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时 精读引领课
——《芙蓉楼送辛渐》《芙蓉楼送辛渐(其二)》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人物身上的品格。
二、评价任务
1.开火车认本课生字,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2.用自己的话说出人物身上的品格。
三、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大家还记得的唐代诗人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吗?
2.学生齐背,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今天,我们再学习一位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体会作者表现的精神品质。
4.板书课题,请同学朗读。
(二)创设情境,了解古诗
1.简介作者及书写古诗的写作背景。
2.教师范读古诗。
3.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5.用卡片检查生字认读。
芙 蓉 洛 壶
6.检查指导朗读古诗,边读边想:诗句中哪一句最能表达作者的精神品格。
(三)理解感悟
学习前两句
1.理解后我们会读得更好。请大家默读前两句,看看都写到了哪几种景物。
2.请大家结合注释,发挥你的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把诗意说完整)
3.把你的想象带入诗中读前两句。
4.前两句有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夜”和“平明”。王昌龄一共写了两首,这首是天亮时在芙蓉楼送别辛渐时所作,另外一首描绘的是前一天夜里两人在芙蓉楼里饮酒话别时的情景。(出示第一首诗)指名读。
窗外秋雨绵绵,芙蓉楼内二人相对而坐,饮酒道别,此情此景,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凄凉,忧愁)
这种情感凝聚在诗中的哪个字中?(孤)。带着这种感觉,再读前两句。
王昌龄一生壮志未酬,与好友分别,心中怎能不孤单、苦闷呢?再读前两句。
学习后两句
1.好友辛渐要走了,即将见到洛阳的亲友,猜想一下,王昌龄在洛阳可能会有哪些亲友?(年迈的双亲,结发妻子,兄弟姐妹,友人……)这些亲友见到辛渐后可能会问些什么?(他为什么还不回来?是否吃饱穿暖?)
2.这些王昌龄都想到了,但是他在送别辛渐时只有一句嘱托的话语,那就是“一片冰心在玉壶”。
3.冰、玉有什么特点?(纯洁,透明,洁白无暇)
4.王昌龄一遍又一遍地在心底里呐喊,是想表达什么?(不因两次被贬而改变自己冰清玉洁的品质)
5.王昌龄在被贬期间,他的许多好友都纷纷作诗来表达对他的同情,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出示这首诗)指名读。但王昌龄依然是:“一片冰心在玉壶。”
6.让我们再次走进这首诗,走近王昌龄,齐读整首诗。
(四)拓展阅读《生命的光辉》中的《芙蓉楼送辛渐(其二)》
过渡:王昌龄送别辛渐时,曾写过两首诗。选入课文的这一首描述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送别辛渐的情景;第二首写的是送别前夜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的情景。
出示古诗:
芙蓉楼送辛渐(其二)
[唐]王昌龄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1.初读古诗,读出节奏
读古诗,在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读出节奏。
2.再读古诗,理解大意。
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大意。
3.抓关键句,感悟品格。
读全诗的最后两句,思考:作者用“寂寂寒江”“明月心”表达了什么感情
预设: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和纯真的友情
4.熟读成诵
四、作业设计
背诵《芙蓉楼送辛渐》
五、板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
洛阳亲友如相问 冰清玉洁
一片冰心在玉壶 坚守节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