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时 表达训练课
——《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交流平台”
一、学习目标
1.能按游览的顺序说出游览路线,初步学会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
2.能运用表示空间转换的句子。
3.初步学会把特别吸引人的景物重点写。
4. 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评价任务
1.通过开火车、指名读,认识生字检查二类字的认读。
2.指名读重点段落、句子的朗读。
3.借助问题的提问,大体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过程
(一)交流汇报,明确写法
1.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海上日出》和《记金华的双龙洞》,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请大家回忆一下:在这两篇课文中,作者是如何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
2.学生交流汇报,答案预设:
(1)《海上日出》作者抓住了“伟大的奇观”这一特点,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来写,所以如果景物发生变化,可以按变化的顺序来写景。
(2)《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抓住了双龙洞外洞、孔隙、内洞各自的特点,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游双龙洞的经过,重点写了外洞和内洞之间的孔隙,并且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3.一个地方,要描写的景物往往很多,那么如何将这些景物联系起来呢
(1)读读《记金华的双龙洞》第2、3自然段,这两个段落各有一句话点明作者游览的踪迹,找一找是哪一句。
①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②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2)请你再找一找课文中还有哪些起过渡作用的句子,并体会这些句子的作用。
过渡作用的句子:
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作用:在记叙的过程中运用表示空间转换的句子,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
(二)学以致用,口语表达
打开课本,请你认真读一读“初试身手”第一题,根据示意图,画出参观路线,按顺序说一说。
1.学生自己读图,用铅笔试着画一画路线。
2.点拨:明确做题的步骤。
(1)注意图上的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确定游览的顺序。
(3)画出游览的路线。
(4)确定参观介绍的重点内容及特点。
(5)运用表示空间转换的句子,使被介绍的各景点的转换更自然。如:过了小桥往西,就来到了芍药园。这句话就从一个景点很自然地过渡到了芍药园。
3.小组合作,交流订正,相互补充
4.出示片段,师生点评。
参考路线:南门一天鹅湖一芍药园一松林一纪念馆一望湖亭一郁金香园一东南门
示例:今天是星期天,我和同学郝佳琪决定一起去参观植物园。我们从植物园的南门进入,向左前方走了一小段路,波光粼粼的天鹅湖便映入眼帘
座小桥架在湖上,桥右侧的湖面积较大,明净的湖面上几只天鹅优雅地游来游去。过了小桥往西,就来到了芍药园。芍药花开了,一群勤劳的小蜜蜂飞进飞出。芍药园的东面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林。绕过松树林,我们又看到了天鹅湖,天鹅湖的东北角是一个纪念馆,我们进去参观了一下。出了纪念馆,我们来到了望湖亭,登上望湖亭,植物园的美景尽收眼底。从望湖亭下来就
是郁金香园,绿的叶,红的、黄的花,一株株郁金香亭亭玉立,争奇斗艳。参观结束了, 我们从东南门离开。
点评依据:
(1)游览的顺序合理、清晰。
(2)合理运用空间转换的语句。
(3)重点描写最感兴趣的一处景物。
(三)片段训练,书面表达
观察附近的一处景物,和同学交流你看到了什么,再试着按一定顺序写下来。
1.教师点拨:(1)确定描写的景物。(2)明确景物的特点。(3)试着按一定的顺序来描写景物,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
2.学生片段试写
3.展示片段,师生点评
四、作业设计
试着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有序描写景物
按顺序抓特点有过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