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下第一单元第2课时 精读引领课《清平乐?村居》《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下第一单元第2课时 精读引领课《清平乐?村居》《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7 09:16: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时 精读引领课
———《清平乐·村居》《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一、学习目标
1.会写“茅、檐”等5个字,能正确认读“翁媪、亡赖”等新词,能结合注释理解词的大意。
2.学习根据词句,描述画面,体会感情。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词。
2、 评价任务
1.听写词语。
2.结合词中出现的景物,描述想象的画面。
3.小组互评,互相背诵。
三、学习过程
(一)揭示任务,了解“词”这种文体
1.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诗词三首》中的《清平乐·村居》。板书,齐读。
2.这个题目与古诗题目有什么不同 (由两部分组成,间隔号前是词牌名,规定词的格式,后面是题目,与词的内容有关。)
3.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组织交流。(满江红、沁园春、渔歌子、卜算子………)
4.浏览全词,体会词与诗的区别。(每一句字数不一定相同,所以“词”又称“长短句”;不是四句或八句,词牌名规定句子的数量,有的还分段,叫“上、下阕”;诗有题目,词有词牌名,不一定有题目……)
(二)学习《清平乐·村居》
1.指名读,读出节奏。
(1)过渡:题为“村居”,词人写了哪些乡村景象 自己读。
(2)指名读,正音:翁媪、亡赖、剥莲蓬。
(3)齐读,读正确,读出节奏。
2.对照注释,读懂大意。重点指导理解“醉里吴音相媚好”。
(1)“相媚好”:亲热,亲密。
(2)“醉里吴音相媚好”:老两口也许喝了点酒,带着点醉意,正用吴地的方言亲亲热热地聊天。这情景那样温馨,那样美好。
(3)联系上下阕,猜想老两口可能会聊些什么。(自家的生活、三个儿子等)
3.想象、描述。重点想象“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所描绘的画面。
4.介绍写作背景: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因遭奸臣排挤被免官,闲居于江西上饶,并在此生活了多年。这一时期,他虽曾短暂出仕,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
5.再读词,思考:“最喜小儿亡赖”,还“喜”见到什么 藏在词背后的是词人怎样的情感、思想 (还喜见到这一家人待在一起,有房住,有活干,有饭吃,老有所养,幼有所依,生活安宁。喜爱农村和平安宁的生活。)
6.小结:在那动荡的年代,能够有一间房住,可以与家人一起过着安定的生活,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这是当时许多人的梦想,也是辛弃疾的梦想。齐诵,体会词人对安宁美好的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三)整合阅读《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1.过渡,引出《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2.练习读准,读出节奏。
3.对照注释和译文,读懂大意。
4.想象画面: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1)你看到了怎样的果园,怎样的儿童,怎样的“老夫” 指名描述,相互补充。
(2)一个“闲”字让你体会到什么 (心情愉悦,怜爱儿童
补充《闲居初夏午睡起》中的诗句: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3)练习朗读,进一步体会词人的情感。
5.除了“闲”让我们感到词人心情愉悦,还有哪个字也可以看出他的心情 (足)因为什么而满足、知足 PPT出示:
连云松竹—环境优美
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邻里融洽,生活富足
西风梨枣山园——丰收景象
儿童偷把长竿、静处闲看——生活颇有情趣
6.指导在朗读中体会词人的满足、闲适。
(四)引读总结收获
1.这两首词有什么相同点 (都是“清平乐”,都写乡村安宁美好的生活,都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喜爱。)
2.读了这两首词,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辛弃疾 (热爱田园生活)
四、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最喜 还喜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闲 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