,2组对4组,5组对7组,6组对8组。
2、要求:每组基础分为10分。每不完成一人次扣小组2分。将检查结果上报给学科班长,计入小组量化。
五、学科班长将各组学案提前两节课交到任课老师办公室。
【学习目标】
一、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课标解读:在学习中,把握我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发展变化的本质——皇权和相权斗争的结果,最终丞相制度被废除,皇权逐渐加强。到明清,专制皇权高度集中,达到了顶峰。培养学生从具体到一般,从表象到本质,深刻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
【学法指导】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字部分、原始资料和插图等来帮助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积极参与,大胆质疑,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展示自我,认识自我,发掘自我,相信自我。
【自主学习】
一、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
1、七国之乱
(1)西汉初年:刘邦在推行__________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希望依仗_________的格局,巩固皇权,稳定天下。
(2)汉景帝时:采纳_______的建议,开始着手削藩,出现了_________。
(3)汉武帝时:实行_________,强干弱枝,监察地方,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2、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1)唐朝中期:长达八年的_________,唐朝形成了藩镇林立的局面。
(2)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势力进一步发展,唐朝灭亡后,我国进入___________时期,,政权更替频繁。
3、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1)措施:①________:宋太祖将禁军的统领机构一分为三,合称________,发兵之权归__________。实现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分离。②_____________:为了削弱藩镇的行政权力,政府规定所有州郡直属中央。在州郡长官之下设立___________,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派__________出任州郡长官,防止________拥兵作乱。 ③______________:政府规定各州郡的财赋,除留一小部分外,其余归中央,从而消除地方割据的_______________。
(2)影响:①积极方面
②消极方面
二、皇权不断加强
1、明朝皇权的加强
(1)丞相制度的废除:朱元璋吸取元朝教训,裁撤_________,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_________。
(2)设置内阁
明太祖设立_____________,仅备顾问兼协理奏章,并不参与决策。
明成祖正式设立________,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阁臣的权力越来越大,有_________的权力。
2、清朝皇权的加强
(1)清朝建立后,沿袭明制,设立内阁,负责处理日常事务。重要的军国大事,由____________来处理。
(2)雍正时期:设立__________,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提高了清王朝的_____________,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了顶峰。
【合作探究】
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语
材料二 以天下广之、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 至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引明太祖语
材料四 昔程子云:天下之治乱系宰相,此止可就彼时朝政阘冗者而言。若以国家治乱专倚宰相,则为之君者,不及如木偶旒缀乎?且用宰相者,非人君其谁为乎?使为人君者深居高处,以天下之治乱,付之宰相,大不可也。使为宰相者,居然以天下之治乱之已任,目无其君,此尤大不可也。 ——《十二朝东华录》引清高宗语
材料一之至材料四,各朝统治者对丞相的态度有何区别?有无本质区别?结合史实说明。

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128
结材料二 军机处本内阁之分局。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其军事付议政王大臣议奏。康熙中,谕旨或命南书房翰林撰拟。是时南书房最为亲切地,如唐翰林学士掌内制。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各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直庐初仅板屋数间。乾隆初年,今上特命改建瓦屋,然拟旨犹军机大臣之事。
──赵翼《檐曝杂记》卷1《军机处》
(1)材料一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一中作者对此看法如何?
(2)材料二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课堂检测】
1.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协调解决各种利益集团间的矛盾,收揽人心 ( )
B.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扩大地主阶级内的决策民主权利
D.把相权一分为三,防止宰相权重难制
2.北宋政府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是以下哪一矛盾的产物 ( )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官吏中文臣和武将间的矛盾
C.中央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矛盾
D.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3.元朝中书省的职能类似于唐朝的 ( )
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吏部
4.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最准确的表述是 ( )
A.废除丞相避免了君权与相权矛盾
B.设内阁,参与国家决策
C.严加控制中书省和丞相权力
D.加强君权,空前强化君主专制
5.对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尚书省的职能与秦朝时期的御史大夫相同
B.明朝废除三省和六部
C.三省之间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
D.元朝时期的中书省作用等同于隋唐时期的中书省
6.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置,加强了专制皇权,其表现是: ( )
①皇帝可以直接指挥中央各部门 ②皇帝可以直接指挥地方大臣 ③皇帝可以自行裁决军国大事 ④皇帝可以避免决策失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③

(1) 材料一、二认为有宰相帮助可以治理好天下。材料三、四认为设宰相威胁君主的权威。两种态度实际上没有本质区别。唐太宗设三省六部制,降低三省长官的级别,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实际上也加强了皇权。(12分)
DABDCB
13.参考答案:
②A.措施: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
皇帝直接控制。
B.作者看法:防止地方割据取得成功,但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在外族
进攻时的失败。
④A.职能是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作用是使皇权得到空前强化。
B.反映了明清时期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